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收官,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都市家庭劇?

文 | 「廣電獨家」 佳子

《都挺好》一開篇就做了一個漂亮乾脆的“破題”,也點出了作者想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一個有缺陷的原生家庭。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3月25日,都市家庭劇《都挺好》迎來大結局。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蘇父蘇大強與滿臉淚痕汗水的女兒蘇明玉,在除夕老宅的巷子裡完成了跨越十幾年的親情和解。一本撕碎的習題集,不僅讓觀眾一夜之間原諒了自私愛作的蘇大強,也讓飽受原生家庭之苦的蘇明玉完成了關於人生的最大課題——放下,與自己和解。

開播以來,收視一路上揚,豆瓣評分8.0,討論熱度居高不下,蘇大強衍生表情包“破圈”傳播……都使得這部劇成為2019開年以來極具關注度、傳播度與好評度的現實題材作品。

溫暖、遺憾、喜悅、糾結,在這部關注原生家庭問題的現代都市劇中,有的不僅是直視傷痛的勇氣,更有自我療愈的信心與溫情。從明玉被打後的憤慨,到蘇家三男的冷漠,再到放下與和解,每一步劇情發展都牢牢牽動著觀眾的心。

年輕人感慨家庭的烙印與創業的艱辛,中年人體味不得已的苦衷,老年人代入空巢的寂寞與無助,劇中每個人物身上似乎都有著我們的影子,自私的一面、溫情的一面、決絕的一面、脆弱的一面……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故事結尾遺憾與溫暖交織的結局,在一地雞毛的繁瑣糾結中帶來了現實的曙光與希望,也讓屏幕前的觀眾獲得瞭解決現實家庭問題的啟示。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整體來看,《都挺好》保持了製作出品方“正午陽光”一向的質量水準,有溫度、更有態度。作為一部探討原生家庭關係的都市家庭劇,劇中人物形象塑造鮮活,情感處理細膩,作為輔線的個體職場進階和家族企業困境也都刻畫得入木三分。用原生家庭關係折射社會轉型裂變,用中小企業發展再現民族工業崛起,在真實的細節塑造中,為時代畫像。

直面原生家庭痛點,都市劇中不再缺位和臉譜化的中國父母

“我想喝手磨咖啡”“買房買房買房”最近,《都挺好》中蘇大強的一組表情包上了熱搜。作為新時代“坑兒女”代表,劇中蘇大強的表現讓人又氣又恨。面對強勢幹練的蘇母,他是懦弱窩囊的丈夫和父親,即使有心護女,也不敢有所表現。妻子乍然過世,他的反應更像一個走出牢籠、重獲自由的囚徒。任性、驕橫,甚至挑撥離間,蘇大強無知幼童的一面多過於一個愛子女的父親。

這一點完全不同於以往國內都市家庭劇。在傳統話語體系中,父親是威嚴的,母親是慈愛的,子女是孝順的,所謂“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中國家庭“都挺好”的常態。

但在《都挺好》中,強勢偏心的母親、懦弱無助的父親、冷漠疏離的兄妹,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與此同時,這個家庭的一些側面也如此熟悉,比如來自舅舅一家關於親情的綁架,父母寄託在子女身上的虛榮心等等。即使不像劇中明玉表現得那樣激烈和決絕,但來自原生家庭的愛與傷痛,相信不少人都感同身受。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劇中,“作妖王”蘇大強是意外的流量擔當,也是推進劇情發展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他的無理取鬧甚至自私盤算中,一幅當代家庭圖譜被徐徐展開。

第一次,都市家庭劇將鏡頭和目光聚焦在了之前面目模糊的父母身上。不管是突然“翻身做主人”的欣喜,還是與保姆小蔡的“類似愛情”,在《都挺好》中,這些不再作為被陳述的第三方視角,而是正在被經歷、被瞭解的真實感受。劇中,不再缺位模糊、輪廓漸次清晰的形象或許才是牢牢吸引觀眾,尤其是中老年觀眾的重要一點。

同時,對於年輕觀眾來說,《都挺好》從年輕人的角度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觀察切口。也許最初的興趣點來自於原生家庭問題的展現,但在一步步的劇情推動中,年輕觀眾對於父母和親情,都有了更多體悟。

面對朋友老聶,蘇大強說自己一家“都挺好”。這也是作為都市家庭劇的《都挺好》的一個亮點。“都”意味著所有人,不止是有愛情戲份的年輕一代,也不止是有家庭生活的父母一代。“都”就像一個括號,把家庭裡裡外外都包含進來,好的、不好的,溫暖的、遺憾的,將模糊的刻板印象具化成一個個鮮活的面孔,這才是真正的現實家庭劇。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一地雞毛之後,“都挺好”不是開端,而是結果

從第一集開始,《都挺好》就做了一個漂亮乾脆的“破題”。沒有拖泥帶水的背景介紹,沒有你好我好的華麗偽裝,蘇母的突然離世如同給平靜的湖面投入巨石,瞬間激起的水花一下子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也點出了作者想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一個有缺陷的原生家庭?

水花漂亮,漸次盪開的漣漪更引人深思。大哥失業、二哥離婚、父親被騙,一個又一個問題紛至沓來。在平穩的敘事中,“都挺好”的偽裝被揭穿,一地雞毛的瑣碎糾結呈現在觀眾面前。

大結局中,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蘇大強為了幫記憶中的少年明玉買習題集在除夕夜走失。“我攢了半年的錢,才買了這本書。”這一刻,成年明玉拉著父親的手,走上了遲到多年的回家路。用任性自私氣了觀眾40集的蘇大強,用這個意外之外情理之中的轉向贏得了諒解。或許,這才是《都挺好》真正想要表達的。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不一味地刻畫矛盾,而是在煩惱中埋下愛的伏筆;不在於展現生活的疲憊,而在於即使受過傷害,仍要保持生活的熱望與人格的獨立;不止於表現原生家庭的傷痛,而是在打破偽裝、認清真相後,再把生活一片片拼好,重新上路……

對一部現實題材作品來說,真正的好不正在於此嗎?在混沌裡表達清醒的觀察與思考,在躊躇落寞中重拾生活的勇氣,用最真切的筆觸傳達社會的溫度,用最鮮活的人物承載關於愛與傷痛的啟示。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都市家庭劇?

近年來,現實題材電視劇與現實主義創作蓬勃發展。以《人民的名義》《雞毛飛上天》《大江大河》等為代表的一批現實題材電視劇被觀眾追捧。面對新時代的要求,如何更好地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成為文藝工作者思考的重要命題。

從這一點來看,《都挺好》中既有原生家庭問題的內核洞察,也有“工業強則國強”的時代精神,還有從細微處見真情的溫暖流動。劇中,以蘇州評彈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元素不再是概念性的裝點,而是穿插其中調節敘事節奏的點睛之筆。發展民族工業也不再是空洞的一句口號,而是通過真實的職場展現、製造業從業者的工作生活狀態以及明玉與小蒙總自身的職業發展路徑來體現的。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現實生活是電視劇創作的源頭活水,關注現實、反映現實更是中國電視劇的光榮傳統。從生動反映改革開放40年發展變革的《大江大河》,到再現古代市井生活圖景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再到今天聚焦現代家庭痛點的《都挺好》,正午陽光的作品中,人物鮮活、敘事生動、故事豐滿是它們的共同特點。

展現真實生活的同時不迴避社會矛盾,描摹現實問題的同時加之以溫情思考,相信這也是《都挺好》獲得“都挺好”評價的原因所在。

《都挺好》收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家庭剧?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