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股份營收五連降部分庫存增9倍 忽悠式重組剛被罰再啟混改對衝

國內首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哈藥股份(600664.SH)仍未止住業績下滑勢頭。

去年,哈藥股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延續2017年雙降走勢,而且,2014年以來,其營業收入已連續5年下降。

不僅如此,公司去庫存壓力陡增。其中藥品羅紅黴素分散片庫存量同比更是飆升9.67倍。

哈藥股份聞名於全國的源於其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新蓋中蓋高鈣片”一度家喻戶曉。其背後是鉅額廣告費投入,2012年至2014年,其廣告費合計高達24億元。顯然,靠廣告轟炸拉起來的業績不可持續。隨著業績持續下滑,哈藥股份無奈大幅壓縮廣告費和研發投入。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去年底,哈藥股份及控股股東哈藥集團因盲目重組被上交所處罰。然而,就在被處罰事宜公佈之前,哈藥集團再啟混改,或以此對沖前次混改被罰影響。

5大業務板塊營收全線下降

哈藥股份正處於主營產品“全軍覆沒”困境。

去年,哈藥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08.14億元,同比降10.02%,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6億元,同比降14.95%,扣非後益淨利潤2.44億元,同比降15.80%。

哈藥股份專注於醫藥健康產業,主要從事醫藥研發與製造、批發與零售業務,業務涵蓋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生物製劑、中藥、保健品等五大產業領域。去年,這五大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全線下降,依次為1.45億元、25.40億元、6.93億元、0.99億元、2.4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4.80%、4.21%、4.63%、16.67%、6.42%。

此外,哈藥股份去庫存壓力陡增,部分藥品庫存大幅增加。截至去年底,阿莫西林膠囊庫存2.30億粒,同比增長308.74%;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庫存6893萬粒,同比增長334.07%;羅紅黴素分散片庫存4900萬粒,同比增長967.54%。

實際上,營收和淨利潤雙降於哈藥股份而言不是首次。2017年,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120.18億元、4.0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4.93%、48.3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2.90億元,同比下降59.30%。

2014年以來,哈藥股份營業收入一直處於下降中。2014年至2017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65.09億元、158.56億元、141.27億元、120.18億元,至2018年,營業收入連續5年下降。其中,去年營業收入較2013年減少了72.78億元,降幅為40.23%。

對於業績下滑,公司解釋稱為,受上游原輔料供應緊張、下游製劑需求量下降以及環保限產等原因,加上二票制、抗腫瘤藥降價談判以及貴州、黑龍江等銷售大省未中標等因素綜合影響,導致收入下降。

藉助外力尋求突破

業績跌跌不休,哈藥股份緊衣縮食“過苦日子”,但在保健品領域的投資毫不吝嗇,試圖藉此打翻身仗。

哈藥股份於1993年在上交所掛牌,其下的蓋中蓋、三精等產品市民耳熟能詳,其背後是鉅額廣告轟炸。

1998年,哈藥股份銷售費用為2.03億元,次年增至8.26億元,2000年飆升至19.63億元。此後至2011年有所回落,在10億元至16億元之間波動,但其營業收入穩步增長。2012年、2013年銷售費用大幅攀升,分別為28.47億元、31.37億元,這兩年,營業收入也達到巔峰狀態。此後隨著營業收入下降銷售費用也逐漸減少。

上述銷售費用中,廣告費不菲。2012年至2017年,廣告費分別為8.98億元、8.78億元、6.20億元、2.38億元、2.22億元、2.16億元,去年,其廣告費僅為0.16億元。業績增長乏力,哈藥股份砍掉大部分廣告費,研發費用也遭到擠壓。2010年至2015年,其每年研發費用均超過2億元,2016年至今均不到2億元,去年為1.85億元。

在保健品方面,公司原本想殺出一條血路。去年2月,公告稱,斥資3億美元購買全球健康營養品牌美國GNC40%股權,併成為其單一大股東及中國區域唯一經銷商。高達3億美元投資,對於2017年賬面資金僅35億元而言,可是一筆鉅額投資。

目前,公司保健品主要為新蓋中蓋高鈣片,去年銷售3.05億片,收入為2.42億元,僅為2012年收入15.46億元的15.65%。

此外,哈藥股份希望藉助外力提振業績。去年11月,公司與以色列梯瓦公司簽約,獲得對方6個產品在中國的註冊批文和進口批文及20年中國區獨家銷售代理權。

曾因盲目重組被處罰

經營業績不振,哈藥股份控股股東哈藥集團試圖藉助混改來提升哈藥股份盈利能力。

去年11月12日晚,哈藥股份公告,哈藥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重啟混改相關事宜。具體方式為,公開徵集一名投資者參與哈藥集團增資擴股。截至目前,未見披露具體方案。

哈藥集團旗下有兩家醫藥公司。哈藥集團持有哈藥股份11.73億股,佔其總股本的46.1%,哈藥股份還持有上市公司人民同泰4.34億股,持股比為74.82%。如果哈藥集團混改易主,兩家醫藥公司也將面臨實控人變更。有意思的是,混改消息發佈一個月後,即去年12月27日,上交所對哈藥集團及哈藥股份前一次混改事項作出公開處罰。

2017年10月19日,因人民同泰正在籌劃資產購買重大事項,對哈藥股份和人民同泰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哈藥股份進入重組停牌程序。 去年2月15日,哈藥股份稱因人民同泰無法在短時間內籌到足夠規模資金,將替代認購美國GNC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因交易未達到重大資產重組標準,遂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在實施上述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中信資本經哈藥集團授權簽署收購GNC相關協議。

此外,2017年6月,中信資本通過收購股權後獲得哈藥集團45%股權,與哈爾濱國資委持股相同,中信資本承諾不謀求對哈藥集團及其下屬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然而,當年12月28日,中信資本擬對哈藥集團增資15億元,將合計持有後者60.86%股權,成為哈藥集團、哈藥股份及人民同泰控股股東。去年6月,哈爾濱國資委終止了此事項。

上交所認定,人民同泰籌資收購資金事項並非不可預知突發事項,公司重組盲目,中信資本違反承諾,嚴重影響了哈藥股份、人民同泰股票正常交易秩序,分別給予哈藥股份、哈藥集團及時任哈藥集團負責人、重組推進者、公司董秘等紀律處分。

對於重啟混改,市場一度解讀為,是提前對沖處罰帶給二級市場的影響。

哈药股份营收五连降部分库存增9倍 忽悠式重组刚被罚再启混改对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