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中國版”骨科手術機器人來了

沈慧 經點科學

提起醫療機器人,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達芬奇”。不過,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傢伙”可是擁有純正的中國血統,而且個人能力絲毫不遜色於“達芬奇”,它是誰呢?

答案揭曉:中國人自己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

點贊,“中國版”骨科手術機器人來了

這一曾被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點讚的機器人到底牛在哪?故事要從骨科手術講起。

話說,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提高,骨科疾病日趨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突出問題,手術成為骨創傷的重要治療手段。據有關統計數據,我國每年骨創傷病例超過2000萬,其中79.35%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與此同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脊柱和關節等骨科手術快速增加。就拿北京積水潭醫院來說吧,2016年的手術量就高達45000多例,居世界之最。

情況很嚴峻,現實有點尷尬:運動系統解剖結構複雜且毗鄰重要的神經血管組織,傳統骨科手術由於無法觀察到人體內部結構,只能依賴醫生經驗,手術創傷大,精確性低,併發症多。對此,有醫生曾比喻,傳統骨科手術整個就像木工現場。雪上加霜的是,近些年骨科疾患日益增多、醫護人員嚴重不足,醫療資源不均衡,上述問題更為突出。

推動微創手術發展,骨科手術機器人應運而生。

十年磨一劍,一朝亮劍寒。“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及四肢骨折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邢玉柱表示。

不僅如此,其開發還突破了多模圖像配準、機器人控制、患者實時跟蹤和路徑自動補償等關鍵技術,打破了脊柱手術機器人的國外壟斷,填補了上頸椎手術機器人的國際空白。

原來,頸椎椎弓根通道極小,解剖結構複雜,周圍密佈重要的神經和血管,手術中毫米誤差就可能帶來不可恢復的災難性後果,也因此成為脊柱外科手術的禁區。為此,圖像採集、手術規劃、運動定位、手術操作疊加的綜合定位精度只有達到亞毫米級,才能保證上頸椎手術的安全性。

點贊,“中國版”骨科手術機器人來了

咬住青山不放鬆。2015年8月12日,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教授使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一位複雜上頸椎畸形伴顱底凹陷的患者,成功實施了世界首例寰樞椎經關節突螺釘內固定手術,征服了上頸椎畸形這一脊柱外科領域最為複雜的手術。而這也標誌著我國骨科手術機器人超越了國際同行,在手術精度等核心技術指標及手術適應症範圍上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眼更毒、手更穩、刀更準,憑藉出色的表現,如今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協助醫生實施了幾千例骨科手術。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與常規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可減少70%以上的術中輻射,提高手術效率20%以上;減少失血量,減少術中的組織創傷,縮短住院時間。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只是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我們期待更多高科技產品的湧現,造福人類,惠及你我。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出品。

記者:沈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