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好好說話,你才會過得好

“為什麼我要再寫‘說話之道’?”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那年的年度暢銷書,銷量令我很驚訝。剛開始登上各地書店的排行榜時,我有點意外,因為我當時並不認為有那麼多人在乎說話這件事。畢竟大部分人平常說話都很隨便,隨便聽,也隨便講。

根據讀者的反應,有些主管一次就買了幾十本,分送給自己部門的所有同事。有些學校把《說話之道》列在推薦給學生的書單裡,更多的是情侶買給另一半看、爸媽買給小孩看,當然最多的,還是偶爾在說話這件事情上,吃了一些虧的人,買給自己看的。很多人以為書是食物,吞下去就會長肌肉、變高變壯。我不這樣想。我覺得有意思的書,應該比較像練詠春拳的人面前擺的那個木人樁。如果你看過《葉問》相關係列電影,就知道木人樁的模樣啦!

書像木人樁,靜靜待在你面前,它提供給你一個演練的對象,讓你在演練的過程中,領悟每個動作的理由、體會每個動作的力量。

如果看的是和愛情有關的書,你就是在演練愛情;如果看的是和思想有關的書,你就是在演練思想;如果你選擇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那你就是在演練說話;或者依照我寫這本書的意圖,你是在演練“如何和別人相處”。

是的,說話――就是和別人相處。所以你接下來的行程是一個人漂流到荒島,那《說話之道2》就絕對不適合你,你還不如帶一本你的偶像的泳裝寫真集。

和別人相處時,可以一點也不害羞地唯我獨尊嗎?呃……大概只有幼兒園裡為了搶玩具而打鬧的幼童,可以不害羞地表現出唯我獨尊的心態。除了幼童之外,大多數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會領悟到一件事:我們人類當然是自私的,當然都希望自己過得好。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們也願意別人好,因為別人好,我們自己才有更多機會過得更好。

所有賣東西給我們的商人都希望我們有錢,我們如果很窮,哪有錢買他們的東西?所有的餐廳都希望我們健康有胃口,我們沒胃口,哪還會去餐廳?你也會希望和你搭同班車的人都長得漂亮,身上都香香的;到了學校,同學老師都心情好,有說有笑;到了公司,同事上司都心情好,不找你麻煩。就算白宮裡坐的那位,也希望平壤的那位心情好,不要常常想發射飛彈。

自私是我們的天性,但成熟的人就會懂:自私不等於只有自己好。我們都可以在自私自利的天性之下,依然希望別人也好,然後我們可以期待自己過得更好。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雖然是自私的人類,但我們完全可以和別人好好相處在一個世界。這應該也就是為什麼你會翻開這本書的原因:因為你比幼童時成熟多了,你知道說話就是為了和別人好好相處,而和別人好好相處,你才會過得好。當然,世界上是真的有像希特勒或者伏地魔這樣的人,是一開始就沒打算跟別人好好相處的……呃……我這本小書也是沒打算寫給他們兩位看就是了啦!(冒汗)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距離原本的《說話之道》出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我又體會到了一些事,所以我決定寫下這幾年體會的《說話之道2》,另外也請到兔斯基團隊,為每篇都配上全新的插畫。我們想讓這個給你演練用的木人樁再增加一些不同的零件、不同的角度,為你在演練時提供更多的樂趣和收穫。

儘管聽起來像是在練功夫,但可喜的是:演練說話一事,既不會被揍得斷牙吐血,也不必拼死拼活地去搶奪什麼一代宗師的寶座。我們大家境隨心轉,隨遇而安,自然就越來越能體會和別人相處之樂,同時讓自己過得越來越有滋味、有期待,這才是珍貴的愜意人生啊!

話,本來就是說給人聽的。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就會越快樂。

說話,就是這麼一件“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事啊!""

請從說話方面開始照鏡子

人類幾乎每天都要照鏡子好幾次,卻可能好幾年都不會聽一次自己講話的聲音和內容。這是一件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想來卻不可思議的事。

很多人照鏡子時,連一根頭髮翹起來都會馬上梳好;要是一根鼻毛伸到鼻孔外、牙齒上沾了一些菜渣,立刻被愛漂亮的人視為值得崩潰的大事。

有些人甚至會聞聞自己身上的氣味,聞聞脫下來的衣服、躺過的枕頭套,來確認自己有沒有散發異味。

為了外表,我們買保養品、化妝品、衣鞋包包,再去髮廊好好整理頭髮;而為了體味,也有各種除臭劑和香水。

然而,說話呢?

我們沒有說話方面的保養品、化妝品、香水、除臭劑,也沒有說話方面的髮廊、設計師,更沒有說話方面的流行雜誌。

在說話方面,大部分人根本不照鏡子,不檢查自己在說話方面有沒有露鼻毛、沾菜渣,不仔細聽自己說話的語調、聲音、節奏和內容。

最妙的是,雖然我們仔細打扮整齊了出門去,但也未必有人盯著我們看。就像有不少女生都反映她們往往換了髮型好幾天,同學或同事才注意到。可是隻要我們開口說話,不管是點菜還是投訴、上臺做報告還是私下聊天,那可都是一定有人在聽的哦。

也就是說,我們的外表,當下未必有觀眾,但我們的說話,當下卻一定有聽眾的。

未必有人看的外表,我們如此重視,而必定有人在聽的說話,我們卻不加修飾、很少檢點,只憑著與生俱來的本能,加上成長過程的習慣,就這麼一路說過來了。

前幾年有兩部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都是在描述英國政壇大人物說話的故事。一部是《國王的演講》(TheKing's Speech),講的是說話嚴重結巴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對全國發表演講;另一部是《鐵娘子》(The Iron Lady),講的是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從政生涯,片中有描述到她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感,被要求受訓把聲音變低沉。

即使連英國的國王和首相這樣的人物,都要等到政治生涯的最關鍵時刻,才迫不得已開始調整自己的腔調和音質。可以想見,一般不必從政的人對說話這件事有多隨心所欲了。

有些餐廳、銀行、百貨公司以及客服中心,都會好好訓練服務人員的音量,但也只限於服務時的用語,其餘的個人說話方式,公司當然也就管不到那麼多。

我自己的遭遇,是因為小學開始就被學校押著參加演講比賽,只好長時間對著鏡子演講,檢查自己的表情、手勢。另外,當然也要聽自己演講的錄音,以及去聽之前其他獲勝選手的演講。

進中學以後,我又被學校指派參加辯論比賽,就又繼續被押著研究:如何在說話時佈下陷阱讓敵手中計,以及如何防範敵手佈下的陷阱。

演講比賽和辯論比賽,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於是我又被逼著練習在較短的時間內,大概可以把一件事講到什麼程度。

我一點也不喜歡這些訓練過程,離開中學以後,也極力避免使用那些我學到的、僵硬的技術。但我卻因此而知道,除了我們這些參加比賽的選手之 外,其他同學在求學的過程中很少接受什麼說話方面的訓練。我後來做了節目主持人,不可避免地會常常看見自己講話的樣子,聽見自己講話的聲音。我甚至有一個習慣,錄完影后會回想剛剛哪一段講得不妥、得罪了人,或者有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當然,就算我不願回想,不高興的觀眾也會很大聲地定期提醒我,我又犯了哪些錯……)也許就是這些經歷,讓我有立場告訴你:說話可以練習、可以“擦保養品”、可以“修剪髮型”,也許練習的過程有點勉強、有點辛苦,但絕對不會比節食減肥或把臉削尖來得更勉強、更辛苦。而且效果會一直持續,既不像整形那樣,要定期花錢受苦,也不像節食減肥那樣,動不動就擔心會胖回來。

請從說話方面的照鏡子開始吧!現在手機錄音很方便,把自己上臺的報告錄下來聽聽,其實就跟把自己的歌聲錄下來聽是一樣的事。(只是不一定要放到網上去邀別人一起欣賞啦!)

還有一種更好的鏡子,就是那些聽過你講話、跟你聊過天的熟人坦率地告訴你他們平常聽你說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這會比你自己聽錄音更有用,畢竟話本來就是說給別人聽的。

(呃……不過,如果你詢問的這些人也都光看過《說話之道》的話,他們可能就不會百分之百的坦率了……)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