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了,有經驗的班主任提醒小學階段別太在意分數,家長更應該在意什麼?

君哥視界


關於“分數”這個問題我的態度永遠都是——應該重視!

但是,“重視”分數和“唯分數論”是兩回事兒!

什麼人不重視“分數”?

個人覺得很多人嘴上說“分數不重要”或者如題主所言“別太在意分數”實際上大都是“言不由衷”!

這種事兒一般來說只有如下幾種情況的人會這麼說:

1、成績很好的。

生活中說“成績不重要”的家長大多數實際上是這類情況。而他們之所以這麼說不過去國人傳統的“謙虛”習慣而已。

別人當著你面這麼說要麼是謙虛、要麼是照顧你的面子、要麼就是習慣性的低調而已。

2、成績太差的。

這種情況如果還說成績不重要的話,我認為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根本就是在給自己不作為找藉口罷了。

這類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逢人就說“成績不重要”、“快樂童年”等等。

3、根本孩子就還沒上學的或者說跟自己沒啥關係的。

就比如題主說的這位“班主任”,別管這位班主任是有經驗還是沒經驗——TA說的這話鬼才會信!

我就不信還有老師不希望自己學生成績好的!

人家只不過就是安慰安慰那些成績不好的,另外就是提醒一下成績好的別驕傲而已!你還真當真了?

“成績”的背後

不管你是重視成績還是不重視成績,有個事實是不會因為你的態度而改變的——成績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過去孩子的學習情況!

雖然我們不能說分數高低就一定能夠反映出孩子學習的全部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平常做的足夠好的學生往往考試成績一定會比較不錯的,反之亦然!這說明,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你還不重視,那麼極有可能你的孩子會繼續保持甚至保持都保持不住現在的成績——因為誰都知道“基礎”不夠好,後面出問題的概率就會越大!

有人總是願意說“好習慣”更重要,的確如此!但是如果你所謂的好習慣如果不能夠在成績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體現,那麼你覺得這是一個好習慣嗎?

所以成績不好的背後會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可能是習慣上的,可能是基礎上的,可能是作業上的,可能是聽講上的,可能……太多的原因怎會“不重要”呢?

直面成績,找到不足並且有計劃的改善才是關鍵!而不是一句“成績不重要”就糊弄過去了。要知道,學習這東西根本就做不了假,而且環環相扣,今朝成績不好,說明過去學習中有問題,如果不重視,那麼未來如何提高?“佛性”學習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我想著重要做到這樣幾點:

一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做作業不拖拉,不管哪門作業,要能做到寫歸寫,玩歸玩,做作業便是做作業,一氣呵成,要不然乾脆不寫。那種貌似在做作業,其實心思不知放在哪兒的最要不得。

二是培養讀書、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需要在什麼樣的時間內積極主動的完成,而不是靠家長催、老師催,覺得讀書似乎是家長的事。甚至有孩子反問家長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我女兒小時候也問我類似的問題。我說媽媽好好工作,掙錢養你,你呢,當然要好好讀書。因為工作是我的責任,讀書是你的責任。

三是養成孩子喜歡讀書、善於鑽研的習慣。喜歡讀書,會讓他們更快地積累知識。小學時候的讀書可以包羅萬象,,不必限定在什麼範圍內,開闊他們的眼界。這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誰知道他們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呢。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那樣學的知識就比別人牢固,不停留在膚淺的表面。

至於小學生的成績,真的不必那麼糾結。你只需要確定他真的弄懂了就可以了,一次考試失了幾分又算什麼呢?糾結於這些事的家長,最後都是得到相反的結果。


蘇小妮


確實,相對於一個孩子將要面對的十幾年求學生涯,小學是最不應該在意分數的一個階段。

一年級,所有的孩子從同一起跑線起步,看起來都那麼懵懂幼稚,幾乎沒有差別,可是,六年後再看,這些孩子之間已經有了差距,變得那麼不同。差距和不同不僅僅是分數,還有習慣、性格、素養等方方面面。


家長要在意培養孩子以下幾個方面:

懂得對錯,能辨是非,看得清黑白。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小社會里,有自己的圈子。和成人社會一樣,形形色色。孩子善於模仿,缺乏判斷能力,他會接觸到很多未經過過濾的信息,這些要考靠老師和家長的密切關注。一顆小樹要想長得直,需要園丁的不斷修剪,孩子也一樣。

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

有一個樂觀的孩子是家長的福氣,但現實中也常見不快樂的孩子。快樂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心性修為,教給孩子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學會笑對。慢慢地,他會懂得,一個人的快樂、煩惱或痛苦、傷悲,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由觀念、態度所決定。

態度向上,習慣優良,專注自控。

等孩子長到初高中,他學習成績的高低,與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關係密切。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才能造就高能力。



喜歡讀書,閱讀自覺,能力倍增。

所謂智力,其實就是指閱讀能力。任何學科都會以語文能力為基礎,而廣泛閱讀培養出的理解能力能幫助孩子解決許多其他學科的學習障礙。


學會交友,玩伴優秀,共同提高。

如果一個孩子在整個小學階段有一兩個好的小夥伴,共同學習、遊戲,共同提高,那真是完美!


青荷詩苑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

首先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不要對學習抱有厭煩心理,也不要偏科。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將來的發展,而不是為別人去學習。

學習習慣很重要。包括了很多,比堅持課前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記筆記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遇到難題積極思考的習慣;@善於思考並積極提問的習慣,等等。這些都將直接決定孩子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潛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可以讓孩子在後期的學習中能學的更輕鬆,更高效。

具體到每一個科目,

語文方面,閱讀很重要,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將直接之後語文成績的發展。閱讀的時候要做好閱讀筆記和思考,可以提升知識儲備和提高理解能力。最好能養成些日記,如果比較困難,週記也一定要堅持寫下去,孩子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的寫作、練習、思考中,寫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數學方面,小學數學最重要的是計算能力,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是衡量孩子計算能力的關鍵指標。很多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計算能力不過關。小學的數學計算建立在20以內加減運算和乘法口訣之上,必須要很熟練掌握。之後的整數、小數和分數運算都是建立在這之上。數學除過計算,還鍛鍊和考察孩子的理解、分析、思考、總結能力,雖然這些不是小學重點,但絕對是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關鍵能力,需要在小學階段有意識的去培養。

英語方面,詞彙很重要,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詞彙積累,多多益善。聽力和閱讀同樣不可忽視,多去聽,多去讀,養成良好的語感可以讓英語學習起來非常輕鬆。同樣,口語練習也不可缺少。


胡老師數學教育


本來不在意成績,等會要氣個半死。

我還從來沒見過哪個大領導,哪個大老總整天罵自己孩子成績不好的呢?

如果罵能解決問題,那你孩子要牛逼死了。

我見過孩子成績好的,沒有哪一個是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回家很舒服。孩子和父母像朋友一樣,沒有任何忌諱,那才是幸福。

結婚生子為了什麼?

每次看到別人家孩子和父母有說有笑的,我就恨嫉妒,因為我見到我的父母,他們總是說,你要學習,你要努力,你要怎麼怎麼,你這次考多少啊,第幾名啊。除了這些幾乎很少有別的話。回到家是很舒服,但是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很彆扭。

當然也沒有那麼誇張。

我現在最有體會的是:孩子總是模仿別人。

模仿父母的說話方式,行為方式,模仿自己喜歡的明星,在模仿中成長,當然不是全部的模仿,是選折性的模仿。

我記得我第一次抽菸,是抽我爺爺的,偷偷抽的,家裡沒人,我偷偷點一支菸抽。

因為我爺爺和我爸都抽菸。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模仿他們,照著他們的樣子,裝模作樣。

為什麼這麼嗆,他們還抽。

我模仿他們喝酒,為什麼這麼難喝,他們要喝。

我模仿他們說話,模仿他們。

後來我去上大學了,我遠離他們了,所有一切,我自己支配,我想幹什麼幹什麼,我逐漸有自己的思考,我為什麼模仿他們?他們有些事做的也不對,我為什麼模仿他們,他們有些事,做的好像是對的。

我很羨慕那些孩子,考試一塌糊塗,回到家裡:你幹啥玩意兒?你是不在學校搗蛋不好好學習,能不能有點兒出息,你瞧瞧你那損曬,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趕緊麻溜的洗手吃飯去,信不信我抽你


方里遠


你好,我是心理專家柏燕誼。有任何心理困惑,您可以關注公眾號“柏燕誼”,回覆“線上諮詢”,即可參與專業諮詢師一對一的線上諮詢。

以下是對該問題的解答:


通常情況下,剛入學一年級的小學生,會對考試和分數有著非常敏銳的直覺。

雖然他們還是一幫沒啥邏輯思維的小孩子,不懂得大道理,但貌似考試分數好,就是很厲害的樣子。這就像媽媽最漂亮或者爸爸力氣最大一樣,是閃亮的勳章,是要和別人比的!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越是低年級的孩子,就越是為了獲得表揚、好分數這些表淺的、外部的因素去學習。越是高年級的孩子,就越是為了獲得自信、榮耀、能力這些深層次的、抽象的意義去學習。

可見,當孩子已經很重視分數的時候,家長還對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想不拉肚子都難了。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會讓孩子身體出現病症,當壓力進一步增大,孩子的心理也難以承受時,就會出現心理上的病症,還會為了躲避這些痛苦而逃學、離家出走。

因此,如果孩子因為考試出現了焦慮現象,家長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調整自己:

是我影響孩子了嗎?我太緊張了嗎?

是我督促孩子,讓他太緊張了嗎?

是我沒和孩子解釋好原因,讓他緊張了嗎?

只要家長能調整自己,進而調整孩子的狀態,孩子的緊張就有可能消除大半。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身心疾病,那麼就需要去專門的機構或者醫院求助了。

如果小學階段,孩子就開始對考試感到焦慮,那麼,隨著學業的增加,年齡的增長,孩子對考試的焦慮不會消減,反而會變得更加嚴重。

反過來說,其實在這個時候,就是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的最佳時期。


如果您有婚姻、育兒、情感、個人、職場等心理方面的困擾,或是想要通過心理學來改善、提升生活,可以關注公眾號“柏燕誼”。也可以在公眾號“柏燕誼”,回覆“線上諮詢”,進行專業諮詢師一對一的線上諮詢。


柏燕誼心理諮詢師


如果家長注意到了以上三點,你的孩子在校就是好學生,在家就是好孩子,在社會就是好公民。若有不妥,敬請批評指正。


31908473230鄉村聲音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感謝,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

又到一年期末考試,發成績單的日子,幾家歡喜,幾家愁,讓我們認真思考思考。優秀的小學班主任都知道,很多小孩,小學考試成績非常好,但到了中學,成績非常不理想,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相反,另一些小孩,小學成績一般,但到了中學以後成績反而越來越好。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就是學習能力的積累。



小學考試的內容和題目相對比較膚淺,然後到了初中科目和難度的提升,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很難提升。


小學我們應該重點培養小孩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習慣,然而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什麼都沒有提高閱讀能力更重要。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成績上升潛力無窮。老師們要提醒家長,一定抓住這一階段的寶貴時機,發展好孩子的閱讀能力。


但是閱讀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兩個因素,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第二是閱讀量的累計。

寒假了,家長抽空多陪小孩,有計劃的有目的閱讀,比只看成績,只強調成績要強多了。

〔君哥不一樣的視界,歡迎點贊,評論,加關注〕


君哥視界


1.應該重視學生非智力能力(習慣)的培養

(通俗地說就是好習慣的養成:朗讀習慣,背誦習慣,書寫習慣,思考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教學的開展。習慣從何而來呢:“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2.智力思考能力的培養

(以前小學教育有個誤區:認為抓好習慣,其他都可以忽略。實際上,習慣屬於非智力因素,可以強制養成。而智力因素則不然:智力不去開發,思路不去拓展訓練,大腦就會荒蕪。)

3.有了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形成,學生的成績自然而然就會優秀。


文畫教師


確實,小學的分數不是很重要。考好了不能沾沾自喜,因為不一定真的是好,如果考得不好,重視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平時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學習水平。期末考試是經過大量複習,練習之後進行的,平時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最後也能取得非常棒的成績,跟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看不出差別。如果家長以為分數一樣就跟別的孩子學習一樣好,那就被分數矇蔽了。如果從此放鬆對孩子的管理,那就是更大的失誤。小學階段的成績,如果很差,說明真的就很差了,老師經過大量複習也無力迴天,需提高警惕,提示家長下學期更應該關注孩子平時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