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好基金都做到了這三點!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都有這樣一個規律,即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

之所以有這個規律,那是因為,當市場下跌時(比如熊市),很多投資者會擔心自己手中的基金出現虧損,所以就把它贖回了,而在市場上漲時(比如牛市),這些投資者又跑來買基金了。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據說好基金都做到了以下三點。

1.堅持長期投資,不炒概念


雖然很多基金經理都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性,但是在面對股市短期熱點、概念、題材暴漲幾倍的時候,又有多少基金經理能夠堅守初心呢?

再說了,長期投資,來的多慢啊!世界上最牛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也不過才20%。你看,追一個熱點、概念,只要做到了高拋低吸,那麼輕輕鬆鬆,一個月20%的收益就到手了。

所以正是由於這樣的想法,公募基金就有了這樣一個魔咒,第一年業績排名的第一的基金,第二年的業績往往都不行,甚至業績還會出現倒數的情況。

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業績排名第一的基金,往往都是賭對了市場的熱點、風口,然而隨著市場迴歸理性,這些基金也就跌回去了。

所以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投資基金最好不要選那些換手率高的基金。因為如果一隻基金,今天買新能源、明天買5G、後天又是白酒,這與散戶有什麼區別?

2.基金管理層穩定,不要動不動就離職


如果一隻基金的管理層經常變動(比如基金經理每年換好幾位),那麼這隻基金是很難有好的業績的。

因為且不說,這些經常跳槽的基金經理有沒有能力,就算有,短期內這些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投資策略等也很難貫徹下去。

同時這些經常跳槽的基金經理,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金管理上,也是值得商榷的。整天都去捉摸跳槽了,還會想著把基金業績做好嗎?

據統計,截止2019年3月19日,在所有的公募基金中,從基金成立之日算起,收益率排名前20的基金,只有4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任職天數是少於1000天的。

所以這組數據,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基金管理層穩定的重要性。

3.及時分紅,為投資者保住收益


雖然三思君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提到了分紅越多的基金,未必就是好基金,因為基金分紅前後,基民的權益沒有任何變化,

但是基金及時分紅,卻能幫助投資者鎖定收益。

比如在一波下跌的行情中,如果基金沒有分紅,那麼基民的收益一定會大幅回撤。相反如果基金及時分紅了,相當於給基民做了減倉的操作,進而規避了接下來的市場風險。

所以基金能不能及時分紅,也是評判好基金的標準之一吧!

當然,對於那些不想拿現金分紅的投資者(或者看好基金後市表現的投資者),也可以選擇“紅利再投資”。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了好基金的三個標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