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家世:他所屬的黃氏支系歷史淵源流長 是江夏黃氏的分流

南宋官員、製圖學家黃裳:四川劍閣人 繪製的天文圖為世界之最

黃勇/文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中,黃姓人佔了兩個,除了東晉時的黃香,還有北宋的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縣(今江西修水縣)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的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一。

黃庭堅所屬的黃氏支系,歷史淵源流長,是江夏黃氏的分流。

黃庭堅家世:他所屬的黃氏支系歷史淵源流長 是江夏黃氏的分流


黃庭堅畫像

隋朝開皇年間(一說東晉初年),黃香後裔黃苾,從江夏遷居到婺州金華縣(今浙江金華市),成為金華黃氏的開山始祖。

到了唐末,金華黃氏的黃榮(有的譜記作黃縈),有黃洪、黃浩兩個兒子。

黃洪有黃珌、黃瑕、黃瑤(或作黃琰)3個兒子,黃浩有黃琛、黃玘、黃璞、黃琬、黃珍5個兒子,8人因五代時期的戰亂而分居各地,都有成就,各自衍為一派。

其中,黃珌從金華府浦陽縣遷到郯縣(今浙江嵊州市)雙井,黃瑕遷到江西豐城洗江,黃琰、黃璞遷到江西弋陽,黃琛遷到江西清江,黃琬遷到建寧浦城(今福建浦城縣),黃珍的兩個兒子黃蘭、黃苣分別遷居到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南唐時,黃玘的兒子黃贍(有的黃氏族譜記作黃瞻),出任洪州分寧縣(今江西修水縣)縣令。為躲避戰亂,黃贍定居在分寧縣的山區布甲鄉(一說是迢瀨,即今修水縣城南區丘湖一帶)。

後晉天福4年(939),黃贍將57歲的父親黃玘從金華縣迎奉到分寧縣養老,並把黃貽、黃賦兩個弟弟一起接來定居。

黃玘來後,黃氏家族逐漸興旺起來。

黃贍的兒子黃元吉棄學經商,成為當地首富,購置田產,修建府邸,耕讀傳家,用黃庭堅的話說,就是“長雄一縣”。

黃元吉為讓黃氏家族走出大山,在分寧縣一個叫明月灣的地方修建府宅,創建了以黃姓人為主的自然村——雙井村,雙井黃氏由此而來。

黃庭堅家世:他所屬的黃氏支系歷史淵源流長 是江夏黃氏的分流


如今的雙井村

黃贍另一個兒子黃元績因讀書刻苦,在宋太祖建隆2年(961)考中南唐政權的進士,成為雙井黃氏第一個進士,後來官至吏部侍郎、五城兵馬都指揮。

雙井黃氏第四世、黃元吉的兒子黃中理,為人深沉有謀略,因在處理公務上出了差錯,被判賠鉅額損失,賣掉萬畝良田,家族一落如洗。

幸虧黃中理非常重視家族子弟的教育,在家境敗落前開辦了櫻桃、芝臺書院,聘請老師,讓黃氏子弟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在古代,如果家族非常重視教育,文脈一般都會逐漸興盛起來。黃中理重視教育的成效,迅速在第二代人中體現了出來。

黃中理有黃沔、黃滋、黃湜、黃淳、黃渙5個兒子,他的弟弟黃中雅也有黃灝、黃浹、黃注、黃渭、黃浚5個兒子,10人都考中了進士,被譽為“十龍”。

此後,雙井黃氏家族先後創下“十龍”及第、一門三連桂,總共出了48個進士,其中5人官至尚書的科舉奇蹟,成為江西最為著名的望族之一,雙井村被譽為“華夏進士第一村”。

黃湜的兒子黃庶在宋仁宗慶曆2年(1042)考中進士,官至康州(今廣東德慶縣)代理知州。

黃庶有6個兒子,他考中進士後的3年(即慶曆5年,1045),二兒子,即著名文學家、江西詩派鼻祖、詩書雙絕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出生在雙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