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雷達能發現我國的殲20戰機嗎?

愛君如我


這是典型的矛與盾的關係啊,毫無疑問可以探測到,說到這咱們先明確一個概念吧,五代機(中國標準四代機)並不是說完全隱身了,甚至更誇張的說看不見,五代機是低可探測性,意思就是說縮短髮現的距離,可以探測的距離越短,則代表著這款戰機的隱身性能的越強。

這就衍生出一個概念,超視距作戰,在互相看不見的地方戰鬥就已經發生,隨著現在各種先進空空導彈的服役,五代機攜帶的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普遍都在100千米以上,像二戰那樣“狗鬥”的情況,在現代空戰中幾乎不存在了,把隨身攜帶的導彈打完以後撤出戰場是唯一明知的選擇。


由於國內殲20的RCS值咱們不知道,不要緊,咱們可以用小學就學過的類比法進行推測一下。在2018年12月份咱們得到了這個答案,中科院的首席科學家,國寶級任務吳劍旗院士,在安徽大學的講座中,就介紹了中國的先進米波探測雷達研發成功,並且在2013年的東南沿海成功探測到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位置,連F22都可以探測到,你說可不可以探測到殲20呢?

這種雷達說先進也不先進,不但不先進而且還落後了,唉唉唉,兄弟先把你那40米長的大刀收回去,這種米波雷達雖然優點很強勢但是同樣的他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三大問題,空域覆蓋不連續,導致不能連續引導戰機跟蹤,不具備高探測能力,探測仰角低盲區大,無法有效發現戰機,但是咱們中國的科學家把這些問題奇蹟般的解決了,於是本來被西方所拋棄的米波探測技術到了咱們這成了對付隱身戰機的利器,為中國科學家點贊。


沐風談兵論道


可以,我們目前完全有發現隱身戰機的能力,關於這點,我先說個題外話,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6年春節期間美國的"F娘娘"進入我國領空,然後被我們的米波三座標雷達發現的新聞,而發明這個米波雷達的38研究所還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獎,如下圖:

而當時一群不知所謂的黑子還在說什麼當時“娘娘”是帶了龍伯透鏡(起到放大雷達波的作用)才被發現的,但是,發現“娘娘”這件事已經在去年的12月份已經被石錘了,中電38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吳劍旗院士在安徽大學的講座資料PPT別貼到了網上,直接給出了雷達屏幕證據,可以石錘我們完全有能力發現目前號稱最先進戰機的F娘娘,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那次的空情預警常規微波雷達根本沒有反應,只有米波雷達觀測到了,如果是帶了龍伯透鏡,那麼這些常規微波雷達是不可能沒有反應的!

所以,我們連F娘娘都有能力發現,殲20也同樣可以,畢竟在隱身能力方面,F娘娘確實要更加的優秀,這個是必須承認的,但是本身米波雷達就是各類隱身戰機的剋星,但是由於傳統的米波雷達確實存在著很多的缺陷主要有這三點:

1.探測仰角低、盲區大,導致不能推遠發現目標;

2.不具備準確測高能力,導致無法引導航空兵空戰;

3.探測空域的覆蓋不連續,導致無法連續引導。

所以一些西方國家認為該淘汰這種雷達(上世紀的玩意了),但是電科團隊恰好解決這些缺陷,使用了各種先進的算法、數字陣體質,以及各種空域、地形匹配波束,成功搞定了米波雷達在精確性、分辨率、測高等方面的不足,可以說,我們國家弄出來的這種米波雷達,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雷達了,這是更加先進、更加前衛的東西,不然,你們以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那麼容易拿?因此,發現隱身飛機我們完全有能力,這個沒必要去懷疑,當然,某些美分不能接受那也沒辦法,愛信不信!


哨兵ZH


可以,但是要看是什麼雷達,和這種雷達的工作波段!


▲就在去年12月25日,中電科首席科學家、三十八所科技委主任吳劍旗,還在安徽大學的學術報告會上,透露了我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在2013年成功在東南沿海方向450公里處成功探測F-22並並繪製了其飛行軌跡的消息,我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能發現F-22,自然也就可以發現殲20。

其實隱身戰機對雷達隱身效能本身也並不是指雷達看不見,而在某些常見雷達波頻段內,讓雷達的探測距離變近而已。

▲俄羅斯各型雷達對不同RCS面積投影目標的探測距離示意圖。

所以雷達可以發現隱身戰機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只不過要看概率而已,但是軍事裝備的應用不是撞大運,所以在雷達探測隱身飛機的具體應用中,要將這種功能實用化,因此也就誕生了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

米波雷達其實指的就是雷達工作波長1米-10米、波段在30-300兆赫茲的長波雷達,這種雷達多采用巨大的八木天線或矩形拋物面天線,體積、重量都十分巨大,並且存在低迎角盲區大(波段在低於一定角度時會產生鏡面反射)、不能準確測高(多為兩座標雷達)、空域覆蓋不連續三大問題。



而先進反隱身米波雷達就是解決了以上問題的一種雷達,比如用分區獨立波束保型(波束多焦點)等技術手段克服了低迎角盲區問題、用MIMO新體制和地形匹配數學模型計算解決了不能測高問題等。


同時,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也為火控雷達指示目標提供了依據。

▲通常火控與目標指示雷達不同,其不需要360°全掃描和多高度掃描,只需要緊盯目標發射電磁波就可以,而在有了反隱身米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的後,火控雷達就可以採用“凝視”模式對很小的角度照射就可以了,雖然不能完美的解決火控雷達對隱身目標的鎖定問題,但是可以讓火控雷達對隱身目標“看”的更遠一些。

而我國自1999年南聯盟大使館出事後,空軍就一直對反隱身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如今20年過去了,我們已經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單以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來說,我們已經完成了多代更迭,不僅建立了以機動式米波三座標雷達為骨幹的反隱身防空網絡,還用全世界首型使用化米波稀佈陣綜合脈衝孔徑雷達覆蓋了我國主要的戰略方向。



而隨著我國高新科技成果的集中爆發,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喜人的消息等著我們。


軍事小科普


這個答案顯然是肯定的,1999年美國的隱身戰機被南斯拉夫擊落,隱身戰機不再是一個神話。有矛就有盾,中國自主研發了國產隱身戰機殲20,但同時也一直在進行著反隱身雷達的研究,第五代戰機所謂的隱身其實就是避開雷達波段。

每個雷達都有自己固定的波段,隱身戰機不可能做到對所有波段的“免疫”,只是對大部分雷達的波段實現隱身,米波雷達被排除在外。米波雷達已經面世很長時間,但是它在早期精度低,分辨率低,抗干擾能力差,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隨著隱身時代的到來,米波雷達能夠發現隱身戰機的特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各國紛紛改進它的缺點,融入新技術,有效地改善了米波雷達的性能,美國F117被擊落,米波雷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對米波雷達有的深入的研究,我國已經研製成功了,新型的米波三座標雷達,型號多種多樣,廣泛裝備部隊,並用於出口。已經有資料顯示,中國的米波雷達已經多次探測到周邊的F22戰鬥機,殲20也是隱身戰機,所以被中國雷達探測到的幾率非常大。在今後的中國軍事演習中,中國米波三座標雷達和殲二零完全可以分屬紅藍兩個陣營,進行隱身和反隱身訓練,這不僅可以發現殲20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在演習中也可以對米波雷達缺點加以完善。

在隱身戰機剛剛面世的時候,現有雷達和隱身飛機的對峙中完全處於失衡狀態,但是隨著現代米波雷達的不斷改進和完善,雙方又重新迴歸微妙的平衡。在軍事發展過程中,沒有哪款武器可以一家獨大。


軍機圖


當然可以!隱身戰機只是縮小了雷達反射面積,並不是真的就能夠隱身。以美國f22猛禽戰機為例,f22的隱身能力大約是0.01平方米,這個面積相當於一隻海鷗大小,確實是不易發現。但是呢,由於戰機的飛行速度比海鷗快得多,所以只要是陣控雷達就可以通過測速來發現f22,只是鎖定有難度而已。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雷達,俄羅斯s300能夠在300公里左右發現f22,在100~150公里左右的距離鎖定f22(數據來源於伊朗)。s400則能夠在400公里左右發現f22,鎖定距離則是150~180公里(推測沒有實現監測)。我們的反導系統師從於俄羅斯s300,因此識別距離大約是在300公里,鎖定距離在100~150公里。目前我們已經購入了s400反導系統,應該很快可以跟隨俄羅斯技術再次提升雷達識別鎖定能力。這也是為何美國在給f22升級導彈,配備射程300公里以上的對地攻擊導彈,就是為了躲俄我兩國的反導系統;

美國f15的機載雷達大約在120公里左右發現f22,在86公里左右可以鎖定f22,這是美國紅旗軍演時的數據;

俄羅斯的蘇35大致可以在120公里左右發現f22,但是鎖定距離則提高到96公里,這是在敘利亞戰場時得出的數據。

我們的殲20隱身性能應該還沒達到f22水平,因此,能夠發現f22應該也能發現殲20。


優己


我國的雷達能夠發現殲20,之前我國宣傳的幾款新雷達都是強調反隱身,如果不能發現隱身飛機又如何稱為反隱身雷達。

現在的反隱身雷達主要是工作在米波波段,因為隱身飛機針對的是釐米波和分米波雷達,對米波雷達的隱身效果不是很好。不過,米波雷達天生存在精度差的缺點,即便現在經過數字化改進,並且還採用相控陣體制,但精度仍然是能夠在較遠距離發現隱身機,卻難以做到穩定跟蹤,更無法作為火控雷達使用。而導彈需要高精度的雷達引導,這也是火控雷達普遍工作在X波段或至少也是C波段的主要原因。

所以,單靠米波雷達並不能很好地實現反隱身的目的。而像被動反隱身雷達、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等等,也都難以獨立完成對隱身飛機的有效搜索、跟蹤和識別。即使是這些雷達進行組合,對隱身飛機的作用也不是很理想。

其實很簡單的一件事,如果現在的反隱身雷達對隱身機效果能夠像傳統雷達對非隱身機的效果一樣好,那麼以JY-26為代表的國產反隱身雷達豈不賣瘋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隱身機之所以被各國軍方趨之若鶩,就在於其對雷達還是保有很大技術優勢。(S)


聯合防務


題主的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國的一些軍事寫手一方面將殲20捧上了天,然後又把我國的反隱身雷達吹的舉世無雙......然後就會誕生這個問題,就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首先筆者要說,像殲20這樣的隱身戰鬥機並不是真的隱身看不見,而是大大縮短了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如果在很近的距離,雷達還是能發現的。

據傳,在空軍的內部對抗中,裝備著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使用機載雷達探測到殲20的時候已經可以目視發現它了,這說明殲20確實有著非常出色的隱身性能。照片中這架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並沒有塗裝隱身塗料,但是仍然掛著增大雷達反射信號的龍勃透鏡,說明殲20機體在隱身方面的設計確實下了功夫。

目前殲20的性能數據還是頂級機密,尤其是其雷達散射截面積(簡稱RCS)。實際上所有國家的隱身戰機的RCS都是頂級機密,網上關於F-22和F-35的RCS值都是各位大佬根據一定的規則推算出來的。網上搜索到的F22和F35的RCS值一般介於0.01-0.1平米之間,而一般認為殲20的RCS值在兩者之間。

假設殲20的RCS值是0.05平米,蘇27這樣的重型戰機的RCS值是5平米,根據雷達探測距離和RCS值的關係: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雷達探測距離與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如果一般戰鬥機火控雷達對蘇27這樣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20公里,那麼對殲20的探測距離就是120/(5/0.05)^(1/4)=38公里......在這樣的距離,殲20造就對著你發射萬PL-15然後跑路了。所以,四代機對三代機的優勢是一邊倒的。

另外,說說中國的反隱身雷達。

這張照片就是中國雷達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中電14所研發的反隱身雷達,據雷達的設計師聲稱,該雷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隱身目標雷達---筆者有點疑惑,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研發了類似的反隱身目標雷達嗎?

在中國軍迷老早就廣泛流傳著一個傳說:米波等長波雷達對隱身目標有著良好的探測效果,並且聲稱當年南聯盟戳下來的那架F117就是死在米波雷達手裡。由於筆者對電磁輻射方面基本一竅不通,筆者不敢妄言這個說法到底是否正確。筆者覺得,如果技術水平不高、製造簡單的米波雷達真的是隱身飛機的剋星,那麼美國(包括現在的我們)花費數千億美元研發了幾種隱身戰機,是腦子進水了嗎?

自隱身飛機誕生以來,為了剋制這種幽靈,各軍事強國絞盡腦汁,也不乏所謂的“隱身飛機剋星”誕生,但是迄今為止被擊落的隱身飛機也就是隻有那架倒黴的F117。起碼截止目前為止,隱身能力是最可靠的突防手段。

不得不說,由於我國長期以來面對這最強大的隱身飛機帶來的壓力,我們的軍迷一直以來樂此不疲的意淫用落後武器剋制隱身飛機之道,所以就出現了“殲8槍挑F22”、“米波雷達是隱身飛機的剋星”這樣的橋段,這是當年在絕望中給自己找的那麼一絲絲安慰而已。如今,我們有了殲20和空警2000這樣的頂級裝備,就再也不用活在自己建造的想象世界中,而且可以對“F16V抗衡殲20”這樣的說法付之一笑---當年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當今的戰爭,是體系的對抗,背後是整個國力的較量,靠幾件撒手鐧就像打敗強敵那是白日做夢而已。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我們連F-22隱身戰機都能發現,你說能發現殲-20戰機不?這是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但是實際根本就不是問題的問題。90年代末期我們國家軍隊建設的新“三打三防”,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就是打隱身飛機。


殲-20戰機轉場飛行攜帶4個副油箱

很多朋友都存在一個誤區,就覺得隱身飛機是發現不了的。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隱身飛機所謂的“隱身”只是相對於雷達探測體制的隱身。而這種隱身並不是看不到,而且使發展距離超短了。


我給大家打個比方,比如一隻老鷹和一隻麻雀,我們目視發現麻雀的距離是100米,可是我們目視老鷹的距離就是1000米。那麼我們在1000米外就很難發現並辨別出麻雀。而隱身飛機就是把老鷹變成麻雀的原理。也就是說我們1000米外無法發現辨別麻雀的原理。但是到了100米內,無論是老鷹還是麻雀我們都能辨別出來了。而現在的隱身飛機和現行的雷達就是這個原理。
T/R
模塊的性能直接決定了相控陣雷達的性能

但是老鷹有攻擊性啊,到了100米的距離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反應時間了,基本意味著目標被摧毀了。這就是現代隱身飛機的優勢所在。另一方面老鷹的視力跟靈敏,他能在500-1000內就能發現我們,而我們只能在100米內發現它,而老鷹還帶有遠程武器,這就等於戰場對一方透明瞭。這樣的戰場環境會是一邊倒的態勢,所以我們國家早就未雨綢繆,提前提出了“新三打三防”。


F-22隱身飛機

而在6月14-16日南京舉辦的第8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我國展出了兩款反隱身雷達,這是我國對外出口型雷達。這是我國中電科14所研製的最新產品。那麼我們簡單看一下。


SLC-7反隱身雷達

全新一代的智能化SLC-7雷達,是一款L波段的多功能全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運用了超級智能抗干擾技術,具有抗干擾偵收,分析,分類和干擾自適應抑制功能。自動對干擾信號進行比對分析,識別感染源,並完成對抗措施。並且SLC-7雷達具有很出色的到隱身能力。只是相關技術參數是保密的,我們這裡也不可能透露哦!
YLC-8B反隱身雷達

還有一種是YLC-8B是一種分米波雷達,工作在UHF波段(波長1m-1dm)。該波段具有探測距離遠的優點。該雷達採用兩維相掃,一維機掃,全固態,全相參體制。主要用於對空中目標,尤其是隱身目標的早期預警,併兼顧對戰術導彈和臨近空間目標的探測。總體上看,該雷達的探測精度較高。這就克服了米波類,分米波雷達精度不高的缺點。



這是我國對外出口型的反隱身雷達。那麼我國自用的反隱身雷達,沒有理由其功能會低於外貿版。那麼我國自行裝備的反隱身雷達性能將會更加優秀。我國在東海上空就發現了F-22戰機的飛行軌跡。這就已經證明了我國在到隱身雷達的成就!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我們的殲-20戰機在隱身方面,雷達反射截面積應該不會有超越0.01平方米,我們在國內的相關報道當中,也並沒有聽說在隱身性能上超越F-22的報道。那麼我們的反隱身雷達自然也能發現殲-20戰機。
打開彈倉會瞬間增大雷達反射面積

所以淡然小司認為,在隱身與反隱身作戰當中,其擁有反隱身作戰優勢的一方,將會擁有相對比較突出的優點,可以限制對方隱身作戰的優勢。而不具有反隱身作戰能力的國家,那麼只能承受被動挨打的份。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相互學習討論,同時也謝謝點贊,轉發和關注的朋友們!!!


淡然小司


從雷達開始進入實戰到現在,一直都在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哪怕是現今各大軍事強國都有各種各樣的反雷達導彈這種開掛的存在。但是雷達還是依然沒有被取消他的實戰地位,反雷達武器在更新換代,雷達自身也在不斷地發展,現如今的雷達已經達到了一個極為先進的地步。而今天我們討論的是我國的雷達裝備是否可以發現我國的四代隱形戰機殲20,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先說一下殲20,作為當今世界僅有的幾款隱形戰機,殲20的性能自然無需多說,而且這款戰機因為塗抹了隱身材料,所以使得他能夠很有效的躲避雷達的搜索。但是躲避不代表完全消身匿跡,所以我國的雷達是完全可以發現殲20戰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隱形戰機對於雷達這種裝備來說,並不是說完全搜索不到的,只是相比較其他的普通武器來說,隱形戰機在雷達顯示屏之上所顯現出來的搜索信號會非常的小。雷達之所以能夠搜索到戰機以及識別戰機的型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於雷達截面積,也就是俗稱的RCS,而正是通過這個特徵,雷達才可以掃描並識別戰機。

因此對於我國的雷達裝備來說,想要搜索到殲20這樣的隱形戰機只需要得到殲20的雷達截面積指紋便可以了,這種指紋就像是鑰匙能夠輕易地讓雷達發現戰機,並且識別到戰機的型號。同樣如果沒有這樣的指紋,像要搜索到隱形戰機還是很困難的,就像美帝並沒有把猛禽的指紋給自己的盟友,所以哪怕是美帝的這些小弟也很難搜索到猛禽。


思遠軍事


可以發現。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W就詳細說說吧。

隱身飛機並不是雷達測量不到的飛機,而是雷達信號反射很小的飛機。敲黑板,這點很重要。

先說下廣為流傳的RCS圖。

RCS(Radar cross-section,雷達截面積)是被雷達探的測目標所反射的雷達波等價與平面金屬板的面積。說起來很謬口。但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RCS在不同方向上是不一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雷達可以識別出飛機的具體型號。否則雷達上顯示的就是一個光點而不能告訴雷達的操作員這個光點是什麼。

不過很遺憾的一件事情就是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所有RCS圖都是示意圖。精準的RCS圖都是一個國家最頂級的機密。不可能讓大家看得到的。為啥?因為RCS圖是一架飛機在雷達波下的指紋信息。

注意下上圖中W君標記出來的藍線,當飛機延著一個路徑飛行的時候雷達反射截面的角度會發生細微變化,從而雷達上這個亮點的信號強度就會有規律的變化。依據變化的頻率和強度對比這架飛機的RCS數據就可以直接判斷出來這架飛機是什麼型號的飛行器。


同樣隱身飛機目前也會有雷達反射信號——只不過比較弱,弱到了可以混入雷達的背景噪聲中。這樣一般沒有數據的雷達就會將這架飛機忽略為背景,從而這個飛機就“隱身”了。


但如果有數據的話,那麼測繪出的數據就是下圖的樣子。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是一架B-2的雷達信號信息。只不過這個信息很弱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計算進行甄別。


很多網友覺得殲-20掛龍勃透鏡就是因為隱身效果太強,以至於雷達看不到。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殲-20的RCS數據我們還不全面,所以只能依靠龍勃透鏡進行跟蹤。等到殲-20的RCS指紋完全收集好的話,那麼在不帶龍勃透鏡的時候殲-20在裝有殲-20雷達指紋的雷達上就不是隱形的了。

同樣國外的F-22也有帶有龍勃透鏡飛行的記錄,這是因為美軍沒有將F-22的指紋數據給到其他的盟友,或者沒有給到相應空域的雷達系統,因此需要航空管制的時候美軍就給這些雷達系統公佈龍勃透鏡頻率,用以識別。


只不過從一片背景噪聲中識別出一兩個小點的規律變化並非人眼可以辦到的事情,這裡就需要計算機的大量計算了,因此很多新型雷達也配備了強大的計算機處理系統。


但無論如何,我們自己雷達看不到自己的殲-20是一個錯誤的論斷。


在引申一下,我們的雷達能不能識別F-22和F-35?答案是隻要有RCS指紋就可以識別的出來,最近周邊地區開始部署F-22和F-35了,這也恰恰是收集這些戰鬥機的RCS指紋的大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