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

很多寶寶都有睡前大哭的情況,有的寶寶特別依賴奶睡、抱睡、搖睡,甚至有的寶寶還對特定環境特別迷戀:比如一定要坐在汽車上睡覺、比如喜歡在電梯裡睡覺……讓媽媽們苦不堪言。

我今天在關於嬰幼兒入睡原因大盤點中提到了這種因為依賴睡眠環境所產生的睡眠問題,以及可以運用嬰幼兒睡眠專家法伯提出的“循序漸進法”來進行矯正。(前文戳: )

很多媽媽私信問我具體的執行細節和注意事項,於是乾脆詳細來講講。

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依賴睡眠環境為什麼會引發睡眠問題

當然會有一些天使寶寶,抱著睡自己也能睡、車上睡搖籃也能睡、大人看電視他能睡大人吃火鍋他更能睡……簡直就是洋娃娃一樣的存在——躺下就能閉上眼睛。

但不要著急,你懷裡那個抱著哭搖著也要哭,走著要哭顛兒著還要哭,一旦放床更是哭炸裂的寶寶不是個案,反而才是大多數,並且一點也不奇怪,是非常非常的正常。

想想看,你出差時候睡得好嗎?和伴侶互換一下睡覺的位置睡得好嗎?從硬床換成了軟床睡得好嗎?枕頭不高不低就差那麼一寸,睡得好嗎?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會有“認床”的習慣,只有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張床、那個枕頭、甚至那床被子和那身睡衣,才能帶給我們最舒服的睡眠。

嬰兒也一樣,他們習慣了被抱著、搖著、吃著奶、甚至趴在媽媽的肚皮上睡覺,這些因素對於他來說,就像我們的床、枕頭、睡衣一樣密不可分、獨一無二

。但當他們在夜間的睡眠週期轉換中醒來,迷迷糊糊中發現自己竟然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黑漆漆房間的小床上,立馬就充滿了不安和對外界的不可控感,於是大哭起來,直到父母把他帶回到入睡時那個有抱有搖的睡眠環境裡,才能繼續入睡。

其實我們也一樣,我們在夜間也會多次地在半夢半醒間睜開眼睛,看看周遭的環境、翻個身繼續睡覺,只不過因為環境沒有變化,所以我們醒來後不記得罷了。倘若夜裡我們迷迷糊糊中發現廁所的燈莫名亮了、或者窗前椅子挪了位置,一定會立馬驚醒,並感到警惕。

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依賴睡眠環境會造成的後果

那麼,嬰兒對睡眠環境的依賴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無法自主入睡、入睡後放床易清醒、睡著後夜醒頻繁,並且這些問題可能會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 剛開始,寶寶很警惕,害怕睡著後被一個人放下,於是總是睜開眼睛來觀察,於是我們會覺得,哄著哄著明明都要睡著了,怎麼又突然醒了過來
  • 接下來,寶寶覺得需要隨時檢查,於是他在每次的睡眠週期交替之時,都會要求自己認真看看外界是否改變(而嬰兒的睡眠週期才45分鐘左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寶寶睡得很淺。
  • 最後,寶寶變成了“強迫症”頻繁檢查,頻繁醒來
    ,一旦發現改變就哭鬧。這也是為什麼好多父母覺得,寶寶抱在懷裡就能睡好幾個小時,放床只能睡十分鐘的原因。
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什麼是循序漸進法

理查德·法伯,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學教授,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童睡眠障礙中心主任,創立了“法伯睡眠法”

,幫助很多父母解決了孩子的睡眠問題。

針對這種因為睡眠環境造成的睡眠問題,法伯教授提出了一種整體上進行調整的方法“循序漸進法”,旨在通過矯正,讓孩子學會自主入睡,無論是入睡還是半夜醒來時,都無需依賴父母的奶、抱、搖。

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上圖是法伯教授提出的參考時間,根據這個表,矯正的方法為:

1、就寢時將孩子安頓在他自己床上,不抱不搖,確保他入睡時的睡眠環境與半夜醒來時一直然後家長離開房間

2、如果此時孩子開始哭鬧或半夜醒來後哭鬧,家長根據表格中的等待時間,有意識地逐漸延長。

3、如果孩子哭鬧的次數超過了表中的次數,就按照最後一行的時間執行,直到孩子在家長不在的情況下入睡。

4、每次等待之後,家長都要去安撫一下孩子,但停留時間不超過2分鐘

5、一般到了第3天或第4天,孩子的睡眠情況就會有比較大的改善,如果到了第7天還有問題沒有根除,就可以繼續。但如果到了第7天,情況完全沒有改善甚至反而更糟,則需要停止,並尋找原因

對於這個辦法,可能有的父母會覺得過於嚴格,其實法伯教授也提到,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包括父母的接受度)來進行調整,但他核心的理念在於,給孩子傳達出“我會陪著你、但我不會抱著你睡、你需要自己睡覺”的思想。

在實際操作中,我覺得可以靈活處理以下幾個地方:

1、剛開始時候可以抱哄,待孩子半夢半醒、情緒平靜時放床,這樣更有助於入睡。如果哭鬧,先試著拍睡,如果還不行,再離開開始計時。

2、每次回到房間時,可以抱起孩子,幫他恢復平靜後再放下

3、如果覺得10分鐘太長,可以縮短,但不可以太短,並且要有逐漸延長的遞增感。

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循序漸進法注意事項

法伯教授也給出了一些注意事項,主要包括:

1、矯正期間可以適當推遲30-60分鐘孩子的入睡時間,更困就有利於自主入睡。

2、孩子在清晨醒來時,如果比平時提前了1個小時以內,就不需要繼續哄睡,而是讓他直接起床,反之,如果孩子到點了還沒起床,不管是否睡夠,都要喚醒

3、整個夜晚都應在同一個房間同一張床完成,不能這個房間睡一會兒,那張床睡一會兒。

4、矯正不宜過早,至少要等嬰兒有3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5、離開房間時,要注意暗中聆聽和觀察,避免嬰兒發生意外

6、法伯教授認為該方法也適用於白天小睡,如果哭鬧總時長超過半小時,則直接取消該次小睡。我個人建議不在白天使用,容易造成嬰兒作息的混亂和情緒崩潰。

7、如果矯正不起效果,需要排查:

  • 哭鬧的原因是否有疾病等因素
  • 入睡時採用“循序漸進法”,夜間醒來時卻用老方法哄睡
  • 半夜將孩子挪到自己床上
  • 今天決定要實施,第二天又不忍心,反反覆覆,方法雜亂無章法
  • 老母親累得半死,老父親卻毫不過問

以上這些都有可能衰減矯正的效果

不奶、不抱、不搖如何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


睡眠習慣矯正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媽媽們不要著急,剛開始矯正時,嬰兒肯定會有牴觸情緒,過程中也會有反覆,家長們千萬不要放棄,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不是怕自己辛苦,而是更害怕寶寶睡得不夠好。

擁有一個睡渣寶寶,確實讓人沮喪,但相信這樣一個敏感、固執的寶寶,同時也是個機靈的孩子,成長的路上,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