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發行的特色儲蓄存款(一年4.2%)安全嗎?是受存款保護法保護嗎?

天外來客24989


這所謂的特色儲蓄存款,其實是一種結構性存款或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的本金50萬之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但是收益則不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而智能存款50萬之內的本息則受到保險條例的保護。

類似這種特色儲蓄存款,目前有很多銀行都有推出,比如目前京東金融以及支付寶上都有類似的是產品。

我們先來看一下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目前有很多銀行都有推出,不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也不管是國有商業銀行還是民營銀行,都有類似的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其實就是一種普通存款跟金融衍生品相互結合的一個存款類型。2018年之前結構性存款是介於存款和理財之間的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到底是理財還是普通存款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是自從2018年央行頒佈資管新規之後,對結構性存款給出了新的定義,結構性存款也是屬於普通存款,需要根據普通存款的要求繳存存款準備金,繳納保險保費。

所以目前結構性存款也可以理解為一般性存款,本金50萬之內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沒有任何風險。

但是結構性存款的收益跟普通存款又有很大的區別,普通的存款收益是固定收益,也就是到期之後你能夠獲得多少利息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比如你在存款的時候,銀行給的存款利率是3.85%,那到期之後你就按照3.85%計息。

不過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一般是跟金融衍生品相掛鉤,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指、外匯、黃金等各種金融期權,所以具體最終能夠獲得多少收益,要看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品的表現。如果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品跟結構性存款所約定的一樣,那就可以獲得預期的收益,如果金融衍生品的表現超出了結構性存款協議約定的範圍,那獲得的收益就會比預期收益低。

不過目前很多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除了本金保證安全之外,還會給出一定的固定收益,這部分固定收益一般是在1.5%~2%之間,不管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品表現如何,這部分固定收益都可以100%可以拿回。

所以從整體來說,結構性存款的本金是比較安全的,但收益則採用的是浮動機制,因此收益沒有普通存款那麼安全,但是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接著再來看下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去年比較火熱。但現在受限制相對比較嚴些。

下圖是某些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

這些智能存款其實也是一種普通存款,這種普通存款以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為主,所以滿期給到的利率跟普通存款五年期或者三年期的利率差不多。

但是這種存款有一個特色就是收益權可以轉讓,比如某一個客戶購買了三年期的這款存款,滿一年之後他想要提前支取,那銀行就會把這個客戶的收益權轉讓給另一個客戶,接收這種收益權轉讓的一般都是一些大的投資機構。正是因為智能存款的這種收益權轉讓,所以流動性比較強,客戶在提前支取的時候能夠獲得的年化收益跟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利息差不多。

所以雖然智能存款的收益比較高,咋一看類似一種銀行理財產品,但是它仍然是一種普通存款,因此50萬之內的本金跟利息都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

總之近年來隨著銀行存款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大銀行也在不斷推出一些新型的存款產品,這些特色的存款產品比普通存款收益高,但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


貸款教授


4.2%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就在民營銀行存了很多類似的產品,利率在4%到5%+,到期回款、提前支取都沒問題。

現在銀行存款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感覺收益逐步在向穩健理財靠攏了,4.2%的特色存款是有可能的,我們來看一下發生變化的原因。

1、從宏觀角度看

根據WTO承諾,銀行也是要逐步放開的,銀行業放開也就意味著利率要逐步市場化,因此銀行存款的利率現在只公佈指導利率,也就是一個參考,銀行有能力就提高,沒有能力就降低,交給市場去選擇。

利率市場化後比較明顯的改變就是大額存單和貨幣基金,大額存單從2%到5.5%,非常普遍,貨幣基金更是讓餘額寶推上了極致,其實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從不瞭解金融產品到接受理財教育後對應的市場變化。

一些先行先試的投資者嚐到甜頭,傳播給更多的投資者,於是就成為公開的秘密,就像餘額寶總規模達到2萬億,按一年3%和存款一年1.5%相比,銀行一年少收入300億,如果和活期比,那就是500多億,這些錢都進了投資者的腰包。


2、從微觀角度看

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雖然有的銀行說自己是“弱勢群體”,那是因為你高高在上,牆角被人挖了。你死抱著一年1.5%的利息“愛存不存”,人家給出4.2%利息,你還想怎麼強勢呢?

可能現在還有人對4.2%的銀行存款利率表示懷疑,但是將來你就發現,4,2%的利率很正常,只要不超過6%,應該是都是有可能的。

其實決定銀行存款利率的關鍵是銀行貸款利率和運營成本,只要不超過貸款利率,銀行就有賬可算,關鍵是看規模了。如果把銀行看成工廠,只要產品銷售價格超過成本價,工廠就會有利潤,關鍵看銷售數量。

現在民營銀行已經把價格打到了4%左右的水平,像富民寶、眾邦寶等等,其他銀行必須接受這個現實,否則就只能被動挨打。

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我可以幫您答疑釋惑。


互金直通車


  一年利率或者收益率達到4.2%的想都不用想,該產品性質為理財產品,因為央行窗口指導和銀行行業規範,目前普通存款利率最高基於基準利率上浮50%,即撐死也就是1.5%*150%=2.25%。非大額存單一年期利率超過2.25%的都可以理解為理財產品,而非銀行存款。

  目前以存款命名且能達到4.2%的利率或收益率一般為智能存款(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和結構性存款(收益增值產品),其性質更偏向於理財產品(銀行表內理財),而非存款,因為都有第三方金融機構參與,存在一定的流動性。

  我們在考慮風險的時候,不能單單考慮信用風險,還要考慮流動性風險,比如急需要錢時或人們集體贖回時能否及時變現。

  如果單純的考慮信用風險,不管是智能存款還是結構性存款都是安全的,因為其底層資產為存款,50萬本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況且銀行本身的違約風險(不容易破產倒閉)就極低。

  但是從流動性風險來說,結構性存款不如智能存款,智能存款不如貨幣基金,貨幣基金不如銀行普通存款。而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相比之下,結構性存款收益最高,然後依次排列。

  目前情況,智能存款還處於監管空白,一般也僅出現在民營銀行,並未得到廣泛認同。未來流動性方面肯定是要收到監管限制,比如像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的貨幣基金,單日快速贖回只限1萬。為了保證智能存款的流動性,不至於人們集體大額贖回導致本金虧損,單日限售和限贖相關規定會隨著出臺。

  而結構性存款是存款與金融衍生工具掛鉤的產品,存在兩個預期收益率,一般保本類結構性存款最高收益率可達到5%左右。


三人聚眾


商業銀行發行的這類特色儲蓄存款,一年期4.2%利率,是非常安全的,受到銀行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50萬元以內本息保障。

1.如何確認這款特色存款是都安全?

對於所有的金融理財產品,都會有產品說明書,部分產品是需要簽署協議的。在購買前,如果能夠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或者仔細閱讀協議書,那麼一些隱藏的不好的內容就很容易被識別出來,只要沒有簽約,就能夠防止上當受騙。

對於商業銀行這款產品,實際上就是在傳統定期存款上的微創新,提高了利率,仍然屬於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

2.為什麼商業銀行推出這類特色儲蓄存款?

對於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型商業銀行,由於其自身影響力較弱,各方面資源也沒法與大的銀行相競爭,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利率,做出產品創新。

銀行是被嚴格監管的部門,創新的力度也是十分有限的,故很容易識別產品的真實性與安全性。

3.新時代理財思維如何建立?

很多朋友對於這些創新類的金融產品表示看不懂,並且有些朋友對這類產品有些抗拒,認為不安全。這種想法是正常的,但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要轉化理財思維。

一是對新型金融從思想上要接受它,二是要不斷學習新的理財知識,以便識別哪些產品是真創新,哪些是偽創新的。

這款商業銀行存款產品是妥妥的銀行定期存款,與傳統低利率定期存款的安全性沒有差別,不必擔心。這類創新型金融理財產品未來會越來越多,我們要努力轉變思維,以獲得多的收益。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一般來說,現在傳統的實體銀行存款利率很難有這麼高,只有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1年期可以達到4%以上,而且這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定期存款,是經過包裝之後的創新型存款。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些定期的創新型存款的最新利率:



這些產品的期限在30天-1年之間,存款利率在4.5%-5.2%之間,其中億聯銀行的億聯智存—個人360天存款利率最高,為5.2%。


根據這些民營銀行的解釋:這些產品的底層資產是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其中5年期比較多,之所以期限短、利率高,是因為儲戶買了這些5年期定期存款之後,提前支取,相當於把存款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金融機構,比如信託公司,所以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50萬元以內的存款可以得到全額保障。


之前央行覺得這些產品存在流動性風險,曾經私下約談過這些銀行,要求“限額限價”,所以後來很多產品的存款利率下降了,富民寶由4.7%降至4.1%。不過央行並沒有要求這些產品下線,所以還是承認這類產品的,問題不大,比較安全,可以買。


如果你持有5年期滿,利率會更高。


我自己買了眾邦銀行的眾邦寶,30天4.5%,不過是夜裡1點多買的,到白天再買就買不到了。


小斯筆記


凡是銀行發行的存款類產品都是安全穩定的,50萬以內會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不要以為年利率4.2%,高於基準利率1.5%近3倍就是不安全的、不受保護的,利率是各家銀行自己制定,有差異很正常,只要銀行自己承受的起。

第一,《銀行存款保險條例》賠付存款範圍

國務院出臺的《銀行存款保險條例》規定銀行風險實行限額賠付,最高限額50萬元。條例中規定的存款範圍包括定期存款、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定活兩便、智能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的本金部分。50萬元指的是存款產品的本息合計起來不超過50萬元,而不是單指本金部分。

第二,特色存款的基本情況。

特點儲蓄產品一般就是現金管理產品,智能存款,一般具備高收益、靈活性強的特點。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振興銀行1年利率可以達到4.869%,眾邦銀行、藍海銀行、富民銀行都按5年利率4.5%-5.3%執行計息,提前支取利率可以按照4.2%計息,也就是隻要不足5年期就按照提前支取利率計息,哪怕存了一天也按年利率4.2%計息。

第三,利率市場化掀起存款爭奪大戰。

自從國家放開存款利率以後,銀行存款利率全面推向市場,各大銀行對於利率的自主權逐步擴大,只要銀行在預算中能夠盈利,不虧損就是勝利,大部分銀行都是按照上浮最高比例不超過基準利率的55%,也有一些地方銀行有能力突破這個界限,這個一年利率4.2%的現金管理產品,期限短、收益高、存取靈活,確實夠划算的。



[總結]特色存款也是存款類的一種,不管利率高低,銀行敢給的利率,客戶就可以存。


財富公元


強答一波。

題主所說特色儲蓄,很可能是所謂的“結構化存款”。在國家要求銀行打破剛性兌付,銀行儲蓄定活期利率都很低的情況下,這類產品開始成為銀行的主推產品之一,至少我瞭解的平安銀行是。

這類產品首先是保本的,它會保證你本金的安全,所以這一點安全性沒有問題。而他的4%及以上的收益要靠所謂“結構性”去實現。即將你存款的一部分去投資指數基金,債券,銀行間短期拆借產品等來獲得額外的收益。一般來說目前投資債券和銀行拆借的產品都能到達銀行宣稱的收益率。具體的運作機制沒辦法敘述,不同銀行不同產品都會有不同。

但是目前能到不代表一直能到,現在已經過了閉著眼睛買理財的年代了,高收益又保本的產品絕跡。打破剛性兌付就是要大家風險自擔,高收益必然代表高風險,所以投資切勿只聽理財經理的口頭承諾,一定要看清楚合同及注意事項。


我是於龍洲


商業銀行的特殊儲蓄存款安全,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利率一年期達到4.2%,小財還是非常建議去存的。

從理財產品性質上看

特殊儲蓄存款可能是創新型存款,也可能是存款類產品,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它的本質都是存款,存款是銀行自己銷售的,由銀行方面進行相關的兌付,目前國內銀行存款本息還是會被銀行剛性對付,幾年之後才會實行新的條款。

只要是銀行存款,利率足夠合適,那麼就應該毫無疑問去銀行買入,不能錯過這樣的“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商業銀行安全嗎?遇到小銀行怎麼辦呢?

商業銀行的種類很多,從廣義上面來說,所有以賺錢盈利為目的的銀行都是商業銀行,所以國有銀行,包括地方各家小銀行都是商業銀行,銀行的一年期的利率是4.2%,這樣的銀行一定的小銀行無疑了。

只有小銀行才更加願意給出高額的利率,銀行破產倒閉的概率幾乎為0,所以即使是小銀行,也是可以完全放心存入的,不需要擔心過分擔心銀行倒閉的風險。國內的銀行業發展了數十年,幾千家的銀行裡面就是倒閉了一家,而且還是98年倒閉的,如今的銀行風控更加厲害,銀行倒閉概率極其低,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

銀行的存款類理財產品,也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銀行存款及相關的存款類產品都是在保障範圍之內,存款類的產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創新存款,智能存款,大額存單等。這些都是受到保險的相關保障。


小車說理財


不管它是什麼特色,只要它是儲蓄存款,就是安全的。

自從利率市場化以來,各家商業銀行為了爭取客戶的存款,各出奇招。有不惜成本提高存款利率的,有優化服務質量的,還有給大爺大媽贈送點米麵油,對聯,福字雞蛋之類的,還有組織各種活動,打感情牌的,特色儲蓄存款也算是其中的一種吧。

正常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是1.5%,商業銀行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自主上浮,有些銀行是1.95%,有些銀行是2.1%,或者更高。您之所以問特色儲蓄安全嗎,是因為它的利率是4.2%,您是感覺它比普通存款利率高太多而擔心吧?

即便是4.2%的利率,只要它是存款,它就一定是安全的。不會有問題,這是這款產品的性質問題,和利率高低沒有關係。您在存款之前,可以向銀行確認,到底是不是存款。確認之後再存,就比較放心。

只要是存款,都會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要是您實在不放心,可以把存款金額控制在50萬元之內,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看到這個問題,迅速算了一下利率上浮多少,一年期4.2%,較基準利率1.5%上浮180%,這比主流銀行上浮50%高很多啊!

特色儲蓄存款讓我想到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查看一遍大多數1年期的智能存款利率高於4.2%,找到一款利率相同的,但期限只有199天的新網銀行的創新存款產品。

其實購買這種產品的邏輯很簡單,看重的是收益和安全性,沒必要為了多一兩個點而冒更多風險,以新網銀行這款產品為例說一下:

  1. 看平臺,在哪裡購買,一定要上正規平臺,如果是現下銀行網點,辨別是否為正規銀行網點,主要目的是排除上當受騙的可能,有些不法分子假冒銀行通過線下或線上吸收儲蓄達到詐騙目的,給的利率並不高,當然線下這種可能性比較低,線上尤其要注意。

  2. 既然說是儲蓄存款,就問對方這款產品是否適用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上圖的新網銀行產品是適用存款保險制度的,如果題主問的這款產品也適用存款保險制度,那在50萬元以內都是安全的。如果不適用,那就可以斷定並非存款產品,有可能是其他理財產品或結構性存款。

很簡單,希望有所幫助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