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身邊有些人的經濟情況很緊張?

我是潮州鄭老闆


現在整個社會的經濟情況都不景氣,反映到一些個人身上,是很正常的。哪怕就是去年,你可能還會聽大家暢談消費升級,但是,2018年下半年開始,消費降級才是大家談得比較多的詞了。今年會很難,明年會更難,後年鬼知道是不是難上加難。

負責任地講,以數年房地產大躍進為代表的經濟結構矛盾更嚴重了,地方債讓很多窮地方的政府在下半年開始都在拖欠工資了,所謂新興行業們都開始裁員了,更新興的圈錢行業無一例外開始一地雞毛了,這種情況下,有份工作、收入穩定已經是值得慶祝的好情況了。

不負責任地講,現在遠不是當年保8的時代了,欣欣向榮是不可能的,GDP增速現在爆出來不管是5還是6還是7,水分都一定很大。當整個社會都沉迷在大躍進的亢奮中的時候,普通老百姓怎麼勸都不會聽的,紛紛把所有錢投進房地產、互金P2P中去,服務行業也會因此得利。等到現在一地雞毛了,房子砸手上了,P2P跑路了,才發現原來的生活水平都難以為繼,這才意識到要過冬了;而之前怎麼做都能圈錢的傻帽套路,現在再做就沒人賞錢了。因為生存是第一要務,現在你說得天花亂墜,大家都不太會扔錢給你。

2016年的時候,山東、廣東的傳統工廠就在一茬接一茬地倒逼;2017年的時候,互聯網行業就開始入冬;2018年的時候,管你是賺錢的、不賺錢的,新興的、傳統的企業,大家都給我裁員——這經濟形勢,靠自己支撐家庭的還敢吹以前的牛麼?哭窮、勒緊褲腰帶才是王道。


林潔兒


看到這個問題,坤鵬論深有感觸,並不是感覺身邊有些人的經濟情況很緊張,而是身邊有些人的經濟確實比較拮据。坤鵬論有一個朋友是大學老師,面對的是大學生,從衣著可以看出,有的孩子天天穿名牌,而有的孩子穿著比較廉價的衣服;有的孩子天天在朋友圈曬美食,而有的孩子在朋友圈曬得是學習、奮鬥,因為這是對於家庭經濟貧困學生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



一次,坤鵬論朋友班裡的學生在大四那年搞的最後一次聚餐,一學生趴在他身上大哭,說原來家庭條件還可以,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結果大二那年父親突然患有尿毒症,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倒下了,從大二開始,這孩子就開始勤工儉學,寒暑假的時候,大部分學生與家人團聚,而她卻需要打一假期工,直到開學前兩天,給家裡買些東西回去看看。

這樣的例子在坤鵬論的身邊數不勝數,有的孩子平時做託管,週末做家教,早上去食堂幫忙,有時晚上還兼掃教室,夜裡仍要埋頭苦讀,為了能夠拿到獎學金。整個的學雜費自己全部承擔下來,同樣二十歲的孩子,有的無憂無慮,有的卻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



現在這個社會似乎如此浮躁,許多人都喜歡攀比,當別人富有的時候,有諸多的不平衡和嫉妒,有許多人向錢前,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其實回頭看看,我們的身邊還有諸多不如我們的人,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人生有兩件值得做的事情,第一件事,你好好的活著;第二件事,請你幫助更多人好好的活著。


坤鵬論


現在確實感覺到身邊很多人的經濟情況很緊張。


就以一位朋友為例,計劃結婚了,著急買房。小戶型看不上,最後選了一個120平米的三居。一萬多一平米的房價,家裡給付了個首付,每月還貸款5000多元。可惜,這位朋友的月薪只有4000元,財務緊張可想而知。過年這幾天他去跑滴滴賺外快,一天能掙三四百,沒兩天累的感冒了,到醫院打點滴花了600多………… 房貸,還有20年。


如今的很多90後,往往收入不高,消費水平卻不低。月收入三四千元,卻動輒買個水果機,國產手機也要買個三四千的。衣服選品牌的,一件上衣上千,一雙鞋好幾百,很多人為了消費還透支刷卡,甚至揹負上網貸,財務狀況一團糟。


財智成功認為,當前一些人經濟情況緊張,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房價過高,居住成本消耗了有限的工資收入;另一方面則是有些人不知道量入為出,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房價問題不需要多說,買的早還好,買的晚時房價已經漲到相當高度,想盡辦法湊出首付,每個月還貸都要佔去家庭近半的收入。居家過日子處處需要花錢,每個月都剩不下什麼錢,甚至連孩子都養不起了。這也是放開二胎後出生率稍有回升然後迅速下降的根本原因。


至於過度消費的現象,這跟90後一代人的生活條件有關。出生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可以說沒吃過苦,沒體驗過生活的艱辛,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知道最後總有父母給撐腰買單,在花錢上就不夠節制。


至於一些家庭攀比消費,收入不高,偏要買輛十幾萬二十萬的車撐面子的情況也不鮮見。養車有時候跟養孩子的成本差不多,也是一些家庭財務緊張的重要原因。


每個人的生活,說來說去都是自己的選擇。在應該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在收入不高的時候選擇了高消費,如果不思進取,不去尋求改變,我們又能說什麼呢?


財智成功


身為大學生的我,有著一幫舍友,他們與我朝夕相處。就在我的身邊,我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經濟確實是有點緊張。首先,在我們宿舍就有好幾個有對象,當然大家都知道談戀愛是非常“燒”錢的,所以談戀愛的人自然就不用多說,幾乎他們的經濟狀況一直都是很緊張的,甚至欠債累累啊。至於其他的人麼,例如我們宿舍,幾乎每個人的經濟都很緊張,為什麼呢?因為幾乎每週我們都要去吃一次火鍋,多的話2或3次,不是今天這個過生日,就是明天是那個節日,還有班裡或者部門的聚會。下館子幾乎就成了家常便飯,每次AA制,每個人都要有將近100元的支出,我們每個月的生活費也就那麼多,錢多的人在借給沒錢的人點,幾乎每個人的經濟都很緊張。有對象的人就更可憐了,一天一頓飯都很正常。同時他們也不願多問家裡要錢,又不願去找點事做,沒有經濟來源。當然經濟就這樣一直緊巴巴的了



雲上潮品


身邊朋友經濟狀況緊張的情況其實是較為普遍的,甚至不少人也正在面臨這樣艱難的處境之中。 尤其是對於一些25 - 30歲在一二線大城市正面臨結婚、買房、買車、彩禮壓力的成年人,他們的日子甚至可以用“入不敷出”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


浮雲君有一位同事,剛剛大學畢業兩年,卻已經購置了房產,6個錢包都湊不齊首付錢,到頭來只能同事、朋友、親戚挨個問、挨個借。雖然公司的福利還行,每個月繳納的公積金數額能有 1000 多,但是面對 5000 多元的月供壓力,他那差不多水平的收入還是非常難受的。


朋友、親戚間借的錢總歸是要還的,他曾告訴過我:買房的半年來,自己手頭的流動資金就沒有高出過 1000 元,不是還房貸、就是還親戚、朋友,日常消費的資金也是捉襟見肘,長期不吃早飯省錢已經成為了他的常態。很難想像,這樣的日子還得持續 20 年。。。


除了為了結婚、買房而壓力山大的年輕人,那些看似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難道處境就會好到哪裡去嗎?——想多了哦。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各種培訓班、興趣班、補習班;父母年事已高,看病、日常開支,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鈔票呢。工作又正值瓶頸期,壓力大,上升空間懸而未決,作為一戶人家的頂樑柱,我們除了肩負壓力、砥礪前行,還能怎麼辦?


那麼,是否步入了老年經濟壓力就能有所減緩呢?部分城市房貸年齡上限已經放寬至 80 歲,也就是在鼓勵各位退休人員,“發揮自己的餘熱”給後代創造財富、分擔經濟壓力。況且退休後自己子女還完了房貸,孫子又得結婚買房了,總不見得心愛的孩子向你借錢結婚“一毛不拔”吧?


再說了,那 1000 多元的退休金哪裡夠日常生活開支呢?況且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居民年輕時候沒有繳納社保,退休以後也只能“啃老本”,他們不去繼續工作賺取養老錢,難道要給自己本就壓力山大的子女再添加負擔嗎?


浮雲微語

物價在不斷上漲,生活的成本、開支壓力也在不斷加大,但是相比而言工資上漲的幅度卻依然緩慢,不少大城市最低工資標準都尚且沒有突破 2000 元。


經濟狀況緊張的情況並不是一小部分人生活的寫照,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共同需要面對的困局


浮雲視界


經濟情況緊張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收入低,經濟來源少,二是消費能力大,透支消費多,因為這兩個方面的存在,導致了很多人的經濟情況緊張。

收入低,經濟來源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經濟收入是關係到經濟情況緊張還是不緊張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是富豪,那麼不會感覺到經濟情況非常緊張,甚至可能感覺到財富自由。所以經濟水平和收入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收入水平極低,無論怎麼合理消費,經濟水平還是非常緊張,本質上面收入水平和經濟水平越多,那麼經濟情況是不一樣的,比如一部分人每個月的是3000元,但是另外一部分人的月收入可能是3萬元,很明顯,二者的收入差別大,自然在經濟方面感覺完全不一樣。

消費能力大,透支消費多

目前的人越來越喜歡消費,以前的時候大家更多喜歡把資金節約下來,然後儲蓄在銀行,但是現在則是完全不一樣了,消費能力大而且強,再加上目前市場上面越來越多的信用透支產品,比如信用卡,白條,花唄等等,這些產品的存在使得更多的人透支自己的消費,本身不能消費,但是還是依然消費。

由於已經消費了,就不得不到期還款,每個月都還款都是一筆大的開支,加上本事的收入不好,那麼所剩無幾,如果想要消費,那麼就只能繼續透支消費了。

小財說一說

如果想要經濟情況不緊張,應該做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提高自己的經濟水平和能力,另外一個就是控制自己的消費水平和能力,不要消費過度以及沉迷消費,合理消費,健康消費。


小車說理財


現代人消費意識比較強,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支出可能就比較大,很多人的經濟情況比較緊張就很正常了。

為什麼緊張這要分年齡段來說。

20~30歲的年青人,收入不高,活潑好動,支出項目多,而且可能常在網上購物,又不可能常找父母要,手頭自然就緊張。

30~40歲的有家有孩子的人,工作、生活壓力比較大,事業上想要做點成績,孩子要培養好。同事、朋友之間的感情支出和孩子教育支出肯定增大,資金緊張是一定的了。

40~50歲的中年人,事業穩定了,孩子也大了。你可能想改善生活環境,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支出可能反而偏大,緊張也很正常了。

50歲以上人,情況可能偏好,但也不一定,因為你可能會有孫子了,你也需要出一把力,這時手頭也不會太寬裕。

再來說說事業有成的人,如果有更大的追求,擴張自己的事業。和一般的工薪階層一樣,也有較大的資金壓力,感到緊張。

這只是我我個人粗淺的看法,不知合你意否?





古月雨辰ok


這不是感覺,是很普遍的事情,現在生活快節奏,很多人背上了各種債務,提前消費,導致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每月工作的收入扣除後連消費的資金都所剩無幾,活在重壓中,少了娛樂性支出,多了各種沉重的包袱,久而久之別說經濟情況很緊張,連幸福感都會下降,就算過年都失去了年味。


那大多數人為什麼經濟緊張?都是哪一類人?


1,經濟緊張人群

隨著網貸的興起,很多人喜歡擼網貸,很多90後和80後都開始提前消費享受生活,但是卻沒有能力償還這些債務,隨著借貸的頻繁和利息的滾動,負債越來越嚴重,最終被壓的難以喘氣,每日都是考慮還債,都是被催債,經濟情況很緊張。

而大部分人買房買車都是貸款,每月僅剩的薪資要付房貸,車貸,已經口袋空空,導致大眾消費力下降,消費降級,生活壓力大。


2,哪類人經濟情況最緊張

1,90後

目前經濟緊張集中在90後和80後居多,90後的觀點比較超前,追求時尚,對物質需求比較看重,經濟實力卻很薄弱,就會去各種借貸,90後負債率也是非常高。


2,80後

其次80後,80後創業失敗的比較多,欠下很多債務,貸款買房是很多80後壓力的來源,而80後的基本上已經到了上養老,下養子的時期,卻因為房貸車貸的壓力導致經濟緊張。


總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很多人面臨著各種債務問題,各項支出,導致了生活處在強壓中,經濟一直難以好轉。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作為一名大學生這樣的情況我在校園裡面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消費能力不一樣,有一些人天天點外賣而且價格不菲、大部分人天天去食堂吃飯、還有一小部分選擇吃泡麵和饅頭。不同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同!

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雖然已經成年但是還沒有步入社會、平時的花銷靠父母沒有經濟來源。所以,基本上從一個人的花銷上大致可以看出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些人家裡的確很困難,自己需要在放假的時候去打工賺取自己的學費,還要獲得獎學金;有些人家境中等但是自己花銷很大、對金錢沒有規劃,在月初拿到生活費的時候就肆無忌憚等到月末了又到處借錢月復一月,所以看起來經濟比較的困難。還有一部分群體,他們把錢都投入到興趣愛好中去,比如;有些人喜歡無人機、有一些人喜歡攝影、有一些人習慣旅行。這都需要大量的開銷,可能在平時他們看起來經濟比較的困難,只是花錢的方向不同!



總得來說,對於大部分的我們家庭不是那種特別的富裕自己還是需要學會理財,對於金錢有所規劃不要從現在就開始成為月光族!


財經一小時


首先從整個經濟社會環境來看,因為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商品的價格也在提高,貨幣貶值,現在一塊錢能買一塊糖,過去能買十塊。所以我們總是覺得缺錢

其次,因為大家的消費觀念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都傾向於超前消費,信用卡使用頻率很高,所以大家手裡有了錢都得先去還信用卡。

最後,因為網絡上太多人鼓吹不能虧待自己,喜歡什麼就去買,導致很多人盲目消費,只顧眼前的快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