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什麼人都不得罪,做事認為模稜兩可好,於是被稱為模稜宰相

有一次,武則天要求狄仁傑向她推薦一個能夠夠得上當宰相的人才。狄仁傑脫口而出:“根據我所瞭解過的人,在文章和才學方面,蘇味道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才。”武則天迅速任命了狄仁傑所推薦蘇味道,讓他當上了宰相。

宰相什麼人都不得罪,做事認為模稜兩可好,於是被稱為模稜宰相

狄仁傑


蘇味道從一位小官員一下子被提升為朝廷的宰相,那心裡別提有多高興,甚至連他自己都對於能夠當上朝廷的宰相感到很意外。因此也非常感恩,很感謝武則天的對他的知遇之恩。討人喜歡的話語和行為不時從他口中說了出來。在某一年的春天,當時已經是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季節了,一場大雪不經意間下了起來,蘇味道看到這是一個他拍馬屁的機會。於是寫了一份奏章給武則天,奏章內容說三月天下大雪是一個祥瑞的徵兆,這是老天爺在表彰女皇的功績。武則天看聽到誇讚自己的話後當然心中十分舒服,於是他就在朝堂之上讓蘇味道把奏摺的內容讀出來給大臣們聽。沒想到的,奏章讀完之後,朝堂上是一片沉默。正當大家就要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的時候,一個聲音打破了朝堂上的沉默:“臣只聽說春天降雪會給老百姓帶來災害,這樣的災害怎麼能夠稱得上是祥瑞徵兆呢。如果我們把春天的雪說是瑞雪,是不是也可以把臘月的雷叫成瑞雷了嗎?!”大臣王求禮說出來一番話,惹得朝堂上的大臣們都大笑了起來。武則天自己也是沒忍住,跟著笑了起來,蘇味道被駁斥得面紅耳赤恨不得找一個地躲起來。

宰相什麼人都不得罪,做事認為模稜兩可好,於是被稱為模稜宰相

武則天

武則天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讓大臣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也開始四處走動起來,他去和蘇味道拉關係,蘇味道誇讚他非常的能幹,另一派來找蘇味道說情,蘇味道對來找他的人也唯唯稱好,當大家都走了之後,他卻非常得意的跟自己的門下說,自己這樣子做,太聰明瞭,自己不需要站隊表態,而且兩邊的人也不用去得罪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大家可都摸準了他做事情的路數,整個朝廷的官員和民間的百姓都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蘇模稜”。就是模稜兩可這個意思。當武則天看清蘇味道是一個這樣子的人時,當即就解了他的宰相官職,捲鋪蓋走人了。給的理由是:“罔上附下,不能匡正。”

有一次,蘇味道跟同僚在一起喝酒,喝酒過程中他不經意間將了一段關於武則天的後宮秘史,在座的張錫也跟著附和他一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情被人陰陽怪氣傳到了武則天的耳中。武則天知道後非常憤怒,於是就把蘇味道跟張錫兩個人關進了牢房裡。

宰相什麼人都不得罪,做事認為模稜兩可好,於是被稱為模稜宰相

蘇味道

在監獄裡,蘇味道開始思考:究竟是誰以這種方式陷害他,他在腦海中把餐桌上的人一個個的過濾了一遍,認為每個人都很懷疑。經過三天的思考和懷疑,突然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心是險惡的,官場是殘忍的,當你風頭超過他的時候,就會被他在暗地裡陷害你。做人就要必須懂得如何示弱,示弱的時候才不容易得罪人。

因此,蘇味道在監獄之中裝得非常害怕死,獄卒大喊一聲他都直喊“饒命”,一副可憐的樣子。和他一起進入獄的張錫,沉著鎮定,不慌不亂,面對獄吏,一副嚴肅的樣子。後來獄卒送飯,對張錫非常恭敬,幾乎要喂他吃飯。而給蘇味道送飯,竟故意把飯菜倒在地上,蘇味道心裡非常的氣氛,但他知道要繼續保持示弱的姿態。蘇味道隱忍不發,默默地把地上的飯菜捧起來吃。

宰相什麼人都不得罪,做事認為模稜兩可好,於是被稱為模稜宰相

武則天

武則天聽說了蘇味道的事,她認為:蘇味道那麼怕死,可能是遭別人陷害的,一個那麼怕死的人,怎麼可能會會做出威脅自己生命的事呢?於是,武則天把蘇味道給放了,讓他去集州當刺史。而在監獄中坦然自若的張錫,卻受到流放,他流放到了嶺南。後來,武則天認為寫逢迎的文章,還是蘇味道寫出來的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思。於是武則天就把蘇味道召回朝堂,給他封了個侍郎讓他做。過了幾年之後,蘇味道再一次當上了朝廷的宰相。這一次,蘇味道明白了明哲保身的道理,一下子就當了六年宰相。

宰相什麼人都不得罪,做事認為模稜兩可好,於是被稱為模稜宰相

蘇味道


​宰相蘇味道雖然先後當看兩次宰相,但是他當宰相確是老謀深算,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為人圓滑,更是沒有一點是非感,整天看著武則天的臉色做事情,什麼樣的人一個都不去得罪。他經常對人說,在朝廷處理政事,沒有必要把事情處理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如果不這樣做,一旦自己犯了點錯誤,一定會受到懲罰。最好還是把事情處理得模稜兩可比較好,對於兩邊的不同意見,採取模稜兩可的意思就可以了。所以,當時就有人給給他起了一個不雅的外號叫“蘇模稜”,也叫“模稜宰相”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蘇味道在擔任宰相的時候,有人問他:天下事太多太複雜了,您用的是什麼辦法來調和?蘇味道說不出來,很著急,用手來回摸著床稜,於是人們稱他為“摸稜宰相”。兩種說法雖有不同,但是都反映了蘇味道做事情沒有主見模稜兩可的性格特徵。遇事不表態,不涉及是是非非恩怨,只求模稜兩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