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四季報看,社會、基金、保險、券商、QFII都從卷商股中退出來,這是為什麼?

平安90690


我不知道題主是從哪裡看到,四季報社保,保險券商、QFII都從券商股中退出來?

我這裡以中信證券為例,來看一下這些基金是不是從券商股中撤出來了?

中信證券在2018年12月31日的數據顯示,基金持股家數為117家,新進65家,增持20家,減持24家。從數據可以看出,中信證券的各類基金並沒有太大的變化。QFII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減倉。相反還不斷出現加倉的情況。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也就是滬港通也是增持的。

華泰證券也是新進機構59家,增持5家,減持19家。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是券商股裡面的龍頭企業。如果這兩隻個股有很多機構進場的話,說明券商板塊還是得到這些機構的認可。不管是社保、保險,QFII包括券商自身,由於很多券商股已經跌破淨資產,增持的不少。

另外,還有很多家的券商股並沒有公佈四季報的情況。從成交量來看,四季度是有很多機構和基金跑步進入券商股的。而不是從券商股裡面退出來。所以,我認為這個標題描述是不客觀的。

券商股最差的歷史時期已經過去了。雖然現在經濟數據還沒有觸底,多數人也表示了悲觀的預期。但是券商股想要再回到之前的低點是不現實了。有可能是回補之前的缺口後再度向上!券商股接下來利好不斷。業績最差的時間也過去了。因此,我還是看好下半年券商股的行情。


股海重生2015


只要在東方財富數據中心認真研究一下主力數據,就會發現機構並沒有從券商股中退出來,反而基金等機構對於大型綜合券商股依舊在進一步的增持,無論是中信證券、還是華泰證券,最近基金持倉顯示的結果都是增持,其中中信證券被增持超過了1億股,華泰證券增持了7980萬股(如下圖)

而且隨著這些基金對於大型券商股的增持,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在進入2019年之後,都出現了一波反彈。(如下圖)如果說中信證券的這波上漲還存在收購廣州證券的利好,那麼華泰證券的上漲,股價創出了近期的新高就完全是增持後的真實反映。

而且從去年10月份以來,券商整體的表現是非常搶眼的,這一方面在於券商作為權重股,流動性好,而且要護指數,所以主力機構增持券商股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另一方面券商股作為強週期板塊,往往先於大盤見底,在市場經過了近三年多的殺跌之後,券商股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凸顯,機構持股一般都是基於中長線考慮,所以也不會買入沒多久就立馬出局。

所以題主關於四季度各機構退出券商股的言論是不實的,而且2019年券商股的機會還會進一步的凸顯,即便行情不立馬好轉,但是絕對不會比2018年差,只要行情稍微有點起色,市場參與的人氣就會起來,券商的經紀業務就會有所好轉,那麼券商的業績預期會加強,這對於券商股來說也是好事。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點評!看完點贊,腰纏萬貫!


侯哥財經


股票野生交易者,遨遊股海十載,以自身經歷和經驗解析股市疑難!

社保、基金、保險、券商、QFLL從券商股中退出來了?這個問題提得有些武斷,並不準確,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我隨意翻看了幾隻券商股,就拿券商股中信證券來說,截止到2018年12月24日十大流通股股東情況顯示,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不僅沒有退出來,還做了加倉動作。大成基金、華夏基金、中歐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四季度沒有變化,依然持股中信證券。

題主說的可能是個別的券商股,不排除會出現基金、保險、社保退出的情況。

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年底資金回籠彙總。每到年底,基金要考核業績,論功行賞,憑業績給員工發獎金。

其原因之二,可能是社保、基金、保險改變了操作策略。以前基金操作基本上會持股幾年,如今行情發生變化,操作策略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畢竟基金也是要盈利的,不盈利的話,買的人就少了。操作策略可能從以前的長線持股,變更為波段操作,做完一個波段就離場。

不過,你說的券商離開券商股,這有點不靠譜,至少券商自己家的股票是不會全拋的。

話說回來,依據基金、社保、保險等基金的動向操作股票是個不太靠譜的方法。關注它們的動向,不如關注個股主力的動向。一隻個股中,只有主力才能決定股票的價格,基金是傍大款的貨色。

因而關注以上基金的動向,意義不大!


股票野生交易者


首先要知道的是,社會、基金、保險、券商、QFII都大型機構都有一個年終彙總,也就是所謂的結算!所以在年底都會有一個資金了結,進行一個業績彙總的情況,畢竟他們都是靠業績吃飯,都是靠著業績融資的,所以業績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基金經理人都操盤手的考核和分紅,因此每一年年底的資金都會相對比較緊張!


其從就算從2018年四季報看,社會、基金、保險、券商、QFII都陸續退出了也不能表示未來還有更大的下跌空間!這不過這些機構更喜歡做的是一個波段的操作,要知道機構的資金都是來自於二級市場的投資人,甚至是基金融資獲得的!投資人看的就是你的回報率,如果你一味的做長線,而不是做波段,很有可能會面臨坐電梯的窘境,那麼到時候投資人自然會擇優而入,選擇更好的機構投資!所以這個弊端也決定了基金,機構投資人不能做2-3年,甚至3-5年的長線佈局!!


不過從數據來看,境外機構已經陸續的抄底A股,並且這些資金也是非常明顯的長線資金,他們的目標可是未來2-3年後,甚至3-5年後的位置!因此這些資金在A股的佔比增大其實從另一個方面能夠反映出A股的一個實際價值!這可比國內的機構靠譜多了!


不要被所謂的季報數據所迷惑,機構完全可以在季報結算週期裡出去,然後騙取散戶的錯誤認知,然後在下一次季報統計前進入,從而做一個忽悠式的數據指導!從我投資股票十多年的經驗來看,根據這些季報裡的基金、機構數量來進行買賣,十有八九會虧得很慘,因為這個是滯後性的!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重點關注002229+002176


明天更好146165153


不實的東西應該大力整治,互聯網個種媒體,自媒體,股評,等等,希望大力整治不實虛假報道文章消息


6天堂地獄9


券商股是資夲市場最大的泡沬


月朗風清185028822


讓利給外資,個人收點回傭唄


梁鎮漢55


年報沒出來呢,你是從哪看的四季報?


強SUN


因為有一輪新的上漲,他們調倉換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