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連榮自述:博源集團發展故事!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博源大廈外景

2018年,是伊盟天然鹼科研組創立40週年。遙想40年前的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元年,一群年富力強、胸懷中國天然鹼產業夢想的十多名年輕人進駐荒涼偏遠的合同察汗淖鹼湖灘,白手起家,打壘蓋房,戰嚴寒、鬥酷暑、品孤獨,頂著社會上的冷嘲熱諷,全身心投入到“鹼田日曬工藝”的研究工作當中。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努力,鹼田日曬工藝研究取得成功,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為低品位天然鹼礦床開發開拓出廣闊前景。這一重大科研成果,一舉扭轉了伊盟天然鹼靠天吃飯、看老天爺臉色生產的被動局面。就是在那個不知道市場經濟為何物的年代裡,伊化的創業者們以“伊盟天然鹼科研組”為起點,開創了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化的先河,成為引領伊盟工業發展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它不僅為當時以農牧業為主導的伊盟播下現代工業文明和科技創新的種子,也為中國天然鹼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全新的發展模式,可以說,中國天然鹼事業從此“為之一新”,並且從量變到質變。四十年前從科研組開始,歷經伊化所、伊化總公司,再到如今的博源

,正是因為有鹼湖人開創的產業基礎、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和鍛造的人才團隊,才奠定了今天博源的快速發展和多元產業枝繁葉茂的大好局面。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戴連榮。

1992年,當時的伊盟盟委、行署為貫徹“重塑重構,對接推進”的經濟發展方針,在伊盟化工研究所和五戶盟直化工企業的基礎上組建伊盟化學工業總公司,來統籌安排伊盟天然鹼資源的合理開採和利用,統一規劃和建設伊盟的天然鹼化工,

由此掀開了伊化新的發展篇章,奠定了伊化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伊化創立之初,實力也不算強,1992年,盟直一所五廠共生產各類化工產品不到9萬噸,實現工業產值1.1億元,利稅960萬元,利潤僅347萬元,總公司成立後,對原有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同時實施了一批短平快的新擴建項目,到1995年底伊化各類化工產品產量提高到24.5萬噸,總資產增加到5.8億元,利稅增加到1.24億元,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連續三年位於自治區石化行業之首,進入全國化工經濟效益百強,被自治區政府命名為首批科技先導型企業,晉升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後來在伊盟盟委行署實施盟旗經濟一體化戰略引導下,伊化集團總公司通過一系列的吸收合併,到1995年,伊化統領了伊盟的天然鹼生產加工,實力持續增強,同年6月伊化收購了海拉爾氯鹼廠,成為伊化走出鄂爾多斯地區的第一樁企業併購案。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伊盟天然鹼科研組最初的11位成員。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在合同察汗淖鹼湖灘,創業者們在撈鹼。

1996年,國家出臺了鼓勵優勢國有企業兼併困難國有企業的優惠政策,從1996年-1997年的兩年間,伊化被世人稱之為“東進西出,南征北戰”的產業佈局大調整拉開了序幕,伊化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金融機構的推動、促成和要求下,結合自身戰略發展需要,通過兩年多的一系列併購,控制了國內95%以上的天然鹼資源,實現了中國天然鹼資源的集中配置,確立了伊化在中國天然鹼領域的主導地位。

這些重組和併購,從國家的角度看,重組的結果是盤活了不良資產,擴大了就業,促進了社會穩定,對伊化來講,壯大了產業規模,優化了資源配置,確立了純鹼、小蘇打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加上伊化在管理、資金、技術方面的投入,短時間內發揮了明顯的作用,1997年1月,遠興天然鹼6500萬股A股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交易,一次性募資3.2億元,邁出了向資本市場融資的第一步,伊化歷史性的邁上了資本運作與產業經營並舉的發展平臺。同時也使伊化的員工成為當時本地區相對富裕的群體,到1997年底,伊化的資產規模達到了33億元,年生產各類化工產品80萬噸,銷售收入9.6億元,利稅2.48億元,利潤總額1.5億元,員工總數1.6萬多名,在自治區36戶重點企業中排名前五位,1998年在全國化工企業利稅第九位。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1997年1月,遠興天然鹼6500萬股A股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交易。

氣勢恢宏的快速擴張,很快使伊化成為橫跨內蒙古、河南、青海三省區的企業集團,伊化在快速擴張中度過了最富激情、最富輝煌的時期,集團化以來,規模擴張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主要經濟指標以翻番的速度增長,總資產比1995年增長了23倍,但過快的擴張也帶來負債的大幅上升,隨著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變化,與規模擴大和實力增強相伴而來的是經營風險日益凸顯,承債式兼併擴張造成負債過度、資金緊張、機構臃腫,冗員增多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鉅額兼併債務的累積效應隨時間推移給企業造成的困難越來越大,再加上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純鹼陷入全行業虧損,集團經營開始滑坡,產業擴張戰線長,地域跨度大,管理能力已經跟不上產業的擴張,自身管理負荷已到極限。客觀的講,當時的伊化從管理水平還是人力資源角度,都難以維持這樣大跨度的經營,伊化必須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對伊化來說,進行調整的特殊性和艱鉅性還在於,處理因兼併擴張帶來的遺留問題和實現持續發展這兩個方面是互相制約的,必須同步進行,必須處理好兼顧好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才有可能徹底走出困境。

2001年8月23日,伊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果斷調整發展戰略,正式確立了“鞏固天然鹼、發展天然氣、進入高科技”的二次創業總體發展戰略,用發展的方式解決面臨的困境,面對當時資金空前緊張、內外交困的局面,我們新一屆領導集體力排眾議,集中力量啟動擱置三年之久的天然氣制甲醇項目,同時進行新一輪的產業調整和資產重組,把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非主業企業剝離出去,集中力量進入更具成長性的產業領域。這種調整是痛苦的,當時的情況是我們必須拿出壯士斷臂般的決心,否則會越陷越深,積重難返,殃及全局。幾年的調整時間,我們遇到了很多磨難,甚至遭遇了超乎想象的困難甚至危機,但我們沒有縮手縮腳,沒有茫然失措,沒有瞻前顧後,沒有束手等待,沒有悲觀放棄,無論困難有多大,始終以發展的思路和姿態,積極樂觀的精神去解決和麵對,千方百計去化解矛盾,堅定執著地鞏固發展和確立新的產業優勢,進而迎來了轉機。

2003年

自治區天然氣化工的開篇之作——位於烏審召工業園的年產18萬噸天然氣制甲醇項目成功投產,標誌著伊化從無機化工向有機化工的產業轉型取得突破,該項目被喻為“自治區第一個成功實施的天然氣化工項目”。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堅定了我們戰略調整的決心和重新構建發展格局的信心,也為企業創造了轉機和可能,為我們穩步走上持續發展的振新之路奠定了基礎。

2004年作為伊化精神傳承者的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遠興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標誌著徹底完成了從伊化到博源,從國有體制到民營體制的重大變革和過度,作為從伊化土壤中涅槃而生的博源,向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完善邁出關鍵的一步。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博源是內蒙古首家以天然氣為原料成功生產甲醇的企業。圖為博源聯化百萬噸甲醇項目一景。

從2007年起,博源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9月,100萬噸甲醇項目在烏審召工業園區投產,10月,120萬噸煤制二甲醚項目在蒙大新能源基地開工,標誌著博源集團從天然氣化工向煤化工領域的產業拓展和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取得突破性進展,而同期在河南桐柏,安棚公司二期40萬噸重鹼項目投產,三期奠基開工,一個百萬噸級的天然鹼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在中原大地昂然崛起。一個以“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堅忍不拔,創新進取”的創業精神為靈魂,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天然鹼化工三大產業為筋骨的現代化企業浮出水面。

從一個發祥於大漠的科學試驗點到名揚四方的大型企業集團,從國有體制到民營企業,從昔日產業單一的無機化工到今天前景更為廣闊的有機化工,從伊化到博源,在起伏跌宕的歷史浮沉中,實現了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跨越,獲得了經濟效益與企業文化的雙豐收,

“只有經歷九死一生的企業才是真正的好企業”,艱難的困境突破與未雨綢繆的體制轉變的經歷,已成為伊化事業發展中的無價資源、無形財富,一場暴風雨過後,並非所有人家的籬笆都會倒掉,沒有倒掉的,一定是事先做好了準備的人,經歷了市場、轉制等風暴洗禮的伊化,已經以全新的姿態屹立在市場中。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戴連榮榮膺內蒙古經濟年度十大人物稱號。

在全新的經濟形勢下,經過幾年的發展,博源已經成為一個實業發展與資本運作為一體,具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社會影響力和完美公眾形象的現代企業集團。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戴連榮在與中煤能源合作儀式上致辭。

博源以循環經濟為理念,依託遠興,打造有機化工產業基地,構建天然氣化工和煤化工新能源產業體系,重點打造烏審召工業園和蒙大新能源基地,依託天然氣、天然鹼、煤炭三大優勢資源,全力打造三大產業,隨著一批大型項目的建成投產,使博源迅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到2008年,烏審召園區在2007年甲醇項目的基礎上已經形成年產133萬噸甲醇的產能,

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甲醇基地,為發展甲醇為起點的天然氣深加工產業奠定了雄厚的產業基礎;■ 同時,遠興與浙江江山化工合資建設的20萬噸二甲基甲酰胺項目建成投產,為延伸甲醇產業鏈及下一步的產業整合奠定了基礎;■ 博源煤化灣圖溝煤礦建成投產;■ 抓住自治區扶持興安盟和鄂爾多斯對口支援興安盟的政策機遇,開工建設30/52化肥項目;■ 策克口岸海關公共監管區項目;■ 進軍有機食品行業,建成40萬噸/年花生油項目一期20萬噸/年生產線;■ 依託河南桐柏安棚鹼礦,整合天然鹼資源,做精、做強天然鹼化工產業,構建大型循環經濟工業園,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以安棚為核心的天然鹼產業已經成為博源重要的產業平臺,桐柏地區已經建成百萬噸級的天然鹼產業,天然鹼產業開發的集聚效應已經顯現,中國純鹼、小蘇打產量最大的產業集群已經建成,年生產各類化工產品近300萬噸,年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 推動資本運營與產業打造良性互動,依託遠興和中源化學兩個平臺,陸續引進上海證大、中能源、江山化工、日本高化學、韓國LG、迪貝化學及中煤能源等戰略投資者,累計引入資金80億元,強力助推了集團產業發展,使集團的生存與發展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撐。■ 特別是和中煤能源簽署“兩礦三化”戰略合作協議,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兩礦三化”框架下的深度合作,使蒙大礦業、伊化礦業兩個千萬噸級煤礦、蒙大化工6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獲得強力推動,極大地增強了發展後勁,推動了博源的快速壯大。■
代表博源新形象的博源大廈建成投用,博源豪生、博源藍海、博源御華三個五星級酒店建成投用,博源初步完成了以單一化工產業為主導向多元產業體系的轉型,構建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為核心,物流貿易、現代服務及酒店服務業等多元產業聯動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

今天的博源集團,秉承艱苦奮鬥、精益求精的光榮傳統,發揚勇於創新、執著追求的優良作風,不斷推進各項事業向前發展。截至2017年底,集團資產總額從2006年初的42億元增加到280多億元,增長了7倍,年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增長了6倍多,員工6000多名。作為核心產業,創始於伊盟天然鹼科研組的天然鹼事業在博源的平臺上也得到持續發展,技術和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創新,產業規模有了大的提升和發展,資源開採和利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而且環保技術實現了質的飛躍,基本達到零排放,鹼湖老一輩創業者開創的天然鹼事業得到了發揚光大。目前,■我們的小蘇打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擁有50%以上的出口份額;

正在建設的40萬噸/年精品小蘇打建成後,我們在小蘇打市場上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純鹼產銷量進入全國前列,並且是行業內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在此基礎上,■ 我們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立足鄂爾多斯的煤炭資源優勢在烏審旗建設了裝置、工藝在行業領先的煤制化肥項目,投產以來,產銷兩旺;■ 作為對口援建興安盟重點工程的30/52化肥項目今年試車出產品;■ 和中煤合作建設的兩個千萬噸級的現代化煤礦也進入試生產階段。■ 此外,也在努力嘗試“互聯網+”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合作建立了西北煤炭交易中心和易肥網全產業鏈平臺。總的來看,博源基本形成了以實體產業與資本運營互動發展、人才強企與文化塑企戰略互為支撐的良性發展格局。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戴連榮在博大實地指導工作。

回顧40年的風風雨雨,回首40年的起起落落,以伊盟天然鹼科研組為發端,從伊化到博源,我們實現了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雙豐收,實現了產業與文化的雙重跨越,有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去總結汲取,值得我們去弘揚光大。強烈的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締造了鹼湖試驗站,創立了伊化,托起了遠興,也孕育了博源。“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創新進取”的“鹼湖精神”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基因”和“立企之基”,進而形成產業與文化同步協調發展、雙向互動的良性發展機制,使“文化”成為推動企業的活力之源、動力之源。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博源生態公園。

作為中國天然鹼產業的引領者,博源將秉承伊化的創業精神,繼往開來,創新進取,把我們的企業打造成一個效益卓著、基業長青、文化優秀的企業,打造成一個不斷為股東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幸福的企業,打造成一個社會形象完美、工作環境和諧、人人嚮往加入的企業,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敢於夢想、勇於創新、腳踏實地、同心同德,就能創造歷史,就能把老一輩開創的事業打造好、發展好,就能把中國天然鹼事業發展的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本文作者系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戴連榮)

小鏈接:

戴连荣自述:博源集团发展故事!

2018年,鄂爾多斯市工商聯與市委統戰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鄂爾多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等聯合發起“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鄂爾多斯非公經濟創業奮鬥記憶”主題創業故事徵集活動。活動自2018年5月份啟動以來,得到各旗區工商聯和眾多非公企業的鼎力支持,一大批胸懷祖國、奉獻鄂爾多斯的企業家積極參與其中。

2018年6月底,我們將徵集到的稿件委託給鄂爾多斯學研究會進行整理編撰,研究會的專家經過精心細緻的專業推敲與斟酌,在徵集材料的基礎上,尊重客觀事實,對標40年改革開放,結合鄂爾多斯三次創業,妙筆生花,形成了讀者面前的這部書稿。

通觀全書,65個創業故事,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人們對鄂爾多斯這40年的認知。書中所有創業者立足鄂爾多斯這片熱土,從事行業豐富多彩,年齡有大有小,路徑有難有易,貢獻有多有少。故事反映了幾代民營企業家的艱辛努力、艱苦生活、滿腔熱情、辛酸苦辣、輝煌燦爛;反映了鄂爾多斯民營企業40年的蹉跎、輝煌與奮進歲月。

—THE END—

來源:《溫暖世界 驕子情懷 鄂爾多斯民營經濟40年》

校對:白倩

加油,博源!戴連榮自述:博源集團發展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