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期的他曾被培訓成為水管工人,讓他學會了合理分析場上情況

要踢得漂亮還是要贏球?這是一個世紀以來所有足球人共同的難題。但是洛巴諾夫斯基顯然不這麼認為,在他眼裡,場上的球員是一個個元素,而足球比賽是一個系統。他曾經說過:“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數字。”他手腕強硬、不容置疑,所有的球員都像是一個個齒輪環環相扣最終在球場上表現出數學公式般的準確。他率領的基輔迪納摩隊,正如媒體口中的“迪納摩機器”那樣,精確而冷酷。


青年時期的他曾被培訓成為水管工人,讓他學會了合理分析場上情況


2003年,老特拉福德球場,歐冠決賽。在120分鐘的比賽裡,米蘭和尤文圖斯毫無建樹,幾輪點球過後,米蘭2-2尤文圖斯,最後的時刻到來了,偉大的時刻,偉大的人——舍甫琴科走上了罰球點。起跑、擺腿,球越過布馮應聲入網。在激情慶祝後,烏克蘭“核彈頭”靜靜的站在那裡,陷入了沉思。他是個內斂冷峻的人,他曾無法抑制奪取歐冠獎盃的喜悅, 但當激盪的情緒歸於平靜時,他依然是那個略顯憂鬱的殺手。以歐冠冠軍的身份傲然挺立在老特拉福德的舍甫琴科此時思緒萬千,此時此刻,多年來對自己的規劃已經大功告成,而描繪其職業生涯的那個人,用舍瓦自己的話說是“父親以及烏克蘭足球的上帝”,也就是瓦列裡-洛巴諾夫斯基。

幾天後,舍瓦用自己的方式向這位不屈不撓的足壇偉人表達了悼念——他於米蘭2003年奪取歐冠的前一年剛剛去世——他來到了位於洛巴諾夫斯基位於基輔的墓旁,將銀燦燦的歐冠獎盃和一束美麗的鮮花放在恩師銅像旁邊的長椅上。舍瓦虔誠地歸來就像一位兒子歸鄉弔唁父親一樣,而這種不可動搖的赤誠之心在現代足球世界裡已經殊為可貴。


青年時期的他曾被培訓成為水管工人,讓他學會了合理分析場上情況


僅僅用這種為人熟知的言辭形容洛巴諾夫斯基無疑會掩蓋他的偉大之處。1986年的歐洲足球先生、“蘇維埃閃電”伊戈爾-別拉諾夫(Igor Belanov)曾是洛巴諾夫斯基首次執教基輔迪納摩時的得意門生之一,但是他和洛巴諾夫斯基之間的私人感情卻很一般:“我和洛巴諾夫斯基並不是敵人,但是也不是朋友。只是單純的職場關係。但是他確實為我做了很多。我們也曾有過爭吵,但是我們都明白各自取得的成就。”

根深蒂固的蘇維埃思維定勢鑄就了洛巴諾夫斯基鋼鐵般的意志和近乎嚴苛的紀律要求,但若想更深層次地瞭解他,就不能忽略他的人際關係。他與人相處的模式透著冷淡但是周全的規劃,他認為慎重的計劃在自己足球理念中,無論方方面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在工作中體現出的極高效率使球員們對其欽佩有加,而來自球員們的尊崇和絕對的服從則是洛巴諾夫斯基最為看重的。


青年時期的他曾被培訓成為水管工人,讓他學會了合理分析場上情況


青年時期的洛巴諾夫斯基曾被培訓成為一名水管工人,他學著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可行性方案分析,他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而在球場上,他是一位天賦異凜的邊鋒,他擁有令旁人豔羨不已的才華和創造力,但即使球場上的每個動作都是洛巴諾夫斯基精心規劃好的——他樂在其中。他對球的操控,以及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傳遞而對足球本身的旋轉和軌跡的分析和拿捏是無與倫比的。他曾經學習過巴西傳奇巨星迪迪創造的“落葉球”,憑藉此技術,他能在發動長傳時依靠球的下旋讓其在自己計劃中的位置突然下墜,並且他還專精於踢出帶弧線的角球以儘可能地迷惑防守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