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解放戰爭時期的濟南,不僅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第二綏靖區所在地,更是連結華東、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國民黨軍悍將王耀武統軍11萬鎮守於此,利用北靠黃河,南倚泰山的險要地形,修築了眾多永備型和半永備型堅固工事。

如此易守難攻的城市,如此雄厚的防守力量,最後卻歷時僅僅8天就被攻克。濟南被攻克後,冀、魯、晉三省,膠濟、津浦、德石鐵路連成一片,60萬華東野戰軍能夠集中起來,投入了規模宏大的淮海戰役,拉開了國共決戰的序幕。

連美國人也公開承認:“自今(濟南戰役)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可以說,國民黨政權的總崩潰正是從濟南的陷落開始的!那麼,如此重要的濟南市為什麼會被迅速攻克呢?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沒有精銳主力部隊駐守

王耀武接受命令擔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時,曾經當面向蔣介石提出,要求帶他的基本隊伍74軍與100軍到山東,但蔣介石說,74軍要回南京拱衛首都;100軍要警備上海與京滬線,都比濟南重要。再說了,何必非帶自己的部隊不行呢?那不成了軍閥思想了嗎?

王耀武聽罷不敢堅持,但又不死心,就要求帶同屬五大主力的18軍與新6軍到山東,但蔣介石以18軍要守備武漢,新6軍要支援東北為由再次拒絕。最終,王耀武到山東上任時,隨身僅僅帶著半美械的73軍,戰鬥力與74軍等部隊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部隊內部派系林立

派系林立是國民黨黨政軍的共同特點,山東也不能免俗。派系鬥爭讓王耀武十分頭痛。即使後來王耀武已經擔任山東省主席,將山東黨政軍大權集於一身以後,對麾下部隊仍然不能運用自如,其麾下主力46師、73軍、96軍分屬不同系統,矛盾重重。

96軍吳化文部原屬西北軍,抗戰時期還曾經投靠過日寇,抗戰勝利後雖然接受改變,但一直受到歧視,最後其中約2萬人被策反起義。73軍原屬唐生智的湘軍,1944年初王耀武擔任集團軍司令時才調入其麾下。46師屬於桂系部隊,不要說王耀武,就是蔣介石也很難調動。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孤城難守棄守無望

進入1948年,濟南周邊的昌樂、濰坊、張店、博山、周村相繼失守,濟南基本成為一座孤城。王耀武深知濟南難以固守的,便於1948年5月15日急飛南京,向蔣介石建議:中央現無力增援,與其坐受共軍以圍攻殲滅,莫如主動放棄濟南,集兵力於兗州,鞏固徐兗防務,以利爾後作戰。

蔣介石強調:濟南是華北的戰略要地,關係濟南與青島的呼應和美援之路,一旦放棄則必冀、魯、晉三省,膠濟、津浦、德石鐵路連成一片。華東野戰軍將更加運用自如,北對平、津、晉、冀,南對徐、蚌、蘇、豫、皖,威脅亦將難以遏止,主張必須固守濟南。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徐州援兵和空運均未到達

蔣介石曾經多次向王耀武承諾: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已督率邱清泉、孫元良、李彌三個兵團17萬人做好隨時馳援的準備,一旦濟南受到攻擊就會立即出兵增援,對攻城軍隊進行內外夾擊,必要時他將親自督戰。

1948年7月,兗州解放,濟南失去最後依託。王耀武向南京告急,請將其舊屬整編83師周志道部空運濟南。但在王耀武的再三請求下,83師也僅有19旅被空運至濟南,被王耀武作為總預備隊使用。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主攻方向判斷失誤,丟失制高點

濟南戰役開始前,王耀武認為濟南東南多山,近郊有茂陵、硯池兩山作屏障,設有堅固工事,易守難攻,解放軍主攻必在長清至張莊飛機場一線,依此判斷,他觸動總預備隊19旅、57旅向古城迤西增援,策應長清,放鬆了東南方向的防守。

9月17日凌晨,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用重炮猛轟茂陵山、硯池山陣地,以步兵迭番強攻,以敢死隊轟炸碉堡,經一晝夜激戰首先攻下茂陵、硯池兩山。這兩座山是居高臨下俯瞰濟南全城的制高點,王耀武緊急調動部隊在空軍和坦克配合下多次反攻,付出數名團長的傷亡仍無濟於事。

濟南重鎮8天被攻克,不僅僅因為吳化文率2萬人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