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協測試樣品線上不達標率37.04% 淺析我國網購市場現狀

3月19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聯合消費者網發佈2018年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比較試驗彙總分析。2018年,北京市消協發佈測試結果18次,測試樣品864個。其中,線上採樣432個,不達標160個,不達標率37.04%;線下采樣432個,不達標66個,不達標率15.28%。線上採樣不達標率是線下的2.42倍。線上採樣主要來自天貓商城、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國美在線、亞馬遜、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值得注意的是,蘑菇街採樣全部不達標。此外,服裝鞋帽類商品不達標率最高,為33.04%。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佈《2019年中國移動網購行業分析報告-市場規模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五大樣品不達標情況

北京消協測試樣品線上不達標率37.04% 淺析我國網購市場現狀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全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

我國網民規模及互聯網普及率

北京消協測試樣品線上不達標率37.04% 淺析我國網購市場現狀


隨著互聯網以及網購的普及,網購用戶的增長趨勢逐漸放緩。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2016年全國網購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增長十分迅速。因人口紅利漸失,2017年我國網購用戶增速開始放緩,2018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將突破6億人。

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

北京消協測試樣品線上不達標率37.04% 淺析我國網購市場現狀


從行業發展來看,在用戶高增長紅利期後,供需兩端“雙升級”成為行業新一輪增長驅動力。在需求端方面,2018年網絡消費繼續保持升級態勢,消費升級為行業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也進一步推動市場成熟發展。例如,個性化需求促進了定製化供給,低線城市用戶需求的釋放加速推動電商渠道下沉,品質化需求和理性消費進一步推動品質電商的快速發展。在供給端方面,圍繞資源技術和模式的升級進一步加快。例如,各大電商門店加速落地,與傳統零售商聯盟化趨勢加強,線上線下資源進一步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物流、營銷、質量追溯等領域應用日趨深入;電商流量加速分化,拼購模式、小程序電商、內容電商等新模式交易規模呈指數增長。供給端升級加速了資源流動與協同分工,有效提升了供應鏈效率,同時通過豐富消費場景進-步激發消費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