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鼓勵女兒不婚不育,活出自我,被好多人罵是神經病。”

“我鼓勵女兒不婚不育,活出自我,被好多人罵是神經病。”

2年前,羅姨54歲,離婚,因為老公出軌。她的另一個姐妹,老公都60了也出軌。通過這些事情,羅姨看穿了婚姻,看穿了男人,尤其是她和她的姐妹都是任勞任怨為家庭付出了大半輩子,照顧了老公大半輩子,養兒盤女,還要兼顧工作,非常辛苦,從來沒有過自己的人生。

婚姻其實什麼都保障不了,無論是伴侶的忠誠還是財產,到了離婚的那一步,涉及利益了,根本不講情面,男方下手非常狠,女人想要到錢就得打官司,官司一拖就至少是兩三年,耗不起。所以,女性淨身出戶的非常多,即便得到錢財,也是她多年努力得來的,是應得的那份!

例如,羅姨婚後攢錢和老公共同買了兩套房子,她離婚時才分到一套,另一套她要求給了女兒,而他老公婚前的房子、公公婆婆的遺產,羅姨一分也沒要。

總之,女人想在婚姻裡從男人那裡佔到便宜,幾乎不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女性付出了感情、價值、時間等一切一切,得來的不過是一場空。而那些和老公白頭偕老的女性,到了晚年,也要幫兒子、女兒帶孩子,也沒幾個安閒的,家家鬧得雞犬不寧。

離婚後,羅姨才開始真正享受人生,退休後,她不需要忙家務,也不需要照顧男人,走遍了中國所有的景點,像年輕人一樣,說走就走,旅遊完回來還寫旅遊攻略分享給姐妹們。今年,羅姨要開始國外遊了,她說:“儘量做到,不枉此生。”

離婚後的羅姨年輕了很多,神清氣爽,她說:“自由就是最好的保養品。”所以,離婚後,羅姨最先改變的是:她再也不對女兒催婚了。一開始只是不催婚,後來,只要是媒人找上門來要介紹相親對象,羅阿姨都是乾乾脆脆地拒絕。

“我鼓勵女兒不婚不育,活出自我,被好多人罵是神經病。”

羅姨有個要好的姐妹曾經一度想把她的侄子介紹給羅姨的女兒,羅姨也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後來,兩人為這事鬧翻,在姐妹群裡吵起來,那個姐妹罵羅姨“有神經病”,還說:“好多人都在背後罵你是神經病,你就自己得意去吧,別誤導了孩子,把孩子給害了!”

羅姨覺得很可笑,那個姐妹前不久住院,老公連去醫院看一眼都沒看,兒子去醫院看了一次就出差去了,因為和兒媳婦鬧得老死不相往來,兒媳婦也拒絕照顧她,還是羅姨去醫院裡衣不解帶地照顧了她半個月。

好多人,自己的婚姻都爛的不成形,還要不停地勸人結婚生子,到底誰有神經病?

羅姨的女兒一度也為此困擾,她因為父母的婚姻,對婚姻做了深度反思,有終生不婚的念頭,加上她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生養孩子,也有終生不育的想法。

但是因為她身邊都是渴望婚育的姑娘,她顯得格格不入,一些男同事甚至藉此攻擊她的人格。

女兒跟羅姨談起這個話題的時候,羅姨鼓勵女兒做自己,“女兒,不婚不育沒什麼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並不一定都得走同一條路,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枉此生。你不要害怕孤獨終老,誰都是孤獨終老,這沒什麼可怕的,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要過得充實、快樂!

我老了,我不會拖累你,我要是得了重病,我就把房子賣了,住到臨終關懷醫院裡,和那些同病相憐的老姐妹們抱團去死。你安心忙你的工作,你有空了,想媽媽了,就來看看我。

我準備把我的旅遊計劃完成了,就接著工作,做保姆也好,學月嫂也好,踏踏實實賺錢,給自己攢夠養老錢!比起免費伺候糟老頭子,這才是真正閃光的人生。

我醒悟得太晚,錯過了太多,我希望你不要被世俗之流困惑,活出自我。”

“我鼓勵女兒不婚不育,活出自我,被好多人罵是神經病。”


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羅姨的這種思維,大部分人渴望家庭的溫暖,並願意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但在我看來,羅姨並不偏激,尤其是在長期接觸各種情感案例後,我也常常反思,婚姻到底有沒有意義?

在我國,結婚大多為了傳宗接代,女性嫁人後,第一件事就是生孩子,有的婆家還要求必須得生兒子。帶孩子,養孩子,等孩子長大,再給孩子結婚,盼著孩子生孩子,給孩子帶孩子。

不管幸福與否都必須結婚生子的人生就一定比不婚不育的人生有意義?

因為結婚生子是主流,就一定代表它正確?

在我看來,婚姻和生育都只是一種選擇,是生而為人的權利,而不是義務。一個人在自身的社會化完成之前,在其自身的經濟和思想水平都還未成熟之前,貿然結婚生子,是一種瘋狂和冒險,是對自己和他人均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的一些女讀者,二胎都生了,還在幽幽怨怨地控訴丈夫的各種渣和自己的辛苦,他這麼渣,都敢生兩個,而且除了抱怨,從不反思為何至於此?這樣的女性,值得同情嗎?不值得。

在現實中,因為頭腦不清而遭遇糟糕婚姻的女性實在太多了,爛婚姻都是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所以,如果一個女性,對婚姻很理性,很冷靜,懂婚姻法,因為了解婚姻的實質而選擇不婚,而不是懵懵懂懂地草率嫁人;同時,她對生育進行了全方位的瞭解,權衡利弊後,選擇不育,而不是頭腦一熱生下孩子,生了卻養不好,愛不了孩子。

我更欣賞前一種女性,對後者,尤其是最終淪為怨婦的,我毫不同情。

看到過一句話,說“一旦你講結婚生子這兩項從人生規劃中刪除之後,會發現年齡根本無法對你形成任何束縛和恐懼,人生也不用那麼緊趕慢趕,一聲都可以用來逐夢,以及體驗各種未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這個膽量和清醒的認知?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父母鼓勵子女不婚不育是神經病嗎?

【作者簡介:魔鬼身材、三觀超正,細膩入微寫人生百態、情愛悲歡,歡迎關注。配圖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感謝原作者,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