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軍鬧劇和新環境下的國民黨鬥爭

裁軍鬧劇和新環境下的國民黨鬥爭

1928年5月,國民黨佔領北京,宣告了第二次北伐勝利結束,但是各大分會之間的矛盾卻逐步升級,每一個分會都是握有軍隊的大爺,蔣介石也不能直接的對這些分會下手,所以蔣介石想了一個辦法——裁兵。

1928年6月28日,南京政府在上海召開全國經濟會議,會議提出《請政府剋期裁兵從事建設案》,要求各分會開始停止招募新軍。根據南京政府財務部計算,當時全國每年軍費支出高達五億,而全年財政收入才只有4.5億,所財政收入光軍費都不夠,各分會裁軍勢在必行。

南京政府以裁軍為由加強宣傳,全國各地的民眾都紛紛響應,要求各分會能相應裁軍將主要的精力放到國家建設上來。在這種全民要求裁軍的氛圍下,各大分會不得不做出表態,武漢的李宗仁、開封的馮玉祥、北京的閻錫山等紛紛表態,為了建設國家,同意政府的裁軍。

得到各大分會的表態後,南京政府很快制定了一套的裁軍方案,將全國的三百個師削減到50個師,分為12個軍區,每個軍區按照一定比例保留人員。這樣一來,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就都只能保留一個軍區,而剩下的幾個軍區都是直接服從南京政府的管理,所以這樣一裁軍,其它力量都被削弱,而蔣介石自身的力量幾乎沒有明顯影響。

這樣的裁軍計劃自然不會得到各政治分會的認可,尤其是馮玉祥,他本是兵力數量最多的分會,如果按照南京政府的裁軍方略,那麼馮玉祥將是損失最大的一方,所以馮玉祥斷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裁軍方略。馮玉祥也提出了自己的裁軍意見:第一,將軍隊成立委員會,有委員會共同指揮,軍隊的費用由委員會進行分配;第二,裁軍按照現在軍隊的數量,按比例進行淘汰。

馮玉祥的裁軍方略的意思也很清楚,錢大家分著用,因為西北軍自古以來就比較窮,收入來源少,而蔣介石佔領的江浙滬地區是稅收大戶,馮玉祥就希望通過軍事委員會的運作,分配部分經濟到西北軍。同時由於西北軍的數量是最多的,所以按照總量依據比例進行削減,西北軍的數量還是最多,這樣自己的實力得意保留。

面對兩種方案的裁兵方略,閻錫山稱病不出,李宗仁、白崇禧緘默不語,似乎是這場裁軍與他們無關。但是內地裡都不想裁軍,都在看蔣介石和馮玉祥的爭吵結果,他們想從“蔣、馮之爭”中坐收漁翁之利。蔣、馮之爭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從北京吵到南京,還一直在爭論不休,爭吵的主題雖然是裁軍,但是隻有爭吵未見哪一方裁去一兵一卒。

雙方之間的爭吵一直吵到1928年12月份,經過近半年的爭吵,沒有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讓雙方都難以接受。如是1928年12月底,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隊整編的會議,會議一開始只有馮玉祥一人到場,其他人員都推脫有病或者藉故不來,一直到1929年1月才正式召開。

軍隊整編會議召開,但是各方的意見頗多,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吵。會議之初馮玉祥提出自己的方略就遭到各方的反對,一下子成為了眾矢之的,馮玉祥一氣之下稱病不參加會議。閻錫山提出的方略也基本遭受到和馮玉祥一樣的命運,閻錫山也遊玩江南古鎮去了,不參加會議。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最後拋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其中包括取消政治分會對所掌控軍隊的人事任命權,這是各地方派系堅決反對,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也是不約而同的共同抵制這個方略。

最終這場軍隊整編會議到1月26日才結束,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方略,每位實權派還是心懷鬼胎,各自打著各自的算盤,到此裁軍的鬧劇在爭吵半年後,在沒有實際成效下收場。

裁軍的鬧劇雖然結束,但是裁軍的不成功,也使蔣介石意識到,通過政治無法解決這些實權派,要解決這些實權派只能通過軍事手段。而各地方實力派也更加清楚,蔣介石是不會容忍他們獨霸一方,雙方之間遲早要兵戎相見。

1928年5月,國民黨佔領北京,宣告了第二次北伐勝利結束,但是各大分會之間的矛盾卻逐步升級,每一個分會都是握有軍隊的大爺,蔣介石也不能直接的對這些分會下手,所以蔣介石想了一個辦法——裁兵。

1928年6月28日,南京政府在上海召開全國經濟會議,會議提出《請政府剋期裁兵從事建設案》,要求各分會開始停止招募新軍。根據南京政府財務部計算,當時全國每年軍費支出高達五億,而全年財政收入才只有4.5億,所財政收入光軍費都不夠,各分會裁軍勢在必行。

南京政府以裁軍為由加強宣傳,全國各地的民眾都紛紛響應,要求各分會能相應裁軍將主要的精力放到國家建設上來。在這種全民要求裁軍的氛圍下,各大分會不得不做出表態,武漢的李宗仁、開封的馮玉祥、北京的閻錫山等紛紛表態,為了建設國家,同意政府的裁軍。

得到各大分會的表態後,南京政府很快制定了一套的裁軍方案,將全國的三百個師削減到50個師,分為12個軍區,每個軍區按照一定比例保留人員。這樣一來,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就都只能保留一個軍區,而剩下的幾個軍區都是直接服從南京政府的管理,所以這樣一裁軍,其它力量都被削弱,而蔣介石自身的力量幾乎沒有明顯影響。

這樣的裁軍計劃自然不會得到各政治分會的認可,尤其是馮玉祥,他本是兵力數量最多的分會,如果按照南京政府的裁軍方略,那麼馮玉祥將是損失最大的一方,所以馮玉祥斷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裁軍方略。馮玉祥也提出了自己的裁軍意見:第一,將軍隊成立委員會,有委員會共同指揮,軍隊的費用由委員會進行分配;第二,裁軍按照現在軍隊的數量,按比例進行淘汰。

馮玉祥的裁軍方略的意思也很清楚,錢大家分著用,因為西北軍自古以來就比較窮,收入來源少,而蔣介石佔領的江浙滬地區是稅收大戶,馮玉祥就希望通過軍事委員會的運作,分配部分經濟到西北軍。同時由於西北軍的數量是最多的,所以按照總量依據比例進行削減,西北軍的數量還是最多,這樣自己的實力得意保留。

面對兩種方案的裁兵方略,閻錫山稱病不出,李宗仁、白崇禧緘默不語,似乎是這場裁軍與他們無關。但是內地裡都不想裁軍,都在看蔣介石和馮玉祥的爭吵結果,他們想從“蔣、馮之爭”中坐收漁翁之利。蔣、馮之爭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從北京吵到南京,還一直在爭論不休,爭吵的主題雖然是裁軍,但是隻有爭吵未見哪一方裁去一兵一卒。

雙方之間的爭吵一直吵到1928年12月份,經過近半年的爭吵,沒有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讓雙方都難以接受。如是1928年12月底,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隊整編的會議,會議一開始只有馮玉祥一人到場,其他人員都推脫有病或者藉故不來,一直到1929年1月才正式召開。

軍隊整編會議召開,但是各方的意見頗多,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吵。會議之初馮玉祥提出自己的方略就遭到各方的反對,一下子成為了眾矢之的,馮玉祥一氣之下稱病不參加會議。閻錫山提出的方略也基本遭受到和馮玉祥一樣的命運,閻錫山也遊玩江南古鎮去了,不參加會議。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最後拋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其中包括取消政治分會對所掌控軍隊的人事任命權,這是各地方派系堅決反對,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也是不約而同的共同抵制這個方略。

最終這場軍隊整編會議到1月26日才結束,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方略,每位實權派還是心懷鬼胎,各自打著各自的算盤,到此裁軍的鬧劇在爭吵半年後,在沒有實際成效下收場。

裁軍的鬧劇雖然結束,但是裁軍的不成功,也使蔣介石意識到,通過政治無法解決這些實權派,要解決這些實權派只能通過軍事手段。而各地方實力派也更加清楚,蔣介石是不會容忍他們獨霸一方,雙方之間遲早要兵戎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