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比亞迪公司的未來前景?你認為比亞迪會成為萬億營收的公司嗎?為什麼?

車際散人


看到題目,默認題主問的是比亞迪的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說真的,很不適應比亞迪實際上還帶著一塊比亞迪電子的業務。所以理論上,港股的比亞迪股份業務略微純正一點,其他,無論是比亞迪電子,還是A股的比亞迪,感覺都會收到這個業務的影響,不剔除,不是很合理。因為對於比亞迪電子,個人並不是太看好。

實際上,國內走上三元鋰電池道路(NCM),主要是兩家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家的對照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將寧德時代看做手機時代的高通,比亞迪看做手機時代的蘋果。同樣的,醫藥領域,你也可以將寧德時代對比為藥明康德,將比亞迪看做恆瑞醫藥。

怎麼區分呢?寧德時代本身就是供應電池,不做整車,去年很多企業為了搶灘新能源汽車市場,自己又沒有成熟的電池方案,那麼就和寧德時代合作,傳統車廠這麼多,鋰電池的需求量可想而知。特別是鋰電池從錳酸鋰過度到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在過渡到現在三元鋰電池(NCM)方案,傳統汽車廠商沒技術。之前有一段時間用比亞迪的磷酸鐵鋰,但是電池密度有些差異,所以如今大家都需要三元鋰電池。

寧德時代能做到,一方面他是第三方,他自己沒有車輛生產,就沒有競爭,另一方面寧德時代有很大很專業的團隊,將電池做成標準配件,所有的車都可以安裝,沒有門檻,傳統車商當然最喜歡。

比亞迪的問題,就在於其本身是有汽車產業的,我生產汽車,然後再給其他廠家供應電池,在之前,國外三元鋰(NCA)方案不進來,只能用原來比亞迪獨有的磷酸鐵鋰。後來大概前年開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前後腳進入三元鋰電池階段,那麼這個時候大家就更加傾向於寧德時代,從而導致比亞迪業務有所萎縮。

如今NCM電池密度進入811階段,密度提高,安全性降低。這個時候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其實還在同一個水平線,並沒有高低。但是比亞迪基本確定了走整車路線,這有好處,理論上比亞迪做整車,可以找到適合的技術路子,讓電池更加匹配和安全,實際上特斯拉也在和上游的松下聯合研發。這說明未來的鋰電池研發是需要車廠和電池供應商聯合研發的。而比亞迪這一點得天獨厚,即使特斯拉,自己也是沒電池技術的。所從這一點看,比亞迪在未來的競爭中,潛力依然巨大。

寧德時代將繼續紅火若干年,但是to b業務有個缺陷,那就是如果技術迭代,他跟不上,或者匹配技術出現問題,或者安全出問題,其押注在單一零件,會造成很大的風險,這個,我們點一下。

所以你說比亞迪會不會萬億營收,特斯拉2018年營收21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500億,比亞迪營收超過千億,所以,萬億營收對於比亞迪是很長的路,而且鋰電池為儲能的技術極限還是存在的,所以,如今想萬億,太早,太遠。這需要很多個小目標一步步來。首先比亞迪必須跟上技術,比如NCA路線是不是要嘗試一下,比如氫燃料電池是否要嘗試。

事業是幹出來,不是吹出來。萬億營收,現階段還看不到。


凱恩斯


這兩天一直在看比亞迪的車,確實在國內獨一無二,就算和合資車PK也不落下風。
三季報財報顯示,2018年前9個月,比亞迪營業額為889.91億元,同比增長20.35%,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約為15.27億元。同時,比亞迪預計2018年全年淨利潤為27.27億元~31.27億元。
比亞迪之所以業績這麼好,是因為旗下產品夠硬。最高端的唐EV和混動產品,都敢賣到30多萬一臺,國產哪個敢賣這麼高的價格,而且還賣得很好?
只有比亞迪。
2018年新推出的第三代DM技術,更是引發新款的熱銷。2019年1月份比亞迪銷售新車近6萬輛,同比大漲77%。其中新能源(DM+EV)車型終端交付近32,000輛,同比暴漲342%,在比亞迪整體銷量中的佔比超過53%。
截至目前,筆者關注的幾款比亞迪產品,尤其是DM產品,均沒有絲毫的降價……
唐2018款自2018年6月底上市以來,在短短6個月內邊賣出了近6萬輛,其中插混車型佔比過半。僅一款唐,半年營收就達到200億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宋,秦Pro,純電,DM,燃油版,三條產品線,幾十款產品的矩陣,可以說比亞迪這麼多年的技術積澱,有望迎來徹底的爆發。
2019年,有望成為比亞迪的爆發年。
早在2008年,巴菲特就投資比亞迪,並且持有至今。而比亞迪也不負眾望,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好。
10年,營收有望增長3倍,雖然不快,但是很穩,給人的感覺就是厚積薄發。
如今的比亞迪,DM混動技術可媲美日系豐田本田的油電混動技術,可以說給中國汽車技術創新貢獻頗多。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希望啥時候秦proDM能優惠點啊。

趙冰峰財經


最初的比亞迪就像是現在的眾泰,一切都靠模仿。模仿花冠造了一款F3,模仿普瑞維亞造了M6 ,模仿雷克薩斯RX270要了S6。總之最初的比亞迪一切都靠逆向研發。



但是時過境遷,現在的比亞迪早已今非昔比。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入主比亞迪。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比亞迪的前景不可限量。



比亞迪的願景是:

1、比亞迪要成為一家百年老店;

2、到2025年左右,實現萬億元的營收規模;

3、重塑品牌。

我覺得第三項已經完成了,比亞迪把LOGO都改成了型號。第一項和第二項想要達成也能實現。



畢竟未來的趨勢是新能源,而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車企未來的前景被眾多人看好。也許有一天比亞迪會變成BBA一般的存在。畢竟新一代唐新能源已經秒天秒地了。

ps:現在買一輛比亞迪F0封存,50年後拿出來賣,會不會賣到天價?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討論。


汽車維修和保養


比亞迪現在的口號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說明他的產業佈局是要以發展新能源產業為主,這也符合目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當然從傳統車型來說,比亞迪目前也是國內發展相當好的車企,在海外的市場上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有研發實力,體系健全,配套產業完備,產品類型豐富,新能源研發及應用在國內以及世界範圍內都走在前列;

而且比亞迪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用的零部件基本都是自己的事業部或者零部件企業生產的,這一點使得其供應鏈管理比較容易;要知道目前汽車製造成本中採購零部件的成本已經佔據70%以上了,那不管是訂單方面,還是成本方面比亞迪都有天然的優勢,目前國內汽車製造業面臨寒冬,首當其衝的就是給主機廠配套的零部件企業,今年倒下的的零部件企業上千家了。比亞迪受這種因素的影響較小。

以上說明比亞迪目前有實力,且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是往後國內的汽車製造業競爭只會更加殘酷,隨著政策的變化,國家放開外資車企進入國內市場的政策,允許其在國內獨立建廠生產製造,到時國內車企肯定要經歷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實力不行的勢必會淘汰,目前已經有車企開始組隊了;

因此個人觀點認為,首先要抵擋住外資企業進駐國內這一波衝擊,比亞迪及國內的其他車企應該都會走報團取暖這條路;等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都是能發光的,未來的發展也是可期的。


阿吖哥


現存這些問題,不解決很難走遠:

1.內部管理太混亂,管理層過於臃腫;

2.企業文化一直提倡家文化,也沒有競爭考核裁員機制,養老不幹活還又高薪的混子太多,導致人力成本太高;

3.目前而言,外企車企還在忙著吃著燃油的這塊肥肉,比亞迪現在靠著國家對新能源的補貼在這方面蹦噠。要知道,補貼佔到了比亞迪利潤的91%,而且,國家補貼額度慢慢在退坡。一旦外企吃完了燃油的肥肉,把目光盯在了新能源。比亞迪的優勢很快就會蕩然無存。


未了末兒


我只持一股就是比亞迪!


Lizhong0725





汽車愛好者小范


比亞迪未來十年內必將成為世界最偉大的汽車製造公司!萬億俱樂部對比亞迪來說不是夢!


悍莎房車路路通


對員工太苛刻,員工無歸屬感。


mark2020


個人認為比亞迪除了能正常運營的開支基本都在搞研發!錢不錢的道不是很重要,為了圓國人一個豪車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