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禪位曹丕的過程紀實 你以為“三辭”那麼容易嗎?

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劉協的最後一詔

漢延康元年十二月辛未,曹丕登受禪臺稱帝。漢亡,魏立。嚴格來說的三國,已經有了第一國。

劉協禪位曹丕的過程紀實 你以為“三辭”那麼容易嗎?

曹丕

之前曹操和曹丕是如何一步一步控制並上位的過程我不在本文贅述。本文只分享從劉協禪位行動開始的第一道詔,到曹丕接受禪位並舉行完儀式為止這期間皇帝,魏王,大臣們的筆墨往來。

注:本文僅列出受禪“筆墨”全過程,亦是“流水賬”寫法。

那年十二月,有點冷。看著萬物都在休眠,總有人著急要在這個冬天搞出點不一樣的事情。很急迫。

1:第一封勸進書(試)

一個叫李伏的左中郎將開始向魏王曹丕上疏,這次不是彙報王宮一切太平,而是勸進。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小編突然想起這句話

李伏全篇文章勤勤懇懇,先說了曹操開國,然後又表示早有傳言說子桓才是定天下者。接下來舉例了張魯“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的理論。最後李伏表示,自從我做官之後,總想著把這些事情告訴您,但是時機不對不敢下說話。現在殿下剛剛上位,進一步就是天命。之前,我也是人微言輕,現在面對天下不得不為了天下請您再上一步!

2:曹丕下魏王令

把李伏的上疏公佈於眾,並要強調,自己是薄德之人,絕不敢有僭越之心,先王的輝煌成就,也是神明的眷顧,並非完全靠人為。

等等,李伏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他死了嗎?沒有,如此僭越的話都公佈於眾了,李伏活的好好的。這是什麼意思?信號給了,曹丕還得再等等。

3:第二封勸進書(製造輿論)

這封勸進的作者是:侍中劉廙、辛毗、劉曄、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給事黃門侍郎王毖、董遇等。

他們聯名錶示,我們瞭解到了李伏上疏的事情。我們都認為魏王更進一步是正確的事情,想當年堯舜怎麼樣怎麼樣,周武王如何如何,漢高祖,漢宣帝等例子。還又特意表示漢光武帝本來就是布衣,能當上皇帝是因為上天的眷顧。

話鋒一轉,現在漢朝德行衰敗,桓靈之後天下大亂二十多年。而魏王您,剛一繼位就突生祥瑞,這是天意。

最後用一句:“靈象變於上,群瑞應於下,四方不羈之民,歸心向義,唯懼在後,雖典籍所傳,未若今之盛也...”來作為結尾。

槍手沒事兒,我們就不客氣啦~

4: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苦苦向大臣們解釋,牛長得像駮也不能吃老虎,莠的初期長得像是禾。你們看,這兩樣東西都像某樣別的東西,但他不是啊。就像今天的事情,你們看到的,不是本質。你們如此勸進,反而體現了我不德!

然後命令尚書僕射宣告百官,讓大家都瞭解一下這個事情。

5:許芝用“占卜歷史學”第三次勸進(占卜)

沒幾天,太史丞許芝拿著魏代替漢的“占卜”用品找到曹丕。開始主要從《易》《春秋》《孝經》中斷章取義一些東西,來生拉硬靠現在的局勢和自然現象的寓意,恨不得從堯舜禹聊到了昨天,篇幅巨長巨長巨長,就不一一分享了。

不過最終的目的很明確:“伏惟殿下體堯舜之盛明,膺七百之禪代,當湯武之期運,值天命之移受,河洛所表,圖讖所載,昭然明白,天下學士所共見也。臣職在史官,考符察徵,圖讖效見,際會之期,謹以上聞。”

6: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看到了歷史占卜學者超長的分析,心裡應該又爽又不爽。你給我寫那麼多字,用那麼多典故幹什麼。你以為我什麼都不懂?

然後,曹丕開始耐心回覆......

雖然剛才我寫的很少,別忘了大神是從堯舜禹開始寫到了延康元年,估計曹丕真的嫌累,就回復了幾個問題。主要聚焦在周文王,堯舜禹上面。然後話鋒一轉,直接就說自己德行薄,只是遇到了好的時代而已。我繼位以後,恩德沒有傳遍四海,只能勉強惠及魏國的百姓。好多人還會凍到,很多人還會吃不飽。

而且我如果要是代漢,九泉之下見到斧王,會被罵死的。

曹丕還寫了首詩:“喪亂悠悠過紀,白骨縱橫萬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將佐時整理,復子明辟致仕。”

然後表示,你們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對大漢的忠心。

7:群臣第四次勸進(重臣)

這次陣容稍稍擴大了一些,有侍中辛毗、劉曄、散騎常侍傅巽、衛臻、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給事中博士騎都尉蘇林、董巴等。

他們聯名錶示,許芝的上書,言辭懇切。大臣們還表示即使是舜禹湯文武也不一定比您強。

然後繼續扯天象,古代典籍和現在地方名稱的各種巧合,世界各種祥瑞。祥瑞說完了,就又開始說現在百姓都想要去漢而為魏國拼命。希望殿下能夠不要再謙虛了,趕緊順從天意吧!

8:曹丕下魏王令

我早就走過基層探查,你們說的根本不對。國家還沒有強大,我的德行還不高。你們看,當年我東征的時候,田地裡的百姓都面有飢色,衣不遮體,這都是我自己的罪過,我對百姓非常慚愧。

按照你們說的標準,我連王都配不上,怎麼能稱帝呢?這件事不要再議論了!

9:群臣第五次勸進(司馬懿出動)

這次司馬懿也動身了,督軍御史中丞司馬懿、侍御史鄭渾、羊秘、鮑勳、武周等聯名上疏。主要表達了許芝說的話有道理,漢朝不行了,您至德廣被,天降祥瑞,古人都比不上您。

現如今您的義比周文王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您現在卻過於謙虛,我們作臣子的心也不安。

10:曹丕下魏王令

自己道義不足,不敢奢望更進一步。而且自己也比不上古代列為賢能的人。最後扔下一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吾之斯志,豈可奪哉?”

什麼意思,那就是曹丕認為自己雖有一點點德行,但仍然不敢覬覦帝位。

沒轍了,大臣請不動了,那就勞煩皇帝出手吧。

11:劉協第一次禪位

皇帝出馬了,開始跟曹丕客套客套,然後推心置腹。劉協表示自古天命不於常,帝王不一姓。漢朝從安帝順帝就已經不行了,接下來的國運更是慘不忍睹。

劉協禪位曹丕的過程紀實 你以為“三辭”那麼容易嗎?

曹丕

然後就從十常侍,董卓,一直說到曹操。

劉協表示舜禹有大功,漢朝應該繼承堯的精神,將國家禪位給你,你要尊重天祿永終的事實,接受皇帝璽綬,永君萬國,敬御天威。

然後派人把皇帝的璽綬交給曹丕。

12:尚書令應和皇帝禪位(大臣讚美劉協)

這時,尚書令桓階啟奏皇帝,表示陛下聲明。希望陛下能夠趕緊召集百官,準備會列侯諸將、群臣陪隸,發璽書,順天命,具禮儀列奏。

13:曹丕拒絕尚書令

曹丕得知此事後告知百官,如果皇帝召集你們去議論禪讓,只能表示我不可承天命。

14:尚書令第六次勸進(喋喋不休)

桓階得知曹丕要明面拒絕皇帝,直接表示應趕緊受禪,早日議論禪位的時間和地點!

15:曹丕再次拒絕尚書令

曹丕表示,我明確表示不敢當皇帝,你們這些人還在議論什麼。

16:群臣第七次勸進(從受禪臺做文章)

這次,侍中劉廙、常侍衛臻等人又來勸諫曹丕。這次不直著說勸進了,而是諮詢曹丕禪位的建築已經有構思了,而且占卜後覺得12月17日這天就挺好,趕緊接受吧!

17:曹丕下魏王令

我沒同意受禪建什麼受禪臺?我現在就辭讓皇帝詔書。現在天冷,你們讓建築工人都趕緊回家吧。

緊接著,曹丕表示,根據古人的優良傳統,我應奉還天子璽綬,然後把這事兒公佈於眾。

我們都知道,馬上就完成一辭了,但還得等會。

18:群臣第八次勸進(規模)

原本曹丕要一辭了,群臣非得再勸勸曹丕。這次聲勢浩大,以輔國將軍清苑侯劉若為首的一百二十人上書曹丕。

群臣表示,您這麼辭讓讓我們心中不安,然後把古代先賢又拉出來一遍,巴拉巴拉最後落到了冒死請求魏王同意繼續修建受禪臺。

19: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不厭其煩,逐條反駁大臣們把自己和古代先賢的對比。最後落到了,我要趕緊上交璽綬,大家別再說了。

20:群臣第九次勸進(說皇帝不好)

魏王不讓說,我們就不說嗎?怎麼可能?這次群臣來點恨得,罵皇帝。

這一百二十人又來上疏,這次引用孔子語錄和周公的聖賢,再提一提舜的優秀事蹟。然後說一說局勢。

畫風突變,群臣突然表示,劉協上忤皇穹眷命之旨,中忘聖人達節之數,下孤人臣翹首之望,非所以揚聖道之高衢,乘無窮之懿勳也。

大家以死求魏王,接受禪讓。

21: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聽到以後,又開始表示自己和你們說的先古聖賢不一樣,而且即使上位,也需要很多很多前提條件。

曹丕強調,你們這幫人幹嘛緊緊相逼?趕緊讓人把璽綬還回去,別讓我落一個不德的名聲。

22:劉廙等人上書曹丕(此時他們已經稱曹丕為陛下了)

曹丕除了親自啟奏之外,沒別的什麼事兒了。但是群臣這時先啟奏曹丕,說陛下大聖之純懿,能夠識天命。只可惜這次我們只能拒絕。

本來說到這裡就完了,但是劉廙補充了一句:“泰伯三以天下讓,人無得而稱焉,仲尼嘆其至德,孤獨何人?”

23:曹丕一辭

好了,璽綬還回去了。曹丕上奏劉協今天聽到您有如此的冊封,讓我肝腸寸斷,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為了表示我的衷心,之前已經上交了丞相的位置,退守藩國。自己雖然沒有古代人那麼好的德行,但是也不會有辱聖名。

曹丕表示,自己無法與古代聖賢相比。我雖然鄙蔽,也不敢為人臣子時謀求“上位”。

曹丕最後表示,我以此上書來表示我的意願,並交還璽綬。

24:群臣上表劉協

這次的主角還是給事中博士蘇林、董巴,他們給曹丕再次上書。

這次上書的主題就是從周朝建立開始,從地理學和五行學,闡述您是天命之子,應該繼承大統。

然後大臣把曹操比作周文王,以此來推波助瀾。

在最後,大臣們表示,今漢期運已終...唯陛下遷思易慮,以時即位,顯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後改正朔,易服色,正大號,天下幸甚。

25:劉協二讓

劉協開始了二讓,下詔給曹丕。

在詔書中,主要表達了大漢年過四百,運週數終,天心已移。

現如今神器當歸聖德,魏王你現在有盛德。

然後,劉協不厭其煩的把堯舜禹的事蹟又搬出來來一遍。然後主動派遣使者將皇帝璽綬送至魏王處,希望魏王祗奉天心。

26:桓階上書曹丕請求定禪讓日期

桓階等人聽說劉協二讓,就開始闡述禪讓的舉動是多麼多麼正確,還高舉《易》來說明天數已盡。

然後桓階請求曹丕下詔建立受禪臺,選擇吉日禪位。

27: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暗示群臣,再等等,再等等。

28:曹丕二辭

曹丕上奏劉協,現如今又接受到了您的冊封,肝膽戰悸,不知所措。曹丕表示,古代大賢都是有大智慧的,都是有厚德的人。自己比不上聖人,只能守節,不敢越雷池一步。

曹丕最後表示,我將立刻奉還您的璽綬。

29:群臣勸曹丕領旨

這次還是侍中劉廙等人,他們對曹丕表示,大漢祚終之數。然後把“國不可一日無君(好君)”的理論掰扯一番,表示您應該儘快受禪,臣冒死求情。

30: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下令,王者都是正統才配擔任,自己並非聖德之人。

下一句,曹丕前所未有的說的很明白了。宜以待固讓之後,乃當更議其可耳。"

31:劉協三讓

劉協二讓被曹丕拒絕之後,開始三讓。劉協表示,自己應天命,把大位禪讓給魏王。

劉協強調,神器不可以辭拒,皇位不可以謙讓。現如今天下不可一日沒有明主,建大業的人應不拘小節。即使舜接受大業之命,也沒有那麼多謙讓之次。

劉協繼續派遣使者,將皇帝的璽綬交到了曹丕處。並要求曹丕不要辜負天下人之所望。

32:大臣們上書曹丕儘早接受

這次,相國華歆、太尉賈詡、御史大夫王朗及九卿等人上奏曹丕。

群臣認為,太史丞許芝、左中郎將李伏已經從歷史占卜學上提出了正統性。侍中劉廙等人已經表達了眾人內心的真實聲音。

群臣表示,我們都知道陛下盛名,此處略過誇讚曹丕好多的好話。

群臣指出,自從章帝和和帝之後,世多變故,稍以陵遲。因為他們的昏庸,令上天震怒,百姓從風如歸。但是您在如此之時,能夠受禪,則天下幸甚。

請陛下儘快脩受禪之禮,慰藉內外人們的願望。

33:曹丕下魏王令

自己德行不足,此時戎虜未滅。我只需終於魏國,就很滿足了。我要是上位,這有辱四海啊。至於你們說的祥瑞,這是先王的遺德,我自己並沒有這樣的德行,不敢受詔。

34:曹丕三辭

曹丕上奏劉協,正式三辭帝位。主要內容還是臣以矇蔽,德非二聖。使者來回帶著您的詔書來禪位,這讓我膽戰心驚。現在使者都不敢回去給您覆命了。

願陛下召喚使節回去。

細心地朋友們可以發現,這次曹丕基本沒有辭讓的話了。

35:群臣上奏曹丕

這次,上書曹丕的規模可以說是最大的了。相國歆、太尉詡、御史大夫朗及九卿上奏。

內容沒什麼新鮮的,堯舜禹,湯文武的光輝事蹟再刷一遍。

然後再把古人曾經說過的話,斷章取義套用今天的情況。最後拉出來三皇五帝將氣氛達到了高潮。

群臣強調。您應該早日準備禮儀,擇吉日,會群寮於朝堂,議年號、正朔、服色當施行。

對曹丕表示,這次你真的該準備準備了。

36:曹丕下魏王令

曹丕認為,好像真的是天命,大家都認為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違,我怎敢再次辭讓呢?

終於快完了,曹丕明確表示了,再禪讓,我就不敢再辭讓了。

37:劉協“四讓”

劉協趕緊再次下詔,堯舜禹再拉來一遍,罵自己一頓。

然後表明希望曹丕應該速陟帝位,以順天人之心,完成朕之大願。

38:群臣上奏曹丕

群臣知道,這次魏王不會再辭讓了。這次上奏,就誇一誇曹丕和提醒曹丕需要準備的就好。

以桓階為首的人從牧野之戰一直到夏商周再到漢。現在漢朝也四百多年了,老人們都信仰古代的站不能離,百姓們都從歌謠中瞭解漢朝天數已盡的情況。

您現在應該趕緊受禪,速即壇場,柴燎上帝,誠不宜久停神器。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壇受命,請詔三公群卿,具條禮儀別奏。

(對了,原文中用到了協這個字,本應因劉協而避諱,但大臣們沒有)

39:曹丕下魏王令

可。

一切,都結束了。在受禪臺前,頒佈了寫在文首的劉協最後一道詔書。然後曹丕發表“受禪演講”。

劉協禪位曹丕的過程紀實 你以為“三辭”那麼容易嗎?

曹丕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宜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於丕。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於蠻夷君長...丕祗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風俗,然百姓順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緒,其以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諸不當得赦,皆赦除之。”

到場受禪臺的“嘉賓”一共一萬多人,有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代表等人。

這會兒,真的結束了。

瞭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