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國:南海仲裁案態勢及其未來影響

原題:南海仲裁案態勢及影響南海仲裁案自2013年1月由菲律賓單方面提起至今已三年多了。菲律賓始終不遺餘力推進仲裁,中國政府也針鋒相對,堅決鬥爭,立場可概括為“四不”,即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和不執行,這一立場今後也不會改變。現在國內特別是學術界,對仲裁案的本質和對政府立場的認識已進一步深化。一是菲提出仲裁是徹頭徹尾的違法行徑,沒有絲毫合法性。它違反了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的規定,違反了中菲一系列雙邊文件及《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違反了司法需秉持的程序正義。由此而生的仲裁庭及其此後的一切行為也是違法的。二是徹底拋棄了對仲裁庭的幻想。此前有人基於對司法和仲裁的一般認識,認為仲裁庭會適當顧及中方的立場和法理依據。但從其2014年9月關於管轄權和可受理性裁決上可看出,仲裁庭已完全偏向菲方,喪失了應有的客觀中立,淪為菲方“代理人”。箇中原因自仲裁庭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五名仲裁員一開始就由很具傾向性的日本籍的海洋法法庭庭長任命。後來,美國等國家的公開支持與西方輿論導向更使仲裁庭有恃無恐,大膽妄為。因此,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最終裁決對我不利的可能性。三是輿論戰很重要,僅僅憑“有理不在聲高”是不夠的。美菲一向注重仲裁案的輿論造勢,憑藉話語權優勢打壓中國。我們也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已從一開始的被動低調應對、對仲裁庭留有餘地和“面子”到現在主動發聲、積極發聲,並推動其他國家一道發聲。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表示支持或理解中國立場,一些有影響力的西方學者也發出了類似聲音。

目前的形勢對中國來說非常關鍵也十分敏感。首先,域外國家如美國強力介入,在多種場合,無論雙邊還是多邊,都高調發聲,支持菲仲裁案,鼓動東盟、歐盟集體對華,要求中國接受和執行裁決。在海上,美國還不斷派飛機和軍艦抵近中國南海島礁進行挑釁和威脅。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大國也向中國頻頻施壓。其次,菲律賓方面始終在積極遊說,對美國和東盟國家加大工作力度,打悲情牌、“法治牌”,在國際場合大肆炒作。在海上,菲從未放棄重返黃巖島的企圖,利用漁船、所謂的愛國青年活動等挑戰我海警現場執法。菲政府換屆日期臨近,但其推進仲裁的基本國策並未改變,對中國日前提出的雙邊談判倡議反應謹慎,想要等待仲裁結果出來後依裁決結果再與中國談判。當然,我們反對以裁決為前提條件的任何談判,我們不可能承認或執行裁決,不管結果如何。再次,東盟國家的抱團趨勢增加,對我疑慮有所增加。在美菲主導推動下,東盟一些國家,特別是個別南海聲索國試圖就仲裁案做集體聲明,如不成功就自己單獨發支持聲明。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但東盟也非鐵板一塊,一些非聲索國並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也不願就仲裁發表支持菲的聲明。另外,歐盟也有可能發表集體聲明要求遵守所謂的“法治”。

面對當前形勢,中國應如何應對?總的原則仍是在“四不”前提下,保持定力,綜合應對。例如要繼續堅決反對美國的“自由航行計劃”和抵近挑釁行動,堅決阻止菲律賓重返黃巖島。要繼續做美、菲和東盟國家工作,曉以利害,同時積極拓展工作對象,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理解或支持中方立場。繼續深挖法律論點論據,從程序和實體兩方面進一步揭批仲裁,爭取法理和道義高地。要繼續做好宣介引導,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將法理論據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普及大眾,對外則用貼近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總之,我們會採取措施反對、抵制仲裁,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法的尊嚴。

對於此次仲裁案帶來的影響,顯然它解決不了主權和劃界爭議,也沒有縮小彼此爭議。相反,南海形勢已呈現更為動盪緊張、更加混亂複雜的勢頭。首先,中國與菲律賓、與南海其他聲索國、與美國的海上矛盾可能激化,甚至引發海上衝突或摩擦。其挑釁舉動會更加冒險和大膽。其次,南海聲索國,如越南、印尼,甚至日本在東海,可能仿效菲律賓做法,引發對中國多米諾骨牌式的濫訴;菲方還可能以“執行”裁決為由提請聯合國審議或包裝新訴求又提起一樁新仲裁。這些均對我國的海上存在、海洋管理和利用、外交應對等形成挑戰。(作者為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