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漫談動物分佈的地域性

不單植物分佈有地域性,動物的分佈也有。西藏的“高原之舟”犛牛,沙漠地區的“沙漠之舟”駱駝,東北的東北虎,雲南的大象,四川的大熊貓、金絲猴,長江中下游的白鰭豚等,基本都是當地所特有。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漫談動物分佈的地域性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古縣名,今湖南省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遇赦,驚喜交加,乘舟東還江陵時乃作《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 唐 ] 李 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的意思是:早晨才坐船離開彩雲籠罩的白帝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間就回來了。猿猴在岸上啼叫,輕舟在那重山急流中飛駛,早已飛快地穿過萬重山了。詩仙李白從江流迅疾的速度著手,用誇張的手法,抒發了遇赦後輕鬆快活的心情,而此詩也被評為李白的“第一快詩”。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漫談動物分佈的地域性

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在三峽下游。從白帝城到江陵,兩地相距600多千米,而“兩岸猿聲啼不住”,足見當時長江一帶猿猴之多。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漫談動物分佈的地域性

猿猴和人類在動物分類學上同屬於靈長目,對環境特別是對氣候很敏感。猿猴喜暖怕冷,所以一般不跨入溫帶,絕大多數是林棲,只有少數生活在草原、灌木和巖穴地帶。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漫談動物分佈的地域性

猿猴是果食性動物,只有在森林茂密、果食豐多的環境中才能繁衍生息,且山林中易於隱蔽,可免除人類的傷害。“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狄之所居”(屈原《楚辭·涉江》)。長江流域大部分屬亞熱帶氣候,溫度適宜,且有高山峽谷、湖泊河流,林木茂盛,是猿猴很好的繁衍生息之地。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漫談動物分佈的地域性

至今,長江流域一帶,尤其是中上游地區,還是我國猿猴主要棲息地,如國家一級保護金絲猴便主要生活在四川、雲南、貴州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