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學生作業多,大家怎麼看?

遠山的呼喚


關於現在的學生學業負擔問題一直都是被很多人所熱議的話題,幾乎所有的人對此都是表示“反對”的,但是我認為這僅僅是“表象”。

也就是說所有些人說“反對”是真的反對,而有些人說“反對”不過是嘴上說說罷了,他們的行動卻很誠實的表示了他們對此確實“樂此不疲”的。

小編是一位比較雞血的家長,對此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天就對“作業多”尤其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孩子升入初中之後作業一下增多很多尤其是有些私立學校作業量能夠達到十一二點的程度的一些個人的看法。

說出來沒有別的目的,只不過是想盡力“喚醒”一些糊里糊塗的人呢,而對那些“裝糊塗”的人甚至不但自己“裝糊塗”還試圖迷惑他人的人們我也想扇他們一記響亮的大嘴巴子!

我是一個自始自終都反對“減負”的人!

在我看來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而且是精神和肉體雙重的苦!

但是如果你你家沒礦,你又想在未來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想要的生活的權利,這個苦你還真就是得必須去吃!

初中為什麼那麼辛苦?

如果我說這個原因跟小學階段玩大了有關係,你信不信?

都說什麼“培養學習習慣”有多重要,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的教育經驗中,幾乎都會提到這點。可是大家好好想想,如果孩子不在學習中區培養,不在實踐中去檢驗和完善自己的習慣,難道要在玩耍中、耳提面命中來培養嗎?

可能嗎?

絕大多數人只靠說教是根本不可能教出來的!

而現在的教育特點是什麼?

小學沒命的減負,尤其是你會看到很多家長都在喊這事兒,而且很多人會特別支持這些人的吐槽;

初中雖然也在喊減負,但是你卻可以明顯的開始有人批判這些吐槽負擔重的人了,因為面對真正的“淘汰賽”的時候,更多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到了拿“50%”的錄取率上了——你有能力你可以減,但是我家孩子不想上職業學校,想去普高那就必須至少要有能夠戰勝一半人的實力才行。

到了高中就更有意思了!你看看還有人整天喊減負嗎?喊的人不怕被別人當成傻子嗎?

為什麼隨著年級的增高喊減負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認為原因很簡單——那些人已經被淘汰到職業教育或者技校去了!

我同時放對一刀切的學習安排

換句話說我比較完成“分班”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真的是不一樣的,如果這個孩子的能力沒有或者還沒開發出來,就讓他們接受超出自己接受能力之外的學習內容或者作業量的話,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壞事兒!

但是同時我也認為那些能力超出同齡人的孩子,他們就應該接受更有針對性的教育!

但是顯然這種方式在初中階段不被主流所接受,因此那些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都會或多或少的被現在的教育體制所拖累——成績好的不得不接受大量浪費時間的重複性練習,而成績差的又完不成這些內容。更多的時候實際上只是在照顧中間那部分的學生。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成績好的只好自己去找小灶吃,成績差的還不死心的也只能去找,而那些中等的因為看到了希望也願意去找個小灶吃吃試圖更進一步……

所以我跟討厭現在的減負!

我更希望能夠採取“動態”的“分班”方式或者是“走班制”的方式,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從初中階段就能夠得到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教育。

所以,作業多我能夠接受,但是我不能夠接受的是一刀切的作業多!

如果不能夠進行走班或者分半,那麼能夠把作業進行分類也是可以的: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基礎作業,哪些是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的作業,哪些是針對成績突出的學生的作業,如此安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每個能力段的學生得到對自己最有“性價比”的訓練。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學校基於孩子們的都是一刀切的教育模式!

教育“減負”最應該減掉的不是“作業”,而是那些可有可無甚至乾脆就是沒有必要的作業!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是當班主任的,我天天都有把黑板上的作業拍下來,發到家長群的習慣。就我而言,真不覺得作業有很多!晚修的時候,有不少學生寫完作業之後都在那裡看課外書的!

當然我也聽說過,有些學生抱怨作業比較多的,主要是兩種情況吧。

第一種,能力比較差

你無法想象,有些學生的能力真的是差到無以復加!就連寫字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些學生寫的非常慢,並且已經是初一的學生了!當然,對書本知識的不熟悉、腦子不夠靈活,這些都是寫作業寫的慢的重要原因!我教歷史的,一張中考卷我二十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般的學生是做不到的,這就是一個差距。

第二種,自己給自己加作業

我在晚修的時候看到,有些學生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後,還會自己給自己安排學習任務。比如用一個本子把每一節課的筆記都認真真的記下來。比如購買課外輔導書增加練習量。一般是非常自覺的學生才會這樣做,看到他們這樣,我是覺得很欣慰的。同時也覺得,都是人,為何有的人就能這麼自覺,有的人學他就這麼差呢?

當然,會不會有些老師佈置大量的抄寫任務給學生呢?反正在我的作業裡,抄寫的目的是記憶,學生完全可以跟我談條件,只要他能保證每次的默寫都拿滿分,那我可以允許他不用抄。


明明忘不了380


初中生的作業多,大家怎麼看? 初中生的作業多,這已成為常態。為了中考,為了競爭,為了生存,各科(除了生物地理)都狠命地抓,特別是私立學校,學生除了在校上自習做作業,回到家放下書包又得做,常常要做到十一二點才能完成。學生除了完成課本作業,還要做套題,就是活頁題,買來的。如果完不成就要受到老師的責罰甚至打罵,真是苦不堪言。



這種現象首先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睡眠嚴重不足,個子不長髮育不良,打疲勞仗,又影響到第二天乃至每天的學習。 學生無時間自由閱讀,特別是文科如語文歷史,學生每天做卷子回答問題哪有時間讀名著讀課外讀物,這嚴重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



第三學生為了突擊完成繁重的作業,許多同學都藉助手機查作業幫抄寫現成答案。久而久之不會了思考,學習成績退步。這與老師的初衷適得其反。 總之作業氾濫嚴重影響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除了升學壓力,也有老師的不負責任,不考慮學生的負擔,不精選習題,一古腦的瞎佈置又不精心批改,相當於廣撒種子不收穫。 還有一個原因是本位主義,只考慮本門課,不考慮全局,如歷史中考只佔75分,但就是狠命佈置作業,嚴重排擠了其它科目時間。



如果各科都這樣無休止地佈置作業還有學生的活路嗎?中考能上去嗎? 所以無論怎樣著想都應該控制作業量!每天每門作業平均控制在20分鐘以內完成。應形成以班主任為核心的作業平衡機制,按照中考分值各科自覺遵守不要侵佔別科的有效時間。老師們必須精選習題精講精練,然後讓學生在閱讀上在廣與博上有時間下工夫。這樣對中考有利!對學生前途一定有利!


遠山的呼喚


對於現在的中學生每天的作業量的增加,在這裡我本人有一些看法。

1.相比於小學,初中學科的增加,那麼每天的作業量增加也是情理之中的,小學的文化課只有語文,數學,應用,而且小學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少,那麼回家作業也會很快就做完了,但是進入初中,除了語數英,還要學習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學科內容的增加,使得作業量大幅度增加。

2.學科難度的增大,作業成為了一種負擔,小學知識點相對簡單,孩子們學習的時候沒有那麼吃力,作業也會做的比較快。到了初中,知識點難度的加大,單純的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是很難掌握的,所以需要課下做大量的練習才能加以鞏固,而這個練習量是課堂上的成倍關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就沒有聽懂,那麼課下作業做的會慢很多,有的學生每天都作業要做到晚上九十點鐘,對孩子來說確實很累。

3.學科老師間的較勁,現在做什麼都要看業績,老師也不例外,那麼考察老師業績的標準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每個老師都拼命的佈置作業,想讓自己的學科佔據孩子課下的所以休息時間,如果每個老師都這麼認為,那麼遭殃的是學生,每天要面對大量的作業,身心俱疲,有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孩子為了做完作業,只講究量,根本不注重質,那麼這就與老師當初佈置作業的初衷相違背了,適得其反。

所以建議每天老師佈置作業的時候要量力而行,以孩子的身心發展為走向,各科老師之間相互溝通,做好安排。


王老師數理化課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題主嫌初中孩子作業多,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是自己孩子每天做不完呢還是影響到孩子休息了?

初中不比小學,一是學習科目多了,二是課程速度快了。上課就得有作業。比照小學的作業量初中作業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對絕大多數老師來講,對學生布置的作業都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統一佈置的。特別在三令五申要求為學生減負的情況下,沒有老師在大綱之外額外家中學生作業量。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孩子每天要是很晚才能完成作業或者還是做不完,就要具體分析原因,弄清楚是孩子作業不會還是效率問題。有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對課程理解不透,作業就不會做或者做起作業來要翻看教學例題、定理公式等,這樣做起來就慢,效率低下;還有的孩子不專心,作業習慣不好,也會造成作業磨磨蹭蹭。

弄清楚孩子作業完成慢的原因,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找到解決的辦法。屬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問題要採取措施予以糾正;手指有長短,人是有差距的,對基礎差,不是學習的料的孩子,家長可以和老師達成共識,實施分層教學作業,讓孩子有信心,同時不影響休息。


博仁清秋


這是正常的。首先初中學科增多了,作業量自然增加了。不比在小學,只要學好語、數、外就好,其他的時間可以玩。其次,初中課堂教學內容增多,回家鞏固內容也自然多了。第三,目前大部門高中都是按中考成績招生的,這就表示要進重點高中那成績必須得優秀。想要獲得好成績那就得多學點,作業量自然也就增加了。誰都希望考好的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無奈僧多粥少,名牌大學名額有限,你我一介布衣,目前只有以成績論英雄。只要高考按成績錄取,作業量就減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