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不問為何的開始,不知緣由的結束

前一段時間小編著實忙碌,以至於差點荒廢了發文,今日偷得閒暇才可以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勿怪,勿怪。

前述說盡了漢家的宮闈怪事,也與大家一起品嚐了真正的歷史溫度。其實,小編時常在想,歷史中的人物和情懷應該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無時無刻不是在凸顯一個人的真切感受,只是我們有時將歷史看得有些冰冷了些,而今天小編將與大家一起旁觀離漢帝國五百多年的王霸往事,看看其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將一家上市公司活生生荒廢為垃圾股的。

“春秋戰國亂紛紛”是我們初學歷史得出的結論。的確,這段長達近五百五十年的歷史時期有著跌宕起伏的故事講不完,但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開放自由精彩紛呈的時代,它為每一個想登上舞臺的人都提供了機會,這機會來得或早或晚,但是終究用另一種方式展現了每一個人的奮鬥歷程。姜小白,就是在不斷抓住機會中迎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的新高度。

齊桓公:不問為何的開始,不知緣由的結束

周天子的王權被一場烽火燒得幾乎殆盡了,除了國都周圍的一畝三分地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可控範圍,而各個諸侯在自掃門前雪之後不再朝賀天子,有的關起門來搞發展,有的關起門來搞鬥爭,有的甚至關起門來弒殺骨肉兄弟。當姜子牙的骨血傳至第十一代孫時齊國已經儼然成為東方大國了,只是齊襄公到了晚年就變得慵懶糊塗,連自己的繼位人是誰他都搞不清楚了,所以這份糊塗引來兩個政治敏銳度極高的人的強烈預感,他們紛紛將自己輔佐的公子送至別國安放,其中管仲帶著公子糾去往孔子故鄉,而鮑叔牙則與公子小白一起去往莒國。果然,襄公十二年,一群權臣謀殺襄公扶立公孫無知為國君,來路不明的繼承始終坐不穩,加之權臣戀棧權力,岌岌可危的形勢一觸即發。在經過國內的一番內鬥之後,齊國國內的貴族紛紛要求停手,並且另外選擇國君人選,這樣兩個流亡公子都面臨著同樣的繼承機會,只是國內貴族國、高兩氏想秘密接小白回國然後立其為君。魯國人和管仲都是十分精明的人,他們知道公子糾藏身魯國相對於小白的莒國是要遠一些,時間不等人,只有一面讓魯國人派送軍隊護送公子糾返還齊國,另一方面管仲率領手中的軍隊在莒國去往齊國的道路上截殺小白,一場傳奇遭遇戰即將打響。期初,鮑叔牙認為有國、高兩氏的鼎力支持小白肯定是要繼承君位的,但是有礙於鄰邦規定,齊國國內軍隊只能鎮守齊國防線,不能有所突破,所以鮑叔牙處於等待狀態,而管仲則是精明之人,反正莒國也不敢招惹齊國,他們肯定不敢明目張膽派送軍隊護送小白一路直插臨淄,所以他算好了時間和路程,在當道與小白的人馬會面了。當小白的人還沒有搞清楚情況,管仲就下令立馬衝殺過去,一個不留下,同時管仲作為神箭手看準了小白的所在,掏出箭簇直接對準小白就穿射過去,剛剛好,小白一抬頭就看到箭已經射中了自己的鉤帶,雖然沒有傷及自己的身體但是這一戰自己是在劫難逃了,靈機一動的小白立馬從馬上摔下來,咬破舌尖口吐鮮血裝死糊弄過去,管仲一看小白既然都吐血死了,那麼公子糾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回到臨淄了,時間上也相對充裕。在沒有建立完備的戰俘制度的情況下,管仲的人沒有打掃戰場的義務,所以本該暴屍荒野的小白從死人堆裡連夜逃回臨淄,在國、高兩氏地擁戴之下登上國君之位,稱齊桓公,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不問為何的開始,不知緣由的結束

經過傳奇即位以後,齊桓公對曾經刺殺自己的管仲不僅沒有降罪,反而尊其為相國,用管仲治理國政。期間,齊桓公對內改革國政,實行軍政合一的體制,建立兵民合一的管理制度,鼓勵生育,增加人口,減少賦稅,建立起良好的治貧制富體制;對外,通過不斷地征伐使周邊臣服,同時建立起會盟制度,確立盟主地位,達到九合諸侯天下歸心的地步,對於狄、戎採取征伐措施,霸道手段厲行天下。這是歷史上的第一位春秋霸主,在位四十三年可謂風光無限,只是居安要懂得思危,強大要得審慎,齊桓公的病根別人幫他治不好,他自己也不想治。

管仲在世的時候對於齊桓公的各種不當行徑可以立勸立阻,畢竟管仲的居安思危心理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齊國,所以齊桓公尚且能聽之,但是齊桓公絕不是一個完人,他的缺點和弱點都在他身上展現得無疑了,他能忍耐只是一時的,等到他不能忍或者不想忍的時候,誰也擋不住。比如齊桓公二十九年的時候,齊桓公帶著蔡姬到水中游玩,蔡姬是蔡國敬獻的姬妾,很得齊桓公喜歡,所以平時蔡姬有些頑皮也是正常的。當船劃至水中央時,蔡姬就不停地搖晃船,一邊搖晃一邊嬉笑,齊桓公覺得船隻比較簡陋,有些害怕,這樣搖晃下去可能會傾覆,所以他就阻止蔡姬晃船,結果蔡姬不聽,還晃個不停。齊桓公突然大發雷霆,痛斥蔡姬,並要求立馬把蔡姬送回孃家去,蔡國人覺得兩口子吵架聽說過女方主動逃回孃家的,哪裡聽說過男方趕女方回孃家的,蔡國人覺得這是侮辱,更是兩國之間的重大外交問題,所以蔡國來了個翻轉,既然齊桓公不要蔡姬,那我就把蔡姬遠嫁楚國去。這樣一來就觸碰到了齊桓公的痛處了,他也管不了這麼多了,執意發兵蔡國,第二年甚至聯合七國共同討伐蔡國,蔡國遭殃的可就是全體國民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對外使用霸道之術的齊桓公脾氣很是不小,尤其是殺伐決斷的時候幾乎採取不計後果地措施,這樣的霸主知會讓別人因為懼怕你才臣服你,而不是因為仰慕你的德行和仁政而歸順你。所以,孟子曾說,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靠的是霸道,而非王道。

齊桓公:不問為何的開始,不知緣由的結束

齊桓公:不問為何的開始,不知緣由的結束

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實在是陳疾難治了,一病不起的管仲臥躺在家裡,齊桓公對於這位戰友很是尊重,對於他可能即將離世表示深深地惋惜。而對於未來齊國的行政擔當齊桓公和管仲都有話要說,所以這一日齊桓公借探望管仲的機會,與管仲說起了管仲的後繼之人。齊桓公問:誰可為相?管仲以為齊桓公懂他,所以他說:沒有人比君王更瞭解我了。齊桓公還是要試探管仲對於這三個人的意見,分別就說了他覺得可以重用的易牙、開方和豎刁,管仲簡直沒有想到齊桓公居然要重用這三個人,他撐起最後的力氣對齊桓公說:易牙為了滿足君王的美食慾望可以殺掉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來討好君王,這種人無情無義,不可以用;開方為了討好君王,居然背棄自己的至親骨肉,沒有人情味,不可以用;豎刁則是更為極端,為了讓君王開心自己對自己進行閹割,連人都不是了,他心中更沒有親人愛人之情了,絕對不可以用。聽完管仲的話,齊桓公倒吸一口氣,心裡想著:我來看望你,是尊重你,我來問你國相人選,是相信你,你就是再怎麼不喜歡這三個人也沒有必要如此詆譭,看來管仲真是老了,老糊塗了。充滿了慾望的齊桓公在管仲死後便無所顧忌起來,他不僅沒有聽從管仲的話,反而對這三個人授予專權,讓這三個人共掌齊國朝政,自己卻對一切都放鬆了警惕,想著逍遙快活的時光。很快,在放縱中不能自拔地齊桓公病情加重了,他不敢想象死亡地到來,到那時他只求可以得到醫治,可是齊國已經在三個奸臣的手裡開始亂了起來。當所有人都覺得齊桓公要死了的時候,五個兒子便開始了奪權,各自的黨羽在臨淄城內相互廝殺,三個奸臣忙於支持和反對這些兒子們的夢想,孤零零地齊桓公卻得不到醫治和調養。身邊的所有侍衛和宮人都離他而去,偌大的宮殿裡沒有一點人氣,垂垂老矣的齊桓公想吃一口飯都沒有人給他送來,一天天下去,他竟然被活生生餓死。不僅如此,齊桓公的屍身停放在宮殿之內,兒子們忙於爭權奪利,沒有任何人顧及到他,所以他從桓公四十三年的冬十月七日開始,一直到當年的十二月十四日,期間整整六十七天的日子,齊桓公的屍身停放在床上,寒冬臘月的時節也耐不住時間過長而長出屍蟲,屍蟲爬滿了齊桓公的全身,甚至屍蟲爬上窗臺,從破爛的窗戶裡爬了出來,直到兒子們廝殺完畢,公子無虧才命人為齊桓公收殮腐爛的屍體。

就是這樣的一代雄主,在慾望與節制、在強大與審慎之間控制不住自己,讓自己走上了不歸之路,也留下了一段奇聞,那就是九合諸侯的齊桓公居然被自己的兒子們活活餓死,到死了沒人殮葬收屍;同時,齊國這個國家也在紛亂爭奪中走向衰亡,至少不再有昨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