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吉利汽車董事長:吉利汽車哪些核心技術是自主研發的?哪些技術是業界領先的?

宣博


不請自來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私信問過我,吉利的汽車技術如何,使用下來有沒有什麼問題等等。再次我就說一下我的看法:

汽車技術是一家車企或者一個汽車集團立足市場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那麼一家車企是不能保持長久的發展活力,最好的例子就是眾泰的曇花一現。很多車企都會都會把自己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研發成果在第一時間公佈出來以獲得市場的青睞,尤其是獨立車企更是這樣。

但是吉利是一個特例,因為吉利是一個龐大的汽車集團,類似於大眾集團一樣旗下擁有不同的子公司,不同的運營部門等等。這類的汽車集團在對待技術研發方面基本都是由集團統一整合資源,統一研發,並不會由單一的分公司進行相應的技術研發。就像大眾集團一樣一個MQB通用平臺撐起了大眾跟奧迪數十個車型,他們共享底盤,共享動力系統。這樣的好處在於能有效減少車輛的研發成本與週期,就像去年的領克,短短兩年發佈裡三款車型,這就是通用化平臺最大的優勢也是車企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大型的汽車集團不會像普通的車企一樣每個品牌會單獨研發不同的技術從而造成資源與時間的浪費,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難道通用會讓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每家分公司都研發自己的發動機嗎?答案是否定的!通用目前一款2.0T三個品牌通用,只是調教略有不同!然後我們就能像噴吉利一樣噴凱迪拉克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自己的平臺嗎?

很多人說吉利的研發支出很低只有2億多人民幣,但是有個問題,吉利集團全球四個研發中心擁有幾萬的工作人員,2億多的研發支出連基本工資都不夠發吧!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吉利集團的研發資支出呢?因為吉利集團屬於港股上市集團,每年的年報都會有各資金很詳細的使用及佔比,很容易在相關網站找到相應的數據,還有一點作為上市公司,尤其是港股,資料作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題主感興趣可以去搜索看一下:

其實從吉利近兩年的新車規劃與發佈我們不難看出吉利這兩年已經開始跟沃爾沃共享資源!比如領克就直接使用了沃爾沃CMA平臺,01使用了T4發動機,星越更是直接照搬XC60 T5的動力組合。有的人要說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合同裡面寫了不能使用沃爾沃技術,但那個合同針對的是在收購日期之前的技術而已,當時的沃爾沃還在使用五缸的T5加雙離合呢!沃爾沃現在所使用的SPA,CMA,BMA三大平臺(因為BMA定位低端,沃爾沃沒有使用)是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由吉利集團注資研發的,並不在合同的限制中。既然有總集團牽頭進行相應的技術研發與平臺架構那麼吉利汽車也就沒有必要在投入更大的精力與更多的時間去單獨研發進行更深入的研發,而是直接由吉利集團投資研發再由各分公司共享相應的技術!吉利只需要對目前所有技術進行優化與調教就行。這樣的做法應該是跟大眾集團學的。

其實題主這樣的提問,題主應該是奇瑞的粉絲吧,畢竟目前在汽車市場以技術作為產品賣點的基本也就是奇瑞與本田,本田因為與吉利沒有直接競爭關係也不會有本田粉問這類問題。汽車集團的很多東西不是簡單的汽車公司能夠比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都會有題主這樣的誤解!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有不足之處也請之處。


鋼鐵喵


現在我不關心技術,只關心車皮實耐用,毛病少就可以了。技術是上千次上萬次實驗出來的,技術是一步步不斷學習研發出來的。

外國百年車企已把燃油發動機等全都實踐過才有今天的成就和專利,燃油發動機即本上已到了瓶頸期了。我們國家車企難到還一步步的走外國以前研發的老路嗎?有些技術專利是繞不過的坎,我們只能合作或花錢賣。

就象現在我們華為的5G技術專利,別的國家研發落後,只能唯一的用華為最優化的一些專利技術一樣。不用華為的5G技術,在5G上別國只有落後,用傳送數據慢的技術。

技術創新是知識和實踐經驗一步一步積累起的,我們中國車企要想突破或超越外國技術唯有換代技術和電動智能等領域來超越或突破。落後是永遠不會有核心技術的。縱觀世界唯有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互利互惠,技術互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發展。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談什麼核心技術,實際是想的有點太寬了。把車開好,開安全最好,否則開最核心技術的車也會送命。


寒冷得冬天


對比國內其他車企吉利核心技術屬於偏少,國內車企研發費用吉利一直在倒數位置上。

乘用車核心技術多數都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二三十年來燃油車技術進步很有限,有進步的話,多數是些電子輔助功能,機械方面幾十年停滯不前了,可以說燃油機發展遇到了瓶頸,國內車企要掌握具有革命性的新技術幾乎是零。所以吉利包括國內車企都不太可能有多少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掌握不掌握倒也不要緊,國內汽車可以通過規避專利權,靠自己力量造出與跨國公司同等技術的產品,奇瑞做到了,一汽直接上V12,V8和V6,長安比亞迪江淮等等都在三大件方面發力,想方設法規避專利權,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一段時間努力收穫頗豐。然而,吉利卻走了另一條併購之路,類似IT行業的聯想集團,自身沒有什麼過硬的技術,主要靠外購拿來主義。

掌握造車技術要領不在於有多先進性或者能獲得多少經濟效益,而是掌握了技術,就有能力解決產品質量問題並且不斷改進完善。一輛車幾萬個零部件,誰也不敢保證會在哪個檔口出現問題,如果廠家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產品質量問題,對產品改進、升級和提高是很難做到的。


萬里白光


又來了一個無知的人,這種問題,無非就是兩種,一種說國產車怎麼怎麼不好,一種說國產車怎麼怎麼進步。

現在都已經發展到什麼時代了,還總是糾結這個問題,現在的人就是虛榮心太強,買輛車還要攀比一下。

其實就是代步工具,又不是什麼豪車,如果超過100萬的車,也不會這樣問了。

代步工具就要回歸代步工具的作用,能用就好,用起來順手就好,還要什麼?

問這些問題的人,或者有這些偏見的人,都是虛榮心很強的人。

喜歡什麼車買什麼,喜歡進口買進口,喜歡合資買合資,喜歡國產買國產。

目前騎摩托車和電動車的也有很多啊,並且他們都還很開心啊,沒必要比來比去。


知行至智


汽車行業儘管有百餘年的歷史了,但是仍舊是一個有不斷創新、突破的行業,比如圍繞發動機排放、自動駕駛、純電或混合動力等方向,可以說要在汽車行業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就需要企業在創新能力方面進行不斷的提升。

要說吉利汽車,大多是情況下聽說的都是收購、收購、再收購,似乎資本運作遠比技術創新來的更猛,這可能也是國內汽車企業的普遍現象,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給國內企業、合資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受到跨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限制,或者說國內企業自身因為來錢太快,沒有足夠的動力來發展基礎創新,所以在汽車行業,基本上國際上的技術創新都是在歐、美、日等發起的,國內企業現在多數還是處於引進、本土化、投放市場這個低級階段,即使在純電動等新興領域,也僅有比亞迪等少數幾個企業具有一些核心技術。

吉利汽車要想持久發展,除了併購國際上知名車企,還是要加強自身創新發展,提升在核心領域的話語權,否則必將不能長久。


悟13628


答:這個不清楚,我就沒事隨便買買別人的品牌和技術,就都有了。


車載娛樂0


全球有四大研發中心,你以為養這麼多人是吃乾飯的嗎?汽車研發投入的成本有多大,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雷軍說過一句話,小米堅決不造車,投入了上百億連個水花都看不到,足見行業之艱難。真想了解吉利的研發,建議國內可以去參觀寧波杭州灣的研發中心,那裡接近兩萬人的研發隊伍每天都有人多人工作到半夜,目的就是為了讓產品更優良。真的想呼籲那些不瞭解行業的朋友,不要無腦噴,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好了,你可以不贊成,不購買,但是不要隨隨便便否定任何人和事,這樣真的有失公允!


半濠煙雨


又在黑吉利,你知道吉利集團全年研發經費是多少?!少於哪個自主企業?!吉利研發掌握了CMA、BMA、DMA平臺技術,領先的插混輕混油混技術,從1.0T到2.0T的發動機技術,領先的ACC、自動駕駛輔助技術!你敢說哪家自主有這麼強大的技術實力?!


草根年樺


吉利全球購,吉利在全球就是買買買,先是買下了沃爾沃,接著又買奔馳的股份,又買下了領克,下一步我看是又瞄準了“登喜路”汽車,這一英國百年皇家貴族血統的老牌登喜路汽車品牌



登喜路汽車美奇輪輪胎


都是網絡噴子,李書福這樣的優秀企業家中國就是太少了。對中國的汽車產業做出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