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有哪些名人?

奇人視界


衡陽這個地方,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歷朝歷代名人輩出。

到清朝,湖南單獨設省,衡陽就肩負起湖南精神的發育和成長。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被認為是“經世致用”的湖南精神的最早倡導者,近代湘軍興起,曾國藩就是在衡陽練兵起家,曾國藩的水軍統帥彭玉齡也是衡陽人。

不過,今天我不想講衡陽發育的湖南精神,我更想講一講衡陽走出的開國將帥。

1,羅榮桓元帥。

羅榮桓元帥是解放軍的高級領導人,他先後擔任了紅四軍政委、八路軍115師政委、山東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副政委、第四野戰軍政委。在他和林彪的共同領導下,第四野戰軍從東北的白山黑水到海南的天涯海角,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傑出貢獻。


2,彭明治中將。

彭明治中將,畢業於黃埔軍校教導團,後來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兩萬五千里長徵、平型關大捷,皖南事變後彭明治擔任了新四軍第七旅旅長,解放戰爭中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3,王紫峰中將。

王紫峰中將參加過朱德陳毅領導的南昌起義,後來在紅軍中擔任任副班長、班長、司務長、連政委,團政委。參加過長征、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等,建國後,王紫峰被授予中將軍銜。

4,譚冠三中將。

譚冠三中將,先後參加過湘南起義、四渡赤水、渡江戰役等大戰惡戰,在艱苦的歲月中長期負責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建國後,譚冠三和張國華帶領18軍入藏,他建設八一農場、修築康藏公路、打敗印度侵略軍,倡導老西藏精神,是我黨西藏工作的開創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銘記開國將帥們為解放全中國的功績。


歷史知事


湖南衡陽曆代名人有哪些?

湖南省衡陽市是我的家鄉,我曾寫過一篇《衡陽賦》,有一段就提到了衡陽籍的歷代名人: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群賢畢至,名人答本。舜帝南巡,登臨恆山之巔;大禹治水,喜得金簡玉書。蔡倫造紙,四大發明居首;蔣琬賢明,諸葛孔明後任。名士李寬,肇始石鼓書院;書聲朗朗,引來遐邇大儒。周氏敦頤,吟唱愛蓮名篇;吳姓三桂,稱帝加冕雁峰。先生夫之,湖湘文化鼻祖;名將玉麟,驍勇無可匹敵。一代女魂,群英入同盟會;視死如歸,明翰赴死刑場。元帥榮桓,為國戎馬一生;領袖堂妹,澤建衡山長眠。同仇敵愾,飛虎大隊入駐;浴血抗日,先覺軍長受辱。瓊瑤洛夫,媲美華人文壇;應臺狂飆,鏗鏘雜文警世。馬家英九,彼岸掀起風雲;鍾老增亞,丹青濃繪家園。紹祖主任,獻身民族體育;衡籍小將,熠熠世界冠軍。壯哉我衡陽,美哉我衡陽,載歌載舞,載欣載奔。”

但其中有些名人並非衡陽籍,有些衡陽籍名人又沒提到,故這裡再好好整理一下,並精心選取最重要的有限之32位(一些不夠重要、濫竽充數者剔除),分為如下4個部分:



第一,衡陽古代名人(7位):蔡倫(耒陽市人,東漢宮廷宦官,造紙術改進者,四大發明之首,偉大發明家);蔣琬(祁東縣人,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接班人);王夫之(衡陽縣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古代文化集大成者,百科全書式學者,湖湘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彭玉麟(衡陽縣人,湘軍水師統領、兩江總督,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何克明(衡東縣人,元朝狀元);彭浚(衡東縣人,清朝狀元);陳大受(祁東縣人,清朝兵部、戶部、吏部尚書,直隸、兩廣總督,大學士、軍機大臣)。


第二,衡陽近現代名人(8位):羅榮桓(衡東縣人,開國元帥);彭明治(常寧市人,開國中將);王紫峰(耒陽市人,開國中將);譚冠三(耒陽市人,開國中將);伍中豪(耒陽市人,革命先烈,紅十二軍、紅二十軍軍長);夏明翰(衡陽縣人,革命先烈,因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流芳千古);劉道一(衡山縣人,革命先烈);唐群英(衡山縣人,女,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

第三,衡陽當代海外名人(5位):馬x英x九(衡山縣人);洛夫(衡南縣人,詩人);龍應臺(衡東縣人,女,作家);瓊瑤(衡陽縣人,女,言情小說作家);劉兆玄(衡陽縣人,前行政院長、國立清華大學與東吳大學校長、學者、武俠小說作家)。

第四,衡陽當代文藝體育界等名人(12位):管鋤非(祁東縣人,畫家);鍾增亞(衡陽市人,畫家、書法家);白淑湘(耒陽市人,女,舞蹈家);唐浩明(衡陽市人,歷史小說作家);海巖(衡南縣人,作家、編劇);伍宇娟(耒陽市人,女,演員);易妙英(衡山縣人,女,歌手);柳巖(衡陽市人,女,主持人、演員、歌手);劉雨欣(衡陽市人,女,演員);李敬(衡陽市人,世界體操冠軍);凌潔(衡陽市人,女,世界體操冠軍);譚千秋(祁東縣人,汶川地震英雄)。

〔注:為得以網媒通過,當代政界人物不舉。〕


李子遲到了


衡陽,湘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衡陽人口總量728.59萬,衡陽自古人人傑地靈,古往今來衡陽湧現出無數優秀英才,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蔡倫

蔡倫是衡陽人,他的造紙術對人類的貢獻無法用文字來形容,蔡倫被譽為造紙鼻祖,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之一,千百年來備受尊崇與推廣。

羅榮桓


羅榮桓是衡東縣榮桓鎮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瓊瑤是中國著名的作家、祖籍衡陽,創作小說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聲》、《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梅花烙》、《海鷗飛處彩雲飛》和《彩霞滿天》等。上世紀末,根據瓊瑤小說改編拍攝的《還珠格格》全國平均收視率最高65.95%,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的收視紀錄,許多新人演員一炮走紅,也捧紅了一大批明星


邵陽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衡陽既是千古雁城,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據說,衡陽的名人錄佔據了湖南的半壁江山,在這些名人中,我瞭解的有:

王夫之

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我發現許多人都分不清王船山與王夫之,其實他們是一個人,是因為王夫之晚年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在衡陽,我們也稱他為船山先生,把他的思想稱為船山思想。他的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等,他在哲學方面的成就頗高,坐落於衡陽縣曲蘭鎮湘西村菜塘彎的王船山故居是研究船山文化的重要地址。

羅榮桓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參加了無數場戰爭的軍事指導,獲得了無數的殊榮,為國家捐軀赴難,在他去世後,毛澤東在《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中曾發出“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感慨。在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有羅榮桓故居和羅榮桓元帥紀念館供大家研究。

瓊瑤

相信大家對瓊瑤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她的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她出生於書香世家,這為她的創作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她的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而且許多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臺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以前最喜歡看瓊瑤電視劇,每次看都能哭的稀里嘩啦,如《婉君》、《煙雨濛濛》、《一簾幽夢》、《花非花霧非霧》、《情深深雨濛濛》等,還有至今被奉為經典的《還珠格格》等。瓊瑤的作品似乎是伴隨了我幾十年,我是看著她的劇長大的。


衡陽的名人絕不止如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名人錄。


關注邵陽那些事


東海艦隊司令員、楊玉書、衡陽市衡山縣人


農村文其


羅榮桓(1902-1963)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蔡 倫 ( ?—121)東漢湖南耒陽縣人。字敬仲,生年不詳。明帝末年入宮充宦官,中歷小黃門。和帝時,為中常待,開始參預朝政。曾任主管宮廷御用器物製造的尚方令。 蔡倫為尚方令時,受到啟發,組織能工巧匠,開始研製紙張,實行新法造紙。元興元年(105)獲得成功,用於書寫,逐步取代縑帛、竹木簡和原始紙類。安帝元初元年(114),受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此種紙張,人稱“蔡倫紙”。後世也因此將蔡倫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彭玉麟(1816—1890)清,湖南衡陽人。字號,雪岑、雪琴。 早年曾參與鎮壓新寧李沅發起義。1853年(咸豐三年)從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併購洋炮。次年於湘潭之戰擊敗太平軍,任知縣。後官至兩江提督。後以疾病開缺回籍。以平民之身逝于衡陽江東岸寓所。贈太子太保,諡剛直。併為他建了專祠。著有《彭剛直公奏稿》、《彭剛直公詩集》。

趙葵(1186年9月4日 -1266年12月24日 ),字南仲,號信庵,又號庸齋,衡山(今屬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將、畫家、詩人。京湖制置使趙方次子 、知靜江府趙範之弟。趙方(?—1221年8月20日),字彥直。潭州衡山(今屬湖南)人。南宋名臣、學者。累遷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他力主抗金,數解棗陽之圍。

瓊瑤,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生,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臺灣。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誌發表。1957年臺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臺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

  曾熙(1861.11.19~1930.7.4)初字嗣元,更字子緝、季子,號俟園,晚號農髯,山海樓主人。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石市鄉石獅村)人。出生于衡陽縣石市鄉石獅村,逝世於上海,歸葬于衡陽市衡陽縣石市鄉峴塘村。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

李寬(生卒不詳) 又名寬中,字裕卿,“本唐處士,元和時由鞏昌(今甘肅隴西)來衡”(《李氏七修族譜》)。唐朝文人。李寬(Li Kuan)自幼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卻無意仕途。裴垍欲薦其入朝,遭拒。為避免朝廷延攬,遂決意遠走他鄉,步李泌後塵奔南嶽而來,正值韓愈途經衡陽、遊覽石鼓山、吟下千古絕唱《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不久,受韓詩感染和吸引到石鼓山賞遊,見江山旖旎,林木蔥鬱,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環繞,千里煙波盡收眼底,頓覺心胸為之一振,再也不忍離去,遂結廬讀書其上,創建中國古代最早的書院,是謂石鼓書院之始建。

  彭明治(1907-1993)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湖南省常寧縣(今常寧市)人,1907年生於常寧三角塘青山村。1925年去廣東黃埔教導二團教導大隊學習。結業後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同年在汕頭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廣西省人民政府委員。1950年6月任中國駐波蘭共和國大使。1952年5月奉命回國,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1962年因病休養。他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特邀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3年5月在北京病逝,終年85歲。

  陳大受(1702—1751年),字佔鹹,號可齋,湖南祁陽縣(今祁東金橋鎮)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選庶吉土。乾隆元年,授編修,御試第一,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歷任內閣學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戶部、吏部尚書。乾隆十三年,升任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外任安徽、江蘇、福建巡撫,直隸總督、兩廣總督。乾隆十六年(1751年)積勞成疾,卒於兩廣總督任所。軍功加三級,死後諡文肅。有《陳文肅奏議》。

  王紫峰(1905-1994)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  湖南省耒陽縣(今耒陽市)人,1905年6月出生。1926年10月參加革命。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在區蘇維埃政府任赤衛隊長。上井岡山後,在紅四軍手槍隊、警衛連任副班長、班長、司務長、連政委,後任團政委。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先後在圍攻長沙、解放吉安等一系列戰役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戰,果斷指揮,戰績出色。1934年10月調任紅一軍團教導隊總支書記,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王如痴(1903-1935)紅十軍軍長兼政委,革命烈士。  湖南省祁陽縣(今祁東縣)人,1903年1月出生於祁陽太和堂鎮樂家村一個貧寒的小知識分子家庭。1925年畢業於湖南省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預科班高中部。1926年投筆從戎參加北伐,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5年1月-返回閩浙贛根據地,被敵包圍於贛東北的懷玉山地區,他率部佔據懷玉山,敵人四面圍攻,懸賞兩萬銀元買他的頭。1935年1月24日下午因彈盡糧絕被俘。2月1日,與方誌敏、劉疇西同被押往江西上饒監獄,後解壓至南昌。  在監獄裡,他抱著“男兒到死心如鐵”的決心,一身正氣,視死如歸。在法庭上,多次怒斥敵法官,使之啞然失色。儘管身陷囹圄,經受嚴刑、重病折磨,面臨死神的威脅,仍堅貞不屈,矢志不移。在法庭上,他正告敵人:“你們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1935年8月6日,與方誌敏一同在南昌下沙窩被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

  陳薦,字君庸,號楚石,明朝大臣,生於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卒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祁陽縣鹹菜塘(今湖南省祁東縣金橋鎮鹹菜塘)人,累官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的大臣)、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的大臣)、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賦稅、戶籍、軍需、糧餉大臣,明朝管理國家財政、經濟的最高機構最高長官)、河漕總督(全國河運與漕運最高長官,地位與六部尚書平行)。

  劉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於湘潭。青年時代,追隨其兄劉揆一從事革命活動。1904年,加入華興會,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事敗後-日本。次年,參加同盟會。1906年秋,劉道一參與領導的萍瀏醴起義提前爆發,正在長沙運動新軍的他在由衡陽返回長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0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年僅22歲。他是留日學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第一個烈士。

  譚冠三(1907-1985)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西藏軍區政治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長。  湖南省耒陽縣(今耒陽市)人,1907年生於耒陽小水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結識了一些進步人士,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萌發了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思想。1926年加入共青團,任區團支部書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區黨支部組織委員、區農會秘書長。歷任紅四軍前委工農革命運動委員會農民科科員、科長、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巡視員、軍事裁判所書記等職。

聶燾(1694~1773),字閒有,號環溪,湖南省衡山縣人。雍正十三年(1735)中舉,乾隆二年(1737)中進士,十三年(1748)八月出任鎮安知縣。目擊鎮安窮荒僻壤,虎狼之窟,四境荒涼,山民貧苦,遂致力於民生,安心山區小邑供職,以實心行實政,為民造福。他“茲土七載,羸馬麻鞋,疆域六百里,無遠不到”,充分體察民情,謀求治理方略,開僻小邑。 

陳輝祖,衡永郴桂道祁陽縣金蘭橋人(今衡陽市祁東縣金橋鎮)。大清宰相陳大受子,清朝最高級封疆大臣。以廕生由戶部員外郎、遷郎中、軍機處行走,歷任陳州知府、安徽布政使、廣西巡撫、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兩省軍民政務)、河南巡撫、河東河道總督、江南河道總督、閩浙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統管福建、浙江、臺灣三省軍民政務)兼浙江巡撫等要職。

  夏明翰(1900-1928)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革命烈士。  湖南省衡陽縣人,1900年8月25日出生於湖北省秭歸縣。秘密組織革命團體“學友互助會”,開展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19年五四運動風潮波及衡州後,他與蔣先雲等響應湖南省學聯號召,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鬥爭。1920年3月,何叔衡率湖南學生驅張(敬堯)-代表團到衡陽,他領導湘商學生並發動各界全力投入驅張運動。1920年秋,他到長沙,結識了毛澤東,閱讀了馬列主義和有關十月革命的新書刊。1921年8月,在新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由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9月,任湖南自修大學補習學校教務主任。10月8日,與羅學攢一道發動長沙人力車工人大-。12月初,湖南省學聯調整人員,他任幹事長,併兼任《湖南學生聯合會週刊》第一。1923年任中共長沙地區執委書記。1925年夏任中共湘區執委委員兼農運書記。1926年12月1日至25日,全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和工人代表大會聯合召開,他與郭亮共同主持大會、起草決議。1927年2月,應毛澤東之請去武漢,任全國農民協會秘書,兼武昌中央農講所秘書。同年4月,任北伐軍政治部宣傳部長,參加第二期北伐。大革命失敗後,他奉命由武漢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長。1927年8月,毛澤東回湖南發動秋收起義。中共湖南省委決定以平江、瀏陽為中心,組織武裝-,並委派他兼任平、瀏特委書記,幫助平江建立新縣委,成立秋收-委員會。9月21日,他親率-武裝,攻佔了平江縣城。10月,又去瀏陽,傳達省委指示,幫助恢復縣委,組織-。1928年初,任湖北省委委員。3月18日,因交通員叛變告密,在漢口東方旅社被捕。敵人軟硬兼施,均未能使他屈服。3月20日,在漢口餘記裡刑場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8歲。臨刑前,他寫下了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血寫的詩篇一直廣為傳誦,激勵著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作為共產黨人的典範,其英名與氣壯山河的犧牲精神,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裡,在中國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滴著眼藥水耍手機


衡陽她是我家鄉

山青水秀好地方

自古名人將才眾

名山衡山樹木濃

若是貪官不再有

衡陽明將更輝煌


知識47


錯了蔡倫是桂陽今耒陽人也


用戶9906871151552


衡陽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敢為人先霸蠻正氣的特質,讓衡陽人聲名遠揚。近代的學象王船山;開國元帥羅榮桓;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驅夏明翰,等等。還要說的是我們的先輩,發明造紙的蔡倫,是我們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哦。自豪感頓時上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