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前趙雲可以拼死直諫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

夷陵之戰前趙雲可以拼死直諫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蜀漢集團繼失去荊州以後的又一重大損失。這一戰既置篡漢的曹丕於不顧,也不符合諸葛亮東和孫權的戰略方針,而且沒有穩操勝券的把握。

大將趙雲拼死勸阻,但據正史記載,諸葛亮竟然沒有激烈反對,難道睿智如他竟然還不如趙雲的見識嗎?其實並非如此,只不過諸葛亮長期的立場、職務有些尷尬,不能旗幟鮮明的加入反對者行列。

夷陵之戰前趙雲可以拼死直諫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

諸葛亮一人之下的地位。諸葛亮是蜀漢政權的丞相,論職務、論能力、論資歷都是蜀漢政權在劉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在劉備已經公開表示“朕意已決,無須再勸”的情況下,如果他公開站出來,一而再、再而三激烈反對,就會導致朝中重臣無所適從,人心浮動,繼而影響蜀漢政權的穩定。

事實證明,蜀漢政權內部也卻是存在太多的不穩定因素,夷陵之戰後劉備病重,諸葛亮受命前往白帝城接受託孤重任,前腳剛剛踏出成都,後腳便有了漢嘉太守黃元的反叛。數年後,西南邊境又發生南蠻諸部叛亂,還是諸葛亮對其首領孟獲七擒七縱方才勉強收服。

夷陵之戰前趙雲可以拼死直諫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

諸葛亮的親吳立場。早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就曾當面提出“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此後,正是諸葛亮親赴江東,說動孫權聯劉抗曹,在赤壁之戰中取得空前勝利。

劉備率軍攻佔益州、漢中,進位漢中王后,正是在諸葛亮的提議下,劉備集團將零陵、長沙、桂陽三郡歸還東吳,用以換取南郡一地,雖然鞏固了孫劉聯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在尋常人看來,諸葛亮就是徹頭徹尾的親吳派,此時諫止只會引人口舌。

夷陵之戰前趙雲可以拼死直諫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

諸葛亮是謀士和文臣領袖。諸葛亮雖然長期在軍中任職,而且擔負練兵領兵重任。但劉備去世前仍多是以謀士、文臣身份示人。被東吳謀害的關羽不光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也是蜀漢政權的頭號戰將,與蜀漢集團的嫡系將領關係密切。諸葛亮公開反對出兵東吳為關羽報仇,就會給人造成文武失和的錯覺。

相比而言,趙雲沒有這麼多顧慮,他是劉備起兵不久就投靠的股肱戰將,與東吳政權毫無瓜葛,不怕閒話;他與劉備、關羽等人也情同兄弟,即使建議暫緩起兵復仇,也不會有人過多聯想。

夷陵之戰前趙雲可以拼死直諫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