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烏鎮時間”開始了

江南古鎮,三月當然是最美好的季節,在油菜花黃、柳絲萌動的時間,當代藝術的“烏鎮時間”很自然地開始了。

3月30日下午,歷時三個月之久的“時間開始了——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在烏鎮北柵絲廠開幕並於今天正式對外展出。

“藝術的存在,首先是因為人的存在。城市化發展的碾壓,讓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變得更加趨同,但人的個體是不同的,‘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烏鎮再次舉辦當代藝術展,就是用古老小鎮的載體,再次呈現多樣藝術形式之美,也為古老的烏鎮增添不一樣之美。人生中最大的可能,是藝術,讓我們以藝術之名,興烏鎮之實。”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展覽主席陳向宏說。

澎湃新聞獲悉,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位(組)藝術家,在烏鎮的三大空間呈現一場當代藝術展覽。與三年前的第一屆當代藝術展相比,本屆藝術展展覽場地除原有的北柵絲廠和西柵景區外,全新改造的糧倉將首次啟用。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展覽作品

當代藝術的“烏鎮時間”已經開始了。

一個時間是,在3月30日開幕前的兩小時時間,觀眾見證了一輛汽車完整的拆解過程,藝術家與解散的零件並置在一起———這是藝術家、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瑞吉娜·侯賽·加林多為本屆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開幕特別獻上了別具一格的行為藝術作品《世界強國》。

另一個時間則是,在河邊的烏鎮鋪石廣場上,座椅鏡面的材質猶如水面映照並融合進周遭風景,彷彿在廣場中悄然而生的一處水面,當地居民與遊客坐在座椅上,銀光熠熠,如坐於水面,這是日本知名建築師、普利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的作品《另一水面 》。

不遠處的一個青磚地面上,不經意間,地磚縫隙間原來嵌著跟地面灰磚一樣大小的室內空間,裡面則一個個人形……時間不知是在流逝,抑或有著一種不同的禁錮,這是王魯炎的作品 《開放的禁錮》。

這些都是“時間開始了——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的作品。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行為藝術作品《世界強國》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妹島和世作品《另一水面》

澎湃新聞獲悉,“時間開始了——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陳向宏發起並擔任展覽主席,馮博一任主策展人,王曉松、劉鋼共同策劃。“我是烏鎮人,與所有在這個小鎮出生成長的鄉鄰,以及現在生活工作在這塊大地上的朋友一樣,深愛烏鎮的人,也一定愛藝術。人生中最大的可能,是藝術,讓我們以藝術之名,興烏鎮之實。”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展覽主席陳向宏說。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陳向宏在發言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發佈公會現場

據介紹,此次展覽共邀請了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位/組藝術家出席,共計90件/組作品參與展出。其中不僅涵蓋裝置、影像、行為、繪畫等較常見的藝術類型,還包括聲音、氣味、燈光、交互(設計)、網絡藝術等仍在探索中的藝術形式。在形態豐富的展出作品中,有35件作品為其在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展出,其中的30件作品更是為展覽主題或針對所在地的人文環境而創作,這些始於烏鎮的藝術,所觸及的問題將不止於烏鎮。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展覽作品

在“時間開始了”的大主題之下,分設的單元主題展示出策展人對作品指向、形態及其與空間匹配度等綜合條件的精準研判。策展團隊有意識地增加了多媒體作品的比重,動態影像裝置達到總展品數量的三分之一。

主題展的第一部分“就在此時此地”,強調藝術介入現實的直截了當,雖然展覽邀請的藝術家因為背景不同所關注內容和所採取的藝術方式各有不同,但並聯在一起將折射出處於前沿的藝術家群體對大時代變革敏銳觀察的概貌;第二部分以“震盪的鐘擺”為單元主題,所在糧倉原為始建於1960年代的烏鎮糧管所,經過空間改造和增建後首度啟用。這一單元的藝術家創作多附著於常見之物,藝術家通過對這些材料自身時間線的勾畫和表達能力的發覺,呈現出一種超越具體生命時態的對撞;第三部分“非常近,非常遠”的作品散落在西柵景區,古典院落、大小劇場、公共空間在遊人的穿梭中層疊、交織在一起,這部分作品將藝術的表達曲折地隱藏在可人的面貌之下,感覺親近,意味悠遠。

一些在國際上知名的藝術家如施林奈沙、格雷戈爾·施耐德、妹島和世等都精心創作了作品,將作品與烏鎮人文環境融合的藝術家作品還有楊嘉輝、陳松志、卡特婭·辛克、妹島和世、蘇匯宇、王魯炎、西塞爾·圖拉斯、雅娜·文德倫、伍韶勁、布魯克·安德魯等。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展覽中的施慧作品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展覽作品《中國鯉魚》

在作品《零時間》中,燈光裝置卻沒有燈光,藝術家邀請觀眾用自己的手機光線來驅動裝置,如此一來,觀眾發出多少光亮,就會收穫多少。這樣的啟動裝置詮釋了何謂無盡空間和無限路徑。《零時間》有大量懸掛的反光管,置於薄煙繚繞的空間之中。攝影機捕捉參觀者手機發出的光芒。基於鏡頭的數據,五聲道的聲音景觀現場由此生成。“我們設計的裝置用極少的材料和科技抹去了時間與空間。在設計這件作品時,我們從“歸零運動”的動機中得到靈感。該運動在一個充滿危機的時代,出於一個明確的理想主義動機而爆發。為回應這個運動,我們在簡單的表面中創造儘可能的深度,激活一個過渡中的場景。”藝術家說。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展覽作品

挪威藝術家雅娜·文德倫(Jana Winderen)通過特殊的錄音設備錄下了烏鎮河裡的很多聲音,又用一種高清的方式把魚的聲音、水裡微生物的聲音等收錄,經過電腦編程後,聽的感覺像一首交響樂。”

西塞爾·圖拉斯(Sissel Tolaas)的作品《跨越烏鎮》,收集了約二三十種烏鎮各種日常生活中的氣味,後在化驗室重新合成,又從烏鎮選了二三十件老的物件,再把合成的氣味附加到物件上。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烏鎮水鄉

對於作品 《開放的禁錮》,藝術家王魯炎認為,開放與禁錮總是竭力在對方的空間裡拓展自己的領地,這是開放中有禁錮,禁錮中有開放的原因,“烏鎮露天電影廣場龐大的地面全部是用灰磚砌成的。作品《開放的禁錮》則是許多被禁錮壓縮的跟地面灰磚一樣大小的室內空間,裡面的人則是被影視文化、娛樂、信息以及意識形態凝聚和禁錮的人們。我從露天電影廣場的地面取出地磚,然後用我的作品替換進去,每平方米地面都會有一兩塊地磚被作品替換。這些作品遍佈整個露天電影廣場,卻因為它們隱形於地下而不易被人察覺。只要不附身垂直地觀看它們,它們在平視的空間中是不存在的。”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王魯炎作品

朱利安·奧佩(Julian Opie)的作品《帕德米妮》是雙面LED屏連續電腦動畫,“我創作是因為我覺得創作本身是必然的令人激動的,而且給了我一個應對和使用我所看到的周圍世界的方式。其目的是創作真正好的作品,那種令人激動而賞心悅目的作品,那種鮮活、新穎、和可視性作品。 你可以拼湊材料,收集信息和圖像,但要賦予它們生命力則需要實踐和毅力,嘗試與犯錯。我並不是說自己做到了這一點,但這是我的目標。”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朱莉安作品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展覽作品與水鄉環境

與主題展強調集中性和或綿柔或剛健的力量感相比,青年單元把側重點放在呈現中國年輕一代藝術家新鮮的創作點位上,通過展出前期遴選出的12位中國大陸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來理解他們對當下和未來的態度以及他們在藝術語言上的活躍性和不可定義性。由七位策展人、藝術家組成的國際評獎委員會,將在展覽開幕前一日從青年單元的參展藝術家中評選出三個大獎,獎項設置從高到低依次為“2019青年當代藝術烏鎮獎”(獎金15萬元人民幣)、“2019青年當代藝術創作獎”(獎金10萬元人民幣)、“2019青年當代藝術特別獎”(獎金5萬元人民幣)。在3月30日的開幕式上,王拓、褚秉超、張如怡從12位年輕藝術家中脫穎而出,分獲“2019青年當代藝術烏鎮獎”“2019青年當代藝術創作獎”“2019青年當代藝術特別獎”。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开始了

烏鎮青年當代藝術獎頒獎現場

從展覽操作到技術層面看,此次展覽避免以某一件/組作品的最終形態下定論,更注重藝術家創作線索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他們的藝術在社會實踐中智性轉換的能力。策展人通過與藝術家合作,對作品的空間編輯和文獻編輯,梳理出藝術家的創作邏輯和框架,將晦澀的當代藝術語言與基本常識結合在一起,使之與建築、設計、生物、性別、傳播、圖像學、大數據等專業議題的討論交叉進行,最終將展覽的涵蓋度無限延展。

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是烏鎮打造文化小鎮、藝術旅遊目的地的重要一環。2016年“烏托邦·異託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的成功舉辦使烏鎮辦藝術展背後地方生態與藝術共生共贏的文化模式被社會大眾廣泛討論。三年後,烏鎮以全然不同的策劃視角和幾乎倍增的展出空間規模呈現一場當代藝術展,從理念到辦展形式,甚至長街宴的宴客形式,都表明烏鎮更高遠的文化追求。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主席陳向宏表示,對社會現場作出積極回應是當代藝術的本能,我們希望這種本能最終表現既具有批評的具體價值,“烏鎮辦藝術展,並不希冀一場展覽能搭臺唱‘戲’,而是給這個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地方一些新的沉澱和空間。”

據悉,“時間開始了——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將展至6月30日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