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和處理兒童溼疹?

_小米一粒_


惱人的溼疹!怎麼識別?怎麼護理?怎麼預防?

冬季氣候乾燥,每到這個季節,寶寶的溼疹就會更加嚴重和頻繁,這讓寶爸寶媽們苦惱不已。後臺和微信群裡最近就有不少家長詢問關於寶寶溼疹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對提問比較多的幾個問題進行一個詳細的解答吧!

“小編姐姐,快幫我看看寶寶身上這是不是溼疹啊?”

這是媽媽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很多家長都無法準確判斷寶寶身上長的東西到底是不是溼疹。


溼疹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脂溢型

多見於1~3個月嬰兒。患兒前額、頰部和眉間皮膚潮紅,可見黃色的油膩性鱗屑,頭頂可有較厚的黃色液痂,沒有癢感或微癢。嚴重時,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這些皮膚褶皺較多的地方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

滲出型

多見於3~6個月嬰兒,尤其是肥胖的嬰兒。患兒雙側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間有小水皰和紅斑,底部水腫,片狀糜爛,有黃色漿液滲出,會有癢感。

乾燥型

多見於6個月~1歲嬰兒,甚至更大的寶寶。皮損表現斑片狀密集小丘疹,無滲出,皮膚摸起來不平滑,雞皮樣的感覺,常見於面部、軀幹和四肢側伸面。

“寶寶溼疹該用些什麼藥,醫生給開的藥膏有激素能用嗎?”

嬰兒期發生溼疹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輕度的溼疹媽媽們不用過於擔心,平時注意餵養和護理就能就能緩解,可適當服用益生菌製劑,減少過敏反應。


目前研究比較多的益生菌,是鼠李糖乳桿菌(LGG或HN001),對溼疹等過敏性問題有一定的作用,能提升免疫球蛋白IgA的排洩,增強皮膚外表、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界過敏原侵入的屏障功能。

如果溼疹嚴重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醫生可能會建議短期內使用含有弱效激素的藥膏,有明顯的抗炎和止癢作用,不要過度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藥膏的正常使用是不會對寶寶的生長髮育造成影響的。


如果局部破潰感染,則需要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等)消炎治療。

溼疹寶寶的日常護理要注意哪些問題?


溼疹的護理和預防主要集中掌握幾個原則:減少過敏原,保持皮膚溼潤,增加環境溼度。以下幾方面提醒家長注意:


飲食方面

溼疹寶寶提倡母乳餵養,母乳媽媽應避免食用雞蛋、牛奶、海鮮等易於過敏的食物;如果是奶粉餵養的寶寶,可考慮低敏配方奶粉,注意不要過度餵養,增加胃腸負擔,消化不良而加重溼疹;雞蛋、魚、蝦、堅果等高致敏性的輔食要延後添加,建議晚1~2個月添加,如果過敏情況較嚴重,1歲後再嘗試這些食物,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勤記錄,多觀察,做到心中有數。

皮膚護理方面

寶寶的皮膚要保持清潔和溼潤,暫時不要使用鹼性的清潔用品,可以只用清水清潔,溼疹表面沒有破潰,應該給寶寶用一些不過敏的保溼霜,並且加大保溼霜的用量和頻次,以油膏效果最好(如凡士林油膏、氧化鋅軟膏、嬰兒可用的滋潤潤膚霜均可),每天6-8次或者更多,保持24小時皮膚溼潤。乾性溼疹洗澡不要過於頻繁。

衣物方面

給寶寶穿棉質的衣服最好,使寶寶的皮膚能夠自由呼吸。要避免羊毛和其他會使人發癢的材料,因為這些衣料會刺激寶寶非常敏感的皮膚,加重嬰兒溼疹症狀。寶寶的床上用品也要選擇棉質的。

環境方面

由於冬季室內供暖後空氣更加乾燥,因此要注意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做好加溼措施,對兒童來說,溼度保持在40%-60%比較適宜。可以

“溼疹反反覆覆一直不好怎麼辦?”

溼疹的發病機制不明,與寶寶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發育不成熟有關,所以想要完全根除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根據上述建議注意護理,從而減少復發以及將溼疹控制在輕度狀態,隨著年齡增長,嬰兒溼疹的症狀會越來越輕,並逐步消失。

“溼疹會不會影響寶寶未來健康?”

嬰兒期的溼疹大部分與發育進程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緩解並消失。但也有一部分寶寶與過敏體質有關,這就需要媽媽仔細甄別和護理。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您好!

溼疹是一種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滲出傾向,伴有劇烈的瘙癢、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病。

分為急性和亞急性、慢性三種類型。

1 急性溼疹症狀:發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初期在紅斑水腫基礎上出現密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皰破後出現點狀糜爛、滲出、結痂,容易合成片狀,中心較重,並且向周圍擴延,外圍有散在丘疹。水皰。常出現於頭、面、手、足、四肢遠端暴露部位及陰部,肛門等處。

2 亞急性溼疹:以小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要特徵,僅僅有少量丘皰疹、水皰、糜爛,劇烈瘙癢等症狀。

3 慢性溼疹: 有急性和亞急性反覆發作轉變而來,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痂、肥厚,部分出現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外周有丘疹、丘皰疹散在。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膕窩、外陰、肛門等處,瘙癢劇烈,呈陣發性,遇熱或夜間加重,病情不穩定,容易復發。


1 確診為溼疹後,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抓、燙、肥皂擦洗,避免吃腥、辣、酒等食物刺激。

2 出疹期可用注射鈣劑,如果明顯有滲出,可服用生地液,每天2次。

3 外用擦藥法:可用膚疾寧軟膏外塗抹皮膚。


溼疹是一種較難治的病,最好是到醫院專科接受專業的治療。不是一般塗抹藥膏就能愈好個疾病。相反,如果用藥不當,就會造成疾病次病變。

<strong>


黎琦婷醫生


嬰兒溼疹是一種發生於嬰兒期的特殊類型溼疹,中醫稱為胎瘹瘡,俗稱奶癬。近年認為本病昰異位性皮炎的嬰兒型。一般在出生後的第二或第三個月發病,皮損主要分佈在兩頰,額及頭部,個別可發展至軀幹四肢。臨床肥可分為滲出型及乾燥型。滲出型多發生於肥胖有滲出性體質的嬰兒,皮疹特點是以紅斑,丘疹,水皰,滲液,黃痂或糜爛為主,乾燥型主見於瘦弱的嬰兒,皮疹表現以紅斑,丘疹,乾燥,脫屑為主。另外還有一種脂溢型,其皮疹主要發生在頭皮,耳後等皮脂腺發達區,形成黃色厚痂,症狀與滲出型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