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眼中的軍運會:軍運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武汉人眼中的军运会:军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最美天際線。記者任勇 攝

從不理解到寫感謝信的市民徐丹:

開始以為是“面子”,後來發現是“裡子”

我是徐丹,今年75歲了,是一名黨員,1965年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現在黨齡有40年了。1980年,我搬進礄口區民意社區現在這棟房子,當時這是港務局的職工宿舍,算算我在這住了快40年。

從十多年前開始,8樓的平臺就開始漏雨,我住7樓,一下雨,水就積在樓道里,沒有辦法走人,環境很糟糕。這麼多年來,因為我們這個老社區沒有物業,小區的維修隊也沒有那麼多經費,這個事就一直這樣耽誤著。

今年3月的時候,社區通知我們:為了迎軍運會,籌集到了一筆資金用於粉刷牆面。我當時就想著光用油漆刷一遍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都是表面的,是搞“形式主義”,真正的漏雨問題根本不能解決。

我看到施工隊正在粉刷,就跟他們說:“刷油漆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啊,真正的問題不解決,總搞些表面文章”,沒想到施工工人特別耐心地跟我講,這次粉刷的經費是政府撥款用於立面清潔的,為了讓業主住得舒服一點,社區工作人員專門去爭取,能爭取到特別不容易。

我才明白這不是“表面文章”,受益的都是我們住這裡的居民。政府將有限的經費給我們老居民辦實事,美化居住環境,心裡一直惦記著社區居民,這種精神和行為都非常值得讚賞。

3月7日那天我記得尤為深刻,那天下著大雨,社區幹部就站在雨裡監督施工情況,一直在叮囑施工同志“一定要做細做好,讓居民住得舒服”,我回來的路上看見了,被深深打動了。所以我專門手寫了一封感謝信給社區和黨工委,他們惦記著老社區居民,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一定要給他們點贊!

寫完信後,黨工委還專門給我打了電話,關心我的身體情況,問我還需要什麼,也跟我講了他們申請經費的難處,我非常理解。聽到我們這裡的積水問題後,黨工委說一定為我們考慮,漏雨的資金問題繼續申報,爭取政府出資給修繕處理好,再把我們這裡的走道環境和衛生搞一搞,讓我們住得更舒適。

現在施工已經結束了,我們這裡變化很大,外牆都是新的,裂縫填補上了,樓道的衛生也打掃了一遍,一回家看到樓房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心情好多了。

而且這次迎軍運整治過程中,拆了好幾個違建。1980年,我們大樓前頭就有一個老房子,後來住在那裡的老一輩去世了,子女也都搬走了,就一直空著。我們也不敢拆,擔心引起糾紛,就任它荒廢著,很佔公共空間。這次城管辦溝通了好多次,找到了當時房主的子女們,把這個房子給拆了,一下視野就開闊了,顯得非常乾淨敞亮。

這都是社區為我們做的好事,我們都看在眼裡。寫信這件事其實沒什麼,我發自內心想感謝他們。(記者楊蔚 實習生孔希宇整理)

武汉人眼中的军运会:军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武昌惠明路立面整治改造後煥然一新。記者劉斌 攝

市民龍金鳳: 武漢變好了,我們生活才會變得更好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在這裡已經生活了66年,以前總是看到新聞說上海開了世博會,杭州開了G20峰會,沒想到有一天,我的家鄉也迎來了世界軍人運動會,我們也要當東道主了。

武漢每天真的不一樣,隨著軍運會的到來,我的周圍也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我在苗栗路社區住了17年,晾曬是個大難題,以前都把衣服掛在防盜網裡面曬,陽光不足,收進來的衣服總是帶著潮氣。想去天台曬啊,但天台真是不能看,下不了腳,又是漏水又有老鼠和蟲子,還有鄰居在上面種菜,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

前段時間,社區因為晾曬問題專門過來跟我們溝通,想改造頂樓天台。我心裡既開心又擔憂,這可不是個小工程。我樓上住了一位90多歲的爹爹,他常年以種菜為樂趣,自然對這次改造有些不理解。社區跟他溝通之後,我私下也勸過他,軍運會馬上就要來了,好多外國賓客要來武漢,我們是武漢的一份子,理所當然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迎接“客人”。藉著這個機會,既能讓武漢環境變美,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舒適。勸了幾次後,他也慢慢聽進去了。

現在3個月過去,我們這個老小區可是大變樣了,天台重新修了防水層不說,還專門搭了晾衣服的繩子,衣服被子都有了好曬場,街坊鄰里都很滿意。

現在,不僅我們社區宣傳文明晾曬,改善環境衛生,整個武漢的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大變化。這些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作為普通市民,我們也要發揮“主人翁意識”,一起抓住屬於武漢的機遇,只有武漢變好了,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好。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實習生範佳昕 通訊員陳靜 整理)

武汉人眼中的军运会:军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樓頂廣告牌拆除後,解放大道往武廣方向兩側天際線清爽大氣。記者劉斌 攝

全國道德模範孫東林:用自己的言行感召更多人

我是孫東林,是黃陂區軍運會志願形象大使。信義兄弟多年的成長和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現在我也會盡力幫助更多人,回饋社會。

去年9月12日,是軍運會倒計時400天,黃陂區組織3000名志願者誓師迎軍運。在這次誓師大會上,我被選為黃陂區軍運會志願形象大使,並現場宣讀了“迎軍運”倡議書,我感到很榮幸。武漢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也是全國道德模範最多的城市。借軍運會的機會,可以向世界展現武漢的文明形象。

2018年,我開展了20餘次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服務他人,自身的言談舉止很容易影響身邊的人和服務對象,我今後會以身作則,發揚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言行感召更多人,積極倡導講文明、重言行、促和諧的社會風尚。 (長江日報記者胡雷)

武汉人眼中的军运会:军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青年路樓頂廣告牌拆除完畢。記者劉斌 攝

市民秦紅文:軍運讓我的三個“家”都煥然一新

我叫秦紅文,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江夏人,現在是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何家湖村的一名後備幹部,武漢現在籌辦軍運會,讓我的三個“家”煥然一新。

第一個“家”是我工作的何家湖村。接到軍運會招募志願者的消息時,全體村幹部積極報名,全體參與。當我們到小區、村灣發放宣傳摺頁,倡導大家遵守文明公約時,村民們熱情地圍著我們問場館在哪、軍運村的情況等,當時就有種強烈感受,這就是我們大家的盛會!

第二個“家”是我父母家——龔家鋪村。村內原來都是老舊的農家自家房,現在道路兩邊的房屋都穿上“新衣”,舊房子瞬間高大上了起來,更好看了,村民進出都舒心不少。

第三個 “家”是我自己家。我住在龔家鋪二期還建小區,距離軍運村只有1公里左右,小區四周地下正在建管廊,地上在修四通八達的大馬路,而且附近還增設了公交車站,未來我們出行會更便利。而且,黃家湖大道的高壓鐵塔也慢慢拆了,天際線越來越漂亮。(長江日報見習記者張奔設)

武汉人眼中的军运会:军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7日,在黃家湖大道施工現場,工人正在拆卸高壓線塔。見習記者張奔設 攝

市民周平安:作為武漢人,我非常的驕傲

我是周平安,家住南湖寧松社區,今年73歲了,是軍運會的一名志願者。以前總聽說別的城市辦大型運動會,現在咱們武漢也能舉辦世界級盛會了。作為武漢人,我非常的驕傲!我還特意畫了一組“當好東道主 爭做文明武漢人”漫畫。

短短一兩年內,武漢就修了很多長期惠民性質的、高標準的運動場館設施。雖然現在為了籌備軍運會,一些地方在施工建設,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但我們都很理解。我想施工完以後,武漢會變得更美麗、更國際化。

我和很多其他社區以及老年大學的朋友們,都加入了迎軍運的志願服務隊,在軍運會期間,我們會積極配合做好維護城市安全、衛生、交通等志願工作,讓來客感受我們武漢人的熱情和禮貌。(長江日報記者曾晗)

市民馮偉華:今天的不便是為了明天的方便

我叫馮偉華,是新洲陽邏人。我在北京工作過,親身感受到北京奧運會給北京帶來的變化,現在武漢要舉辦軍運會,武漢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軍運會帶給我們新洲百姓的紅利不少:平江大道整改通車,陽邏國際港周邊環境煥然一新,大大方便了周邊企業和居民;江北快速路全線通車,從新洲陽邏到江岸駕車僅需約20分鐘,我現在從新洲去主城區快多了;社區正在推廣清潔家園、文明晾曬、垃圾分類,效果很明顯,現在的小區乾乾淨淨,地上看不到一塊紙屑……

我還參與了迎軍運的活動。3月9日,我們組織了“迎軍運”植樹活動,因為是週末,本以為來參加活動的人會比較少,結果出乎意料,來了200多名志願者,在“陽邏之心”藍玉項鍊生態帶項目工地共種了1000多棵樹。(長江日報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劉慧)

武汉人眼中的军运会:军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武漢立柱綠化初見成效,輕軌橋墩呈現“彩柱”美景 (資料圖片)由通訊員潘文華 提供

網友留言:

關鍵是會後也能保持高品質

網友蝸居輕奢:新項目帶來新氣象,盼早日把沌口所有(我)會路過的路段都修好了迎接軍運會。

網友路卓偉:關鍵是會後也能保持高品質。

網友桂加國:帶來武漢大都市的大變化,新氣象!

網友馮賢橋:當東道主真不容易!檢驗武漢人“大動干戈”更完美當好東道主迎接世界客人。

網友條材齊:希望不要有短期行為,要出百年以上的精品!!

網友Alex:早就該這樣了。去杭州看看,老城新城,城區城郊,每一處都乾乾淨淨,大小路段全部刷黑,街道整整齊齊。每一個武漢人都應該充分解放思想,招商招才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工資,是環境!新經濟時代,經濟發展不再是資源人力驅動,而是生態人文驅動。所謂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所以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為代表的杭州的新經濟發展絕不是偶然!

網友當我遇上你:應該大力整整電動車,在路上橫衝直撞,闖紅燈,上高架等等,本身就危險還影響他人行車安全。更重要的是到時候多掉武漢市的形象哦!

網友親親:借軍運會之東風,樹文明城市形象!願武漢走向世界,逐步建成舉世矚目的大都市。

喜迎軍運是每一位市民的責任

網友oh~leon:精緻城市,精緻道路,提升環境,喜迎軍運,這是每一位武漢市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網友國家隊:打硬仗,打贏仗,軍運會,武漢盛會,展現大武漢風貌,展現東道主風采!我們一起加油!

網友Carat:文明你我他,美麗武漢靠大家!

(稿件統籌: 華智超 楊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