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完,你會和親近的人相互傷害嗎?

1 “都是我不好”這種受害者心理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

一位已婚的女性,丈夫常常向她發脾氣,大女兒也總是反抗她。而這位女性卻把原因歸咎於“可能是我的說話方式不好吧”。這種想法就是情感暴力受害者的想法。

她覺得活著很沒意思。

在家也總是避免和大女兒碰面。大女兒早上到餐廳吃早飯,她都會“離開房間一會兒”。儘量讓兩人的距離保持在伸手能碰觸到的距離以外。

她的丈夫會對說她:“你可能要到快要凍死的時候,才能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失敗的女人。”

被這樣說,她是怎麼想的呢?她覺得“是我讓丈夫覺得我是這樣一個人的”。

我們接下來會談到,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不管被說了怎樣過分的話,都會覺得“加害者說的話是正確的”。

對於如此傷害她的丈夫,她是怎麼評價的呢?她覺得“丈夫是一個穩重的人”,“我和他的成長環境不同,我們完全是兩種人”。

“我和那個人是兩種人。”這正是長時間受到情感暴力影響的人的思想特徵。他們真心這樣認為。“那個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丈夫或妻子,或者其他任何人。

非抑制型人的神經過敏表現為,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抑制型人的神經過敏,表現為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像這兩種人這麼極端。

案例中的這個已婚女人從出生就沒有父母,被寄養在幾個親戚家,曾經受到過寄養家庭的虐待。時間最長的一次,從早被打到晚上。十八歲的時候,她選擇離家出走。在上廁所的時候,門總是會突然被打開,在洗澡的時候也要開著門,她很討厭這種行為。對此,她說:“都是我太任

性了。”

這就和她對丈夫的解釋一樣,“是我的行為使他這樣說的”。無論被怎樣對待,被說了多麼過分的話,也會覺得“對方說的話是正確的”。然後,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知道感謝的人”,自我否定。

她被寄養在祖父家的時候,總是會被說“都是你不好”,還曾因為走路太快而被毆打。祖父常常讓她去見她的母親,但是她的母親只讓她稱呼自己為姐姐。祖母經常對她說:“你就是個被拋棄的人。”

她說:“我就是個多餘的存在。”

不管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所有人都在告訴她:“沒有你就好了。”

“對別人來說,我就是個麻煩。”她一直這麼想。

“如果能早點死就好了,真的想快點死掉。”她說。

有一次她對朋友說:“非常討厭自己的寄養家庭。”朋友卻說:“好歹把你養育成人了。”對於她來說,身邊的人已經都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了。

一定要看完,你會和親近的人相互傷害嗎?

2 為什麼沒法對情感暴力提起抗議?

由於情感暴力是基於道德而對對方做出的指責,被指責的人往往沒辦法對被指責的內容做出抗議。

被要求做什麼事卻無法做到。沒有做這件事的勇氣。這時候,被指責說:“為什麼你不像是×× 那樣有勇氣呢?”讓做不到這件事的人揹負上負罪感。

勇氣是無法否定的美德。執行力也是無法否定的美德。所以,沒辦法對此提出抗議。

“××× 就很善解人意,可是你……”被這樣說的話,善解人意就是一種無法反駁的美德。被這樣的情感暴力控制,就會漸漸陷入“沒有人認可我”的絕望之中。

但是,被人認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永遠不會消失。這樣的話,渴望被認可的人就會抓住任何一件小事希望得到認同,同時害怕任何微小的失敗。

美國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所說的,害羞的人害怕失敗的原因正在於此。如果這個害羞的人的母親還正好是宗教裁判官的話,那麼這個害羞的人有很大可能會受到情感暴力。受到精神暴力傷害的人,無法表現出憤怒,只能消沉下去。所以,“為什麼容易害羞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了。

被情感暴力深深傷害過的人非常重視身邊的人,非常重視身邊的人是因為非常重視周圍的人如何看待自己。所以,更容易被人愚弄。對情感暴力無法提出抗議,這件事意義重大。被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影響的人,會變成無法傾訴的人。

也就是說,受到情感暴力傷害的人會失去自我。被人認可會變得尤為重要。被情感暴力深深傷害過的人對於任何一件小事都變得不會傾訴。一般人看來“說出來不就好了嗎”的事情,他們就是說不出來。因為他從小就被培養成了不會訴說自己的願望、要求的人。這正是道德綁架、道德束縛的恐怖之處。因為什麼也說不出來,所以心底累積的憎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無意識被憎恨操控著的人,沒辦法和別人親近。

正如奧地利精神科醫師沃爾夫所說,人會自然地受到他人潛意識的影響,所以, 周圍的人不會從心底想要和這樣的人親近。同時,自己心中的憎恨會被外化,對周圍的人產生恐懼。這大概是對人恐懼症的原因之一。

總之,如果把憤怒或憎恨表現出來的話,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不表現出來而一直積壓在心底,總有一天會到達無法控制的地步。這種無意識的憎恨爆發出來的時候,就會變成“儘可能地殺掉所有人”的心理。

一定要看完,你會和親近的人相互傷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