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一、文旅產業型

日本富田農場

以“花+”的多維度產品開發為理念,打造集觀光、體驗、特色產業於一體的休閒農場

概況:北海道最先驅的花田之一,是一個私家農場,種植花卉種類繁多,集種植、研發生產、休閒體驗的綜合性、多產融合的休閒農場。

規模:總面積15公頃,核心觀光區面積約180畝

資源:昔日以薰衣草為主,現今多達一百五十種花卉

花外有玩,觀光+體驗+商業的複合產品體系

花觀光:8 大花田

室外及溫室花田等一系列大地景觀種植觀光空間

花體驗:7 大主題花舍

室外及溫室花田等一系列大地景觀種植觀光空間

花產業:N 種衍生產品

花的各類衍生文創產品,如花美食、花裝飾、花化妝品等

以花為中心構建多重旅遊功能,免門票引流,商業收入佔盈利90%

功能組成:花卉觀光、商品研發、花卉科普、商品購物、特色餐飲,滿足全年齡段客群的需求。

盈利模式:免門票策略引流,入園後主要以體驗式活動收費、旅遊商業業態收入等為主,年銷售額達到9億日元。

經驗借鑑

觀光至上,四季景觀

根據每種花的花期不同,不同時間觀賞不同的花卉,變相延長了花期觀賞的時間,避免淡旺季給農場帶來的損失。

強化主題,豐富配套

提供豐富的購物、休閒、展示的設施,帶動香草加工等購物消費;並配有觀光小火車,帶遊客穿梭於花海之中。

做足體驗,場景營銷

在豐富遊客的體驗方式的同時,也使用場景化誘導遊客消費,並與遊客建立長期“相互合作”的關係。

全產業鏈,延展消費

從花卉種植—花卉觀光—花卉加工—製作—售賣花卉相關產品,打造整個花產業鏈。

臺灣大湖草莓

精耕細作+農會協作,晉升“草莓王國”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概況:臺灣產量最多、種植面積密度最高、草莓種植技術最成熟的地方,是臺灣名副其實的“草莓王國“。

規模:整鄉草莓種植面積達450公頃之多,佔全臺草莓栽培面積的六成以上

資源:以草莓文化園為核心,融合當地溫泉資源,展示當地草莓文化及特色草莓衍生品,成為大湖鄉草莓觀光體驗的引擎產品

草莓園自然集聚,農會牽頭整合並完善配套,三產聯動發展休閒農業

運營機制:以大湖農會為引導和創新主體,同時作為聯結遊客和農民的中間體,引導大湖鄉整體旅遊發展。

三產結合:草莓產業為基礎,向二三產業鏈延伸,形成“大湖草莓”品牌效應。

文化休閒園區主導文旅發展深化,休閒觀光撐起產值半邊天

文旅開發:大湖草莓文化園區(又名大湖酒莊)亞洲地區唯一的草莓酒產製中心,作為臺灣農會轉型經營最為成功的案例,以地區農會牽頭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將價值鏈開發和品牌運作糅合在一起,10年磨礪年營業額過億,開創4至5億個商機。

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草莓資源,既可以將新鮮草莓採摘、售賣獲利,也可以將草莓製成各種副產品銷售,擴大並提升效益產業鏈。大湖草莓年產值達10億元新臺幣,草莓休閒觀光產業有10億元新臺幣,一年產值將近4億元人民幣。

經驗借鑑

強勢農業產業基礎,融合當地特色旅遊資源

以草莓產業為基礎,結合溫泉等生態資源,融合農副加工、文化創意、商貿節慶、特色服務等二三產業,相輔相成。

集體牽頭,完善運營機制

“以大湖農會為主要推動者,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對區內草莓園和相關項目進行引導和共同推廣,並補充單體草莓園無法實現的文化園區等重要產品,豐富遊客體驗。

文創為引,形成產供銷一體化

以草莓為主題,發揮文創優勢資源,打造多種多樣的相關周邊商品,大力挖掘草莓品牌的商業潛力。

農業品牌與旅遊品牌相輔相成

草莓農業品牌與草莓主題旅遊品牌捆綁推廣,以農業品售賣渠道帶動旅遊營銷,以旅遊活動帶動農業等相關產業商品銷售。

二、養生度假型

烏村

烏鎮轉型大背景下的試點之作,新型鄉村旅遊和莊園經濟代表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概況:一個用“休閒度假村落”的方法打造的一個高端鄉村旅遊度假區,與烏鎮東西柵景區聯袂互補。

區位:位於浙江烏鎮西柵歷史街區北側500米,緊依京杭大運河而立

資源:坐擁烏鎮帶來的優質市場基礎,江南小村虹越村的原生鄉村基底,京杭大運河帶來的水系資源

私人農場靈活運營,通過多樣化產品和多元化盈利模式獲得豐厚收益

一價全包套餐:一次付費即可暢玩烏村,分為門票套餐和住宿套餐,還原以前農村走家串戶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CCO服務模式:CCO,中文名為首席禮賓官,其角色定位於為遊客提供面對面的近距離綜合服務,直接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集景區導遊和活動指導參與等服務為一身,烏村內的CCO主要服務以幫助遊客體驗民俗活動為主。

經驗借鑑

精細管理:助力原鄉生活的整體深度營造

烏村勝在對懷舊的原鄉生活氛圍的整體體驗性上,在景觀、餐飲、服務都沿襲了烏鎮景區的精細管理理念和作風。

提煉文化:住宿變為回家,休閒變為懷鄉

從江南小村情結出發,還原鄉村住宿氛圍、鄉味懷舊體驗、江南特色鄉村小吃,提出“回爺爺的家”個性口號。

套餐服務:強調豐富活動與專業服務

全包式收費要求加大內部活動豐富化和服務隊伍專業培訓,給遊客帶來強烈的 “探親”歸屬感。

準確定位:依託烏鎮大景區,互補發展

區別於烏鎮核心景區,迎合家庭親子客群需求,補充缺乏的高品質休閒度假產品,分流擁擠客群,實現協同發展。

三、強IP景區型

Hello Kitty 主題有機薈農莊

全港唯一以卡通人物為主題的低碳農莊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概況:2016 年,Raymond Cheng 從 Hello Kitty 的版權擁有者處拿到授權,推出首個 Hello Kitty 主題農莊。全港唯一以卡通人物為主題的低碳農莊。

資源:未和Hello Kitty合作前已營運了數年的有機農住,出租田地給其他人耕種

人群:親子家庭為主客群

多元的遊樂項目,吸引有不同需求的遊客

項目設置:有機農耕園、農耕體驗地塊、露營區、BBQ“烤場”、兒童遊樂場、時令蔬果採摘區、餐飲休憩活動場地、農莊精品商店等設施。

收入來源:因為其運營運模式已變得跟主題樂園較接近,收入來源不少是來自紀念品店和入場費,出租農地或出售農作物以維持。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三大環節有待改善

一是景觀環境的設計感不足

農莊裡的景觀環境應該進行更專業、不著痕跡的設計、修剪,來突顯清新可愛、自然鄉野的氣息。

二是產品的專業度不夠

農莊裡的露營服務不夠專業,BBQ需要的用具、用料也不齊全,兒童遊樂設施保潔不到位。

三是服務人員不足

服務態度與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經驗借鑑

傳統農莊嫁接動漫IP

Hello Kitty 的品牌吸引力強大。在引入 Hello Kitty 主題之前,農場週末最多也就接待 100 多名客戶,而現在,週末一天就能接待 500 名客戶,有時甚至超過 1000 人。

分享有機知識,宣傳有機與環保理念

農莊的理念是有機低碳、綠色環保,所以隨處可見宣傳有機耕種、生物多樣性、綠肥等知識的展板,農莊也開通的線上商店除了售賣有機食品外同時也分享有機知識,宣傳有機與環保理念。

舉辦農莊主題推介活動

有機小農夫計劃是農莊重點推介的活動,只限十五歲以下小朋友參加,參加者將會得到Kitty圍裙及手套等用品,以及小農地一塊,並有專人教授農耕知識,最後更把親手種植的蔬菜,製成沙拉給父母品嚐。

德國卡爾斯草莓農場

集文創、兒童遊樂、農業體驗、鄉村度假於多功能融合的旅遊綜合體激活農業旅遊發展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概況:1921年由老祖父卡爾斯創立,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發展成在波羅的海沿岸大型連鎖體驗型草莓農場,完成了從一產到三產的完美結合。是德國休閒農業鼻祖。

資源:草莓農場

人群:自駕、攝影、家庭親子等專項市場

主要盈利收入

採摘園:草莓區員工150名,可接待130萬遊客,旺季來臨時,增加零工3500名

小動物區:以小型動物和哺乳動物為主,提供趣味小動物系列體驗。

草莓超市:有關一切草莓產品的大型超市,幾乎所有產品都由農莊親自制作,打造別具一格的衍生品。

水上陸地遊樂區:以農業為主題,以兒童為基礎的遊樂設施,吸引來周邊家庭客群。

休閒度假區:僅有少量的住宿設施提供,配有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吸引一批又一批遊客。

經驗借鑑

免費兒童遊樂設施引流

遊樂區有很多小孩玩耍的器械,滑梯、可以蹦的氣球、騎馬、過山車、海盜船、無人駕駛的汽車等。

合理運用自身IP,擴大產業鏈

整個超市的所有食物類產品都貼有自己的商標,草莓的衍生品從果醬、飲品到生活用品非常豐富。

注重品牌營銷及宣傳,將草莓形象植入到任何有意義的事情上

打造了草莓節和中世紀節等特色節日。植入草莓人偶萌萌的形象,會隨時出現在一些場合,包括德國人喜歡的足球場上。也會看到他們的身影,而且這樣的植入還讓人心生歡喜!

四、親子教育型

北京田媽媽

特色休閒農園與親子家庭農場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概況:2014年7月成立,是國內最專業的親子農業開發和運營機構,擁有強大的自主產品研發和整合營銷能力。構建以家庭會員為核心的吃、玩、遊、學的消費生態圈。

發展:短短兩年時間,在北京、上海等地打造了近10個兒童主題園區,發展逾2萬親子家庭會員

資源:近郊農場

人群:2-7歲寶寶家庭

三大產品組團

兒童森林組團

專為2-7歲寶寶家庭打造的鄉村戶外親子樂園為家庭創造一個和諧的戶外親子活動基地”。

親子小菜園組團

提供蔬果採摘、植物認知課堂教育等服務。

“田媽媽”農樂園組團

分為服務區、體驗區、遊樂區三大功能區,內設認知農業、青青世界、小小課堂、舞彩花香、沙豆王國、DIY田地等多個子項目。

經驗借鑑

輕投資,重運營

田媽媽創始人要雁崢和幾個農業職業經理人,產品研發達人,市場創意營銷專家成立了田媽媽親子創意聯盟,提出了“農業、教育、文化、旅遊+互聯網“的跨界運營理念。

淺開發,深研發

以農業為場景,用活動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實現相互成長的關係。側重“玩”,把玩作為切入點去貫穿休閒教育,抓住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細分需求,創意開發了更加適合親子成長的課程體系。

輕設施,重內容

打造主題IP和爆款課程,比如北京的蘑法森林,湖南的湘都小花豬,山東的小野人,遼寧的薏樂園等親子主題園區。

跨界整合,解決安全擔憂

聯合大量的農場主,以聯保的方式去定製農莊經營的新險種,田媽媽與藍桔子保險達成戰略合作,開啟親子農莊定製保險新紀元。

五、目的地聚集型

安吉魯家村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中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

主題農莊五大類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概況:“田園魯家”綜合體, 以家庭農場為核心、加速農村三產融合,開拓村莊的經營新模式,建立起全新生態農村的創新創業環境,在農村、農場、農民融合中實現農村振興、農業提升、農民富裕。

資源:自然資源稟賦較好,低丘緩坡地形適宜發展鄉村旅遊,土地較為集中,基礎設施較好

盈利模式:採取“一卡通”的管理模式,遊客憑藉一張卡,走遍魯家村

業態組合:融合鄉村觀光、遊樂、休閒、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遊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園綜合休閒旅遊“。

各方收入來源

村民:土地流轉年資金、景區就業工資、股份分紅、自營農家樂

村集體:景區盈利、土地流轉中介費

農場主:農產品銷售、體驗活動

旅遊公司:景區盈利、農產品平臺

運營模式

在“三統三共”的原則下,採用“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組織運營

三統: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統一品牌

三共:共建共營、共營共享、共享共贏

經驗借鑑

改善基礎環境,盤活土地資源

先把基礎條件改善好,採取多種方法搞籌資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包括盤活土地資源,整合美麗鄉村建設補助金和各項涉農項目資金以及村支書個人籌錢。

做好頂層設計

根據政策導向及自身1萬多畝低丘緩坡基礎條件,決定發展農場,並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對全村進行綜合規劃和設計。

從招商到選商,村集體與企業聯姻

2014年,靈峰公司與魯家村合資組建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者以51%的股份控股。

成立專業公司運營

旅遊公司負責專業化運營,聯合後,整個村就是一個大平臺,大家統一規劃、平臺和品牌,實行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從而達到共贏。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鄉土田園農業規劃設計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諮詢熱線:18974896623 13467614200

免責提示:部分內容來源網絡,鄉土田園整理,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