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如何向他人描述一首音樂作品?在聆聽那些與節奏鮮明的流行音樂不同的獨立音樂或沒有歌詞的作品時,大多數普通聽眾都很難抓住其中蘊藏的情感細節。

為了幫助世人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音樂產業中有許多從業者多年來致力於挖掘用不同的方式轉換音樂作品中的意向和情感。例如擅長將音樂“壓縮”到文字裡的樂評人,他們往往擁有豐富的產業幕後經驗與深入淺出的文字功底,通過用語言描述作品與音樂人內心情感,向大眾更為具體地傳達音樂與文化內核。

一位名叫Lucas Fagen的樂評人就曾這樣向迷惑的樂迷解讀說唱歌手Travis Scott詭譎的氛圍作品《Antidote》:“這首歌沒有洗腦的副歌和節奏,只有合成器營造出的柔軟、低沉的氛圍在你四周抖動漂浮。Scott則低聲稚氣地在你耳邊吹噓著自己。”

此類對於音樂內容的細節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原本無法理解Travis Scott的讀者和聽眾們,捕捉其音樂中隱藏在無序節拍後的感性部分。

不僅是語言和文字,空間感更強的玻璃藝術品也被證明是能夠跨界呈現音樂作品的可行方式。3月24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動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籌備近一年的“新民韻計劃”首張專輯《新民韻——尋韻·山水澗》首發上線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並與上海玻璃博物館開設限時三週的“尋韻山水澗·流動”跨界藝術展。該展覽將嘗試用玻璃藝術品的形式,具象化地對《新民韻——尋韻·山水澗》中的民族音樂作品進行表達。

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有趣的是,雖然名為“流動”,但展覽卻主要嘗試使用玻璃這種可塑材質的物料,捕捉與定格音樂流動中的瞬間動態,凝固音樂人的創作靈感,旨在打破人們在聽覺上對於民族音樂的審美障礙。策展人陽昕也表示,通過與音樂人的訪談和深度的文化挖掘,該藝術展覽希望為觀者帶來多維度的體驗及思考,為民族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帶來鮮活的跨界體驗和更多可能性。

如何“捕捉”民族音樂?

流動的音樂是屬於時間的藝術,凝固的玻璃則是屬於空間的藝術。如何用空間藝術打破人們在聽覺上對於民族音樂的審美障礙?在上週日的上海玻璃博物館一隅,“尋韻山水澗·流動”展示瞭如何用玻璃讓無形的音樂“凝固”的瞬間。

許多聽眾震撼於民族音樂所表達出來的意境,但由於是用少數民族語言演唱,聽眾無法直觀理解熱地樂隊想要表達的情感意向。不過,在用玻璃進行具像化呈現時,藝術家則解決了這個問題。玻璃藝術品《被寵壞的孩子》使用了紅色和綠色兩種截然不同觀感的色彩創造出強有力的視覺衝擊, 其扭動的內部造型象徵著一種張狂的姿態和慾望,如同母親的子宮。在燈光折射下影影幢幢,似乎在叫囂著想要破殼而出,象徵著人類張狂的姿態和慾望:“我們是地球的孩子,母親孕育了我們,給予骨血,我們卻喪失了謙虛和剋制。”

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藝術品《被寵壞的孩子》

另一首賈巴阿叄的《晨曦》也是一首部分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演唱的歌曲,“曦”代表的是早上太陽的光芒,柔美簡單的旋律和唱腔中,音樂人希望傳達的是對夢想和生活的希望。因此,在同名的玻璃藝術品中,藝術家選用了吹制工藝,柔和的弧度空間彷彿一顆通透的心臟,中間垂墜的一個小孔就像一扇心靈之窗,在光影中呈現出一種純粹又不真實的夢幻感。

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藝術品《晨曦》

從現場氛圍來看,這種結合音樂、文字與立體空間藝術品的綜合體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觀展人,對民族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共鳴。在3月24日的專輯品鑑會暨同名藝術展VIP預覽活動上,音樂財經看到,有部分受邀參與首日體驗的觀展人在看完展出的藝術品後表示對民族音樂本身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這種跨界方式也得到了音樂人的肯定。熱地樂隊吉他手、作曲莫莫表示,藝術品能夠對音樂作品的音樂性進行能量轉換。“我們說音樂是一種波,一種能量,不同人接受不同的波,折射出來的能量是不一樣的。詞的確是更準確地表達,但是音樂性是最純粹的。”音樂人賈巴阿叄也表示,現在有更多方式來傳承和保護民族音樂,會讓大家對傳統文化更加珍視。

新民韻x玻璃跨界藝術展:“凝固”的民族音樂

如何推動文化傳播與出海?

民族音樂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需要多維度力量的推動,而非單一力量能夠解決的問題。

首先,民族音樂本身需要產生更多“活性”。一方面,DTS等音頻技術公司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幫助樂器和人聲具備更豐富的層次和空間感,讓原生態的民族音樂可以獲得與全球接軌的視聽質量,客觀上為出海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什麼樣的民族音樂作品能夠在當下引起有效傳播?新民韻計劃評委、“中歌榜”資深製作人、著名音樂DJ鄭洋表示,新民韻計劃選擇音樂作品的標準在於,該作品是否使用了現在通行的音樂表達和交流方式。

“雖然我們做民族音樂的內核是民族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學會用世界通行的表達方式和別人做溝通,表達方式也要與時俱進。”鄭洋說,新民韻計劃把結合了少數民族鮮活語言和世界當下最流行表達方式的作品甄別了出來,這讓該計劃成為了推動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在當今的語言表達體系中和世界接軌的種子和火炬,她也希望未來能繼續堅持,挖掘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

其次,跨界藝術與商業思維能夠幫助民族音樂發展具備更多的延展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能量轉換”,讓音樂內容在博物館等可以互動、體驗和分享的多維度空間中進行不同藝術形態的呈現,讓更廣泛的群體接觸和理解民族音樂。

對此,一直致力於推廣民族音樂的戰馬時代創始人劉釗也認為,目前民族音樂的傳承有了新的考驗和新的條件,想要實現讓民族音樂“走出去”的願景,要有時間、空間以及市場運營、商業溝通等各種層面的認識,把民族音樂、民族文化的內核裝到一個產品的框架裡,才有可能讓民族的成為世界的。

“走出去是一個場景的綜合概念,而不僅僅是音樂作品或藝術作品,這樣才能代表中國當下生活或藝術的完整樣貌。”劉釗說。

不難預測,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音樂市場必將成為全球關注的新興增量市場焦點,業內企業、音樂人面向海外的機會和渠道將越來越多。而作為民族文化的沉澱和全球共通的交流方式,在新民韻計劃的挖掘與騰訊音樂娛樂等企業的多元推廣下,更有活性的民族音樂也將成為中國音樂產業全球化的重要敲門磚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