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三少如果再聚在一起,哈登還是擔任球隊第六人角色嗎?

月月鳥0806


如果哈登可以像之前的賽季那樣當一個得分後衛,而不是現在這樣的控場型雙能衛,即便是現在的三兄弟聚在一起,也不用去擔任球隊的第6人,而是首發得分後衛。

這就要從三個人的打法說起了,首先是老大杜蘭特,他其實是不要持續持球的,他最喜歡的打法就是,把球給他,他自己一個人持球單挑強攻,最近這幾場比賽,因為勇士試圖找回73勝賽季的一大四小的老打法,所以杜蘭特就愈發的減少了自己持球的權利,而多了一些無球跑動和傳球。

沒想到他做的也挺出色的,有些比賽他的助攻甚至還能夠上雙;

和老三哈登,在火箭隊承擔的作用,基本上跟杜蘭特類似,並且還多了一個組織作用,要通過他的進攻來帶領全隊,幫助隊友們創造的空位機會。

也就是說回到雷霆以後,這兩位其實是完全可以專注於得分,而手上是不用長時間控球的;

而老二威少,他的得分能力並不突出,投籃手感也一直都很平庸,要想讓威少打球的效率最大化,就必須把這個球放在他的手裡,由他來持球推進、由他來創造快攻機會、由他來組織分配球權。

如果跟威少打球,不把球給威少,那他的作用等同於雞肋,用他吧投籃手感又不穩定,跑動空切也很少做;不用他吧,他的身體素質,快攻天賦,以及他的堅韌,又會讓人覺得棄之可惜。

唯一的最大化威少在場上效率的辦法就是這個球一直都在威少手裡,由他去處理進攻分配球權。

只要哈登願意擔任三分炮塔的角色,而杜蘭特願意頂上現在喬治的位置和作用,三個人是完全可以在一起首發打球的,無非就是這支隊仍然是威少的球隊,而哈登要做出很大的犧牲,杜蘭特也必須屈居於威少之下才行。

但其實從籃球的角度,三個人在一起首發上場,可能並非最合適的打法,最合適的依然還是威少跟杜蘭特搭配,然後哈登自己帶領陣容解決戰鬥。

也就是威少仍然是這支隊伍的首發和快攻推動分配球權的核心,而杜蘭特就是另外一個喬治,他要把在勇士學到的這些無球跑動穿插掩護,通通利用起來,那麼他將會得到比勇士更多的單打、強攻的機會。

但他必須跑動,因為威少反正是不會動的,而亞當斯要到處給人作掩護,如果杜蘭特還站在原地不動的話,那這支雷霆的進攻,就會陷入一潭死水。

而哈登如果願意的話,在第6人的位置上可以更好的發揮他的作用,他仍然可以像在火箭一樣,自己一個人拿著球,想怎麼處理進攻就怎麼處理進攻,在輪換上場的時間獲得無限開火權和無限球權。

只不過顯然因為替補的身份在三人中,他還是屈居末位。

  • 所以只要是三少聚在一起打球,無論是一起打首發還是哈登打第6人,哈登都要做出巨大的犧牲,因為威少打球方式的特殊性,無論怎麼樣調理,哈登都不可能在這三個人裡面,成為最重要的那個。

  • 而藉著勇士的東風拿到兩屆FMVP的杜蘭特,也還必須得承認威少的核心地位。

有時候就是如此,論進攻的火力威少遠不如另外兩人,但只消在一起打球,威少就是老大。

甚至都可以這麼說,哪怕是威少和喬丹在一起打球,除非是最終要賣掉威少,否則場面上的老大還是威少。

有的球員,就是有這麼牛,只要他沒當老大便會讓人覺得是一種浪費。

以上。



如果說雷霆三少再聚首,該打第六人的應該會變成拉塞爾·維斯布魯克!

但是這個也有點不現實,讓一個正值當打至年的MVP得主去打第六人,這就好比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三人聯合創辦公司,馬雲、馬化騰成了聯合主席,而李彥宏卻成了部門經理,這顯然不合理也不現實!




臆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一天,雷霆三少再聚首,三位MVP在一個球隊這恐怕會是歷史歷史首次吧!我們也來分析一下,這三個超級巨星該怎麼來創造出更好的戰績!

自12年解散後,這七年,三位的球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都需要球權,可是籃球比賽就一個球,怎麼辦?怎麼分配!




這三個人裡分配球的能力最高的還是哈登,儘管威少的場均助攻比哈登高,而杜蘭特的強在於他的終結能力,2米1的身高,一手穩定的中投無人能敵,這兩位再配上一個射手,兩個藍領,相信打進分區決賽是沒問題的。

第二陣容就由維斯布魯克領銜,威少的衝鋒突擊能力聯盟無人能敵,帶領第二陣容一定會將對方的第二陣容打得落花流水!

肯定有威少的球迷會不滿,同樣是超級巨星,同樣是MVP,為何偏偏要威少打替補!但是籃球畢竟是團體運動,為了贏球為了球隊利益最大化,做點犧牲也是應該的吧,畢竟威少也還沒有總冠軍戒指。




以上,說這麼多,其實都是假設是臆想!雷霆三少再聚首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場內因素:杜蘭特投奔勇士後,跟威少倆人關係越來越差

場外因素:沒有個球隊能給出三個球員頂薪等我薪資!


懂個球球的球


如果他三還能聚一起,以目前哈登的狀態,不可能再擔球隊第六人的角色。

其實很簡單,哈登離開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在雷霆球隊是圍繞威少和杜蘭特制定戰術,而哈登不管表現怎樣,也只能充當個最佳第六人,只要有威少和杜蘭特在,他就沒戲。但在火箭卻不一樣,火箭可以給他無限開火權,球隊的絕對老大地位。


那麼從這點來看,哈登的追求一直都是球隊大腦的位置,他希望以他來打戰術,而威少和杜蘭特也是需要絕對戰術地位的,他們三個如果在一起打球,首發球都不夠分的,尤其是哈登和威少確實不太兼容,這個時候,仔細想想,以哈登這幾年在火箭的數據和地位,怎麼可能願意打第六人的角色,而且還是當打之年。不用說哈登,換做威少和杜蘭特,你讓他們現在打替補,他們也不願意,畢竟替補再厲害,也頂多是個最佳第六人的角色。他們三個每個人都是未來名人堂的球員,所以哈登是肯定不會再擔任第六人的角色,除非年齡大了打不動了,三個一起替補,這是最好的結果。


梅西vs武磊


歷史無法假設,那是因為假設太美好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們今天就反歷史一回,就假設這3位MVP還在一隊。

就目前看著雷霆球員的配置,還就只有哈登擔任第六人的角色,帶領替補上來一陣猛幹比較能贏球。在火箭隊我們就看到了哈登具有非常高的籃球智商和造犯規的能力,拉開單打能力也是聯盟數一數二的存在。

首發陣容杜蘭特和威少都是非常有天賦且身體素質爆炸的球員,剛開始他哥倆一通猛幹然後上替補哈登再一通猛打,很少有球隊受得了這兇猛的火力。最後在第四節的時候一起上這哥仨,3人的持球能力都是頂級的,哥仨不斷衝擊著對方的防線,想想這畫面就覺得對方球員有多麼的無奈。想想這3人的天賦能力和攻擊手段,聯盟中又有哪支球隊能抵擋呢?


阿鋒運動少年


哈登不會在作為球隊的第六人了,因為他已經成長為聯盟頂級球星,杜蘭特是小前鋒,威少是控球后衛,哈登可以作為得分後衛,所以我認為如果雷霆三少再聚首,他們的實力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可以並存。杜蘭特、威少和哈登都已經獲得了常規賽MVP,雷霆三少實在是太偉大了。

當年雷霆三少也讓球迷震驚,他們甚至打入到總決賽,但作為小球會,雷霆隊無法同時擁有三名聯盟的頂級巨星,他們的分開是必然的結果,三名球員同屬一個時代的球隊,他們年齡相仿,他們都應該成為球隊的建隊基石,而威少和哈登打法有些衝突和相似,所以哈登的離開也成就了自己的偉大。


而現在三人都成熟了,他們都學會了為球隊成績犧牲自己的球權和數據,所以現在三名在合體,他們會更強,不過這也是幻想了,哈登和威少基本不可能在選擇離開,而杜蘭特也在勇士隊取得成功,或許現在所效力的球隊就是他們的最後一站。


小二陪你聊體育


三少再合體,哈登不會是第六人

1、威少已經轉型,他不再是當初那個整天拿球,不顧一切往禁區裡衝的愣頭青了。這個賽季的威少證明了他為了球隊的勝利,是可以犧牲球權的,是可以專注於防守的。

2、杜蘭特已經成熟了。在他身上已經沒有絲毫的青澀,取而代之的是隨心所欲的得分和高效功利的打法。

3、哈登呢?已經解鎖了“一個打五個”的新技能,得分能力得到完美體現。他完全可以成為球隊的核心來帶動球隊。

近幾個賽季的情況表明,三少可以共存。

1、哈登和保羅可以共存。如果把保羅換成身體素質更勁爆的威少,效果只會更好;

2、威少和泡椒可以共存。如果把泡椒換成得分能力更強的杜蘭特,效果同樣只會更好;

3、杜蘭特和庫裡可以共存,如果把庫裡換成單打能力更強的哈登,效果也差不到哪去。

三少合體後怎麼打

1、可以參照火箭的打法。威少打一號位,主控;哈登打二號位,主得分,杜蘭特依然在他熟悉的三號位,發揮關鍵作用。這樣,威少的三雙應該還有保證,哈登的得分也不會受限,杜蘭特只要時不時揮舞一下“死神鐮刀”就可以了。而哈登和威少在輪換時間可以拆開,分別帶隊主攻,杜蘭特交叉其中。

2、也可以參照雷霆的打法。威少把精力放在傳球和防守上,控球和得分全部交給哈登和杜蘭特。同樣的,三人的數據也不會受太多影響。而實際上,到了他們這個階段,像杜蘭特,已經很少在意個人的數據了。

可惜現在三人都已經是超級巨星,聯盟中應該不會有球隊能夠同時拿下他們三人了。


掩耳盜鈴的鈴


即使雷霆三少再度合體,哈登也不不會再打回第六人的角色了。

畢竟已經成長為聯盟巨星,即使他真的想打,估計教練也不會白白浪費了哈登的能力,讓他帶領替補陣容去的。

很大概率是還是三少同時在場,施羅德來打第六人,或者某一時間段由一個巨頭單獨打一下過度時間。

模式應該類似於現在的勇士,合理分配幾個具頭的上場時間,視情況來決定以誰為當場的進攻核心,我覺得這樣說比較合理的。


有魚就有湯


如果雷霆三少再聚首,三個mvp整到一隊,毫無疑問哈登是犧牲最大的那個,還是要打替補,哈登也會成為NBA歷史上薪水最多的第六人。為什麼呢,因為杜蘭特和維斯布魯克都是需要大量球權在手的選手,哈登去火箭以後,雷霆杜蘭特+維斯布魯克王炸組合也是杜蘭特打完神龜打,神龜打完阿杜打……哈登如果進入到首發,毫無疑問球權不夠用了!哈登是很優秀,但是對比杜蘭特和神龜打硬仗的能力,哈登還是要靠邊站了!


獨行彩雲間


想出成績的話,哈登首發,威少替補

想要情懷的話,一切照舊


鳳於歌


那不一定,哈登已經成長起來,成為一顆巨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