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一直都做錯了調研


原來你一直都做錯了調研



最近剛剛讀完華杉和華楠寫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書中講了很多戰略營銷創意的方法,很有收穫。今天,就書中講的調研部分聊一聊,沒準會讓你對調研有了新的理解,學會更有效正確的調研方式。

1


現實中,有一部分公司或個人是完全意識不到調研的重要性的,完全不做調研,用戶需求和產品研發全靠老闆或企業內部拍腦袋想。

多數企業或個人是能夠意識到調研的重要性的,知道開公司和研發產品之前先做好調研,但仍舊存在大量錯誤調研。而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得到了錯誤的答案,研發了錯誤的產品,沒有消費者買賬。

由此可知,正確調研是多麼重要。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一點是:調研是找參考、找啟發、做驗證,不是找依據,不能作為依據。也就是說,先有假設預判,再有調研,調研是為了證實或打消假設。通過調研獲得一些啟發和參考,而不能將調研報告作為依據。


原來你一直都做錯了調研


2


在調研中,調研方經常會犯的錯誤有哪些呢?如下:

(1) 提問的形式:很多問題本身就易引起主觀影響,會自然帶偏用戶,除非是客觀中立的問題。

(2) 天真的認為消費者說的都是真的:其實消費者喜歡“說謊”,隱藏真實,普通的調研很難獲得用戶真實想法。

(3) 忽略了回答者的理解能力:調研內容是企業制定的,自己自然十分清楚整份問卷的意思,但不要以為回答者跟自己一樣也都能理解,那就錯了,他們可能真的不懂。

(4) 愛問信不信之類的問題

:不要問這類問題,人家憑什麼信你啊。況且人們買東西並不需相信,只需對你的承諾感興趣就願試試,相信是使用之後的事。

(5) 問題有誤,選項有誤;這就是設計問卷時常犯的錯誤,需要在設計之初就研究好。

.....

3


那麼一些正確的做法有哪些呢?

調研首先應基於觀察,也正如書中章節標題所說,“調研方法論:一切調研都在現場”。作為合格的商人,一定要去現場,養成有事沒事愛泡現場的習慣。

觀察消費者消費的整個過程:調研一定要下到基層去,到店裡和店員聊聊,不要問“科學”問題,要問家常問題。和店員詳談後,在店裡觀察幾個小時,看看消費者的整個消費過程,包括言行舉止和表情等。然後可以送上一個小禮物做個訪談,問下對方在消費中做各個動作時是怎麼想的。以此獲得的信息都是十分有價值的。

如果你問消費者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品牌的,很多可能都會說是朋友介紹的。在獲得“朋友介紹”這個答案後最有價值的問題就是“他怎麼跟您說的呢?”。找到消費者的“原話”,多數情況下,這原話可以直接拿來當做廣告口號使用。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就追問一下“您向朋友推薦過我們的品牌嗎?您怎麼跟他說的呢?”。如果對方沒有推薦過就算了,不要問類似“那你會向朋友推薦嗎?你會怎麼推薦?”之類的問題,這都不是好問題,這是在讓他發想。


原來你一直都做錯了調研



不要問需要消費者思考和總結的問題;不要問類似“你為什麼買我們的產品?”的問題,只需他回憶場景,購買場景和使用場景等。比如“什麼時候買的、當時什麼情況、哪買的、買了多少、當時有考慮其他品牌嗎、店員說了什麼、用後感覺如何、用了多久、之後買過幾次、一直用還是換過其他品牌的、什麼情況下換的?”......

千萬不要做價格測試,只會誤導你,沒好處;沒人知道自己願意為為一個產品付多少錢,很多消費者永遠都嫌貴;所以最好不要問“你覺得我們產品貴嗎?”這類問題。

不要顛倒了企業的責任和消費者的責任:不要問消費者的意見,問對方自己的創意如何,這些是決策者的責任,怎能問消費者。不要把消費者帶入決策者的角色,消費者只會用行動來告訴你喜歡還是不喜歡。

行業競爭史調研:這個不同於消費者調研,而是調研該行業過去十年各個品牌都做了什麼。因為正確的道路過去一定有人走過,只是多數人沒有堅持走下去而放棄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並撿回來,然後自己堅持走下去。

這部分內容看完之後,感覺一切都好有趣,原來調研裡的道道這麼多,一不注意可能就做錯了調研,導致出現錯誤的結果。希望大家看完之後,對調研有了新的理解,也學會了正確調研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