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歷經千年為何神祕失蹤了?

沈依依


玉璽在封建社會里是最高權力的象徵,擁有玉璽幾乎可以號令天下,為爭奪玉璽曾掀起了多少場血雨腥風,許多人是志在必得,然而這樣一件寶物在歷史上也是幾經沉浮,在經歷了千年之後竟神秘地失蹤了,這是為什麼呢?


所謂傳國玉璽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為了顯示權威,命令李斯所鑄造的那尊玉璽,用來表達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君權天授的權威性,為此李斯還在上面親筆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傳國玉璽作為一尊巨大的玉璽,那必然是一塊整玉雕刻而成,而用來雕刻的玉石也是相當有來頭的,正是當年名震九州的和氏璧。

無論是亂世還是盛世,傳國玉璽不知道易過多少次霸主之手,總能完好的傳承,因為在大家眼裡這就是無價之寶,人們對他懷有敬佩之心,都盡心保護,唯一一次受傷是拜王莽所賜,篡位的王莽因為沒有發號施令的玉璽,就派人向孝元皇太后王政君逼要,皇太后很生氣,用玉璽砸王莽手下的奴才,玉璽掉落到地上碎了一個角,王莽得到了這至高無上的護身符,於是找高人用黃金修補了玉璽的缺角,這玉璽就成了金鑲玉。


三國初期,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吳孫堅帶兵攻破洛陽城,在一口枯井中宮女脖子上的匣子裡得到了傳國玉璽,要不是孫堅找到,恐怕這傳國玉璽就不見天日了。

直到曹操統一了北方,這傳國玉璽才再次回到漢獻帝手中,而曹操及後來的司馬家族也都通過暴力手段擁有過傳國玉璽。


隋煬帝的老婆蕭皇后在隋朝滅亡後帶著玉璽逃往突厥,經過一番周折後完璧歸趙,李世民開心的不得了。

要知道玉璽去哪兒了,就要弄清楚玉璽最後時刻在誰的手裡。

據史書記載,玉璽最後是被後唐皇帝李從珂抱著自焚的,以後就杳無音信了。

唐末天下大亂,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建立,傳國玉璽再一次經歷天下之亂,後唐皇帝李從珂被後晉大兵包圍,李從珂遂與后妃於天星樓自焚而死,據說李從珂當時攜帶者傳國玉璽,可是大火過後人們從灰燼中卻不見玉璽的蹤影,從此人間蒸發。


那李從珂為什麼要自殺呢?這都是石敬堂給逼的,兒皇帝石敬堂勾結契丹人篡奪李從珂的江山,並用燕雲十六州作為敬契丹人的報酬,李從珂是石敬堂的小舅子,被妹夫奪了江山,李從珂吃了啞巴虧,索性連同玉璽同歸於盡,石敬堂非常懊悔,親自揀了李從珂的屍骨厚葬。

說這玉璽被燒了,那修補的一角總還在吧,看來似乎是被石敬堂給順手牽羊了,當時國內動盪不安,契丹更是虎視眈眈,石敬堂怕招來橫禍,活該石敬堂點背,做了六年皇帝就掛了,當事人一死,契丹找機會滅了後晉,石敬堂的王朝曇花一現,契丹滅後晉肯定也是奔著玉璽來的。


在宋、遼、金三國抗衡的時候,遼國肯定不敢說自己拿走玉璽,後來蒙古滅了宋,成吉思汗縱橫天下,玉璽在他眼裡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成吉思汗傳位給窩闊臺,而其他三個兒子也是野心勃勃,如果把玉璽給了窩闊臺,那就是給了一顆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被兄弟給黑了。

成吉思汗也逃不過一死,蒙古人都是密葬,不給後人盜墓機會,目前還沒有挖到元朝的墓,正是因為流傳蒙古皇帝不用陪葬品的說法,成吉思汗也不用害怕有人盜他的墓,用玉璽陪葬是最安全的,成吉思汗的墓也是簡簡單單的,埋下以後用戰馬踏平,和其他帝王一樣把知道秘密的人全部殺掉,這世界上就沒有人知道墓地的具體位置了。


其實最信服的說法,這個玉璽就是隨著李從珂一起燒掉了,如果真的被後人得到了,他也沒必要掖著藏著,這種身份象徵的東西,他肯定要拿出來顯擺顯擺。

後面的皇帝沒辦法,只好自己刻個高仿品,將就著用,你也刻,我也刻,就這樣留下了一堆的高仿品。


皇權早就沒有了,傳國玉璽的下落也是個迷,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就讓它和那個腐朽沒落的時代一起消失吧。




遺產君


一塊和氏璧,半部中國史,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

通過現象看本質,傳國玉璽其實就是一個印章,這和衛生檢疫部門在白條豬身上加蓋的合格豬肉印戳是一個物事,所不同的則是傳國玉璽可以管天下“合格豬肉”。

在封建時代,傳國玉璽是最高權力的象徵,是皇權傳承的紐帶,誰擁有了它,就擁有了睥睨天下,指點江山的勇氣。正是因為傳國玉璽上負載的這些東西,讓無數人為之競折腰,也正是它所承載的東西無比珍貴,最終卻是不能承受之重,導致了這一塊絕世美玉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傳國玉璽的前世今生,都充滿了傳奇。它的前世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而它的問世之路卻充滿了坎坷。

傳國玉璽怎麼來的?

戰國楚國人卞和發現了一塊璞玉,本著土地裡挖出來的東西都屬於國家的精神,卞和將它獻給了楚王。楚王命令自己的御用工匠來鑑定,結果專業認定是一塊大石頭,楚王勃然大怒,大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卞和失去了左腳。

但是他並不死心,不久楚王更新換代了,楚王2.0依然認定這是塊石頭,於是他的右腳也沒有了。

但他仍然沒有放棄,不久楚王又更新換代,楚王3.0上臺了,卞和又又又把這塊寶玉獻給了楚王。楚王有感於卞和的堅持,他命令人把璞玉破開,果然得到一塊絕世美玉。為了紀念卞和的堅持,這款美玉被命名為了和氏璧。

這個故事我們在感嘆楚王更新換代速度之快的同時,也不得不吐槽一下,古今磚家都是一個樣,術業不專攻,最後我們還要向卞和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的執著讓我們感動。

絕世美玉和氏璧的價值幾何呢?

我們通常用價值連城來形容一件東西價值之高,而和氏璧的官方牌價是15座城池。為了這一塊美玉,戰國時期唯二的超級大國秦國和趙國險些擦槍走火,這才引出了千古絕唱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部曲。相信這個故事不需要我再贅述了。

又過了近百年,秦王掃六合,統一寰宇,拿著曾祖父秦昭襄王一輩子得不到的美玉和氏璧,志得意滿的秦始皇為了宣示自己的皇權讓丞相李斯親手在和氏璧上刻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從此和氏璧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他成了無數野心家魂牽夢繞的傳國玉璽。

200年以後,傳國玉璽再一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著名疑似穿越者王莽依靠著出神入化,比肩奧斯卡影帝的演技奪取了漢朝天子的皇位。

為了宣示正統他派人向自己的皇太后王政君逼要傳國玉璽,已經出離憤怒的王太后,甩手便將傳國玉璽砸出,玉璽掉落在地上,碎了一個角。

王莽得到了朝思暮想的護身符,連夜找人用黃金修補了玉璽缺損的一個角,我想08年奧運金牌金鑲玉,可能就是向這件事情致敬!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為何神秘失蹤?

不得不說,和氏璧是命運多舛的。到了隋朝末年,被六位帝王級人物愛慕的著名蕭皇后抱著玉璽和小兒子逃到了突厥。最終又上演了一番完璧歸趙的戲碼,美人和美玉盡入李世民彀中。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傳國玉璽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直到後唐李從珂稱帝,被著名的漢奸石敬瑭包圍,李從珂和他的家人在天星樓自焚,從此傳國玉璽人間蒸發。

也許是玉璽自己的選擇,他不願看到中華民族兩次亡國的慘狀,選擇追隨最後一任主人,共赴黃泉,從此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卻有哥的傳說。

和氏璧或者說傳國玉璽承載著卞和的堅韌、藺相如的機智,秦始皇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的豪情壯志,王政君的憤怒,天可汗的意氣風發,李從珂的心灰意冷,每一個故事都可歌可泣,真是一塊和氏璧,半部中國史。  


小小嬴政


傳國玉璽的故事只是現代人杜撰的一個傳說而已,第一,史料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是用藍田玉刻了一方螭虎紐玉璽,漢高祖劉邦得到之後作為漢之傳國玉璽。第二,傳國玉璽比較大,和氏璧很薄,是做不了玉璽的。第三,西晉滅亡時傳國玉璽下落不明,至於傳說中的那些下落只是杜撰而已,唐代到清代的官方史料並沒有關於傳國玉璽下落的記載。說了這麼多,無非是現代人非得要給傳國玉璽增加很多傳奇色彩而已,反正真正見過的人少之又少。


鬼谷先生1437


卞和發現並因為獻美玉被兩任楚玉砍下雙腿,李斯將美玉雕刻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成為傳國玉璽。傳到西漢末年王太后擲王莽掉角以金鑲之,東漢末年掉入井中被孫堅得到。傳至後唐李從珂,被其投入火海。至此不見蹤影,還有說被蒙古人帶走消失在茫茫草原。


那羅延鵬


首先傳國玉璽始於秦,失於明,隨著元軍失敗而被帶人荒漠,從此不可得,朱元璋曾數次派兵追擊,盡皆失敗。明清時期雖多有傳聞,但不可考究,多為虛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