孩子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認字好?

jucicy


有些人認為“認字要趁早,否則等孩子上學了就晚了”,另一些人則認為“學齡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玩,那麼早學認字只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孩子到底什麼時候學認字好呢?爸媽又該如何教孩子認字呢?芝麻醬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什麼時候學認字好?

跟孩子的大運動發展一樣,認字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孩子10個月左右就有圖案識別能力了,這時要多給孩子讀繪本,讓孩子對繪本產生興趣。孩子剛開始都關注圖畫,“媽媽講繪本故事”就是孩子接觸文字的最早方式。等孩子2歲以後,就不再滿足於只看圖畫了,就會把部分注意力轉移到“文字”上,這時就可以教孩子認字啦。

因此,什麼時候學認字好?答案就是,孩子主動表現出對文字的興趣時。如果孩子對文字不感興趣,爸媽最好不要硬教孩子認字。

學齡前孩子對文字感興趣,爸媽完全可以開始教孩子認字,但這種“教認字”“學認字”非常講究技巧和策略。讓孩子死記硬背“這個字念什麼”,孩子只能機械地記住這個字的讀音,但不懂什麼意思也不知道該怎樣應用,結果是弊大於利。那爸媽應該如何教孩子認字呢?

如何教孩子認字?

1、在生活中學習認字

爸媽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文字聯繫起來,讓孩子看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文字。如,井蓋上的“電“、”水“;吃飯時的“麥當勞”、“肯德基“;坐公交回家的站牌,“安和橋北”;週末逛動物園,“猴子”、“老虎”、“長頸鹿”;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名字……

再比如,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玩的玩具,喜歡讀的繪本,如果孩子感興趣,爸媽都可以有意識地教孩子認字。

文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剛開始爸媽要先教孩子一些名詞,尤其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生活用品;之後再結合孩子已經掌握的名詞,教孩子一些抽象詞彙。

2、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的文字環境

爸媽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的文字環境,讓孩子自然地接觸文字,自然地對文字產生興趣,然後順勢引導,讓孩子自然地學會認字。

如,儘可能早地讓孩子接觸繪本,多給孩子讀繪本,讓孩子對繪本感興趣;玩具也可以有意買一些帶文字的,如帶文字的積木或拼圖,不用一個一個刻意教,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提到這些文字,“媽媽把積木A放到最上面了,寶寶看到A了嗎?”……

3、在“玩耍”中教孩子認字

要把認字過程變得有趣,孩子才會愛上文字。

只要生活中有實物,那不妨把這些物體作為教孩子認字的工具。如,與其生硬地拿著字卡教孩子認識“香蕉”兩個字,不如直接給孩子一個真實的香蕉,可以聞聞味道,摸摸質地,看看形狀,還可以嚐嚐味道,這樣的認字才是生動具體的。

可以把文字歸類,如,顏色類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並且和孩子找到對應的顏色;動物類的“魚狗貓羊虎鴨鴿”,可以找相應的動物圖片,也可以去動物園看真實的動物;植物類的“花草樹木”,可以和孩子在小區裡溜達著學習;身體部位類的“頭脖胳膊肚腿眼鼻耳嘴”,和孩子一起指出對方的這些身體部位……

可以把文字表演出來,如,“走跑跳蹲”,這些可以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哭笑生氣難過害怕”,這些可以用面部表情表現出來……爸媽和孩子一起表演,或輪流表演,孩子對親子互動都是非常感興趣的哦。

……教孩子認字的類似遊戲很多,芝麻醬拋磚引玉,各位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更多好玩的認字遊戲!

4、鼓勵孩子多輸出

教孩子認字,除了用有趣的方法多輸入,也要給孩子機會多輸出,鞏固認字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帶給孩子滿滿的成就感。

如,走在路上時,可以指著路名、街邊小店的店名讓孩子讀出來;等公交車的時候,鼓勵孩子把公交線路讀一下;讀繪本時,可以讓孩子自己讀出標題;各種包裝上的字,也可以引導孩子讀出來……孩子認字讀出來的時候,爸媽要及時反饋,糾正、提示或補充,最重要的是要多誇孩子。

芝麻育兒有話說

孩子對文字感興趣了,爸媽就可以用好玩的方式教孩子認字,千萬不要用機械的方式逼孩子死記硬背。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認字當做相互比拼的競賽!認字是為了閱讀。早期教孩子認字,認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對閱讀產生興趣,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這才是今後學習的動力!


芝麻育兒


您問的是什麼時候認字好,以我的經驗,認字這件事時間早晚不是好不好的關鍵,方法對不對才是關鍵。

我舉個例子,你對著一個六歲的孩子,說,現在你長大了,你需要認字,然後拿出一大堆字卡,一個一個念,這是人,一撇一捺就是人,人人人。孩子跟著你讀開了。這種方式過不了多久就把孩子的學習熱情消磨完了。為什麼?因為這是為了認字而認字,這種方法有的家長給兩歲的孩子就用上了,那我要說,不管幾歲開始,都不好。

還有的家長用這種方法教孩子認字,然後說都認了幾百個了,這樣認字前後沒有關聯性,也就是憑記憶記住了圖像,不明白意思。

如果用下面這個方法,兩歲就可以開始了:
買一些字很少圖很簡單的書,每天陪孩子一起讀,讀的時候有意識地指著字念,但不要給孩子去強調和你一起念,一本書念一周,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縮短到三天,這樣堅持半年,你就會有驚喜,因為沒教認字,孩子居然會認了。不要懷疑可能性,我試過了,沒問題。

這種方法為什麼有用,因為它是潛移默化地在學習,故事書本身有內在邏輯,孩子容易理解字所表達的意思。這種方法越早越有效果。相信我,你試試,只要你能堅持,絕對有驚喜!

我是幼兒園張老師,歡迎點贊留言關注!


幼兒園張老師


我家孩子現在三歲半,她兩歲多開始認字,現在已經可以認識差不多200多個字了。

我個人覺得孩子認字是順其自然的過程,不能強求也不能阻止。我家妞2歲多的某一天,我帶她一起看繪本講故事,看到一個“大”字,她突然用手指給我讀出大的正確讀音。我跟她爸爸方式特別的驚訝。後來我發現是在我平時給她讀書的時候,用手指著字練給她聽的時候,潛移默化的她就記住了。

所以我覺得用手指著字給孩子講繪本,真的非常好!從那以後我發現她開始對認字有了興趣,於是每次帶她逛超市、逛馬路,只要是看見有字的地方,我就會寓教於樂的形式教給她。

不得不說,小朋友的記憶力真的很好!很快地時間她就認識了許多的字。三歲她上幼兒園了,老師讓她直接上的中班,在學校裡,老師每週也會教三個字,這些字她都認識,並且記得很牢固。

所以我個人覺得孩子認字真的是自然規律,到了一定時間她自己就會有那種識字的慾望。而且每個孩子的成長髮育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建議,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妮兒媽咪育兒


認字帶來的家長焦慮

幼兒園中班時,跟另一個同為中班的孩子一起去乘公交,到了公交站,那個漢字指著站牌上的字,讀出了一個有一個,而且都是正確的。再看我的孩子,十有八九認不得。

看到“別人家孩子”,說不焦慮是假。為此,我曾經反思自己在教孩子認字這件事上太放任和隨意了,也想過是不是要制定個認字計劃,比如每天認多少個字之類的。嘗試之後發現,收效甚微,時間限制,就放棄了。

孩子認字開竅帶來的驚喜

到了大班,忽然發現孩子認識很多字了。外出時候的路牌,家裡書上的字,包括我微信跟別人發信息時候孩子探過頭來讀出了我打下的字。

“潤物細無聲”的認字方法

我沒有用過市面上火爆的認字教材,也沒有用過字卡,有的只是閱讀,我發現,孩子認字的方法和過程,都是在日常積累中,慢慢完成了。

1、孩子最早認識的字,是幼兒園同學的名字,雖然複雜的字會認一般。這些名字寫在小凳子上,每天聽音看字的摸耳朵,不會都難。

2、我沒有刻意教過孩子認字,只在讀繪本時候,孩子指著字問我“這個是什麼字?”,我就教。

3、動畫片的名字,動畫人物的名字,孩子記得有牢固又準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重複了!

4、因為口頭表達的詞彙量比較大,有時候認識一個字後,會用知道的詞語套上去,優勢準確有時會造成同音不同意的混淆。比如講故事時候的“開腔”,孩子會問是“開槍”嗎?這時候就解釋一下兩個同音詞的區別。

5、家裡的書比較多,有很多字從認識書名而來。因為提前知道讀音和裡面的有趣內容,後來認識那些字,沒有任務感。

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我發現:每個孩子出現想要認字的時間點是不同的早一點晚一點都問題不大,重要的是保留孩子對認字的探索慾望,而不是變成排斥的任務

專家說,別人說,說的都不是你家孩子,你觀察自家孩子的需求,才是尋找答案的最好辦法。


成長觀察


按照正常孩子成長的規律來講,6歲以上才是最佳的年齡。

但是凡事無絕對!我的女兒從幼兒園開始階段就開始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識字基礎,幼兒園上完之前就能閱讀很厚的圖書了。孩子今年初一,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我的兒子明年該上小學了,到現在認識的字寥寥無幾,論學習只能說算一般。

兩個孩子完全不同的情況,我並沒有任何的奇怪,也不做任何的刻意安排,一切在於發現孩子的性格特點,順勢引導,順其自然,靜待花開便是。

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節奏才是最重要的。


油菜花少兒財商


女兒4歲對漢字產生興趣,5歲井噴式大量認字,我談一下我的五個觀點供大家參考。

1、年齡不必過於糾結;因為孩子有個體差異,大概3-5歲是一個最理想的時期,是孩子對漢字產生好奇的階段,也是漢字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不要因為別人家的孩子三歲能讀書,就著急。不要強制性讓孩子認字,要順勢而為,順著孩子的興趣去引導。我女兒的幼兒園同學三歲開始認字,最後牴觸情緒很嚴生,造成小學入學後很長一段時期厭學,那真是得不償失!我是在女兒興趣最濃的時候引導的,她一直很快樂地認字,並順利進入小學,保持了學習熱情。

2、認字方式可以多樣化;還是那句話,一個孩子一個樣,不要拿另一個孩子的經驗來複制。女兒4歲時,已經零星認字,併產生興趣,朋友的孩子有一支點讀筆,自己點著就認識了很多,我便也買了同樣的點讀筆,結果-----我女兒不喜歡這種冰冷的點讀筆,只喜歡爸爸媽媽一起和她認字。於是忍痛把點讀筆束之高閣。我們通過識字卡,和簡單的兒童繪本和讀物和她一起完成了學前2000多個字的識字,成為一年級剛入學時的“認字小達人”,自信滿滿噠。

3、要堅持,要堅持,要堅持;認字,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我們當時決定開始識字時,每天基本保持30分鐘的認字時間,在認字之前,喝好水,上廁所,保證這30分鐘不被打擾。這樣堅持了三個月,養成了良好習慣,形成了“認字”是每天的固定項目。這個效果非常好,有利於以後學習習慣的養成。

4、要鼓勵,要鼓勵,要鼓勵;孩子認字,各種現象都有,不要打擊孩子積極性,尤其是不要嘲笑孩子,因為孩子在認字初期一定會讀很多“別字”,你如果覺得好笑,笑話他,他會生氣的。我記得當時女兒認了一些字時,見到“李開復”三個字,念成了“季開夏”,我當時想爆笑,但是忍住了,因為我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類似的情況還有好多,無論孩子念成什麼,你一定不要笑。

5、早日過度到自主閱讀。認字多了,就會有閱讀的興趣,這是一個長久的福利。女兒在認字幾百個字時,就能夠主動閱讀了,剛開始的兒童讀本很簡單,遇到不會的字,你馬上告訴他,他就漸漸記住更多的詞。到最後,睡前,不再是你給他講故事,而是他自己看故事,這簡直是解脫了自己!

我的個人經驗,不足之處請大家補充,謝謝!一起讓孩子變得更美好吧!


時間煮字


總體上,我不鼓勵孩子過早認字。

“認字”是個較為籠統的概念,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對生字的分類是“會認字”、“會寫字”。其中“會寫字”不僅需要會寫,還要寫出正確的拼音、偏旁部首、組詞,再進一步還要造句,這可能是學校裡嚴格意義上的“認字”吧。但是,“會認字”只要求會讀,也就是識字,能認出來。

孩子還小時,我們讀了各種早教書,從蒙特梭利到各種0歲方案、贏在3歲等等,製作了各種字卡、圖片,儘量按照書中的理念、方法去試試,但直到現在,沒有明顯感覺到孩子在識字上有什麼過人之處,沒有覺得孩子認字比同齡人更厲害。也不好評價以前的“認字行動”是不是都是無用功。

此外,我們還從抱孩子到孩子剛剛會走路時,對身邊各種能見到的字,有意識的讀給他聽,也算是一種認字啟蒙。但沒有明顯感覺到孩子後來對這些字就比較敏感了。

不鼓勵過早認字除了以上無用功以外,還有就是如果父母家人的方言口音、發音不準確的話,將來有可能成為影響孩子正確拼讀的障礙。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點。


惠心一笑


中國字屬於象形字的多,所以我覺得對於字的認識和我們認識圖畫一樣。時間早晚只是一種感覺,關鍵是在於我們把識字當成了什麼目的。

1

如果單純的為了認識字,那麼對於孩子來講,我們的常用字可以,儘早的去認知,幫助孩子學習,我認知我們的生活環境。在生活環境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漢字。家長可以在平時引導孩子去認識,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講,這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教學方式。通常有人已經說過,也就是指生活即教育。

可是如果我們把認字這樣一個過程變成了另外的一種學習,刻意的學習,那麼對於孩子來講,我們必須等到孩子進入小學之後,再完成這一個過程。

2

我們在讓孩子學習認字的過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鑑。在上面,我們已經描述了可以從生活中來完成一些漢字的認知,那麼除了生活中的學習認知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通常我們覺得使用識字卡片,特別是帶有一些土話的識字卡片,另外我們的中國漢字非常有意思,在網絡中有一些動畫視頻,把一些象形字的發展過程演繹得非常的有意思,家長可以使用這些動畫視頻幫助孩子來認知漢字。

認知漢字的方法非常的多,有些孩子在認知漢字的過程中,它是通過一個句子,然後從中找出自己認識的漢字,我們也發現有些孩子在學習認識某個漢字的過程,在句子中反覆的尋找。

任何一種漢字的學習方法都應當是孩子最喜歡的,否則的話。家長就不要再推薦孩子使用。因為。在學習,如果讓孩子產生了厭學,將會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3

對於孩子來講,過早的識字到底有哪些好處?

通常對於漢子來說,我們把我們認識了一些漢字,在真正的學習過程中進行使用,可以幫助我們獲取知識,幫助我們獲得思想,這就是文字的最大好處,無論是漢字還是英語,都有這樣的功能。

當然很多家長把這些認識漢字的過程和它的功能進行了表面化,變成了應對考試或者在生活中在朋友面前進行顯擺的一個過程。

必須明確我們認識漢字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我認清了這一點,我們的學習才有目標,我們對於漢字的認知,包括學習其他文字都有了一定的目標性。

4

總之孩子學習漢字來講,不在乎早晚,只要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壓力,能夠感覺到喜歡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使用和應用,並且獲取了新的知識,這種狀態下,任何時候學習漢字都是允許的。


宜城老師


個人認為要看孩子是否感興趣。有的孩子對字敏感那就早點認字,對圖畫感興趣就晚些時候。閱讀的習慣才是要著重培養的。

我家孩子是在三歲多就能讀一些簡單的短文了。文字是她的興趣。看書時會主動要求我指著讀。不過,有些同事就會說她們的孩子對畫面比較感興趣不肯認字。我想孩子偏好不同吧。我的孩子應該更喜歡抽象的東西。


小學老師一般建議學前多識字對孩子小學會更適應一些。最起碼讀題問題,家長也會輕鬆一些。從個人經驗來說也是如此,我家孩子作業6歲可以獨立寫作業,不用我讀題,自己完全能解決。這也是附帶的優勢吧。而且,識字多還可以增加孩子的閱讀速度,對邏輯表達上也有好處。


笨笨熊heart


孩子會有一個認字的敏感期,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我家孩子今年三歲了,最近就經常會指著字問我,“媽媽,這個字念什麼?”我們不會刻意的教孩子認字,因為單純的認字是很枯燥的,而且小孩子也不容易理解他的意思。所以更好的認字方法就是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指讀,這個具體方法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有提到過。但是個人認為最好是在孩子有認字的意識和想法時。

在這之前我們讀繪本從來不用這個方法,因為當孩子還沒有認字的意識時,指讀會影響到孩子對繪本圖片的理解和認識。因為繪本的美,絕不僅僅是文字,更多的是在圖片上。但是最近孩子開始進入認字的敏感期,經常會問到我“哪個哪個字念什麼?是什麼?”以後,我開始對於他熟悉的繪本進行指讀。首先這些繪本故事他已經很瞭解了,圖片也看了不止一次,這時候用指讀法不會再影響到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但是不刻意教給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請家長一定要注意:1)不要刻意的教孩子,比如“寶寶,我今天教你認識什麼字”,這樣寶寶會反感,3-6歲最好的學習是遊戲。 2)不要反問孩子“這個字念什麼來?我上次告訴過你”,這樣問寶寶會很有壓力,就更會逆反,排斥認字。3)只管“指讀”就好了,終有一天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已經認識很多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