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買房猛增”揭露一個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聰明的人

懂得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來源:精讀(ID:jingdu999)

電視劇《都挺好》裡,30歲的蘇明玉坐擁兩套千百萬級別的豪宅,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由自己決策並獨立買房的女性精英。

儘管電視劇有更多藝術創作的成分,但現實生活中,近些年在大城市買房的女性比例確實是越來越高了。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房子。

01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網站,發佈了《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女性購房者比例達到46.7%,幾乎逼平男性購房者。

其中,30歲以上單身大齡女青年購房者逐年增加,比例高於平均值。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另一項調查則顯示:74.2%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買房沒有接受伴侶的資助。

其中45.2%接受了父母資助,29%能完全憑一己之力買房。

在這條新聞下,有幾條被頂的最高,獲幾萬讚的評論寫道:

“女人有錢有房了,要比有對象更有安全感。”

“自己買房,住著踏實。”

“對啊,自己有房,車裡有油,兜裡有錢,這就是安全感。”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還有受採訪的買房單身女性說:“一套合適的房子,能給我極大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平凡的世界》裡有這樣一句話:“錢是好東西,它能使人不再心慌,並且叫人產生自信。”

深以為然。

成年人的安全感,大多和錢有關。

02

微博博主@徐斌房產律師,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案例。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2015年,女方和男方結婚,購買了上海的一套房子作為婚房,房子價值四百萬,其中首付兩百萬是婆婆出錢。

房產證寫了男女雙方名字。

婚後由雙方共同還貸,每個月9000多的房貸,從女方公積金里扣五千多。

但婚後一年,男女雙方因為性格原因矛盾激烈,最終導致離婚。

婚雖然是離成了,但是雙方對於房子怎麼分,無法達成一致。

賣房分錢,男方不同意。

按照當事人的意思,女方無意去分一半房子,首付的部分女方不感興趣,但是貸款的部分必須解決。

離婚了雙方肯定不能住在一起,但房貸有部分是用女方的公積金還,離婚還和前夫一起還貸款,顯然不現實。

過戶給男方,不還貸款也不行,銀行不同意。

銀行要求必須提前還貸款,否則也不能更名。可是付首付已經傾盡全力了,提前還貸也做不到。

於是,女方起訴男方要求分割房產,拍賣房子。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人細思極恐。

婆婆把兒子和兒媳告上法庭,要求雙方償還200萬的首付。

兒媳的分房官司只能中止,等婆婆的官司先出結果。

最終婆婆勝訴,法院判決,男女雙方償還婆婆200萬首付。

也就是說女方要拍賣房子之前,必須先還給婆婆一百萬。100萬不是個小數,女方自然也拿不出來。

婆婆第一時間,申請了對前兒媳的強制執行。

由於女方拿不出現金償還首付,無法執行生效判決,就得上黑名單。

女方沒錢,那就執行房子,但是執行談何容易,法院走程序都要一兩年時間。

讓女方更加不平衡的是,婆婆與兒子本是一家,所以婆婆並沒有對兒子申請強制執行,男方沒上黑名單。

從2018年的9月,到今天已經大半年過去了,法院還沒有執行這套房子——現在由兒子和婆婆共同居住。

女方如今的局面變成了:房子沒得住,錢沒得分,貸款還得繼續還,人還上了黑名單。

律師表示,根據《婚姻法》的規定,結婚由男方父母出資買房,寫雙方名字的,實則難以保證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安全。

一旦離婚,該分的財產未必能“分一半”,還可能讓你離了婚,還被拖在官司裡。

因為在婚姻法裡,男方婚前買的房子,即便加上女方姓名,這房子永遠都還是男方的。

也就是說,結婚多少年,女方都相當於借住在男方的房子裡,只要哪天情變離婚,女生就得捲鋪蓋走人。

想通過在房產證上加名字,獲得安全感的想法,早就行不通了。

馮侖曾說:“當社會給不了你安全感時,你會想買個小房子,給自己一點點安全感,起碼不用總搬家。”

我想,這也是近年來女性購房人會猛增的原因。

因為越來越多女孩開始明白,感情隨時可能會背叛你,但握在手裡的錢不會。

且只有自己掙來的錢,才能帶給你最牢固的安全感。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03

張小嫻說:“每個女人都想要安全感,都用各種方法想要得到安全感。

可無論我們多麼努力,無論我們擁有有多少,到頭來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要來”的安全感,就像昂貴的玻璃器皿,即使你小心翼翼的呵護,也可能粉身碎骨。

安全感,究竟是什麼?

百度百科上說: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

也就是說,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你的內心。

知乎網友@木木三說過這樣一段話: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的確如此,一個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是自己給自己的。

現代社會,一個安全感滿滿的人,要具有哪些能力呢?

我想以下3點都很重要。

1、賺錢的能力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和唐晶,就是兩個鮮明的對比。

剛畢業的羅子君,因為老公的一句“我養你”,放棄了工作,做起了養尊處優的少奶奶。

等到老公出軌了,她只能手足無措的哭訴:是他說要養我一輩子的,是他讓我不要工作的。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反觀唐晶,她有著不俗的賺錢能力,有自己的事業。

所以能在痛失愛人後,依然坦然面對,甚至在事業上,獲得再次提升。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有人說,錢能帶來最大的安全感。

其實不然,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有很多的錢,而是擁有掙錢的能力。

因為你有賺錢的能力,你永遠不需要成為別人的依附,你有了靠自己生存的底氣,自然也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

2、獨處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戀愛中的姑娘會抱怨,男朋友太帥/太有錢/不在身邊等,給不了自己安全感。

也有男生覺得女朋友太獨立,自己也沒有安全感。

總之就是一句話:“我要的只是安全感,你就不能給我嗎?”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類人往往缺乏獨處的能力。

因為他們忍受不了孤獨,所以才總覺得沒有安全感。

《少有人走的路》說: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體驗不安全感才會擁有安全感,而體驗就是獨處的過程。

你要有獨處的能力,才不會擔心安全感的歸屬。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中,描述了她的婚後片段:

“夫妻倆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

她說:“孤獨是一種享受,自己跟自己相處是蠻有趣的。”

善於獨處的人,會有自己的小天地,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不管ta對你好不好,你都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這樣,你也就擁有了真正的安全感。

3、與不確定性相處的能力

作者彩紅說:“安全感最大的威脅是恐懼,最能讓人產生恐懼的事物,就是未知的不確定性。

哪怕你很多很多錢,也可能因投資或其他不慎,使我們錢財空空;

哪怕你有好幾套房子,未來的房產政策、空氣環境也會讓你憂心;

哪怕有再相愛的伴侶,你都不確定幾十年以後的你以及你們會怎樣。

十足的安全感,不過是個假象,真正能提高我們安全感的,恰恰是我們與不確定性相處的能力。

當你對各種不確定性掌控能力越強,我們的安全感便越高。”

我很贊同。

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100%安全只存在於少數情境,通常也是短暫、脆弱的。

不確定性,才是生活的常態。

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如何與這個不安世界的未知相處,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當你能擁抱不確定性,具有了跟不確定性安然相處的能力,你也就有了相當高度的安全感。

04

如今這個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缺乏著安全感。

有的人壓力一大,就喜歡吃甜食喜歡喝奶茶;

有的人不管去哪,都要帶著自己心愛的玩具;

有的人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開著電視或音樂,製造熱鬧感......

但正如作家張小嫻所說:

“惟有當你認清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事實,你才明白,安全感從來無法外求,也從來不在這世界以外,它是你內心世界的平安。”

聰明的人,懂得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希望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感,也願我們的安全感一直都在。

和你共勉。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作者:夏穆,精讀主創,個人微信號:夏穆的時光(ID:writesomething)。本文首發於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女性买房猛增”揭露一个扎心真相: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