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國際學校市場現狀:英式品牌向二線城市滲透,合作辦學趨於賣方市場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2018年國際學校的增量創歷史新高。那麼在這股辦學熱潮中,英式品牌表現如何呢?

市場現狀概覽

2018年國際化學校新增87所創歷史新高

2018年是國際學校增量最高的一年,新增國際學校87所。辦學場地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北京最早是在順義,慢慢形成一個集群,開始向房山區、朝陽區滲入。上海也開始轉換到新的辦學區域,至青浦區、松江區。驅動國際學校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從核心區域到郊區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2016-2018年中國新增K-12一貫制國際學校地域分佈熱圖

根據新學說數據分析,近三年投資國際化K-12一貫制學校最具吸引力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並逐漸開始向二三線城市滲透。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在熱點城市中,上海佔據主要的比例,其次是北京、廣州。慢慢向杭州、成都、南京等地區開始滲透,整個辦學區域發生了主要變化。

熱點城市從一線向二線轉移關鍵驅動因素是土地資源供給、監管有利性、市場需求

驅動熱點城市從一線向二線轉移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資源供給。一線城市可供做學校教育用地非常稀少,如上海近12年只批過9塊教育用地,拿地非常難。北京從順義到房山、通州,慢慢開始轉移。深圳同樣因為土地資源短缺,很多學校尤其是新建校通過租賃廢舊工廠進行辦學。同時慢慢向周邊城市轉移,如向珠海、東莞延伸。支撐市場向這些城市延伸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首先是珠三角市場需求和可支付能力非常強,這些城市對高端品牌學校有非常大的需求,從而驅動市場向其轉移。

其次是政府監管的有力性,有些地區市場大門剛剛打開。如濟南在2017年之前沒有K12一貫制學校,2017年以後,上海安生教育集團開始陸續進駐,政府主動引入高品質國際化的學校,新東方、楓葉教育也隨之進入。政府監管的有力性、市場需求,加之普及資源供給,促使整個市場參與者從一線城市開始向二線城市轉移。

市場變化觀察

中國國際化學校市場參與者呈現多元化

中國國際學校市場參與者呈現出多元化。主要有8類市場參與者:教育機構、語言培訓及留學機構、教育集團、地產公司、公立名牌校、國外學校品牌、名企跨界辦學和未來創新型學校。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從起初教育家辦學到教育機構開始做學校,2010年前後,公立國際部進入實現迅猛增長時期,如主要開辦公立國際部的狄邦教育集團、安生教育集團以及優聯教育集團,推升了國際學校在全國各地又一波迅猛的增長。

慢慢市場開始轉向語言培訓,留學機構也開始著辦K12國際學校。除此之外,教育集團如碧桂園等也加大了擴張的步伐,同時大部分地產公司開始通過地產+國際學校的模式進行佈局。而公立學校名牌校如清華附中、北外附等,開始通過公立學校輸出品牌的形式在異地辦學。

另外一波市場進入者主要是國外學校品牌。國外學校品牌在二線城市依舊對家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尤其對新建校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個市場工具。還有一類是名企跨界辦學,近三年來,如京東亦莊學校、華為和清華附中舉辦清瀾山學校、馬雲阿里巴巴杭州雲谷學校,標誌名企也開始進入市場。

最後一類是未來創新型學校,如北京一土學校、人大附中探月學院也是市場參與中的一類。整體來看,市場參與者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不同類型的市場參與者有哪些?發生了哪些變化?

本土國際教育機構從公立國際部合作辦學轉向開辦獨立K-12學校

首先是2010年前後公立國際部迅猛增長的主要時期,例如中育貝拉、狄邦教育、安生教育、光華等上海主要開辦國際課程中心的教育機構開始轉向開辦自己獨立的K12學校。2005年中育貝拉在北京創辦了北京海嘉雙語學校;狄邦教育在無錫創辦了無錫南外國王學院,並和英國品牌進行合作,開始經營自己的K12獨立校;安生教育集團由於公立國際部政策受限,也開始轉向K12學校,開辦托馬斯實驗學校。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本土老牌教育集團加速擴張

其次如世外教育集團、博實樂教育集團、楓葉教育集團等最早一批老牌的教育集團也在加速擴張。1993年世外創辦了第一所學校;1994年博實樂創辦廣東碧桂園學校;1995年楓葉創辦大連楓葉國際學校。這批開辦最早的國際化學校,其課程體系呈現出多元化,世外主打IB課程體系、博實樂突出多元、楓葉以加拿大課程方向主打雙語雙學歷。

對比分析,三家教育集團擴張模式也有所不同,主流的擴張模式以輕資產模式為主,通過構建自己的品牌,輸出自己穩定的運營模式。佈局區域也不一樣,如博實樂與楓葉等上市集團進行全國佈局。世外主要在長三角區域,通過託管公立學校,在當地獲得口碑後再建立自己的民辦學校,相對是一種穩妥的擴張形式。

英國品牌從外籍子女學校開始發展雙語品牌向二線城市滲透

早先進入中國的一批英式品牌,從起初開辦外籍子女學校,也開始轉向做自己的雙語品牌,如德威創辦自己的品牌德閎,預將在二線城市切入。惠靈頓除了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外,同時在上海開有惠立學校,今年惠立學校也在國外品牌集中開校的核心城市杭州落地。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諾德安達國際教育集團整體已經從最開始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轉向在上海開設雙語學校。其開辦策略和其他教育集團不同的是第一年就進行K1-K10全學段招生。包括哈羅等英式品牌合作模式都趨於孤立。諾達安達在國內還沒有開放股權,更多的是通過輕資產租賃模式,所佈局的區域都是政府給予優惠條件最好的地區。換言之,最早進入中國拓荒的英式品牌現已開始做自己的雙語品牌,研究義務教育階段的融合課程。

學校品牌運營方偏向輕資產辦學模式,合作辦學趨於賣方市場

合資模式:投資商辦學需要引入品牌選擇合作,但主動權掌握在合作方手中。作為投資方,想要通過合作在辦第一所學校時獲得一些學習經驗,而優質品牌不會選擇重資產合資,更多的是選擇輕資產的模式辦學。整體辦學模式集中於輕資產輸出,整個市場合作辦學趨於賣方市場。

收購模式:通過收購進入行業,但目前遇到很大的一個挑戰即行業內沒有可供收購的標的。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自投自建自運營模式:行業管理人才稀缺,管理沒有形成標準化。如果自建品牌運營學校,想要像酒店一樣尋找託管團隊來管理學校,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並不成熟。首先行業管理人員非常稀缺,其次除了老牌的品牌(經過十幾年的沉澱,有標準的運營流程,無論在課程或招生方面都構建了穩定的運營模式,得到市場認可,通過穩定的運營模式進行集中輸出,有複製的能力

)外,其他2013-2014年間開辦的學校,並沒有形成完善和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在託管方面,沒有成熟的團隊。

租賃模式:往往優質品牌已經有成熟的品牌積累,有自己穩定的運作模式和經驗,更多的是偏向租賃而非重資產合作模式。從投資回收的角度來講時間週期太長,財務角度來講更多偏向租賃。合作標準無論是外方品牌還是中方品牌,只要是優質品牌,用地面積皆有要求,整個門檻在不斷提升。

另外,辦學面臨新進入的市場參與者,面臨的挑戰是整個行業的市場門檻在提升,因此通過引入國外品牌辦學。但實際上已經有很多英式品牌進入中國辦學,某種程度上已經出現同質化的現象,無法區分品牌之間的差異。

英式品牌辦學除諾德安達通過收購方式進入市場外,更多的是選擇品牌加盟而非直投,合資也非常少見。另外,管理合同和品牌加盟是主流的合作模式,基於中國辦學環境及行業政策環境等問題,通過品牌授權以及收取一定的管理費,以最低程度介入市場。

市場發展研判

集團化辦學在未來民辦國際化雙語學校增量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可以看到一年來集團化辦學已經成為國際化學校主要的一個趨勢,在過去三年學校數量當中佔有很大比例是早先的教育集團,從開始辦學就以集團化辦學思維佈局,而非做好單體學校再進行復制,管理架構也以集團化中央廚房的模式開始。如楓葉教育集團、博實樂教育集團、世外教育集團,通過穩定的運營模式,已經加大了集團化擴張步伐。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相比單體學校,集團化辦學優勢到底在什麼地方?首先,集團化辦學分攤到每一個學校成本有所降低,即成本優勢。其次,相比單體學校,集團化辦學有清晰的治理結構,如集團市場部能夠服務於旗下所有學校。因為每個學校的總校長在教學管理方面非常專業,經驗豐富,但未必能招到既懂教學又懂經營的校長。

所以集團在總部設立職能性部門如集團法務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市場部及研發部,尤其是課程的研發,在集團而不是單體學校,能夠吸引更多社會專家參與到總部治理當中,服務於旗下每一所學校。再者,上市之前各個學校之間沒有采取預算管理制度,集團設立財務管控體系可以使校長將精力集中在教學、教育本身,而其他事務可以賦能職能部門。

國際學校每年的數量不斷增加,由於缺乏優勢競爭,未來很多單體學校在沒有集團化辦學優勢的情況下可能會投入到教育集團的懷抱。

驅動未來國際學校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供需兩端來看,經濟水平依舊是推動國際學校發展的主要核心動力,尤其是中產家庭數量的增加,整個市場容量也在增加。同時,上市集團季度財報對財務營收也有一定的推動,財務上以多元化方式推動學校擴張及供給,通過重資產形式建校。此外,即將上市的教育集團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在上市之前為了達到門檻通過一定量的擴張來增加體量,以此滿足上市的門檻。

新學說諮詢業務

新建校諮詢:最前期開始的服務辦學定位到市場調研,包括商業計劃等。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戰略諮詢:主要為市場進入戰略,包括英式品牌進入中國,在此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選擇什麼樣的辦學模式、區域,與誰合作,都可以進行戰略規劃,系統性解決這些問題。

運營管理諮詢:新的業務包含學術質量保障、學生測評,並增加了每所國際化學校進行運營提升需要通過的國際認證,如NEASC、WASC等。

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报告|中国国际学校市场现状:英式品牌向二线城市渗透,合作办学趋于卖方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