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花50元帶人進誇誇群 體驗者直呼被誇到“肉麻”

记者花50元带人进夸夸群 体验者直呼被夸到“肉麻”

“誇誇群”裡誇得人“肉麻”

近日,一種名為“誇誇群”的社交群組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人瞅準商機,將“夸人服務”做成了一門生意,只要你付錢下單,即會被邀請加入到一個人數不等的“誇誇群”內,享受各種讚美。有意思的是,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平臺上,這樣“腦洞大開”的“新式服務”還不在少數——有店家提供“代罵蘇家三父子發洩”服務;有店家稱可幫忙“表白、道歉或測試愛人忠誠度”;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甚至還有“代吃代喝代長胖”服務。有專家認為,這折射出了當下消費環境的多樣化和個性化。

記者花50元邀人進群 體驗者直呼被誇到“肉麻”

“誇誇群”最先在全國各大高校內風靡。在這樣的群裡,無論你說什麼,都會得到瘋狂誇讚。近日,記者發現,在迅速佔據高校市場的同時,“誇誇群”還衍生出了付費升級版。在電商平臺上搜索“誇誇群”的關鍵詞,會出來上千個相關產品,最好的一家網店,月銷量甚至高達3531筆。

昨天,在該產品的相關頁面上,一位賣家介紹稱,他們的“群”為多人群,“專業夸人,誇到害羞”,可“送女友送男友送朋友,讓其體驗眾星捧月的感覺”。記者留意到,根據時間及質量的不同,該店還將夸人服務分為“實力誇”“精品誇”“私人定製誇”“彩虹高端誇”等幾個等級,收費從50元到200元不等。

記者付款50元,購買了一份時長為5分鐘的“實力誇”服務,店小二私信索要記者的微信號,“親,給我您微信號,我拉您進群,您在群裡說下被夸人的性別、特徵,大家即可聽您指揮。”記者表示想將誇讚和祝福送給一位劉姓女士,之後和劉女士兩人均被拉進了一個300多人的“誇誇群”。

“歡迎女神下凡!”“小姐姐一來,空氣都變甜了”“仙女下凡辛苦了”。一進群,記者及劉女士就受到了熱情歡迎。之後的5分鐘內,誇讚不斷升級,一句句“甜言蜜語”在屏幕上接連蹦出:“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都是你”“你完美得像是一個藝術品,不會是從書裡走出來的吧”……這讓參與體驗的劉女士大呼“肉麻”,“平時在生活中,就算有人誇我,也都是比較含蓄的,第一次感受這種露骨的誇獎,很不好意思,也有些不習慣,但還是挺開心的。”

4小時接5單生意 店家掙250元發25元紅包

5分鐘誇獎服務結束後,記者未按網店客服要求自行退群,表示想要留在群裡夸人,因此大致瞭解了這類服務的經營模式。令人驚歎的是,在記者購買服務之後的短短4個小時內,該網店僅這一個群裡,就接了5單夸人生意。以一單生意50元算,賣家在這一個群花費20多分鐘,就能輕鬆賺到250元錢。

記者看到,接到生意後,店面客服會在群裡喊大家“出來夸人”,順帶將客戶要求發進群裡。這5單服務裡,有女孩因為男朋友心情不好,購買“夸人服務”送給他的;有妻子想借此祝丈夫生日快樂的;還有男孩稱自己“明天就要上臺演講了,現在演講稿還沒寫好,PPT還未做,焦慮求誇”的。

一輪誇讚結束後,客服會在群裡發個拼手氣紅包對大家表示感謝,紅包金額通常是5元錢,個數則視參與本輪誇讚服務的大概人數而定。紅包被搶完後,客服還會仔細核對一下領走紅包的人與參與誇讚的人是否一致,不許沒參與誇讚的人“冒領”。

“誇手”圖“樂呵” “求誇者”為開心

“發洩罵”“代吃喝”“測真愛” 新型消費花樣多

除了“夸人服務”之外,昨天,記者還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其他令人大開眼界的“新型服務”。

比如有淘寶店趁著前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劇迷們對劇中蘇家三父子的奇葩行徑不滿,在網店上掛出了“蘇家父子發洩罵”服務,服務費0.5元,號稱“付完款隨意罵”。記者付款後,店主同樣將記者拉進了一個微信群內。

群內人不多,但由客服扮演的“蘇家三父子”都在其中,還會@你讓你出來罵人。記者在群內待了一會兒,怒罵三父子“窩囊”“自私”的人還不少。

除此之外,記者看到,還有不少網店面向消費者提供一些“私人定製”服務,比如陪追星、模擬好友陪聊、代發短信、代道歉、代表白等等。如果你對自己的“另一半”不放心,還可以在網絡上購買“真愛測試”服務,委託店家派客服添加“另一半”的微信,通過聊天來判斷其是否“忠誠”。

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代吃代喝代發胖”的“花式服務”。有賣家在平臺上寫的簡介,能準確描述該服務的內容:“本交易適合想吃喝又怕長胖的,冬天怕冷夏天怕曬懶得出門又想吃好吃的想喝奶茶的人,收費跑腿替你去吃去喝,免去排隊等待的煩惱,為你承受你不願承受的肥胖”,不少鏈接下面都顯示有人“想要”。

參與誇讚即有紅包,群裡的“誇手”是否都是“職業”的?記者之後添加了兩位群友進行了解。

“其實大家來參與夸人就是為了玩,為了開心,根本不是為了錢,靠這也根本掙不了啥錢。”群裡一位資深“誇手”貝貝告訴記者,她在該群已經待了一段時間,“誇誇群”的生意很好,昨天在接到記者的單子之前,群裡已經完成了一單夸人生意,她這兩次分別搶到0.11元、0.05元紅包。“這點錢,可能還不夠網費。大多數人都是為了無聊時打發時間的。”

另一位新加入的“誇手”小丹稱,自己純粹是因為喜歡“誇誇群”的氛圍。“這裡沒有戾氣沒有爭執,很溫暖。另外,我覺得讚美別人,我自己也很開心。”

“誇手”們都是“圖個樂呵”,那購買誇讚服務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從記者當天在群內見到的5個單子不難看出,此服務的需求人群、適用場景可算廣泛。在該服務的售出頁面上,近300條網友評論也大概能看出消費者們購買此服務的各樣原因——有人純屬覺得好玩,有人因為生活遇到了挫折希望發洩一下負能量,有人希望將這份讚美送給自己在意的人。

折射當下消費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對於這些“新型服務”,一位經濟學教授認為,互聯網催生了上述服務,這些服務也折射出當下消費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以後,各種創新的、有趣的服務還會越來越多,但未經時間檢驗、僅靠話題及當下熱點維持熱度的話,這種服務可能還無法馬上被認定為是一種新興服務消費。

對於“誇誇群”和“怒罵蘇家三父子”這類情緒生意的走紅,西安市中心醫院一位心理醫生稱,這從側面反映出瞭如今大家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情緒宣洩和心理健康,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去買單。但也反映出當代不少年輕人,缺乏一個正確的解壓方式。

該專家認為,“誇誇群”和“怒罵蘇家三父子”所獲得的情緒上的快感是暫時的,年輕人在壓力較大時,最好能通過更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解壓。比如適當做一些運動,學會忙裡偷閒給自己放假,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學會向人傾訴,學會安慰自己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