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氣候的不同,不但會造成植物分佈的地域性,還會造成同種植物形狀的差異性,即植物品質的不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中寫道:“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意思是說,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如果生長在淮南以北,則叫作枳,只是樹葉相同罷了,味道相差很遠。為什麼這樣呢?水土不同而已。所謂水土不同,大抵就是氣候不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人們常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對植物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雲南的普洱茶,新疆的的葡萄、哈密瓜,吉林的人參,江蘇的碧螺春茶,浙江的蠶桑,海南的椰子,兩廣的荔枝,西藏的藏紅花、蟲草,等等,都是在當地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出比其他地方品質更優,甚至是其他地方沒有的產品。

葡萄最早產於西域,包括我國西北新疆天山南北地區以及中亞至地中海東岸。據專家考證,自漢張騫出使西域,引進大宛(今新疆庫車縣)葡萄品種,內地葡萄的種植才開始發展。“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到唐代,我國勞動人民已經總結出一套完整的葡萄生產技術,葡萄的種植面積和地域擴大了,栽培技術得到了有效的推廣。現在,葡萄在我國大部分地方均有栽種。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克里木參軍去到邊哨,臨行時種下了一顆葡萄。果園的姑娘呦,阿娜爾汗精心地培育著這綠色的小苗……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汗的心兒醉了……”聽著這首新疆民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怎不叫人想起吐魯番那晶瑩剔透、甜嫩多汁、果肉柔軟的各色葡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葡萄除了鮮食、涼製成葡萄乾外,還可以釀酒。

涼州詞

[ 唐 ]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王翰這首《涼州曲》描寫了邊塞上即將出徵的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全詩情緒奔放,給人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豪邁中帶著悲涼,灑淚時帶著笑語,攝人心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詩中的酒,就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製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漫談同種植物的差異性

各位讀者,歡迎轉發和收藏、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