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努力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志彪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面臨增長動能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這對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既提出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機遇。我們要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抓住全球價值鏈重構和產業分工格局重塑的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我國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近10年來,全球價值鏈重構現象十分明顯:一方面,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戰略,把振興製造業作為擺脫經濟困境、佔據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隨著要素成本上升,我國的低成本優勢逐步減弱,某些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開始向具有低成本比較優勢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這些價值鏈重構現象,給我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格局重塑提出了嚴峻挑戰。只有推進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才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塑造新的競爭優勢。這預示著我國將全面進入創新驅動和結構調整的快車道,倒逼一部分重要產業首先進行產業升級,努力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抓住國內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機遇,通過激勵有條件的製造業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發展自主創新技術和自主品牌。在過去人均收入較低、內需規模較小的發展條件下,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世界市場的外需拉動。由於當時發展的主要是比較簡單的國際代工,這種主要依靠外需的增長機制不利於發展出本國的自主創新技術和自主品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擁有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量和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我們應依託我國經濟規模和市場不斷擴大的優勢,通過建設世界級城市,打造吸收全球先進生產要素的平臺,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面向國際市場,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建設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

抓住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對外投資發展和國際產能合作。“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將推動各參與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各參與國經濟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應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對接,促進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開放,助推內陸沿邊地區成為開放前沿。積極主動構建國內價值鏈,參與構建全球價值鏈,與“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建立廣泛的資本和產能合作機制,推動國內高端技術和優質產能“走出去”,帶動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搭建更多貿易促進平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為新型工業化增添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