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小朋友這樣不喜歡學習?

丫頭1911148


你好!

為什麼現在一些小朋友不喜歡學習?

個人認為有這些原因:

1、喜歡無腦瘋玩,不喜歡動腦筋學習。

2、注意力不能集中。

3、平時玩慣了,父母慣著。

4、有拖延症,或者麻木父母的責罵後再得到答案。

5、現在太多誘惑源,好玩漂亮的玩具,好看好笑的電視、方便到處玩的手機平板。

6、無需擔憂衣食住行的問題。

7、教育方式可能不太合適。

作為家長頭疼孩子學習的問題,這個個人有點建議和看法:

1、讓孩子能安靜下來或集中精神。

孩子不集中精神,意味著腦袋裡都是漿糊,說什麼都記不住。男孩子更容易調皮搗蛋。

這種情況建議先玩夠了,安靜下來了,再開始鍛鍊腦力思維。或者進行體力鍛鍊,通常通過運動釋放孩子多餘的精力,休息放鬆時候能比較容易集中精神。

2、讓孩子有閱讀習慣

學習上需要孩子坐的住,會聽話。

一般孩子坐的住5~20分鐘。也就是說這些時間內的學習才是有效記得住的。哪怕願意安靜聽故事也是很好的開始。

家長陪同一定要遠離干擾,電視、手機不要碰,陪同孩子一起講故事,鍛鍊坐的住和聽的進。

3、參與家庭勞動

孩子不要放任去瘋玩,該學習好好學習,該玩好好的玩。沒人玩的時候需要在能力範圍內做家務。

哪怕洗菜、掃地、收拾雜物等,必須參與,大人不可承包下來,否則以後孩子生活難自理。不尊重勞動成果,容易養白眼狼!

4、摸清孩子學習規律

有的孩子需要啟發、有的孩子需要引導、有的孩子需要灌輸。

不要站在最高點質問孩子,孩子的思維沒大人靈活。

孩子的腦子一下子轉不過來,或者還沒從玩調整到學習,思維還沒有跟上,需一點過度。

例如:準備學習先給孩子預備點時間,或者提醒一下,即將開始做作業或者學習、閱讀了。

學習前切忌瘋玩,個人認為可以運動。

5、儘量心平氣和的對孩子和家人

好脾氣留給外人,壞脾氣留給親人是最愚蠢的做法。

不可否認家長也是有他們的苦惱,生活上、工作上等受氣、煩躁等負面情緒,會通過監督孩子的時候宣洩出來。事後會後悔,過後再重複。 如果你覺得有什麼情緒想發洩,不妨帶孩子一起去慢跑、騎行、一起玩,不要帶入這些情緒破壞親子關係。

心裡有情緒不要藉口打罵、翻舊帳、數落、諷刺孩子,更不要當著外面面這樣做,容易讓孩子以後心裡扭曲、自卑。

正有這些原因代入,剛好遇上學習,能不討厭學習嗎?

6、親力親為孩子的學習和心理

很多人認為學習交給學校老師,不懂唯老師是問。老師要看班上很多孩子,兼顧自己家庭、學校事物,對於個別孩子不會很上心,所以希望很多家長要懂的這一點,條件好的請私教,自己不用操心太多。

家庭才是主要教育環境,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7、可以看電視、玩手機平板,需要限制時間。

越是禁止越是有反抗,不如引導玩這些東西不如做有意義的事情,例如查資料、學外語、看歷史故事等。

8、讓孩子學點技能

可以課外學書法(練字、寫字)、音樂(專注、耐心)、畫畫(觀察力,審美力)跆拳道(抗壓、健身)、棋類(邏輯思維、動腦筋)

生活上學會自理。

那麼慢慢引導下來孩子至少不會排斥學習。

9、問孩子興趣意向

將來想做什麼工作?

人始終要成長,走到社會。父母不能養孩子一輩子,再富有的家庭都會鍛鍊孩子是否能經歷風雨,不能當遊手好閒、紈絝子弟,否則縱有家財萬貫,終會幫你敗光。

選定了目標多提供輔助就好了。

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子就提前讓孩子出去打工掙錢,不要留在家裡啃老。

10、教會孩子耐心、自律、善良、尊重

這個包括大人都不一定做的到,當做的到就是別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可以學習不好,但是要學會有耐心,懂的自己自立,和自己想要追求什麼目標,以及有限度的善良。

總結:孩子不喜歡學習,家長要上心、找原因、分析和幫助孩子重拾信心學習。引導孩子開始學習。

不是學習的料子就趁早出去工作。不要禍害別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人看完不屑一顧,東湊西拼的雞湯。

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不是7、80後那麼單純的心態年代,有些教育方式不一定走的通。

包括將來我的孩子也是這樣要求,不想讀書就去打工,學習不是唯一出路,至少是比較好的出路。

不願意動腦筋讀書找舒服的工作,就出賣勞動力起早貪黑工作。每項工作都值得尊敬,無貴賤之分。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留言討論,互相交流學。

有緣路過的朋友麻煩順手點個贊,謝謝!


愛音樂的meow


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經歷告訴我們,孩子結束幼兒園生活,對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都是充滿好奇,滿是憧憬的。按常理說此時的孩子應該對“學習”二字是沒有什麼感覺的,至少說我們小時候就是這種感覺。但是現在不同了,我們的家長在幼兒園階段,甚至在未進幼兒園之前,就過早地把自己孩子送到了各種培訓機構,學畫畫,學器樂,學書法,甚至學英語,學國學……小小的年齡,幼嫩的肢體,童貞的心靈過早地承受起不該承受的“任務”,不能承受的“任務”,不需承受的“任務”。孩子們在不是“學習”年齡的時段中學習了!孩子們在不具備“學習”能力的條件下學習了!孩子們在不健全“學習”心理的狀態中學習了!俗話說得好“什麼時候開什麼花,什麼季節種什麼菜。”我們的家長為了所謂的“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為地破壞人的成長規律,讓孩子接受“反季節”教育,過早地讓孩子進入到學習階段,明顯是錯誤的,得不償失的,直接完成的後果就是孩子在未進校園前就埋下了厭學的種子。

培訓機構為了盈利,為了吸引生源,為了迎合家長心理,不遵循教育規律,該做的不做,不該實施的在實施,一切為了家長口中那“我孩子能背……唐詩了!”“我孩子能速算了!”等等所謂的口碑,結果是培訓機構賺的是鈔票,家長盈的是虛榮,孩子得的是陰影——表面上是獲得了所謂的“能力”,實際上是蒙上了“怕學習”的陰影。

當然小朋友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很複雜,原因很多,但讓孩子過早接受學習應該是眾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季節菜”你喜歡吃嗎?能吃到原味嗎?

“揠苗助長”你不清楚嗎?最終結果是什麼呢?

“強扭的瓜”甜嗎?

……

那為什麼我們還在做呢!醒醒吧,為了自己的孩子,醒醒吧!




戲墨33


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不是隻有現在有,從古到今,任何時候都有。

現在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找一下原因 ,大致有這些問題。

首先是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沒有找到樂趣,把學習當做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進行。

其次是外界的誘惑。電腦手機在方便人們工作生活的同時,也佔用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而對於自制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 ,電腦電視手機裡豐富的信息,海量的遊戲侵佔了原本應該用於學習的時間。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大多數家庭條件比較富裕 ,孩子們衣食無憂,生活頗為富足,這也是的,一部分孩子缺少了為生活奮鬥的意義。

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有很多,我在此,只是列舉了大多數情況,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得到你的認同。




文笙閣主人


關注老杜遊學,排解你基礎教育的困惑。

看到這個問題,我一點也不感到稀奇,現在不僅是小朋友不願意學習,就是大學生也不愛學習了,成年人更不愛學習。社會上不是有一句話,講得明白嗎?現在人們學習的態度是:“看書看個皮兒,讀報讀個題兒。”似乎一夜之間,人們都不愛學習了。

撇開大學生和成年人的問題不去探討,只圍繞著“一些小朋友不喜歡學習”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一下探討和分析。

首先,社會經濟高度發達,讀書無用論抬頭,並佔有了一定的市場。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城鄉早已經告別了一窮二白的面貌,社會生產力充分釋放,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出(出行)已經得到了全面普及。新的讀書無用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傳播,一部分家長,不再信奉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偏執地認為孩子上學不上學一個樣,不甚至還有著上學還不如上學的想法,所以就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和要求。同時,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社會現實,更加劇了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傳播。

其次,手機、電腦的普及消解了孩子們求知的慾望,佔據了孩子們求知的時間和空間。電腦的普及,促進了遊戲的普及;手機的普及促進了遊戲和不良網站的普及。處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孩子們被各種信息所淹沒,良莠不齊的信息主導了孩子們思想,佔據了孩子們學習的時空,消解了孩子們求知的慾望。有人不是說嘛,如果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智能手機。這種社會現實已經形成。想起來過去,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犯了這樣嚴重錯誤,孩子上初中時候,就給他配了智能手機。現在想起來悔不當初。可是看看周圍,依然有很多家長執迷不悟。

第三,夫妻不和睦,家庭缺少溫暖,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是毀掉孩子求知慾望的重要殺手。當今社會人人追求自我,人人關愛自己,夫妻之間不能夠相互體諒和理解,家庭糾紛不斷,孩子在家中缺乏關愛,更缺乏溫暖,特別是夫妻離婚以後,直接改變了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不正,孩子自然就不願意在學習了。同時,有些家庭雖然沒有解體,但是家長不重視家風家教,沒有形成良好的家風和家庭教育環境,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說,你學不學都行,咱家的錢,你一輩子,三輩子也花不完。既然家裡這麼有錢了,孩子還學什麼?況且家長都說了孩子學習不學習都行,這樣的話了。就是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不要學習了。

總之,造成一部分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各位家長對症下藥,因人施教,這樣才能把孩子拉到正道上。


老杜遊學


學習相比玩,是一件很辛苦和很枯燥的事情。

小朋友上了一年級,對比一下:

1.學校:

要有規矩,不能亂跑,要一直上課,每四十五分鐘才能玩十分鐘。

要學很多課本,不能走神,一旦學不會,就跟不上,老師會批評。

要寫作業,寫作業累,得不到好處,沒有愉悅感和糖果。

沒有玩具,沒有遊戲,表現不好要批評。

家長總是關注自己學的好不好,比其他小朋友如何。比起幼兒園時爸爸媽媽更關注我題會不會算,算的對不對。

真累,真沒意思。

2.在家:

餓了,隨時都有吃的。

無聊,可以看電視,節目隨便挑。可以玩手機,遊戲真好玩。可以出去玩,真有意思。

困了,隨便睡覺,家裡人巴不得讓我趕快睡覺。

玩具:一堆一堆,玩玩具是家裡人希望的第二優先級,只要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哭不鬧,隨便玩,第一優先級是睡覺。

真舒服,雖然無聊一點。

3.幼兒園:

餓了:有加餐

無聊:不存在無聊的,老師帶著做遊戲,看電視,玩玩具,玩滑梯,小朋友還多,真好。

困了:不存在困的問題。

玩具:真多,比家裡還多。

家長對比,到底學習有啥意思。

要想孩子喜歡學習,需要多方面引導,開啟孩子的認知,這個真是一個水磨工夫,一定要給孩子講明白,開啟孩子學習的內部驅動力。

我在上一篇回答裡已經說過了,這就不具體說了。

簡單來說就是減少學習以外的愉悅感,或者與學習掛鉤。

開啟孩子的認知,知道學習的好處與目的。

增加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以上。


長清小梧桐


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家庭有一個孩子,可能是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圍著轉,都是國寶級看護照顧。到了去幼兒園的年齡,整天接送,有的還要陪著,送衣送飯。上學了也是一樣,天天幾個人陪著轉,有時過於溺愛,就忽視對孩子的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還有就是現在的手機,對孩子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過於溺愛,對孩子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孩子不願學習。

對孩子的培養,是個巨大的工程。家長必須從小就要加強對孩子的培養,能自己做的不要代替,可以指導,要養成愛生活的習慣,從小就要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愛學習,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逐步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可以買一些適合孩子的書籍,家長加以輔導。

要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必須從小就要培養,上學後要配合老師共同教育管理,引導教育不要養成貪玩的習慣,每天在家要讓孩子少看電視和手機,規定出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對孩子生活上關心,學習上要嚴格要求,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方面,入門很關鍵,要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孩子就能自主學習。


北斗LJP


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學習興趣沒有養成。這都是源自於家庭。

現在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各家裝修的房子越來越漂亮,但是有幾家在裝修的時候首先想到要有一個書房,不說四壁都有書,就是有幾個書櫃,書櫃裡裝滿書,休息的時候坐在書房裡讀幾頁書,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讀書是很幸福的事。

現在的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玩手機長大的,他們也渴望玩手機,打電遊,看電視,這些更輕鬆,更好玩,學習是什麼,有什麼意思,有意思你們大人怎麼不學習呢?

所以,父母學習非常重要,並且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學習帶來的極大的樂趣。讓孩子產生出學習的渴望,而且孩子越小開始越好。

我家三歲的孫子最喜歡玩的就是上課。他搬個小板凳坐在小黑板前面,他爸爸教他識字,媽媽給他考試,他說,可有意思了。


軟梅


第一,現在的孩子並不是不喜歡學習!時代不同了環境改變了,孩子接觸的東西也不一樣了!

第二,生活條件好了,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手機,動畫片,甚至平板電腦!是不是七零,八零的我們小時候都沒有,甚至黑白電視都沒有?現在的父母童年多數都是在外面跑發的,我們的思想就是好好學習!現在的孩子電腦遊戲玩的比成人還牛!湊在一起討論哪個遊戲怎麼玩!

第三,孩子現在都做什麼?特長!課後輔導!家長們都把培養孩子的任務交給了別人,自己什麼都不做,出了問題就找學校!問題出在哪?

第四,我們在小學學習的東西,現在的孩子幼兒園都會了!並且家長的溺愛太嚴重!我們不學習的是什麼情況,學習罰站,捱打,回家還要捱打!先在怎麼著?你打一個試試!!!

第五,還是習慣的養成!一個好習慣孩子可以更輕鬆的學習!


瑞攀書法





卓而優教育


這個問題其實大家都可以問自己,自己小時候為啥不喜歡學習!哈,是不是豁然開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