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參加高考、考研中科院、留學美國,看湖北農村娃如何成功逆襲

他身材魁梧,總喜歡戴一副金絲邊框的眼鏡,給人一種敦厚嚴謹的學者形象。如今,這個從湖北農村走出的少年已然與多年前離開家鄉時的樣子截然不同。然而,歲月的流逝改變了他的容貌,改變了他知識的沉澱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卻沒能帶走他楚人天生的靈氣與韌性。

他,就是畢業於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的陳曉。

15歲參加高考、考研中科院、留學美國,看湖北農村娃如何成功逆襲

陳曉的父母都是教師,父親還是北大的高材生,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幾經輾轉搬居到湖北武漢黃陂縣(現黃陂區),陳曉自然也就成了農村裡出生和長大的孩子,直到大學畢業才舉家搬回城裡。

1978年,年僅15歲的陳曉就參加了高考,雖然成績不錯,但由於年紀太小,又嚮往更好的大學,所以放棄了就讀機會。第二年高考後,為了彌補化學的不足,在父親的建議下,陳曉填報了以化學化工見長的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學習化工機械。臨近畢業時,武漢化工學院被國家化學工業部接管,學校選派4個畢業生到化工部工作,陳曉作為其中之一,分配到化工部機械製造局參加工作。

15歲參加高考、考研中科院、留學美國,看湖北農村娃如何成功逆襲

在參加工作的過程中,陳曉逐漸發現這裡經常因為內部管理問題而導致的效率低下和決策失誤,他開始懵懂地意識到中國最大的問題可能並不在於工程技術——工程救國固然重要,但科學管理的概念也不容落後。恰逢彼時國內社會吹來了第三次浪潮以及新技術革命的春風,總是勤學好鑽的陳曉依稀意識到,自己應該學一點管理。

1987年,中國科學院在美國一個基金會的資助下,辦了一個碩士項目,不惜重金請美國經濟管理領域的教師授課,入學後要求將國外的經濟學、統計、市場營銷和管理的知識全部原汁原味吸收,陳曉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該項目在北京只招4個人,70多人參加的考試,陳曉又一次成為幸運的四分之一。

陳曉回憶說:那時候上課很不好意思,老師講股票,講債券,大家一概不懂。講那些財務會計,他們只知道國內的簿記,也就是用本子記賬,根本看不懂那些財務會計的書籍。的確,計劃經濟體制下,這些東西對於陳曉和他的同學們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也正是這次略顯尷尬的學習經歷,使他開闊了眼界,也讓他整體的研究方向發生了偏移。

15歲參加高考、考研中科院、留學美國,看湖北農村娃如何成功逆襲

讀研期間,考託福、GRE之風在校園裡流行起來,陳曉對此雖然一知半解,但也並不想落於人後,經過努力,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一個偶爾的機會,有個在杜蘭大學的同學問他有沒有GRE成績,說那邊有錄取名額,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填了留美的申請材料,誰知竟然被批准並獲得了獎學金。

於是,已經有穩定工作的陳曉毅然辭職,開啟了他人生另一個重要的轉折。

陳曉在美國呆了將近七年。在杜蘭大學求學期間,他從書本上比從教授那兒學到的多,從對美國社會的觀察中學到的又比書本多。那時,大洋彼岸的這個中國青年沉浸於知識的海洋,學習著最先進的知識理論;而國內正處於轉軌經濟時期,懷有一腔報國熱忱的陳曉其實並不確定自己的這種選擇是否正確,因為他將要面對的是並未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說,未來充滿了未知。

15歲參加高考、考研中科院、留學美國,看湖北農村娃如何成功逆襲

博士學成歸國後的陳曉面臨著很多選擇。教師的工資確實與實務界有所差距,但在美國的幾年裡,他對這個職業卻有了很大的啟發——教師除了教書之外,更重要的是做研究。在解決溫飽,社會能給予基本安全感的前提下,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他們所做的事都有一種追求,一種執著。也正是這一點,讓陳曉開始對教師這個職業心生嚮往。同時,他認為,東方文化讓整個社會對教師有一種更高的尊重,與此同時也有一種更高的要求。抱持著這種期待,他走進了我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任教。

15歲參加高考、考研中科院、留學美國,看湖北農村娃如何成功逆襲

作為師者,陳曉一直抱持著"希望後人站在我們的肩上走得更遠"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無私奉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翹楚;而在他熱愛的科研領域,他則苦心鑽研,多次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驕人成就。如今,這位年過半百的教授依舊懷抱初心,走在育已、育人、奉獻的奮鬥路上!

個人小傳:陳曉

陳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會計系主任,教授。1983年獲武漢化工學院化工機械學士,1989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工程碩士,1996年獲美國杜蘭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講授課程包括:經驗會計研究、稅務籌劃、國際稅務、高級管理會計、決策會計。研究領域包括會計與資本市場、公司治理、國際稅務、稅務與企業戰略、企業價值評估。主持過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等國際期刊和《經濟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會計研究》、《中國會計評論》等國內期刊發表過近40篇學術論文。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武漢工程大學招辦"頭條號並積極留言互動,我們將會全程陪伴考生的備考和報考過程,為考生服務!

本文素材來源: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官網、清華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