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前言:

有的事情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必然!

最近,升級打怪的通關遊戲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最終贏得了和終極大BOSS一決高下的機會。

當我和終極大BOSS有了一次較量之後,之前突破關卡的伎倆也都爛熟於心,於是沒事了我就喜歡拉來小夥伴,炫耀一下我的威嚴。

小夥伴們很不服氣,說我是因為運氣的緣故,方才能每每戰得“大怪”。他們在不解和嫉妒的情緒下還會諷刺我,說這只是個偶然事件。

但我心知肚明,能與終極大BOSS有所切磋,實質上是一種必然結果。因為,打“大怪”前的每一個關卡,我都能順利通過。

通關遊戲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其中一個便是: 當某個事件的環節是緊密相連的,同時各個環節又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個方向,那麼接下來的這個結果,便是必然。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新聞回顧:

2019年1月14日,經網友爆料,甘肅省慶陽市寧縣8歲女孩在學校被打致下體出血的惡性事件,公之於眾。

爆料中的女孩的奶奶講述:2018年12月14日中午,小花(化名)回家時一直哭訴不止,經詢問得知是小花的老師懷疑小花偷了她的口紅。當天下午,小花的下體就流血不止,被一位同村大娘發現後用板車送至家中。

2018年12月14日下午,小花在當地醫院醫治無果的情況下連夜被送往西安市兒童醫院。隨後,小花在被診斷為會陰外傷後及時地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後又再次被診斷為陰道壁損傷。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該爆料一經網絡傳播,迅速引起了網民的廣泛關注,各種說法也接踵而來。

2019年1月15日,經寧縣公安局、寧縣教育體育局調查,事發經過為:小花的同學馬某某(男,7週歲)、趙某某(男,6週歲),懷疑小花(女,8週歲)偷拿了馬某某的一塊橡皮,並借趙某某的一元錢未還,於是二人對小花進行推搡毆打,在小花被推倒後,又並將其褲子脫掉,用笤帚把將其下體戳傷。

與此同時,事故的處理結果也公之於眾:涉事的兩名同班同學因未滿14週歲,不予處罰。涉事學校的正副校長被免職,並分別予以警告和記過處分。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新聞小結:

8歲女童在校被毆打致陰道壁損傷,這看似是一個校園霸凌事件,是校方疏於防範的一次偶然事故,但事實上它是各個環節緊緊相扣的一個必然結果。

這就如同那個通關遊戲一樣,當關卡向我們敞開懷抱,並且指向同一個方向的時候,那麼對於終極“大怪”的挑戰,便就是一個必然結果。

換句話說“8歲女孩下體被戳傷致流血不止”這個現象,它順應了社會背景下的以強凜弱,習得了家庭教育下的暴力攻擊,附和了學校教育環境下的變相縱容,又貼合了法律對於未成年人處罰的多種不適。

總之,這個現象的成立,是社會、家庭、學校、司法等,給予“敞開懷抱”的一個必然結果。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關卡1. 以強凜弱的意念

霸凌者欺負被霸凌者的現象廣泛地存在於社會的各個場合。支撐霸凌者攻擊被霸凌者的力量,往往是前者相比於後者具備更強的社會地位、社會權利、或者是單純的體力。

甘肅一年級的8歲女孩遭到同班兩名男生的殘忍攻擊,印證了這個道理。

8歲女孩小花由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小花的母親和父親在小花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並且父母均患有精神障礙。小花還有一個哥哥,但哥哥並非一個正常的孩子,他患有智力障礙。

沒有父母照顧的學生在學校會被欺負,這似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更何況在部分人的眼中,悽慘的身世是給予嘲笑、攻擊、諷刺的最佳的理由。

“她爺爺快80歲了,我也74了,家裡沒也沒個主要人”小花奶奶擔憂地說。

學校是一個小的社會,學校環境是社會環境的一個縮影。當這個小的社會沒能營造強者愛護弱者的價值觀,沒能讓大家習得友善與關愛的時候。當兩名六七歲的男同學手持欺辱而不膽怯的利劍,而小花又具備萬分悲涼的底色的時候。那麼,校園的霸凌事件便突破了第一個關卡。

這個關卡叫做“以強凜弱的意念”。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關卡2. 暴力攻擊的手段

我們終究會成為怎樣的人,不得而知。唯一一點可以揣測的便是父母所留給我們的印記,將會永遠地伴隨著我們。我們總會在父母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推搡、毆打、脫衣服、拿起笤帚把戳下體……一系列殘忍的攻擊行為連貫地發生在了小花身上。

對小花施暴的是同班的兩名男同學,一個6歲,一個7歲。面對殘忍的手段,我們難以想象施暴當下的兩名男同學,他們的臉上掛有何等的表情,是惡氣沖沖的齜牙咧嘴,還是得意洋洋的哈哈大笑,又或是板起臉,眯起眼,咧嘴冷笑,不知道他們是否膽戰心驚,是否憂慮重重。

對於兩名男生施暴當下的心理狀況,我們不得而知。但依舊可以揣測的是那發人深省的家庭教育。因為,六七歲孩子的行為習得,是對原生家庭最為真實的寫照。

之前在公園跑步時見到過一個小男孩,他也跑步,但他總是低著頭,跑的很緩慢,躡手躡腳的感覺。我出於好奇,詢問了男孩的媽媽。那位媽媽回覆到“平時會教導孩子愛護弱小,愛護生命,做一個有溫度的人,他跑的這麼慢,應該是擔心踩到螞蟻吧!哈哈哈……”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導師,倘若家長的為人處世、家長之間的相處模式、家長所營造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針,都是溫和的、友愛的、善良的,那麼孩子所繼承的品質,便極有可能就是溫和、友愛、善良。

如果家長所散發出的品質是急躁的、仇恨的、殘暴的,那麼孩子所繼承的,便極有可能就是急躁、仇恨、殘暴。倘若如此,那麼校園的霸凌事件便突破了第二個關卡。

這個關卡叫做“暴力攻擊的手段”。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關卡3. 校方縱容的鎧甲

鄉下的小學佔地面積有多大?倘若和城裡的小學相比,那真可謂巴掌大。一排是教室,對面是辦公的簡易規格,和一個學生吶喊全校都聽得見的巴掌場地,是農村小學最基本的概況。

小花所在的班級有七八個學生,如此小的人數規模,更是讓整個校園都顯得格外安靜。倘若學生之間發生了衝突,桌子咯吱,凳子咣噹,學生哭啼的嘈雜聲會顯得格外刺耳。

對於小花的不幸遭遇,如果老師沒有翫忽職守,或者呼呼大睡,又怎會無從發現,甚至是鮮血四流,染紅了厚厚的冬褲和冰冷的地面時,依舊無人關切。

我們難以想象,在小花被施暴的當下,老師們都在做些什麼,是塞著耳機,臥著身子,伏案看小視頻嗎?

校方對學校的管理,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當值老師和教職工的失職,從某種角度講,都是對校園霸凌事件赤裸裸地縱容。這種縱容,助長了校園惡性事件肆無忌憚地發作和蔓延。

小花在被攻擊後下體流血不止,一個人坐在馬路邊兒上,左手拿著作業本,右手撕下一張張塗塗畫畫的作業紙,來來回回地擦拭著下體,一張、兩張、三張……作業本撕光了。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甘肅慶陽位於西北腹地,正值深冬的天色滴水成冰。小花感受著冒著熱氣的血液逐漸凝結,在刺骨的寒風下小心翼翼地擦拭著,她的痛楚不僅僅來自於腹部,更是來自於“老天”。

路過的同村大娘看著眼前的一幕,隱忍著感觸,找來一木板車,一步一步地將小花送至了家中。

在小花的整個遭遇中,老師們在哪裡?從起爭執,到推搡毆打,到小花下體流血,再到小花在路邊被同村大媽撿到,在那一個漫長的時間段裡,老師們似乎蒸發了。縱觀新聞報道和校方的回應,老師的這一區域似乎完全是空白的……

成就一個校園霸凌事件,其僅有“以強凜弱的意念”和“暴力攻擊的手段”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校方的“鼎力相助”,這種“相助”來自於翫忽職守,翫忽職守便是刻意縱容。如此,第三個關卡被攻破了。

這個關卡叫做“校方縱容的鎧甲”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關卡4. 依法保護的妙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第八條之規定,對小花施暴的馬某某、趙某某因年齡未滿14週歲,不予處罰。責令馬某某、趙某某監護人嚴加管教,並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2018年12月02日,湖南沅江,12歲男孩殺死了34歲的親生母親。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陽,13歲學生錘殺父母。

2019年01月15日,湖南婁底,13歲學生捅死12歲同學。

誠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14週歲以下公民不承擔刑事責任,也不負擔行政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計,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數量,相比五年前降低了近30%。雖然案發數量相比而言有所降低,但是案件的數量仍舊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在司法的具體實踐中,有不少觀點仍舊主張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想以此應對,並有望進一步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實。

與此同時,最高檢還指出,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表現出低齡化趨勢,並呈現出組織化、成人化和暴力化傾向。這難免會讓人們有所擔憂,擔憂其“14週歲以下公民不承擔刑事責任,也不負擔行政責任”的規定,會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溫床。倘若如此,那麼第四個關卡將被突破。

這個關卡叫做“依法保護的妙藥”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下身血流不止!

杜決說:

當個體被賦予了社會環境“以強凜弱的歪曲意念”,又習得了家庭環境 “暴力攻擊的殘忍手段”,又贏得了學校教育環境

“校方縱容的助力鎧甲”,又有犯事後得以逃脫懲罰的“依法保護的靈丹妙藥”,那麼這個個體便是無敵的。

在這個可以連續衝破4個關卡的人生軌跡中,他所行霸凌之事,皆屬必然結果,其對於惡性事件的發展和延續,也將是一個必然結果。

這就如同那個通關遊戲一樣,當你每一關都能輕易通過的時候,並未每一關都指向同一個方向的時候,那麼對於終極“大怪”的挑戰,便就是一個必然結果。

甘肅8歲女孩在校被施暴的惡性遭遇,就如同通關遊戲中的“大怪”,所有的校園霸凌事件,以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事件,都可稱之為“大怪”。

“大怪”的養成是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乃至是律法等四個關卡所“共同努力”的一個自然結果。

其實扼殺“大怪”或許只需要個別關卡做出改善即可,遺憾的是各個關卡喜於相互推搡,不願擔責。家庭推給學校,學校推給家庭,各自推不過又推給社會,社會也無奈就說說法律,法律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

後記:

杜絕校園霸凌,杜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司法改善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