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選一位國內可以和歌神張學友對抗的歌手,你認為他應該是誰?

尋冰破浪


題目中說到在國內選出一位,我想他的意思應該是在內地選出一位吧?

與張學友實力相當的內地歌手,在劉歡還是孫楠的選擇上,猶豫了一會兒。

這兩位無疑都是內地實力派歌手,嗓音和唱功都沒的說。

劉歡非常穩,看他的演出,好像從來不用為他捏把汗,好好享受他的演出就好。劉歡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他小時候學相聲,大學又不是音樂專業,但老天爺給了他好嗓子,又給了他對音樂超強的領悟力,因此20多歲唱《少年壯志不言愁》和《雪城》主題歌,都能唱出超越年齡的味道。而後他曾為很多影視劇配唱,很多歌曲都已經成為經典,包括《好漢歌》和《千萬次的問》。1990年他和韋唯演唱《亞洲雄風》,為北京亞運吶喊,從此成為很多大型活動的主要演出者之一,包括最巔峰就是2008年演唱《我和你》。

劉歡的嗓音高亢而不失細膩,可以說收放自如,我尤其喜歡《彎彎的月亮》,別人也翻唱過這首歌,但都不如劉歡的演繹。劉歡不僅唱得好,歌曲創作還是好手,很多歌曲都出自他手。在內地,劉歡不僅有實力還有人緣,如果說內地歌壇大哥是劉歡,估計不會有太多人提意見。

孫楠比劉歡更為年輕,當年也是憑藉演唱影視插曲出道,《不見不散》、《你快回來》都是風行一時的歌。孫楠的嗓子尤其好,還經常飆高音,聽一聽他的《拯救》,能聽出他即使唱那麼高音還是有些餘力,不讓聽眾為他難受。這些年孫楠比較沉寂,大家最近一次看到他,是他在對朝鮮人士的歡迎宴會上。

張學友是香港的歌神,其唱功不僅在四大天王中居於頭籌,在港臺樂壇也是屈指可數的歌手。內地選出一位,我看最沒有爭議的應該就是劉歡。


鄭捕頭


  1. 你好,說起張學友,大家都會想到歌神,什麼演唱會場次創紀錄,等等眾多頭銜,但我覺得學友有些被過分神話,學友哥確實很強,但真要找出能媲美(包括唱功 流量 影響力等)他的人也不是沒有,下面我來列舉三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見?

    1. 張惠妹


    說到阿妹,基本上是無人不知無人,阿妹早期以選秀歌手出身,憑藉一首《姐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之後又推出(我最親愛的 聽海 我可以抱你嗎)等等傳唱度極高的作品,且阿妹的人氣較學友只高不低,阿妹的粉絲基本老少通吃,而唱功就不多言了,大家有目共睹。只是阿妹近年來開始享受生活了,所以漸漸的被人們暫時遺忘。


  2. 王力宏


    說到王力宏,最近關於他的一些文章還是比較多的,什麼人家是美國人了怎麼的,其實我想說,那不過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的追求,試問各位,一條擁擠的街道和一條通透的街道你會怎麼選呢?當我們到達那種層次時我們也會追求靜怡的生活,好了扯遠了……第二我想了很久,本來是選杰倫的,但綜合對比一下還是力宏,杰倫在亞洲影響力高於力宏,但全球影響力和流量會被力宏甩的很遠,二者都有音樂風格創始人之稱,作品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一般音樂人模仿不出來他們的味道,創作詞曲方面杰倫弱於力宏,作品我就不多介紹了,如果從國際角度出發,力宏絕對和學友有一拼。



3. 李克勤


當年組四大天王時,李克勤張國榮譚詠麟已經是天王中的天王了,和譚詠麟一樣,也是金針獎(可以理解為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如果說,黎明是電子音樂先驅,郭富城是勁歌熱舞的啟明星,那麼李克勤絕對是他們的合體,雖然流量差了學友一些,到影響力和唱功絕對不比學友差,並且也是能駕馭多種風格歌曲的人。所以第三位給了李克勤。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王傑 譚詠麟 林子祥等,但那些已是前輩,且唱功倒退 影響力下滑等等,我們只是對比當下,大家覺得國內當前還有誰能媲美學友哥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靜河歌


首先,題主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國內這個詞用得太沒水平,難道港臺是國外?!應該叫內地!你這話給港獨分子落下口實。其次,張學友的聲音條件只是在所謂的“四大天王”裡算好的,放眼整個華語歌壇,聲音比他好的多了去,只不過香港的娛樂圈會炒作、會商業包裝而已,連郭富城這種水平都能成為天王,無非靠一點顏值加舞技罷了。臺灣的男歌手超過張學友的很多,趙傳、張雨生在他之上,齊秦、童安格、周華健、王傑至少和他不相上下。大陸優秀歌手更多,只是以前我們不會商業運作,而且我們的作品過於嚴肅,受眾不多。劉歡、韓磊、滿文軍、孫楠、沙寶亮、竇唯、丁武(這個是大神)、孫國慶等等,這還只是流行樂壇,如果加上嚴肅音樂歌唱家,那就更多了。難怪早先的內地文化圈裡說,香港只有娛樂,沒有文化,四大天王就是四個小丑,這些話有點偏激,但確實反映了當時香港整體的文藝水平不高的現狀。一百年後,華語流行樂壇還能被傳唱的歌,大概只會有黃霑、羅大佑等幾個人的作品,其他都是匆匆過客。


用一輩子去忘記啊


張學友已經被觀眾神化了!其實所謂的歌神,他沒有那麼神!

張學友的唱功,他唱功好沒錯,但是比他唱功好的可以說大有人在。僅僅從唱功考慮,內地這些著名的歌唱家,功力絕對在他之上。香港也有許多唱功比他好的,比如說羅文、林子祥。

歌神是怎麼來的?說白了就是一種商業運作。誰的歌可以帶來最大化的商業價值,那他自然就成為了歌神。許冠傑是歌神,因為他開闢了一個可以帶來大量商業價值的粵語流行歌曲。張學友是歌神,因為他的銷量太好。當然,要帶來最大化的商業價值,自然功力是要強的,而且還要觀眾喜歡。

再對比一下臺灣和香港。臺灣樂壇當年最有代表的就是滾石公司,香港是寶麗金。這兩個完全是不一樣的路線,滾石是賠錢賺吆喝,寶麗金是吸金。一系列封號,也就是用來吸粉的,這種運作很成功。給一個歌神稱號,給一個天王稱號,觀眾聽著挺牛的,自然就跟風崇拜。臺灣那麼多牛人,也不見出個什麼神什麼仙的,真那麼次?

內地在這方面比港臺晚,所以當港臺歌曲衝擊到內地,也就吸引了無數的觀眾,畢竟那個時候他們強大。這些年,內地在音樂上也算有所發展,也出來了許多人才,相信總有超越香港的時候。看到現在這樣的勢頭,香港怎麼不再弄什麼歌神歌霸的名號?之前不是主張評什麼新四大天王什麼的,最後還不是黃了。因為這個時代,那樣的頭銜已經不能帶來曾經的四大天王、歌神那樣的商業價值。而人才輩出,說實話誰得封號都有些虛。

雖然我也十分喜歡張學友,但是也僅僅是喜歡,從來沒有把他當神。任何一個專心做音樂的人,只要他作出一首好歌,都是值得尊重的。大眾音樂這個蛋糕,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吃的。如今觀眾的喜好更加多樣了,也不再是像原來那樣集中了,儘管他們憑藉以前的名氣還可以大把撈金。有人喜歡經典老歌,有人喜歡說唱,有人喜歡傳統,有人喜歡學貓叫,這樣的時代再去想什麼神、仙、聖,沒多大意義!


大嘴趴娛樂


個人觀點,勿噴。不站隊

張學友有實力,但是個人認為只是歌手,沒有到達歌唱家的水平,論唱功他和劉歡不是一個檔次,為什麼他是歌神,這是當時香港商業娛樂炒作的產物,同期的臺灣四大天王,個人覺得唱功都比他好在那個時候。當然隨著時間的沉澱,張學友的歌唱實力也越來越強。但是為什麼說他是歌神,因為他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正好我們8090的這一批當時也是被港臺風洗腦,單獨的只是歌曲覺得好聽,但是唱功不覺得,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歌神,例如5060他們就覺得劉歡孫楠唱的好,他們對港臺不感冒。歌神只是時代的產物,就和前幾年日韓風盛行時國內明星也都混著不咋滴。

最能說明的就是劉歡是奧運會主題曲的主唱,比國際影響力張學友絕對穩贏,為什麼不找他,別說什麼根本不考慮港臺,2008香港已經迴歸11年了,這種重要舞臺交給他們唱不是更能顯得出一箇中國的原則嗎,唱歌,試歌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為什麼最後女主唱換了莎拉布萊曼,很簡單一是影響力,最主要是穩,這種場合絕不容許有失,我不是說學友不穩,但是歡哥和他比會讓上面的人心裡更有底,那些都是專業人士,他們比我們這些聽熱鬧的更知道誰的實力強弱,這種國際場合就是借他們一百個膽也不敢去冒險。個人意見,勿噴。本人也挺喜歡學友的歌曲的


a0071212


要看你說的是哪方面,緯度太多,不好判斷。論創作,劉歡,汪峰,薛之謙,周杰倫,王力宏,林俊杰,甚至許嵩,後弦等等創作能力非常優秀;輪唱功,也大有人在,聲入人心的小哥哥們雖然年輕但個個實力非凡,還有那些唱歌劇美聲的大家,莫華倫,戴玉強,女歌唱家吳碧霞,龔麗娜,譚晶,譚維維等等;論市場,周杰倫,陳奕迅,薛之謙,張惠妹等都不錯;論成就,那些前面大家不說了,說周杰倫開啟了新紀元流行風一點不為過,還有王傑,林憶蓮,李宗盛,羅大佑等等各方面都有藝術成就。就一點,張學友據我瞭解是絕對領先的,就是他的累計唱片銷量,全球能排第二,僅次於邁克爾傑克遜。


娛樂好神經


劉德華的師傅——林子祥!

劉德華事業上兩個最大的貴人,一個是唱歌上的,一個是電影上的,分別是林子祥和周潤發。

張學友是許(冠傑)的接班人,是第二代歌神。

由於許冠傑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開創了屬於粵語歌曲的時代,視為開山鼻祖級別的人物,林子祥就這一點落後了一下,許冠傑被稱為第一代歌神,林子祥被譽為"純粹的通俗唱法歌手裡,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許冠傑唱功是不如林子祥的,就是同時代的羅文也比不了的。

張學友直言:有林子祥的地方,別叫我歌神!



八斗之才鳩摩智


這問題問的,火藥味十足啊。

論江湖地位,張學友確實神一般的存在,都被廣大歌迷冊封為歌神了。

張學友的歌可能確有些過人之處,不然不會有這是麼多人喜歡。

放在香港,可能會把劉德華拉出來與之pk,那麼這種結果會非常熱鬧,因為雙方都有骨灰級的死忠(對不起哈,用詞雖然不太好聽,但可見迷弟迷妹對其的喜愛),雖然華仔在音樂造詣上受專業樂迷這樣或那樣的詬病,但不影響人民對他的熱捧。

這種現象很好地說明一個問題——“情人眼裡出西施”,不是嗎?

90年代的香港,音樂方面人才濟濟,有實力的譚詠麟,張國榮,陳百祥等等巨星,可謂星光熠熠。

加上香港娛樂業良好的市場運作與包裝,呈現百花齊放,鼎盛繁榮的娛樂生態。

反觀大陸,雖然思想解禁來得慢了半拍,但也陸續湧現不少成功的歌星。比如劉歡,高峰,郭峰,現在的熱門汪峰等等。

由於劉歡,汪峰偏院系派,在商業運作上,大陸也差了香港幾條街的距離,一直讓大陸歌手處在歌紅人不紅的地界,比如汪峰。

歌手除了拼唱功,拼演唱技巧,更多的是拼人氣,比如文初提到張學友vs劉德華。

如果非要選一位或幾位歌星與歌神pk,那還得圈定受眾,不然,弄一群六七十歲的老同志當聽眾,派我們的閻維文老師出場,歌神也會死得很難看。

追星,喜歡與熱捧是有時空界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與心態的變化,很多執念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所以,歌星與金曲的存在,趕上趟了,悄悄喜歡下也行,沒有必要爭出個排位第一,自己喜歡就好。


秋天的猜想


在《每天愛你多一些》之前,張學友的歌我還是比較喜歡聽的。隨著香港樂壇譚張爭霸的結束,“四大天王”粉墨登場,張學友一首《吻別》火遍整個中國及東南亞。

由於先行一步的市場化運作,張學友一時封神。在奉為“歌神”的日子裡,張學友因其是“四大天王”唯一的專業歌手,越來越喜歡炫技,玩得也越來越花哨,在我看來,卻越來越不可愛。

時勢造英雄。像這樣賣弄嗓音,能炫技的歌手在大陸車載斗量,很多都沒能火起來,誰讓他們沒生在香港呢?

張值得佩服的一點是,商業化這麼多年,並沒有阻止他在香港歌壇深耕的腳步!

不要拿他否定大陸歌手,大陸像這種級別的歌手太多了,比他高處一個段位的也有很多!




約等於0A


如果一定要選,我心中,有兩個人選。

陳奕迅,雖說作為張學友的後輩,但其音樂作品的經典程度和造詣也不會差的很多,陳奕迅的唱功屬於音域很廣,唱法沉穩,其音樂技能是經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系統培訓過,在高音這一點上學友也說過陳奕迅更為突出和出色,推薦一首他的經典高難度歌曲《浮誇》,其唱功和高音展現的淋漓盡致。

林志炫,雖然已經少有露面,其演繹的經典作品也不在少數,單身情歌,蒙娜麗莎的眼淚,沒離開過等等,音色很尖,可塑性非常高,參加我是歌手就可以看出歌唱基本功和歌唱技巧玩轉的很溜。

所以,我認為這兩人都是可以媲美張學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