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隊引以為傲的“布拉莫斯”導彈水平到底如何?

大東北的小豆包


布拉莫斯現在是印度國產導彈的一張名片,是為數不多的能完成研製並且批量投產和列裝的國產武器,當然這是俄羅斯幫了忙的緣故。實際上,布拉莫斯可以看作是俄羅斯授權印度生產的“縞瑪瑙”出口型“寶石”。

俄印在1998年就開始聯合研製布拉莫斯,但是到10多年之後才進入印軍列裝,主要原因是俄羅斯不願意轉讓很多技術,如衝壓發動機技術、導引頭技術。印度談了好久,俄羅斯就是不答應。後來美國開始向印度大量出口武器,俄羅斯才答應轉讓。

布拉莫斯導彈第一批次又大又沉,彈長在8.1米,彈徑0.67米,翼展1.7米,裝有助推器的艦載型、岸基型、潛射型重3噸,空射型重2.5噸,最大飛行速度約2.8馬赫,導彈射程約290到300公里,可攜帶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攻擊海上艦艇和陸上固定目標。在飛行末段可進行蛇形機動和大角度俯衝,突防能力較強。艦射型已經批量裝備,有垂直髮射的,也有傾斜發射的。陸基型採用三聯裝發射車,也已批量裝備。潛射型採用垂直髮射,但還沒有實際裝備。空射型在2017年底才進行試射,也沒有正式列裝。印度希望蘇-30MKI戰鬥機能掛載3枚,但該導彈近3噸的重量使得蘇-30MKI只能在機腹掛載1枚。

布拉莫斯第二批次將射程提高到了450公里左右,在2017年3月進行試射。與此同時,布拉莫斯的國產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包括採用了印度自己研製的衝壓發動機、主動雷達導引頭,其中採用印度國產導引頭的布拉莫斯在2018年初進行了試射。印度和俄羅斯研製的縮小版布拉莫斯M型,彈長縮短到6米,彈徑縮小到0.5米,彈重降至1.5噸左右,這樣蘇-30MKI就能掛3枚了。但是,這樣其在作戰時機動性會大幅降低,遇到對方戰鬥機攔截只能匆匆發射。

此外,印度還計劃將布拉莫斯導彈的射程提高到800公里,並且還計劃研製高超音速的布拉莫斯2導彈。但是這兩型的研製,還沒吃透第一批次技術的印度是搞不定的,仍要嚴重依賴俄羅斯。

總體來看,布拉莫斯導彈的性能在同類導彈中還算可以,對於增強印度的對海和對地打擊能力起了較大作用。印度現在還組建了布拉莫斯導彈公司,積極向外推銷布拉莫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防務展上都設置了很大展臺,擺上模型面向東南亞國家進行推銷,並且用了很多溢美之詞,例如什麼世界上最好的超音速巡航導彈。但是,印度人做的模型實在太粗糙,由此推測印度生產的布拉莫斯在性能上恐怕也不如俄羅斯向外推銷的“寶石”。而且從推銷效果看,到現在也沒有明確客戶購買。(S)


聯合防務


印度對自己的國寶級裝備布拉莫斯導彈非常自信,因此最近一直在向東南亞推銷這款導彈,他們對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花了大力氣推銷,希望這款導彈成為印度國產裝備外銷的一款明星。

可惜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對印度貨沒有多少信任度,並且凡是買了印度裝備的國家,基本沒有不把場子悔青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厄瓜多爾了。當年厄瓜多爾頭很鐵,居然一口氣進口了10架印度的另一個國寶級裝備北極星直升機,結果收到7架之後就摔了4架,差點幹掉了厄瓜多爾總統。嚇得厄瓜多爾趕緊拋棄了後續的購機方案,剩餘的也不敢再用情願打折出售,乃至表明買一送一白送都成,但並沒有國家接盤。

【厄瓜多爾這個鐵頭娃是第一個,後續居然還有】

有了印度裝備的這些表現,還敢進口印度裝備的,那頭能鐵到什麼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不過這個世界奇葩就是比較多,鐵頭娃自然還是存在的。這個鐵頭娃最近終於出現了,那就是越南。

【越南海軍已經越來越落伍於時代了】

越南採購印度的布拉莫斯導彈從邏輯上看其實還是很自洽的。首先越南由於某些不可告人的心態,更由於當年在海上還被痛揍過不止一次,因此極其渴求海上的各種先進裝備。然而越南的最大問題就是沒錢,在這個世界上,尤其在軍火銷售界,從來都是有錢任性,沒錢認命。對沒錢的越南來說,一般只能看著各種先進裝備流口水,要麼沒錢買,要麼只能買二手的。於是印度的布拉莫斯導彈就完美地契合了越南人的需求。

【越南連韓國的二手軍艦都想買】

【越南渴求的反艦能力,布拉莫斯導彈紙面上的性能可以完美滿足】

布拉莫斯導彈的紙面數據非常驚人,它具有超音速、多彈道的性能特點,其突防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抗反導攔截能力,在目前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故被印俄媒體稱之為“神奇”的導彈,最新式的巡航導彈。該導彈能以近3倍音速的飛行速度,以多種飛行彈道攻擊目標,未來十年內將沒有能與之比肩的對手。最關鍵的是價格並不貴。號稱比中國的導彈便宜很多倍。

【俄羅斯用蘇-57完美套路了印度很多錢,研製頭一批測試機之類的二手貨準備轉賣越南。而越南如果獲得這批蘇-57,正好彌補了高端戰力的不足,在沒有五代機的東南亞地區,越南空軍可以稱王稱霸了。當然如果越南真的買到了蘇-57,那麼東南亞各國將別無選擇,反而會給我國的FC31打開銷路也說不定。】

看了這些是不是感覺很神奇,質優價廉這不是中國的獨家秘訣嗎?怎麼印度人也會了?其實印度自己在國防制造上一直都是這樣的,他們對裝備一般都會要求一個超牛掰的性能,然後叫一個超低的採購價格。一般國家都會被這種叫價嚇到,導致生意做不成。但俄羅斯卻不一樣,他們一般也不管印度的要求,先接下再說,然後各種追加預算,最後從印度身上賺到超高的利潤。

【紅寶石導彈其實就是布拉莫斯導彈,俄羅斯把過時的半成品丟給印度,吹的天花亂墜又把印度當凱子,自己卻弄了一款鋯石導彈,這玩意可是6馬赫的神物,比什麼布拉莫斯強多了】

布拉莫斯導彈差不多也是這樣,俄羅斯將自己的半成品紅寶石導彈拿出來與印度合作,拖拖拉拉搞了N年,撈得盆滿缽滿。如今被印度當成國貨精品出來賣。

【“價廉物美”的導彈香不香?三鍋表示真有這好玩意我們也很需要啊!】

越南這個鐵頭娃買了印度導彈之後測試立馬發現了問題,“布拉莫斯”射程雖然能達到290公里,但這需要採用高空發射,這會加大被發現和攔截的概率。在低空發射時,“布拉莫斯”的射程只有100公里左右,而且存在著很大的質量問題。這款導彈大部分組件都是俄羅斯提供,印度不過只是負責組裝而已,就這樣還幹得這麼爛。就這樣還有臉指責俄羅斯為啥不裝備這款印度導彈……

【日本海自的潛艇停靠越南金蘭灣,日本越南的軍事合作越來越深入】

如今越南加大了對海洋的覬覦,購買印度導彈雖然被坑,但也暴露了越南的野心,此外更嚴重的是越南與日本在海軍合作上迅速接近,這點我們必須要警惕。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BRAHMOS是一種兩級導彈,帶有固體推進劑增壓發動機作為其第一級,使其達到超音速然後分離。液體衝壓發動機或第二級然後在巡航階段使導彈接近3馬赫的速度。具有先進嵌入式軟件的隱身技術和制導系統為導彈提供了特殊功能。

該導彈的飛行距離可達290公里,整個飛行過程中都具有超音速,從而縮短了飛行時間,從而確保了目標的低分散性,更快的接合時間以及世界上任何已知武器系統的非攔截速度。在前往目標的途中採用各種航班。由於衝擊時的大動能,其破壞力增強。它的巡航高度可達15公里,終點高度可低至10米。它攜帶一個重200至300公斤的傳統彈頭。 與現有的最先進的亞音速巡航導彈相比,

BRAHMOS具有:

*速度提高3倍

*飛行距離的2.5至3倍

*導引頭範圍增加3到4倍

*動能增加9倍

該導彈具有相同的陸地,海上和海底平臺配置,並使用運輸發射罐(TLC)進行運輸,儲存和發射。

特殊功能

*適用於多種平臺的通用 *

*整個飛行過程中的超音速都很高 *具有各種飛行軌跡的長飛行距離 *低雷達簽名 *更短的飛行時間導致更低的目標色散和更快的接合 *針對點擊精度具有高致命力,並受到衝擊時的大動能的影響 狀態 BRAHMOS是第一種已知的超音速巡航導彈。

印度海軍第一版BRAHMOS武器綜合體的引入始於2005年,其中INS Rajput作為第一艘船。未來所有正在建造的船舶和用於中期升級的船舶都將安裝導彈。 印度陸軍還引進了三個BRAHMOS超音速巡航導彈團。他們引導了三個BRAHMOS超音速巡航導彈團。 在服務中 *基於船舶的武器綜合體(傾斜和垂直配置) *陸基武器綜合體(移動自動發射器的垂直髮射配置) 進行中 *航空發佈版(2017年成功試飛,創造歷史) 該炮管導彈能夠從水下垂直髮射,並已成功從水下平臺進行飛行試驗。部署取決於印度海軍或友好國家海軍的要求。 空氣發射版本已經開發出來並且具有較小的重量和額外的後翅片,用於在發射期間與飛機分離期間的空氣動力學穩定性。導彈經歷了完整的地面試驗循環。 SU-30 MKI與導彈發射器接口的必要修改以及與飛機武器控制的整合正在與印度空軍和蘇霍伊設計局共同進行。 BRAHMOS導彈於2017年11月22日在印度空軍(IAF)前線戰鬥機Sukhoi-30MKI首次成功進行飛行試驗後,在孟加拉灣的海上目標上進行了成功。


笑小小生


布拉莫斯是一款性能不錯的超音速巡航導彈,相當於P-800“縞瑪瑙”的印度縮水版,可以算是蘇聯倒閉前最高水平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之一。布拉莫斯導彈的最高速度約2.8馬赫,長9.2米,直徑0.7米,重量接近3噸,可以攜帶300公斤的彈頭達到290千米的最大射程。不過根據布拉莫斯宇航公司的官方資料,這個最大射程要以15公里高的巡航高度才能達到,如果全程低彈道,射程只有100公里左右。

布拉莫斯導彈的名字來源於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和俄羅斯的莫斯科河,已經廣泛裝備於印度海陸空軍的多種平臺上,是印度軍隊十分倚重的三軍通用導彈。雖然動力系統採用固體助推器加液體衝壓發動機的配置,但布拉莫斯導彈仍使用傳統的亞燃衝壓發動機技術,比SS-N-22/P-270反艦導彈並沒有太大的提升。其X波段雷達導引頭也是改進自P-270導彈,無法濾除地面的複雜回波,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比較湊合。

印度空軍的部分蘇-30MKI戰機經過改裝,能夠在機腹中線掛載一枚空射型布拉莫斯導彈。由於該導彈具備搭載核彈頭的能力,因此也就成了印度空基核力量的核心。但由於布拉莫斯的重量太大,蘇-30MKI僅能攜帶一枚,且嚴重影響機動性,再加上導彈信號特徵明顯射程也不足,實際生存能力不太樂觀。

目前,印度正在延伸布拉莫斯導彈的射程並改進導引頭,另外高超音速版的布拉莫斯II和方便蘇-30MKI掛載的輕量化版本也在研發中。印度加入“導彈技術控制制度”(MTCR)後,解除了布拉莫斯300公里的射程限制,已經將射程提高到450公里,這個在技術上沒有困難。但要提高到800公里可能需要對導彈設計做一定的修改,以印度的技術能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早在2004年,布拉莫斯宇航公司就提出了布拉莫斯II高超音速導彈的計劃,目標是達到5~7馬赫,該項目很可能是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的外貿版,實際技術參數還沒有公開。至於什麼時候可以裝備印度軍隊就更是未知數了。


用戶52240472254


布拉莫斯導彈屬於全程超音速導彈,整個攻擊過程飛行速度快,留給敵方防空攔截系統的反應時間很短,在對付海軍實力不強的對手時,布拉莫斯的齊射攻擊威力很強,再配合加爾各答級驅逐艦16枚的載彈量,確實是殺手鐧,而且布拉莫斯可以與印度海軍裝備的其他亞音速反艦導彈,亞超結合反艦導彈組成反艦攻擊體系,不容小看。


印度目前正在研製布拉莫斯2,速度達到3馬赫以上,在飛行速度足夠快時,對敵方防空導彈的持續機動性能也是相當大的挑戰。



但是布拉莫斯也有他的缺點,身為超音速反艦導彈,紅外特徵明顯,在面對強大的敵對海上力量時,容易被雷達紅外複合制導的防空導彈鎖定,比如美國標準2block3B,尤其是採用高空彈道飛行時更容易被擊落,由於採用全程超音速飛行,當採用低空彈道時,射程會大幅縮短。



同時布拉莫斯採用少見的頭部進氣,大大壓縮了彈載制導雷達的孔徑大小,使得探測能力下降。這一點是比不上我國鷹擊12的。總的來說布拉莫斯對於印度來講還算堪用,比一些常年難產的怪胎強多了


業餘自媒體選手


我們神奇的鄰居印度人一直以刷新人們三觀下限為己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被印度人視為驕傲的“布拉莫斯”導彈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水平呢?


其實布拉莫斯還真的是一款比較先進實用的超音速巡航導彈,當然,從技術層面來說,你說它是俄羅斯的P800的外國縮水低配版也行,P800雖然已經研發至今很久了,但是其依舊不落伍啊(蘇聯解體前扛把子級別的武器),即便為P800的縮水型號,布拉莫斯最高速度也接近3馬赫,搭載常規彈頭(300公斤裝藥)的時候,擁有接近300公里的射程,當然,這個射程是以高空巡航高度為基準的,在貼地/水面以突防為目的的時候射程大概在100公里上下

而布拉莫斯這個名字則取自印俄兩國各自著名河流,意味著雙方科研人員對其的期待,而其性能大致上也沒有股份雙方人員的期待,成為了印度軍隊中為數不多的可靠的武器裝備,依舊股份裝備於印度軍隊之中,而且經過近10年的積累和沉澱,其已經發展形成了涵蓋艦射、機載、潛射、陸基等多個型號,具備打擊各種水面和陸上目標的能力,換句話來說,那就是“三軍通用導彈”當然,其使用的依舊是傳統的亞燃衝壓發動機技術,引導雷達的性能也實在說不上先進,但是一旦和印度軍隊內的那些歪瓜裂棗比起來,實在是高的好幾十個檔次了


所以說布拉莫斯導彈其實是一款符合印度國情的導彈


諸葛小徹


“布拉莫斯”可在印度生產,沒問題,俄印“聯合研製”的嘛,如果沒有俄羅斯提供配件,印度造不了,引為以傲的不過俄國貨,俄製P-800“縞瑪瑙”的嚴重縮水版,現在要增程,即是說把原裝再縮了一點水給它,僅此而已,可是,印度相當自豪,當他人拿出任一款新兵器,總是強調自家有“布拉莫斯”,說是“世上最快的”、“無法攔截”等等,似乎成了真正地“歷史性突破”,印度突破了多少不清楚,妥妥的“紅寶石”灌水套裝沒問題,那麼麼它的水平到底怎樣?射程短,生存能力差,區區300公里的射程,就在對方遠程火箭炮的打擊範圍之內,第一波打擊即難逃離,3噸的重量,戰區機動性也差,基本動彈不了,也就是自殺式攻擊,難逃被動挨打的命運。作用於海洋,300公里也幹不了什麼,印度不掌握技術,它的性能也難以提高,基本上造導彈是導彈,要想在參數上有絲毫改變,是不現實的,基本上把自己的命運都託附於人,動彈不了,未來更要受制,有意思的是,即便合作水平如此,仍奉為神器,要堅持升級,陸海空都要使用,作為主戰兵器,充斥三軍的話,那是相當害人的,可是買慣了萬國裝備的印度,總拿別人的東西當寶貝,自己永遠離不了洋柺棍不說,居然還要說出口,真是不惜賠本賺麼喝,有意思極了。

就是一個快。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了就難防,比如作用在海上,30千米內才能發現它,反應時間只有30秒左右,就非常難辦,如果採取超飽和攻擊,一般來講,還真是難以防禦。不過,這也是對攻的一方而言的,打擊搭載有“布拉莫斯”的艦艇,有的是辦法。關鍵是,為了牽制印度,俄羅斯在聯合研製之時,即把導彈外形專門進行了“優化”設計,使其性能受到嚴重變壞,而導彈所載電子模塊信號特徵明顯,它的每次發射,都會給對方留下證據,性能又沒法進步,成為“布拉莫斯”致命缺陷,如何發射使用,技術弱點又是這樣明顯,這麼大個的導彈,要實現攔截,就成為可能,加之射程短的固有技術限制,搭載平臺想自保的話,無論空中還是陸地,海洋,非常不容易。

BrahMosII的任務。俄印合研一款布拉莫斯II,已經開始了多年,幾乎在1型成功的時候,就有計劃,要在陸海空平臺實現搭載,射程超過300公里,速度超過3馬赫,旋即印度官員予以證實說,“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已經成功在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艇、空中飛機上展開了測試,不知是印度交的銀子不夠多,還是提出的想法過多,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明顯比陸基版性能下降,至今年空射版成功次才漸漸增多,實驗嘛,有成功有失敗是正常的,但是印度大有救命稻草的意味,顯然有點過份。要在印度根本造不了,也唯有布拉莫斯可用。我們的專家說,這對於印度非常管用,可能,沒準,個人倒不這麼認為。空基版“布拉莫斯”-A一飛,印度的宣傳有點高調,印度從此步入了“超級大國的軌道”,所有重要的電視臺突然中斷節目,滾動播報這款布拉莫斯,可見寄予期望之高。有意思的是,還特地說能搭載核彈頭,針對意味之強,讓人頓感一絲瘋狂。“之所以沒有人敢與印度開戰”,正因為手中的布拉莫斯獨一無二,它表現出的技術能力,要“比鄰國更勝一籌”,並介紹說,貼近地面和海面,可作蛇形機動,抗干擾,反攔載能力超強,一朝寶器在手,印度真是瘋得可以。話說僅僅300公里的射程,蘇-30MKI的突防能力如何呀?8米長的身軀可作蛇形機動,明顯有點吹牛,進氣錐就那麼一點空間,說是抗干擾能力超強,也值得懷疑。儘量放大布拉莫斯信號,恐怕才是真的。

BrahMosIII。升級了,仍為合研,俄羅斯的報道是,未來俄印布拉莫斯III,射程800公里,8倍音速,是一款典型的高超音速導彈,這在西方還沒有實現全面裝備的情況下,對於印度誘惑力更大,網上並不看好它,說這又會是俄方挖下的一個大坑,等著印度往裡跳。也是,賣東西無非會麼喝,如果響聲不亮,當然無人問津,尤其是面對印度這樣的國家,它自個造不了,一切技術外來,對布拉莫斯抱的希望之高,遠超世人想像。其實捋一捋印度進口的一切洋裝備,都是一次次跳進去的,如蘇-30MKI,現在到網上翻翻,還是有人會說,印度版蘇-30是件寶兒,要比我們的先進,眾口一詞,眾口鑠金,這對人家印度不公平,總把人家忽悠得不知東南西北,這樣不好。一個實事是,布拉莫斯不成,印度一用之,用得相當之好,如果不成功,人家也不會有再次合作的打算。要叫魂舞大漠講的好,我就會說好,這的確寶器一件,印度放好。


魂舞大漠


2016年8月,印度政府批准印度陸軍採購近百枚“布拉莫斯”改進型超音速巡航導彈,並且計劃部署在該國的東北地區。“布拉莫斯”系列超音速巡航導彈由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發,經過10餘年的研究開發和改進升級,在基本型“布拉莫斯”超音速艦艦導彈的基礎上,已經發展形成了涵蓋艦射、機載、潛射、陸基等多個型號,具備打擊各種水面和陸上目標的能力。

“布拉莫斯”系列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發展源起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後,印度軍方意識到需要裝備一種具有中遠程打擊能力的巡航導彈武器系統,但是受限於自身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謀求來自外部的技術支援。1998年,印度前總統卡拉姆與時任俄羅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在莫斯科簽署諒解備忘錄,由印度DRDO與俄羅斯導彈設計與製造聯合體在印度聯合組建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資公司,在俄羅斯“白瑪瑙/寶石”反艦導彈出口型的基礎上聯合研製代號為PJ-10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

從各種公開報道來看,該系列超音速巡航導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彈體採用梭鏢式氣動構型,表層塗敷了印度自行生產的雷達隱身塗料,降低了被敵方雷達發現的概率;

制導精度高,採用慣導+雷達制導+衛星導航的複合制導/飛控方式,抗干擾能力較強;

飛行速度快,主動力系統採用固體火箭助推器+液體衝壓發動機,以馬赫數3飛行,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90公里;

機動性能好,“布拉莫斯”反艦型具備高彈道和低彈道超音速飛行模式、末端超音速掠海飛行、末端蛇形機動飛行能力,突防能力強;“布拉莫斯”陸攻型具備大角度俯衝/垂直攻擊能力,能夠在複雜地形或者山地條件下使用。


虹攝庫爾斯克


這東西是印度不多的好東西之一,目前對超音速反艦導彈還沒什麼比較好的攔截方法,只能先打掉它的發射平臺,總而言之,對海軍艦艇這個東西威脅不小,一旦發射基本上就得聽天由命


心情故事23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要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