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要點整理,施工人員必會

一、挖方路基施工

1.路基放樣

2.施工排水

⑴截水溝

⑵排水溝

⑶排水去向(注意汙染問題)

⑷地下排水構造物施工

3.石方路基開挖應注意的問題

⑴邊坡穩定

⑵路床坑槽處理

⑶整平層施工

4.需特別注意的問題

凍脹值超過20mm時,需對地基土挖除換填或進行摻加結合料處理,以滿足凍脹要求,保證路基不發生凍脹損壞。

二、路堤填築

1.高速公路路基填料要求

CBR值:8、5、4、3

最大粒徑:路床10cm、一般路堤15cm、填石路堤50cm、土石混填為2/3層厚或壓實層厚

2.土質路堤施工注意事項:

①性質不同的填料,應水平分層、分段填築,分層壓實。同一水平層路基的全寬應採用同一種填料,不得混合填築。每種填料的填築層後的連續厚度不宜小於50cm。路床頂面最後一層厚度應不小於10cm。

②路基凍深範圍內應儘量選擇不凍脹或弱凍脹土填築,越向上層抗凍性應越強。

2.土質路堤施工易忽視的幾個問題:

③同一層土的含水量、各點壓實度必須均勻一致,最大允許偏差2%。

④用灌砂法檢測壓實度時,取土樣的底面位置為每一壓實層底部。

⑤施工過程中,每一壓實層均應檢驗壓實度,檢測頻率為每1000m2至少檢驗2點,不足1000m2時檢驗2點,必要時可根據需要增加檢驗點。

3.雞爪溝地形處路基填方施工(地面橫坡陡於1:5)

路基施工要點整理,施工人員必會

4.半填半挖、填挖交界段路基施工

①.橫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須在山坡上從填方坡腳向上逐一挖成向內傾斜的臺階,臺階寬度不應小於2m。在挖方一側,臺階應與每個行車道寬度一致、位置重合,厚度為(上)路床深度,以增加路基的均勻性與穩定性。

4.半填半挖、填挖交界段路基施工

②對過渡段不良地質進行處理

路基施工要點整理,施工人員必會

4.半填半挖、填挖交界段路基施工

③有地下水或地面水匯流的路段,應採用合理措施(如設置砂溝等)導排水流。

④高度小於80cm的路堤、零填及挖方路床的加固換填宜選用水穩性較好的材料。

填石路堤施工質量控制

①填石路堤上、下路堤壓實的質量標準(孔隙率)

上路堤0.80-1.50 下路堤>1.50

硬質石料 ≤23% ≤25%

中硬石料 ≤22% ≤24%

軟質石料 ≤20% ≤22%

②填料孔隙率的計算:

η=e/(1+e)=1-ρd/G

式中:η---孔隙率

e ---孔隙比

ρd ---填料幹密度

G ---集料視密度

③填料壓實幹密度的確定

採用水袋法,挖大坑(最大粒徑的1.5-2倍)

④填石路堤試驗段

確定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松鋪厚度、壓實機械型號及組合、壓實速度、碾壓遍數、沉降差等),控制壓實過程,用試驗段確定的沉降差指標檢測壓實質量。

⑤壓實度檢驗

正常施工過程中每一壓實層的質量檢測要求應以快速、方便為主,採用沉降差與工藝參數相結合的雙控檢測方法。

A.符合試驗路確定的施工工藝(施工記錄)

B.沉降差≤試驗路確定的沉降差(用水準儀每40m檢測1個斷面,每個斷面檢測5-9點)

C.採用自重18t以上的重型振動壓路機。

6.土石路堤填築注意事項:

①壓實機械宜選用自重不小於18t的振動壓路機。

②施工前,應根據土石混合材料的類別分別進行試驗路段施工,確定能達到最大壓實幹密度的松鋪厚度、壓實機械型號及組合、壓實速度及壓實遍數、沉降差等參數。

③土石路堤的壓實質量控制,應根據實際填料的來源配製不同含石量(20%-70%)的試樣進行室內大筒重型擊實試驗,通過試驗確定不同含石量(以擊實後試樣含石量為準)填料的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給出同一種料的不同含石量最大幹密度曲線。

④土石路堤壓實幹密度的檢測,採用常規的檢測法。但它需要的試坑較大(上路堤60cm×60cm,下路堤80cm×80cm),用於試驗路檢測。

⑤大規模施工採用沉降差和工藝參數進行雙控。

7.填方路基除按規範及以上要求進行碾壓外,為提高路基的整體強度,也可採用如下措施:

①對於土方路基,每填築厚度累計60cm,填石路基每填築厚度累計80cm,用50噸振動壓路機振壓2遍。

②路床施工最後兩層前,用衝擊壓路機對路基進行碾壓。

三、臺揹回填施工

1.臺背基坑回填

⑴挖基不適宜材料外棄

⑵回填前基坑清理

⑶回填要求(見技術規範補充部分)

⑷雨季施工處理措施

⑸填築材料質量標準(透水性材料、輕質材料、無機結合料)

路基施工要點整理,施工人員必會

2.臺背填築

⑴作業長度(橋50m,涵30m)

⑵原地面處理(設計、變更設計)

⑶填築時間選擇(注意結構安全)

⑷肋板式橋臺背填築(蓋梁施工前)2.臺背填築

⑸臺背填築材料(砂礫、碎石土 、風化砂)

⑹壓實(壓路機、小型機具)

⑺均衡對稱填築

3.壓實質量檢查

基坑內按每層3點、臺背按每50平方米1點,並且每一壓實層不少於3點

四、膨脹土路基

1.膨脹土的定義:

指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親水性礦物組成,同時具有吸水膨脹、失水收縮兩種變形性質的高液限黏土。凡是同時具備下列兩個條件的黏土即可判斷為膨脹土:液限大於或等於40%;自由膨脹率大於或等於40%。

②膨脹土分類:

弱膨脹土 40%≦FS<65%

中等到膨脹土 65%≦FS<90%

強膨脹土 FS≧90%

FS為自由膨脹率

③膨脹土作為路基填料的規定

A 強膨脹土不應作為路堤填料(難於搗碎壓實);

B 中等膨脹土經處理後可作為填料,要求改性處理後脹縮總率不大於0.7%;

C 脹縮總率不超過0.7%的弱膨脹土可作為填料。

④中、弱膨脹土土改性方法

一般都是在膨脹土中摻一定量的石灰,對土進行“砂化”,降低塑性指數、含水量,便於粉碎,同時也降低膨脹土的膨脹量,提高膨脹土的強度和水穩性。

⑤施工注意事項

石灰的用量通過試驗確定

摻石灰宜分兩次進行

宜將16mm粒徑的土塊控制在15%以內

五、軟土地基及特殊路基處理

1.概念

軟土地基主要指由粘性土和粉土等細微顆粒含量多的鬆軟土、空隙率大的有機質土、泥炭以及鬆散砂等土層構成的,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構造物穩定性差且易發生沉降的地基。

2.處理方法

⑴墊層換填

⑵反壓護道

⑶粒料樁、加固土樁、CFG樁

⑷預壓或超載預壓

⑸綜合處置

3.施工方法

⑴砂(風化砂)墊層

厚度以設計為準,鋪設寬度應寬出路基邊腳50-100cm,兩側以幹砌片石等防護。

要求:含泥量≤5%、

砂礫最大粒徑≤5cm

砂礫礫石強度不低於四級(洛杉磯法磨

耗率小於60%)

⑵反壓護道

斷面尺寸:高、寬按設計要求

填築材料滿足設計要求

壓實度要求與路堤相同

注意事項:與路堤同時填築,不

得先填築路堤,再將

刷坡土作為反壓護道。

⑶粒料樁

砂樁在軟弱黏性土地基中有置換和排水兩個作用,地基承載力增大率和沉降量減少率與置換率成正比。國內在淤泥質亞黏土和淤泥質黏土中形成的砂複合地基上進行荷載試驗,其沉降可比天然地基減少20%-30%。排水作用加快地基固結。

⑶粒料樁

碎石樁是利用一個產生水平向振動的管狀設備,以高壓水流邊振邊衝在軟弱黏性土地基中成孔,在孔內分批填入碎石加以振密樁,與周圍黏性土形成先例地基,這種加固技術稱為振衝置換法或碎石樁法。與排水固結法相比,其加固期短,可以採用快速連續加載方法施工路堤,對縮短工期十分有利。

⑶加固土樁

加固土樁主要是以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材料作為固化劑的主劑,利用深層攪拌機械和原位軟土進行強制攪拌,經過物理化學作用生成一種特殊的具有較高強度、較好變形特性和水穩性的混合柱狀體。它對提高軟土地基承載能力,減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顯效果。

⑶CFG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

是在碎石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樁體中加入了水泥和粉煤灰形成了高黏結強度的樁,從而改善了碎石樁的剛性,不僅能很好地發揮全樁的側摩阻作用,同時,也能很好地發揮其端阻作用,CGF樁和樁間土、墊層一起形成複合地基。

CFG樁施工 一般採用振動沉管機械設備,因此其施打順序對成樁質量影響較大。根據經驗,一般採用隔樁跳打,此時很少發生樁徑被擠小或縮徑現象,所以打樁順序一定要合理。另外,由於斷樁或縮徑與地表隆起及樁頂的位移有直接聯繫,所以施工中應注意對地表和已打樁頂位移的測量。一般樁頂位移超過10mm時,需要對樁體進行開挖查驗。為保證樁體質量,混合料要均勻,且投料要充分。混合料坍落度一般宜為100mm。

CFG樁質量檢驗一般應達到28d齡期後進行,樁的平面位置可用經緯儀或皮尺檢測,樁身質量可用低應變試驗檢測,而單樁和複合地基承載力可採用靜載荷載試驗檢驗。

⑷預壓(欠載、等載、超載預壓)

目的:使地基軟土加速固結,減

小工後沉降

注意事項:預壓高度

頂部排水

⑸路堤施工

路堤填築過程中,應進行沉降和穩定監測,控制填土速率,以免由於加載過快而造成地基破壞。每填一層,應進行一次監測,控制標準為: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每晝夜不大於1.0cm;坡腳水平位移速率每晝夜不大於0.5cm。

沉降和穩定動態監測

路基施工要點整理,施工人員必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