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賽馬上就要塵埃落定,但是新一輪傷病潮又襲來,這與本賽季新規則有關嗎?

體育界怪咖


對於有著82場常規賽的NBA來說,球員的健康問題一直是球隊和球迷最為關注的問題。


而出現傷病潮的時間節點為賽季初初和賽季末,賽季初主要為球員經過一個夏天的休息開賽初身體沒調整過來,導致的受傷,最明顯的的就是17賽季的時候海沃德,保羅,林書豪等等。

而賽季末的傷病潮則主要是因為經過將近6個月的比賽,很多球員的體能已經非常疲憊,身體的疲憊則導致了受傷可能性的增加,對於某些板凳深度不足的球隊,或者是輪換人數較少的球隊則更容易被傷病找上門。

說到這裡又忍不住想吐槽一下火箭,擁有著深厚的板凳深度,德安東尼今天打國王的比賽貌似又開始玩8人輪換了,對於長期上場時間超過三十分鐘的5個火箭先發球員還是有點用的太狠,容易出現傷病。


大家最為熟悉的姚明,nba,國家隊,無數比賽導致的疲憊,同樣是其傷病不斷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波波維奇這點做的堪稱典範,對於一些不太關鍵的比賽戰略性放棄,有事沒事,輪休主力球員,職業生涯晚期的鄧肯,吉諾比利,帕克能夠依然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和波波維奇的保護關係也挺大的。

還有就是球員的自我保護,湖人時期的奧尼爾就是典範,常規賽划水,蓄力了大半個賽季,在賽程後半段發力,確保進入季後賽就行,而季後賽的鯊魚才是真正的鯊魚。

至於題主說的規則的改變,加快了比賽節奏,也確實導致了球員疲勞度度的進一步加大,成為了賽季末傷病潮的一個原因。


事哥侃球


傷病是所有球迷、所有運動員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在本賽季快要結束的時候,努爾基奇左腿骨折賽季報銷,羅斯右肘骨折賽季報銷、詹姆斯也因傷賽季報銷。最近的幾年NBA的傷病層出不窮,NBA也一直在想盡辦法減少運動員的負擔,比如提前賽季開始的時間;出臺一些規則,減少運動員之間的對抗,所以現在很少能看到以前那種肉搏式的較量,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提速,遠程三分等等。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先在出現骨折,斷腳等傷病的次數比以前多了很多。為什麼呢?

其實我覺得還是和現在的比賽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其實以前的比賽也有過一些骨折的傷病,比如我們熟悉的喬丹,在生涯第二個賽季遭遇左腳骨折。但是大部分的傷病都是像膝蓋這種因為長期累積起來的傷病。但是最近幾年,因突發性傷病而賽季報銷的例子特別多,2014年保羅·喬治斷腿事件、17-18賽季年海沃德腳踝骨折事件、林書豪右膝髕韌帶撕裂、考辛斯跟腱撕裂等等。為什麼在減少了對抗之後這種突發性受傷反而增加了呢?我覺得問題就在提速上。

以前的比賽雖然防守兇悍,但是由於速度比較慢,大家雙方都有反應的時間。同時幾近肉搏的方式並沒有很大的衝擊力,反而多了一些緩衝,所以更能夠保護好球員。雖然在嚴防之下體力消耗比較大,但是運動量反而比較低。

作為對比,現在的比賽在防守反擊過程中,行進路線上機會是沒有阻礙的,因此速度也會非常快,在沒人干擾的情況下還好,一旦有人干擾,將會分散球員的注意力,如果發生事故,身體將難以承受巨大的衝擊力,從而受到傷害(比如杰倫·布朗在與森林狼比賽中那個頭部著地的球)。

聯盟為了迫使比賽的連續性、觀賞性,不斷的修改規則;球隊為了更好的完成反擊,搶先完成得分,反過來卻將球員置身非常危險的境地,弄巧成拙。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同時希望傷病滾蛋!


溪北風


二次進攻有原本的24秒改為14秒,無疑是為了使比賽打的更加流暢,更加快速,更加具有觀賞性。但這種規則無疑對於運動員來說是更加具有挑戰的,十四秒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造成的結果是運動員更加賣命的防守,儘可能把這14秒防完。所以說運動員的身體對抗就會增強,常規賽還不太明顯,但常規賽末端,也上了有些球隊為了排名,也打出了季後賽的防守,這中強度的防守還要要求快節奏的打球,無疑增加了運動員傷病的概率。


小南說球


24秒改成14秒,已經增加球員之間的對抗次數,確實是對運動員的傷病都一定的影響,就連鐵人詹姆斯也不例外。


蒂歐斯


個人認為無多大關係,很多時候是教練不能合理安排運動員的上場時間造成的,比如前幾天的努爾基契受傷事件,在開拓者已經確定進入季後賽後還一味追求比賽的勝利,現階段更應該去保護運動員,確保季後賽時的健康。


原野張


賽季跨度太長,比賽場數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